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造富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造富年代-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卫东的对头是他一个叔叔辈的,年龄比他大不了几岁,如今也是两孩子的爹了,本来他们给李卫兵打就觉得以大欺小,关键还被打的好几把不开点了,李卫东算是救星了。
  “哥,拍死他,他就这一套够级牌了,这点贡吃定了!”
  “真的,五个皮球挂钱!”
  “不要!”
  “哈哈,怎样哥,他没有够级牌了,够级牌都出了遍了!”李卫兵是学习哪哪不行,这打扑克记牌的功夫倒是不错。
  “哼哼,你这能耐你倒是把学上好,打扑克能当饭吃,赶紧滚蛋!”李卫东感觉像李卫兵这样的在这帮叔叔哥哥面前能活着真是幸运,就这打牌的,哪一次不得干起来。
  气的李卫兵,咬咬牙,但是摸着手里的一块几毛钱,心里叹了口气,人穷志短,换了个桌子打起了麻将,麻将不和够级一样,不带彩头兴致不大,他平时都是没有机会的。
  打了几局,李卫东感觉自己是上学上傻了,还是年龄大了,是干不过他们了,不得不承认,这玩意和上学的成绩一点关系都没有。
  “卫东,你这要全了呀,点烧闷拉,还打不打了?”
  旁边围观的李卫民都替自己的亲哥感到丢人,打够级能被打到这么惨的还真不多见,好好的开局被玩烂了。
  “你们厉害,认输了,不玩了,不玩了!”拿起搭在椅子上的棉衣,一包烟掉了出来,顺手扔桌子上,大家一看是红塔山,立马就起哄了,也顾不得嘲笑李卫东了。
  拿起衣服,给几位相熟的叔叔大爷打个招呼就出了村部,外面的声音静了下来,只有远处的鞭炮声传来,现在的夜空极为明亮,满天的繁星,远处还没有融化的雪亮晶晶的。
  李卫东点燃耳朵上夹着的一根烟慢慢地往家里走去,心里放松了不少,虽然两辈子算起来他已经好多年没有在村子里过年了,但是依然感觉到温馨,让他紧绷的神经放松了那么一刻,家乡就是这么的神奇,无论多久回来都能恢复少年的模样。
  “卫东?”后面声音,让李卫东吓了一跳,回头仔细辨认了一下,待走近了才发现是村主任李宗起。
  “三爷,过年好!”李卫东想摸口袋拿烟,才发现已经没有烟了,尴尬地说道。
  “不用掏了,这就是你的,一盒烟一眨眼就分完了,我好不容易抢了一根!”李宗起吸了一口说道。
  “卫东,你说咱们村弄石子厂那事,你觉得能成吗?”
  “三爷,咱爷俩,我也不藏着,石子厂肯定是赚钱的,但是得看谁办,要是村里办,村里经营那是指定亏钱的,要是搞承包,拿分红,那是指定挣钱的!”
  “是呀,大锅饭要不得呀!”当了十几年的村主任,人精一个,这话一听就明白了。
  “行,这事,村里再开个村委会研究一下,你弟他们要在镇子上开什么空心砖厂,这事不会有问题吧,要不还是挂村集体里面?”
  “三爷,应该没问题,外面的企业多的事,早放开了!”李卫东琢磨了一下,说道。


第32章 亲戚
  李宗起的好意,李卫东不敢随意拒绝,不过想着以后的麻烦事,还是算了,后来多少村集体企业因为股权问题闹的分崩离析,好好的企业干破产了。
  又聊了几句,李卫东回到家,看了看手表已经十二点多了,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了,沈跃英和李卫红早已经睡了,家里一点动静也没有,只有灯开着,这一夜是不会关灯的。
  洗洗了脚,李卫东卷起被子裹着,迷迷糊糊地睡到第二天的天色刚明,一夜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天还不亮又得早早地起来,去挨家挨户地拜年,后世有人形容,汉东人拜年的壮观景象,李卫东只想说,那算个啥。
  现在这个时候家里的兄弟众多,血缘关系近的堂兄弟浩浩荡荡几十人,辈分高的在家里等着,讲究点的黄土铺道,院子里提前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现在农村养的鸡鸭都是放养的,到处都是奥利给。
  李承文堂兄弟十几人,又领着他们的后代,几十人,算是抽调了小半个村的精壮劳动力,狭路相逢勇者胜,不可避免的与同村其他的远房兄弟们相遇,这就热闹了。
  热闹了半天,各回各家,大部分都是去补觉了,熬了一整夜,尤其是孩子们守岁,第二天哪里还有精神,李卫东虽然睡了几个小时,但还是困,依旧回家睡觉去,至于打扑克那是不能再去了,丢不起那人。
  初二回娘家,李卫东大姐还在月子里,倒是不用麻烦了,但是小外甥还是去的,初二一早上不用李卫东去请,父子二人就进屋了,进门俩头磕的实在,姥爷姥娘赶紧掏红包,不用看就知道,过惯了苦日子的老人是不舍的花钱,即便是这个小外孙能给五块那都是敞亮的了。
  小外甥一看有红包拿,赶紧对着大舅、小舅笑,都要做足了磕头的打算,按辈分李卫东是完全可以承这个头的,但是上有父母在,又不是自己的直系亲属,是没必要的。
  李卫东赶紧掏红包,红包不大,挺厚,“我和你小舅舅的,拿去吧!”
  小外甥一下子掏出了一摞大团结,让姐夫高安邦震得不轻,赶紧要还回去,小外甥不干了,虽然还不认识钱,但是这个多呀,立马要哭,看着李卫东坚持,也就收下了。
  李卫东辞职的事情,一直没敢给二老说,怕他们担心,所以李承文也只是认为李卫东一个月一百多块钱,这才三个月的时间,他哪里会想李卫东的收入早就翻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老娘沈跃英还是有些埋怨,只是当着女婿的面不好说太多,前几天的那个金锁她私下里打听,至少要一千以上,儿子一个月才这点钱,也太不会过日子了,还取不娶媳妇了。
  吃过了早饭,一家人浩浩荡荡地坐着驴车向着徐家湾镇的另一个村子出发,李卫东的姥爷家沈庄,距离不远但是牛车太慢了,骑自行车二三十分钟,驴车差不多小一个小时。
  每年的例行节目了,赶中午饭是没有问题的,估计姥爷姥娘都准备好了,只等人一到就开吃,李卫东有三个舅舅,他的母亲是最小的,所以根据大舅哥与妹夫的关系理论来说,李承文与三个大舅哥关系都不好。
  两拨人互相瞧不上眼,都觉得对方不咋地,也就见面说话的情面在了,平日里李承文是不经常来的。但是李卫东又不同,虽然对三个舅舅也就那样,但是对于姥爷和姥娘那是相当的亲近,小时候,李卫东经常过来,姥爷对他也好,那时候家里穷,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有时候甚至挨饿,但是来到这里总能有些意想不到的好东西。
  姥爷对他们这些孙辈都是一样的态度,一样的和蔼,从来没有分个彼此的时候,买东西都是买好几份,一直到后来人很多了也是如此,他的孙辈加起来有十几个。
  到了姥爷家里,把东西提溜进去,只有两个老人在家,三个舅舅自然也随着舅妈去了他们的老丈人家,饭菜倒是整治的齐全,虽然现在的条件还没有变得很好,但是姥爷这一辈子都在辛苦的劳作,且是个有头脑的人,所以家里过的一直不错,所以这桌子上的菜算是整个村子里比较好的一份了。
  来到先磕头,兄弟二人,磕的实在,也磕的乐意,老太太一人给一个红包,二人对视了一眼都接了过来,李卫东以为自己都工作了,应该不会给了,还是少不了,无论多少都是老人的心意。
  “你这工作了,媳妇找了吗?”
  无论哪个时代,这种话题永恒不变,李卫东有些麻木了,赶忙应付着,承诺明年带回来,至于带不带的回来那就不好说了,先糊弄过去。
  “哦,卫民,你哥要结婚了,你也要抓紧呀,你没有相中的姑娘?”
  李卫民白了一眼亲哥,你这糊弄过去了,我这咋办,我是天天在这徐家湾地界呢!
  “姥娘,他也快了,你等着吧今年就让你喝喜酒了!”
  “那是定下来了,也没听你娘说呀?”
  老太太去找亲闺女的麻烦去了,他们二人就解脱了。
  吃过饭,李卫东偷偷地把两百块钱塞到收音机下面,到走得时候才在姥爷耳旁说,姥爷有些气恼,“你这刚工作,你哪来的钱,我和你姥娘都能动,能拿你这小孩的钱吗?”
  老人就是这么的质朴,看着孩子过得好,心里就舒服,并不需要孩子给予什么。
  “姥爷,你就拿着吧,想买点啥就买点啥,现在物价飞涨,过两年这几个钱算啥呀!”
  李卫东上了驴车就走了,等老太太把钱拿出来的时候,李卫东都走远了,小脚老太太是追不上驴车的。
  李卫东记得姥爷姥娘一直活到了下一个世纪,去世的时候都九十多了,差点到百岁老人。他还能来看他们几年,有人这样说过,你五一国庆春节都来看我一次,你最多也就能见我三十回了,这话说得是事实,但是听上去就让人鼻子发酸,我们总以为以后时间还有很多,实际上已经没有时间了。
  回到家,李卫东直接到爷爷奶奶那里去,三个姑姑来了,不知道走没走,总是要见见的,在这里父亲又是大舅哥了,对于一个妹夫和两个姐夫一样的不感冒,只是碍于这里是他们老李家,无论如何都要出面的,不然不是显得老李家待客有亏。
  三个姑姑嫁的都不远,日子过得到还不错,只是三个姑父一路货色,喝了酒就管不住自己了,一喝酒就弄得家里一团糟,到后来年龄大了,才好一点。
  三个姑父喝的脸色通红,看到李卫东过来都很热情,奶奶看着这场景心里也满是喜欢,要是老大的脸色别那么难看就更好了,等了一会二叔也来了,这算是给足了面子了。
  李卫东和几个表兄表弟一块抽起烟来,闲聊着,几个表兄弟里面也有混得不错的,后世有个二姑家的表弟还当了县里一个国企的中层,还有做小生意的,虽然累点,但是过得都还不错,只是现在都还差得远呢,目前还没有比李卫东混得好的。


第33章 大舅
  正月初三,李卫东就动身离开了,俗话说三六九往外走,李卫东还是惦记他的那两车宝贝,要尽快给他们找个好买家。
  李卫民骑着自行车给送到火车站,心里满是劲头,昨天晚上李卫东突然拿出一大摞人民币,一万块钱,告诉他开春了把他的房子盖起来,老是占宅基地不盖也不是个事,而且马上要到说亲的时候,人家女方来相亲总不能看老房子吧。
  至于父母关心的钱的来历,李卫东解释说是倒卖国库券发的财,最近老是放新闻说什么国库券的。至于钱的来历说清了,自然就是要盖房子了,二老的意思是要先盖李卫东那位宅子,李卫民的那套不能用李卫东的钱。
  李卫东的意思是自己的那套就不要了,以后也不怎么回来住,把卫民的弄好,老房子以后再说。
  最后还是李卫东说服了他们,李卫东明显是城里人,户口都不在了,那宅基地说起来也算是非法的,盖了还容易给人家留下话柄,惹麻烦。
  “过两天村里开会要集资建设村里的石子厂,到时候你和李磊他们带头出钱,按护交钱,咱们一家两百,你们贷款那个事情,让李文找他爸找关系,还容易一些,若是不够了,你就先用盖房子的钱垫上,算是借的,一定要打欠条,别到最后掰扯不清!”
  “好勒,亲哥,你这都说了多少遍了,我都记着了!”
  看到李卫民不耐烦了,李卫东才提着行李走进火车站,背对着李卫民挥了挥手。
  春运这个词诞生差不多已经十年了,从最初的一亿人次,到现在的几亿人次,再到以后的三十多亿人次,不是见证了人多,而是见证了经济的崛起,随着城市用工的增加,人流量必定会暴增,春运必定是一个全国人民关心关切的一件事。
  但是现在的春运李卫东不敢想象,他来的时候已经体会到人挤人的盛况,回去他将继续体会,至于卧铺那是不可能,虽然不用介绍信,但你是干不过黄牛的,黄牛也干不过关系户,所以能买到卧铺的还是关系、经济到位的那么一群人,俗称贵族。
  九点的火车,到了齐州都已经两点多了,四个多小时李卫东都没站起来走动一下,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没地方下脚,下了火车,饿得难受李卫东在车站门口吃了碗两块钱的拉面。咂巴着嘴唇,碗里的汤都得喝光,不然是体会不到喝拉面地精髓。
  下午四点钟他才坐着公交车到了机修厂的门口,一天三班开往郊区的公交车会路过这里,机修厂大门半掩,李卫东敢推门,就听到一声狗叫,下的他赶紧躲出去。
  他曾经养过狗,是家里的土狗,后来开厂子也养过,也是土狗,他生来就喜欢土狗的,个头不大灵性足。对于花大价钱买的名种狗,到时没有太大的爱好。对于狗的习性也算了解,一听这声音低沉就知道,是真敢下口咬人,这种狗给他都不会要。
  “赶紧把这狗弄走,这狗咬人,不能留在这里,弄两个土狗过来!”李卫东看何雨生出来,说道。
  “好的哥,这是赵东升他值夜班带来壮胆的!”何雨生看李卫东不高兴,赶忙把赵东升给卖了,两个人总比一个人承担要好多了。
  机修厂刚营业就过年了,业务也没有太多,人员还没有增加,员工兼着保安的工作,李卫东提议过年值班一天给三倍的工资,都抢着来。
  放下东西,洗了把脸,然后收拾出来一兜子东西,这是带给老丈人的,还是越早送过去越好,明日又要开工了,现在春节假期统共就三天,但是一般的单位都能多放两天,怎么也得留时间走亲戚。
  骑着自行车,吭哧吭哧的跑到国棉厂宿舍,在楼下买了两瓶好酒好烟和一些补品,提着兜子上楼。还没有敲门就听到里面爽朗的笑声,李卫东听着有些熟悉,也没有管,直接敲门。
  “卫东来了,快进来,卫东来了,人来就行了,还拿东西干嘛?”
  开门的是杨老师,看到李卫东高兴得很,还热情的通知了刘锦慧。
  换鞋的功夫,瞅了一眼客厅里的客人,熟悉,是刘锦慧的大舅,当年创业的时候还麻烦过他。是铁路局的,现在好像在京沪线的哪个三等站当副站长,后来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