《最长一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长一梦-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青母亲孙月荷则拿着一只牛蹄在刮毛,老太太赵菊香在旁边笑眯眯道:“收拾干净些,青小儿爱吃牛肚,用红油凉拌一下,他能吃一大盘子!”
  李芸没好气道:“知道了!”
  众人笑,李莹大声笑道:“奶,你现在最疼的不是你的福生小儿了?”
  赵菊香笑眯眯道:“都疼,都疼。”
  眼下的日子,她甭提多满意了。
  抬头看了看吊了顶的天花板,赵菊香又笑道:“这房子修的可真好,也没觉得炉子里的火烧的多旺,就热乎乎的。咱家里不成,火不烧旺些,房子一会儿就冷了。”
  刘秀娥笑道:“妈你也不看看,这房子修的多结实,都是用钢筋水泥浇灌出来的,一点风都不漏。你看那窗户,都是双层的,冬天窗户外面连塑料布都不用糊,亮亮堂堂的,多好!月荷就是有福!”
  孙月荷笑道:“二嫂子你也不用羡慕我,今年你家可挣了不少。要不是福生、海江和青子那个同学合起伙来要捣腾煤,你们家最多明年就能修。”
  煤炭价格从九零年的六十一吨,涨到今年的一百六,运费也一直在涨。
  孙家今年添了两辆大车,上个月沙场停工后,李强就和孙福生、孙海江一起商议去捣腾煤。
  铁煤沟的煤出矿价才九十,运回来一转手,一车毛利就有七百。
  当然,除去各种费用,到手能有四五百。
  但这对普通人而言,也是天价了。
  只是刘秀娥并没有太高兴,反而很担忧道:“我根本都不想让他们干这个,夏天、秋天还好,可冬天一下雪就容易封路。玛依塔斯那边,动不动就积雪,车一陷里面,那就是大事。我不让他们干非不听,让他们问问青子的意见,他们还不让。”
  孙月荷笑道:“你真当福生、海江他们傻?又不是天天跑车,肯定要等到天晴的时候才发车。
  不过我也觉得他们干不长,等青子过年回来了,非骂他们让他们停下不可。
  这种冒险赚钱的路子,青子恼火的很。”
  大冬天跑长途,还拉着重货,驾驶室里连暖气都没有,不是一般的辛苦。一旦车辆发生一点故障,那就是大事。
  李芸笑道:“福生说了,不能给青子说。说青子恨不能自己掏钱补贴他们,那怎么能行,非养废了不行,他们当老表的,又不是当儿子,哪有脸要青子的钱?海江也说,青子也是自己吃苦熬出来的,青子都能吃的苦,他们没道理吃不了。”
  孙月荷摇头道:“福生他们咋不能吃苦?夏天咱们西疆多热,四十度的天,驾驶室里更热,他们一天也不肯歇往外面拉沙子。我给青子说了,青子就说不能拿命开玩笑。不过又说吃两年苦也是好事,再磨砺上两年,以后能干大事。”
  李莹听了最高兴,不过嘴上还是贬低自家男人,笑道:“姑,就福生他们小学都没毕业,能干啥大事。真出去了,非给青子丢脸不行,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干活吧。对了姑,青子啥时候放假回家啊?”
  孙月荷还没开口,就见老四家的儿子孙海军急匆匆闯了进来,大声道:“奶、二大娘,不好了出事了,海江哥的车在路上翻山沟里面去了!!”
  这话如惊天霹雳一样炸响在厨房,刘秀娥眼前一黑就倒像一边,幸好李莹一把搀住。
  赵菊香大哭起来,孙月荷大声道:“人呢?人没事吧?”声音也有些打颤。
  孙海军道:“人没事,坐福生哥的车回来了,就在前面呢。”
  孙月荷闻言,海松了口气后骂道:“你妈了个x,人没事你乱嚎你娘!把你二大娘吓出个好歹,看我不剥你的皮!”
  孙海军被骂的狗血淋头,悄悄溜出去了,孙月荷喊道:“让海江赶快过来看看他妈!”
  刘秀娥这会儿已经醒过来了,或许是因为听说人没事,但仍是后怕的哭道:“我就说不行不行,你们看看,这下真出事了!”
  赵菊香有些不讲理骂道:“就是你天天念叨的!让你少说少说,你那张嘴非要叨叨个不停,现在好了吧?我孙子真出了事,我才不饶你!”
  孙月荷劝道:“行了老娘,人没事就是天大的好事,还埋怨个啥?”
  李芸出去叫人了,没一会儿一大家子就都过来看刘秀娥。
  姥爷孙清石进门就道:“人没事,不要慌。”
  孙元堂脸色难看,不过也劝道:“人回来了,不用怕。”
  刘秀娥看着满脸死灰色的儿子,哭道:“儿啊,你好不好?”
  孙海江本来一句话都不想说,被他老子踹了一脚后,强笑道:“妈,我没事。就是……就是车没了。”
  说着,眼泪从黑乎乎的脸上往下掉。
  他真是爱他的车爱到骨子里,当命一样。
  他还没结婚,这车和他老婆孩子也差不离。
  平时再累再忙,该擦的时候也从不偷懒。
  现在车没了,也要了他半条命。
  孙福生在一旁道:“掉路边雪沟里了,有些深。还好我的车在后面,看到后赶紧下去救人,从雪坑里扒了出来,要是一个人走车,那就危险了。那条路上刚好有个冰窝子,咱们车重,一滑偏就收不回来了。”
  张国忠道:“行了,人回来就是今年最大的好事。海江真要出个意外,要再多的车再多的钱有什么用?”
  孙海江更咽哭道:“姑父,还有一车煤的钱。今年一年,都白干了,还亏进去一辆车。”
  孙福生叹气道:“雪窝太深了,煤掉下面就不要想再拉出来了。车头撞在下面一块尖石头上,估计也报废了。也是万幸,撞的是前面车头,要是撞进驾驶室里,那才毁了。海江运气也是真好,车斗子甩到了一边,没让煤给埋了。”
  众人变了面色,才想起来,真让十吨的煤从后面砸下来,那就真没救了。
  张国忠拄着一根拐杖站在那,他腰好了后也没丢,省力,听完孙福生的话后笑道:“二嫂子不能再哭了,这事是菩萨保佑,得当喜事来办。换个人,都没这样的好运气。人家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看海江以后能干大事。去到县里买点鞭炮、花炮回来,热闹热闹,对外面也这样说,就说是喜事。”
  姥爷孙清石闻言最是赞同,点头道:“这人的运势和家的运势都一样,只能往好里去办,越兴越好!要是家家都说这家要败,那才坏事。国忠这想法好!海军、海涛,你们去买鞭炮。”
  说着从兜里掏钱,还拦下了张国忠,道:“这钱没有让姑父掏的道理。”
  张国忠又去安慰还低着头的孙海江道:“行了,大小伙子,这点事就压垮了?一辆车钱,好好干一年就出来了。”
  后面跟过来帮忙的邻居笑道:“这点钱对你们家也算钱?”
  孙满堂严肃讲明白:“咋不算钱?沙场挣的,全都放在村委,开春儿就动工修学校。我们家和你们家有啥区别?外甥是能挣钱,你家花你外甥的钱?”
  邻居讪讪道:“借总行吧?”
  孙满堂道:“那也没有老借不还,还要再借的道理。海江再买车,我们几家凑凑,不够的你们这些邻居叔伯们也添点。今年都在沙场赚到钱了,别说没有。借不借?”
  他虽没什么文化,可不能让人把孙家当成拿钱不当钱的人家。
  邻居们自然没人说不借,那么大个沙场在,又不怕孙家还不起。
  “国忠……”
  这边事没完,就听有人招呼,张国忠看去,忙笑道:“铁铸大哥怎么来了?”
  正是解放村的铁铸,他指了指一旁的一个瘦小男子道:“这家伙是克市来的,说是周猪头的小舅子,艳艳的舅舅。电视上看到艳艳后,就过来问问。”
  张国忠笑了笑,道:“舅舅?艳艳咋说她爹妈家两边亲戚都死绝了。她妈被周猪头打死的时候,也没见一个人出头,哪来的舅舅?”
  瘦小男子干笑道:“那是她小,不明白。等见了面,我一说她就明白了。”
  张国忠也没恼,道:“等着吧。过年时候就回来了,到时候再来,好好掰扯。”
  说完不再看他,招呼起铁铸来。
  以张家、孙家眼下在额旗县的势力,还真不怕这些没明堂的人来胡闹。
  自从央视播了张青公司的唱片MV一下全国爆红后,县里相关部门的人员,又往张家来了好几回了,亲切的慰问关心。
  要不是张家自己修了房子,还住在老房子的话,县里估计都要拨钱修名人故居了。
  现在张家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势有势,也就张国忠一辈子老实本分,孙家亲戚也都给力明白,换个张扬的人,都要成为一霸了。
  还会怕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人缠乎?
  等这人灰溜溜的走后,铁铸笑道:“青子啥时候回来?冬子不知从哪弄了两头青皮马鹿在家养着,说就等青子回来了。妈了个x的,我说先卸下一条腿来尝尝那小狗日的都不肯。”
  张国忠哈哈笑道:“快了快了。”
  他也很想儿子。
  ……


第177章 天生官胚子
  “吴姐,您好。”
  华清园教三一间会议室内,张青看着对面的《青年报》记者吴佳,笑容里带着些许无奈的问好道。
  吴佳很冷静的观察着张青,见他如此,开门见山道:“为什么你如此抗拒出名?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吗?怕名不副实?”
  张青想了想后,居然点头道:“或许有这部分原因。和真正有学问的大家相比,我还差的太远。另外,我也不大确定,真的获得巨大的名誉,各种褒赞扑面而来,周围到处都是掌声和称赞声时,还能不能再静下心来上学读书。”
  看得出对于这个回答,吴佳眼中满是激赏,她又微笑道:“都到了你这个地步,取得了惊人的财富和名望,还需要继续读书吗?世界上很多很成功的人,都是大学辍学后,还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张青摇头道:“不一样。他们是理工科的,辍学后也可以依靠财富组建团队,继续对科研进行深入研究。我是文科,从事的是文化行业。财富和名望,并不能推动文化的进步,只有学习和思考才可以。”
  吴佳抿嘴一笑,道:“你还是那么冷静,超乎你年纪范围的冷静。可据我所知,你公司赚到了大量的财富,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在当下经济形势下,如此激进的扩张,这难道不是对财富的贪婪么?会不会有些不智呢?”
  张青笑了笑,道:“吴姐,如果是对财富的贪婪,我大可去港岛拍电影,将唱片发行的大本营放在港岛,然后把这张专辑分成六张甚至十二张专辑,捧红几个歌手,再去收割财富,那样赚到的钱,将远远比眼下赚钱的多。
  之所以大规模的投资,除了因为我有一个好经理一直在操持这些事外,也因为我是学社会学的。
  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会深刻的多。”
  吴佳好笑道:“那你这个学费就太贵了些,你不怕失败么?”
  张青摇头道:“只要我还能写,就不怕。”
  吴佳笑道:“最近一些报纸刊登了你的财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年前,你还是贫穷的连饭都吃不起的边疆学生。现在,你的财富已经超过社会上九成九的人。不少人质疑,这样快速的积聚财富到底正确不正确。还有人觉得,你应该把这些钱都捐出去,文人就应该安贫乐道。你怎么看?”
     竒_書_蛧_W_ω_W_。_q_í_δ_U_ω_ǎ_й_g 。_℃_o_m 
  张青道:“国家的政策,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要财富积累的手段合法合规,那就是正确的。至于捐出去……或许五六十年后,我不能再做事了,可能会捐,但现在不会。不是因为吝啬,而是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眼下这下钱全部捐出去,能帮几个人?可是,投资之后,就目前来看,解决了数百上千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这背后,就是数百上千个家庭能够恢复生活的希望。
  扩张还在继续,粤省的玩具厂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更多。
  我认为对企业而言,于社会最大的慈善,就是提供尽可能多的劳动岗位。
  毕竟,捐的钱花完了也就花完了,但一份工作的工资,却可以一直养家糊口。”
  吴佳点头道:“你说的没错。眼下下岗职工问题,的确是大问题。那么这么大的财富,又是这么快取得的,对你个人生活有没有什么改变?”
  张青摇头道:“没有。因为早、在之前,稿费就已经让我和我家脱离了贫困。”
  吴佳笑了笑,道:“我的意思是,普通人的生活,向富豪生活的转变。”
  张青道:“可能因为见识短浅,我还不知道富豪生活是怎样的,所以还没转过去。”
  吴佳一笑,又追问道:“那如果以后见识到了呢?会改变吗?”
  张青仔细想了想后,摇头道:“我还不能确定。但我个人的想法是,尽可能避免去接触这些。因为我觉得,穷奢极欲是没有极限的。一旦沉迷其中,会不会越陷越深,乃至到荒诞的地步?
  我不觉得以我目前的学识和修养,真的能在那样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认知,所以选择远离。”
  吴佳好奇:“我发现,你始终对生活保持敬畏?希望始终清醒和自知,为什么呢?”
  张青道:“我读《明史》时发现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事,对我很有警醒。明世宗嘉靖帝,论帝王权术手段,古往今来少有天子能比得上,在位早期,曾出现过嘉靖中兴的大治之世。文化和科技空前繁荣,优秀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也大量涌现。
  哪怕到了后期,他长期不上朝,虽深居渊默,却仍能够张弛操纵,威柄不移。这样的人,应该称得上是世之人杰了,无论古今。
  可是,即便是这样聪明的人,却依旧会被奸臣所蛊惑,所诱导。
  他真的相信有神佛的存在,迷信方士,炼丹修道,以至于大肆诛杀忠良,险崩社稷。
  我认为,这就是因为他对生活和世界失去了冷静和自知,失去了敬畏,只愿意听阿谀奉承顺从他的好话,最终真的以为他是最聪明的人,天老大他老二,是在世活神仙。
  他都如此,更何况我?
  这种人,现在也有,将来也会有,但我不希望成为那样的人。”
  他不敢拿近代的来举例,只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