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龄未婚女青年,最好不要出现在村里人多的场合,冬天老娘们除了嗑瓜子聊八卦,啥事也没有。
以村里老娘们的个性,若是不拿她的婚姻问题说上几天,说明他们这个冬天挺忙。
“不用等我,你们先吃,孩子们肯定饿了!”李卫东也看了一眼手表说道,他的小伙伴来迎他,他若是不说几句话就走,那也太自大了,肯定不合适。
“孩子肯定饿不着,估计这一路上都吃饱了,昨天老太太准备了一大包的零食,都是孩子们喜欢吃的!”刘锦慧小声地提醒。
刘锦慧说完和几个老娘们笑了笑,摆摆手,就上了车,开车的换成了苗榆,丁原没有上车。
丁原是第一保镖,要时刻跟在李卫东身边,虽然在村里不至于出事,但是老板也许会有其他的需要。
李卫东又从车上拿了一盒烟,迎着还没有散去的人群,打着招呼,然后走到和李卫民闲聊的李华等人面前。
李华这些人在村里也算是数得着的富豪,在村里的名气不比李卫东小,毕竟李卫东距离他们太远了。
他们几人原来合伙干的空心砖厂因分歧太多,前几年在李卫东的见证下分家了,现在是各干各的。
以李卫东的脾气他是绝对不会插手这种事情,但是这一群小伙伴都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干这个也是他出的主意。
甚至当时起草的合伙协议,李卫东就有一份,妥妥的承担众人人品的保证义务,也是具有公允力的人。
合伙做生意,一般都会经历这几个阶段,同心同德、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从水浒传干到上海滩。
现在分歧越来越大,已经开始由同床异梦向同室操戈推进了,若是再过一段时间,估计要同归于尽了。
而且现在他们的产业也越来越大,在以这种靠着人情的关系拉拢明显不合适了,与其同室操戈不如干脆分开。
理论上按照当初出资的比例,把资产分一下,把债务分一下,当然这中间不可避免会出现问题。
对他们来说,资产中最重的就是设备,但是设备折旧就出问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折旧肯定要折旧。
但是折旧不代表不能用,现在用的好好的,谁都想要,毕竟以后大家还都干这一行,再买新的多贵呀!
其实他们分家的焦点就在这里,上百万的设备,放在谁身上都不是小数目,一个个都来找李卫东诉苦。
弄得李卫东也没有好办法,恰逢他看了一个野史,说崇祯皇帝选内阁不知道选谁,搞了个枚卜大典。
内阁大臣都能抓阄,他们这几十万上百万的东西,算个屁呀,最后以抓阄这种开玩笑的办法决定了如何分家。
弄的几个人也满脸的惊诧,这可是钱呢,还有这算不算赌博,若是被抓到了,算不算赌资特别巨大。
几人分家后对外还是一伙人,维持一个整体形象,保持竞争实力,但是内里是各干各的,但关系还不错。
事实证明,同舟共济后,大家小有资产分开是一件绝对正确的事情,他们各自的公司发展的非常迅速。
至少在附近十里八乡的算是形成了一个有形无名的产业联合体,垄断着附近的混泥土预制构件行业。
现在生产的也不仅是空心砖,还有很多的楼盖板、箱梁、屋架梁、涵洞框构、混凝土桩等等。
而且不知不觉间,村里的这几个人把整个产业链给做活了,上游的水泥石子,下游的建筑公司公司,都有他们的人。
几人看到李卫东没有上车,向这边走来,也迎了上去,有点身家和有身家是有区别的,在镇里,县里可以横着走,但是在村里还是得老实的趴着,不敢有丝毫的张扬。
“卫东!”“大哥!”“大兄弟!”
几个人根据自己的辈分,年龄,以各自的称呼叫着。
“这么巧,今天怎么都回来了?”李卫东心里一愣,不过面上热情地招呼道。
说着,还从烟盒里弹出几根烟,示意他们抽烟,但是几人似乎有些不对劲,没有和往常一样直接抽出烟盒里的烟。
“抽烟呀,都戒烟了?”李卫东诧异地问道。
“没有,没有,就算做了鬼也得抽两口!”李华长一辈,先开口说道,两手伸过来抽出一支。
李文,李三元,李川,李磊等人也有样学样,双手拿着烟,客气而又拘谨的不得了!
李卫东看到他们一个个的这样子,顿时感觉到牙疼,抽着的烟也不好了,他的少年闰土已经变样了。
李卫东不记得和他同龄的这些人,什么时候叫过他大哥或者大兄弟,都是相互呼呼着名字,甚至绰号、乳名胡乱的叫着。
他想和他们说一下上学时的趣事,如何祸害二大爷家的果园,上学的路上偷别人家的地瓜烤着吃。
但是他们却对他客气起来,这大概就是长大后的闰土,脸上露出欢喜和尴尬的神情,态度终于恭敬起来。
而他们双手接烟的动作,似乎和闰土口中的“老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他们之间因为财富和地位已经隔了一层厚壁了。
李卫东突然有些失落,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虽然喧嚣,但让他感觉似乎静止了几秒钟。
“卫东,都说你有十个亿,这十个亿有多少,哪天带回来给我们看看,也让我们开开眼呗?”
李卫东愣神的时候,旁边有个声音说道,李卫东转头一看,是村里的养猪佬李棋,也是李三元的堂兄弟。
这人承包水库养鱼,在水库边上又盖了个养猪场养猪,这年月养猪还没有被养殖公司垄断,老百姓还有些赚头。
所以李棋捣鼓这些,每年也能赚几万块钱,至少在他看来他是属于村里的头部阶层,有资格和村里的几个富豪搭话。
至于说李卫东有十几亿,他心里有些不信,估计是报纸吹嘘的,有这么多钱,以前大家伙怎么都不知道。
当然就算没有这么多,也肯定比他家里的钱多的多,至少人家开着豪车,他就只能开三轮车,所以说话的时候还是有些恭敬。
这个人李卫东有些不喜,不只是李卫东不喜,很多人不怎么喜欢,但是人家凑上来,李卫东也不能不搭理。
李卫东递过一支烟,并笑着说道:“二哥来了,抽根烟!”
李棋笑着接过李卫东递过来的烟,放在鼻子上闻了闻,陶醉的表情说道:“好烟就是好,这一根不得抵得上我一盒了!”
说着就掏出打火机把烟点燃,抽烟的样子充满了一股小农思想,又问了一遍,“卫东,你真有十个亿?”
李卫东知道躲不过,只好笑着说道:“听他们瞎吹,要说让我拿千把万,我倒是能拿出来,十个亿,就是银行里也没那么多钱呀!”
听到李卫东的话后,李棋就笑着说道:“我就说嘛,十个亿咱们没见过,但是我在家里称过十万块钱,差不多两斤半,十个亿不得两万多斤,比我一猪圈的猪都重了!”
说话的表情很有意思,有种如释负重的感觉,同时也有一下炫耀,他是见过十万元钱的,也不差钱!
“对,对,可是得两万多斤,恐怕我这车都拉不动!”李卫东笑着附和道,难道你还想给他解释?
李卫东没有嘲笑人家的意思,毕竟这不是他的错,是出身的错,而且还有点佩服这位本家的本事呢!
上辈子李卫东是个大学生,在这个年月也没有这么多钱呢,也就是说,按照正常逻辑,他没有人家有本事呢!
旁边李卫民看着李棋的样子,想要笑,但是又不好意思,其余几个人也是如此的表情,李三元略显尴尬。
他们这些人都跟李卫东学的低调,虽然这几年赚了不少钱,但是从来不对外宣传,哪有李棋这样的十万块钱还得炫耀一番。
“这里怪冷的,咱们就别在这站着了,要不去我家喝杯茶?”李卫民不能让老哥尴尬下去,指了指不远处的家说道。
第453章 回家,舒坦
经过李棋这么一番插科打诨的浑说,几个人的紧张感明显的小了很多,虽然没有完全恢复到不知道李卫东是十亿富豪之前的状态,但也多少随意了。
他们几个人与李卫东兄弟走的比较近,对他的情况知道还算比较多,但是也从来没有想会有这么多的钱,有紧张也实属正常。
十亿以上的资产;以前不知道,现在仔细想来似乎也有些不确信,以他们对李卫东苟的性格了解,这个富豪榜绝对有水分,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当然也不只是单纯的猜测;也是以一些事实根据;富豪榜同期发布的还有每人一个的发家小故事。
李卫东的故事明显的不全,不准;更不详细,一看就是粗制滥造,扑风抓影,大概率是没有见到李卫东本人,而是根据所谓地内部人士的消息,口述而编造的。
而这个内部人士,很明显是距离李卫东很远的人,连几个公司都不知道,反正他们知道的公司不在此列。
几人听到李卫民的邀请,情况就更好了,心态也放开了,可以正常交流的状态,不影响互相开起玩笑了。
“去你家?你可拉倒吧,你家多少日子没人住了;早冻透了,还不如外面待着呢,不去!”李华摇头笑着埋汰道。
“就是;估计你自己都不在家待着吧,孩子都跑承文大叔家了,还让我们去!”李三元也笑着说道。
“再冷也能挡风呀,得,你们这是好心当做驴肝肺了,就在这站着挨冻吧,哥,咱们回家吃饭!”李卫民也佯装恼火道。
至于家里没人气,他也很无奈,自从孩子上学搬到县城,若不是沉跃英两口子经常打扫,老家的房子基本上就得荒废了。
孩子放假也住父母的宅子里,平时回来也不在家住,距离县城来回一个小时的车程,比上班都快,何必那么麻烦的收拾呢!
“卫东,都中午点了,赶紧回去吃饭吧;晚上都去我家;咱们喝两杯!”李华听李卫民这么一说,就赶紧说道。
“还是去我家吧,你们平时都不在家里,开火费劲,去老人那也麻烦,都去我那!”李三元说道,并给出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他们这些人发财了,都在县城买房子,家里虽然有家有院,但是都不怎么住人了,有的和父母一起住的,家里还好一点。
若是分家的,院子里长满了草,人都进不去,房子不住,不生火做饭就没人气,做饭可真够麻烦的。
李三元虽然也有钱,但石子厂就在村外,家还不能丢,反倒是最有生活气息的人家了。
“三哥,那不成,我回来了,晚上都到我家去聚一聚,咱们多少日子没喝了,今天得喝一杯!”李卫东摇头说道。
平日里他不在家,他家的事情都是这些人帮衬着,回到家请他们吃顿饭也算是还个礼。
“那也成,就听你的!”李三元听李卫东这么说,不好反驳,笑着说道。
几人说着笑着向着村里走去,李棋想了想也跟在后面,他认为,李卫东这个都去肯定是包括他的。
说明他们是一伙的,没看到旁边的村民们羡慕的目光吗?
李卫东走在前面,并没有看到后面跟着的李棋,就算看到了,他也不会说什么!
不过其他人对李棋倒是没有好脸色,原因自然是觉得这人不配与他们为伍,但是他们却没有想过,李卫东是否也会这么想他们?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每人都想往上靠一靠!
几人一直把李卫东送到家门口才离开,李卫东邀请他们进去坐会,被婉拒了!
现在中午人家吃饭的时候,去了吃还是不是,吃人家又没给你准备饭,不吃影响人家用膳!
所以不进去才明智,去别人家无论干啥,最好不要趁着饭点去,不然大家都尴尬!
李卫东进家的时候,爷爷奶奶坐在屋檐下看着孩子们玩,两个快八十的老人精神很好。
阳光很好,院子周围都是墙或者是房子围着,一点风都没有,晒的暖洋洋的。
三层楼高的房子,在他们村里算是独一份,就算其他人有钱,也没有人想要挑战这个高度。
“爷爷,奶奶,咋没进屋呢?”李卫东看到后,立马高兴地招呼道。
“卫东回来了,屋里烧的太热坐不住,饿了吧,先去吃饭,你姐早就把菜炒好了!”奶奶看到大孙子第一句还是怕饿着。
李卫东的这楼房,在建房子的时候就给每个房间装了暖气,锅炉都是高级的,在北方的农村,冷不能真的靠抖。
烧的厉害了,屋里太热,老两口要想待住就得脱几件衣服,但是人老了保守,不穿外套像话吗?
“我不饿,你俩身体好挺好的,您看脸上的褶子都没了!”李卫东看着奶奶面色红润,笑着打趣道。
“净浪费粮食了,还花你们的钱,你看给我买这个衣服干啥,一把年纪了,说不定哪天就伸腿了,还能穿几天?”
奶奶指着旁边的一个衣服袋子,里面是刘锦慧给老太太和老爷子买的几件衣服。
“奶,大过年的咱们不说不吉利的话,咱们得等你这几个重孙娶媳妇生孩子,起码得五世同堂!”李卫东笑着说道。
李卫东的话让两人脸上的笑容更甚了,人活一辈子,最后看的还是子孙多不多,过的好不好。
现在一院子的孩子,谁见了都要说他们有福气!
“嗨,活那长干啥,两个老不死的,啥活不能干了,就是现在闭眼也值了!”李宗训在旁边笑着说道。
“你个老东西,刚才大孙子不说了,过年说吉利的话,还说,再说给你缝上!”奶奶立马坚定的站在李卫东这边。
这就是他们的相处方式,没事斗嘴乐呵乐呵!
两人过了一辈子,一个眼神就能知道对方啥想法,但是不说话了,家里连个动静都没有,得多难受呀!
“你怎么不说话了?”奶奶没听到李宗训的回复,反问道。
“都缝上了,还怎么说话?”老头头也不转地说道。
李卫东乐了,他爷爷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活久见呀!
李卫东笑着说道:“奶奶,爷爷,你们接着聊,我去吃饭了,你们吃过了没?”
“早吃了,你姐生怕我们饿着,非得让我们先吃,刚撂下碗筷,你娘就来了,赶紧去吃,吃完我问你个事!”奶奶笑眯眯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