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造富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造富年代-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卫东刚进入一线,就迎来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自然是收到了消息,肯定也是一线长透漏的,保密工作做的极差。
  国企就这样,一点风声的事情就能传的沸沸扬扬,有时候领导闲聊的一句话有可能就被传出去弄的满城风雨,关键是这情形你还分不清是领导故意试探一下下面的反应的,还是真开玩笑的。
  应付的头都大了,满手夹的都是烟,两个耳朵上也是,一个车间三四十号人,这欢迎太热烈了,可以预见李卫东在工艺组的工作难度将会极大。
  没让李卫东等的太久,申请书交上去三天后,劳资处就通知他填写正式的干部履历表,嗯,从小学开始填写,给他正式的记入档案了。
  巧合的是,他遇到了李建中,也是来填写干部履历表的。
  他前天才接到麻处长的通知,让他填写转正申请表,为此他还跑到厂领导王记那里亲自去道谢了一番,“感谢王伯伯的关照,以后一定好好工作!”等等。
  为此他还很骄傲了一番,打心眼里认为他李建中肯定是这一批第一个转正的,李卫东本科生又有什么用,他能拿到技术处的职位,定然也能干的比他好。
  “卫东,你来这儿啥事呀?在车间还好吧,好几次和处里的同事下车间到工艺组谈一些技术问题怎么没看到你?”
  李卫东直翻白眼,上辈子他干了那么多年车间工艺,自然知道一般是有问题的时候才请技术的过来现场解决问题,一半是因为图纸有问题,或者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也有车间干错了,请技术过来看看能不能解决。
  至于讨论问题,你一个新兵蛋子讨论个鬼。
  “齐处长叫我过来有点事,你去工艺组讨论技术问题,我一个一线工人哪里有资格参与,倒是你混的不错,直接进技术了,以后可得好好照顾我们呀,说起来咱们也算是同年了!”
  “那是肯定,怎么说咱们一起进厂的不是吗,我现在转正了,等过几天我给王记说一下,是不是把咱们大学生都给转正,转正后工资肯定要高不少。”
  现在的孩子还真是单纯呀,几句话就要跟你掏心掏肺了。不过咱们是重生一族,大度,不和他计较。
  李卫东离开,李建中走到齐处长的门口,敲了敲门,得到允许走了进去。
  过了一会,脸色发黑的走了出来,李建中对于李卫东能够这么快转正很惊讶,也很气愤。
  现在才知道,原来他这个转正还是借人家李卫东的风,劳资处收到车间送过来的申请表,自然要给厂领导汇报。
  分管领导看到是李卫东,又看老何的事迹评定,自然就爽快的同意了,然后报到王记那里,这才停了下来,下午就收到了李建中的转正申请,就是傻子也知道怎么回事了。
  这是王记要借李卫东的东风给李建中转正呢!
  李卫东专门问了一下,转正工资从这个月底26号开始算,下个月他就能发一整个月的转正工资了。
  每月15号前发工资,发的是上月的26号到本月的25号,是不是很神奇,还没有开始工作呢工资已经发了,别问为什么,规定,如果不是请看一下你单位性质。
  两条红塔山已经放到领导办公桌上了,何师傅那里还多送了两瓶汉中原浆,何师傅自然是百般推辞,说那是高主任的一番玩笑话,最后李卫东在何师傅家里与何师傅父子二人干掉了两瓶半,何师傅酒没收到还搭进去半瓶,两块一瓶的好酒,就这么糟蹋了。
  汉东是个酒文化极其悠长的地方,而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酒厂,酿酒技术极高,八九十年代更是汉东名酒畅行天下的时候,汉中原浆在今年还拿过世界大奖。
  次日醒来的李卫东看着陌生的环境以为自己再次穿越了呢,只是阵阵恶臭传来让李卫东清醒的快了起来,何师傅的小儿子何雨生的臭脚丫子实在是太臭了。


第6章 近乡情更怯
  转正后的李卫东,走进了正式的办公室,板房,木板的板,现在的钢板多贵呀,钢材那是硬通货,全国到处都缺少钢材。
  靠门口的位置,地震时跑的快,就这板房不用地震,来个八级大风就得倒,幸亏外边有红砖厂房保护。
  “李卫东,大家都认识了,以后你们一块工作,慢慢熟悉吧,我就不用一一介绍了,小李是大学本科生,是高材生,你们以后要多向他学习!”
  工艺组长李少华,一句话就让大家对李卫东敌视起来,有时候矛盾就是这么建立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也许李少华就是让李卫东激励他们,但是这话就有些让大家觉得李卫东比他们强了。
  李少华说完以后,就直接离开了,他的办公室在旁边的红砖墙内,结实的很,当然出门就能看到工艺组,他很放心工艺组在他手里翻不出浪花来。
  国庆节,放假两天,没有黄金周,没有小长假,在全国人民每年只有59天的休息日,全国人民都在热火朝天的奋斗,五一两天,国庆两天,春节三天,所以请假是才是王道。
  李卫东调休了两天假连同周日总共休了五天,李卫东不是本地人,可以休探亲家,但是工作不满一年是又不能休假,而且就算满一年,厂里这么忙也不可能放任你去休假。
  调休那也得是领导同意才行,不然挑到同一天都走了,厂里还怎么干活,实际上是,过年都要放假的,其他的假就别想了。
  坐上返乡的火车,李卫东拎着大包的东西,现在虽然有些东西对于票的需求没有那么强了,但是大城市的东西供应自然要比他们那供应充足不少,好东西也不少,成品衣服,鞋子等等都有不少。
  两个多月的工资,在厂里也没有什么需要的,自然花的少,留下的多,虽然这些是他崛起的资本,一分都舍不得花,给父母兄弟姐妹的又不一样。
  大姐李卫华现在已经出嫁,丈夫是父亲的徒弟,在上一世,作为泥瓦匠的姐夫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硬撑了两年,在奥运前夕走了。
  留下了一儿一女,靠着不多抚恤金将将上完大学,女儿好嫁,儿子娶媳妇就难了,一直到三十岁,自己的生意起色了,才在自己这个娘舅的帮助下买了房子结了婚。
  穿越前还和大姐通过话,看孙子和儿媳妇闹的不愉快,自己还劝了劝。现在这个小外甥才两岁,话都说的不利索,女儿得过年的时候才会出生吧,为此交了八百的罚款。
  二弟李卫民还没有结婚,初中上完就结束了学业,随着父亲和姐夫在附近的村镇做活,每日里累的和孙子似的,李卫东倒是劝过,只是没有效果,前世的时候倒是娶了个媳妇还不错,只是和老娘弄不一块儿去,见天的吵架,生了个儿子放在老太太家里,她自己倒是和李卫民一块在工地上干活挣钱。
  小妹李卫红,现在刚上高二,后年就高考了,成绩不上不下的,上辈子最终考进了本市的师专,毕业分配到县里的高中,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最后找了个同样是老师的丈夫,斯斯文文的日子倒也过的不错。
  李卫东斜倚在座位上,眼睛看着窗外,心底里的记忆慢慢的流淌着,他觉得自己得争气了,上辈子虽然说过得也算可以,但是直到知天命之年才算过得不错,其余的日子里都是为了钱发愁。
  他是懒散的人,但是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个懒散的有钱人,至少不能为了钱发愁才是最低的标准。
  不到四个小时的车程,走了四个半小时,一路上慢慢的晚点,到终点能晚上一天半天那都不是事,这个时候的火车就是这样,就算到了后世,也是在高铁出现后才慢慢的变的准时起来。
  检票口出来,就看到李卫民在门口挥舞着遮阳帽(草帽),李卫东心里松了口气,就怕李卫民看不到他写的信,感谢这个时候的邮政速度。
  显然是因为今年平信资费调整了才比较快的,今年年中的时候由原来的四分钱调整到现在的一毛钱,郑阳还为此抱怨了好久。
  把行礼递给李卫民,掏出烟就自己点上了,吐出烟圈才感觉舒服起来。
  “哥,你这都抽上大鸡了,这烟可不便宜,我们工头才抽大前门来!”
  李卫东看了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拿起烟盒递给了兄弟。行礼没有放下,一手接过烟盒,一抖手就叼起一根烟,就着李卫东烟头点了起来,烟盒顺手就放进自己的兜里,看抽烟的样子就知道是老烟民了。
  走出车站,李卫东跟着李卫民走到停自行车的地方交了五分钱,推出自行车。李卫东让李卫民拿着行礼坐在后面,自己蹬了起来。
  从县城到李家庄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程,如果遇不到合适的车,靠着一双腿要走五六个小时,而这路,李卫东在四年前早已走的很熟,每周一个来回,大部分的时候是步行,有时候能遇到顺路的牛车,人家心善也会让他跟着走一程。
  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大饼,一头挑着书本衣服咸菜,他得感谢那时候的高中是两年,他走了三年,不然还得多走一年。
  一路上听着卫民说着家里的闲事,跟着父亲、姐夫在工地上的事情。
  现在条件好了点,起新房子的自然就多了,李卫东的父亲李承文是远近有名的木匠,而且还能干些泥瓦匠的活,所以哪家起房子都喜欢让他去帮忙,以前的时候就是给点粮食什么的,现在大家都能吃饱了,家里也不需要粮食了,大部分都给些工钱。
  李承文这样的手艺人,能给四五块钱一天,李卫民这样的一天也能给两块钱,姐夫高安邦算是半个木匠,一天也能给三块钱,只是这样的活也不多。
  过了徐家湾就是李家庄了,整个汉东省一半属于平原,一半是丘陵山地,徐家湾就是在二者交界点上,丘山县算不得老县,建县历史不足百年,一直到李卫东穿越的时候丘山县都没有发展起来,依然属于汉东省垫底的县。
  李家庄在个山坳里,庄子里好几百户,大部分姓李,少部分是几个外姓夹杂在里面,姐夫高安邦就是其中之一。
  村子里的土地极少,大部分村民都没有出过县城,所以李卫东是李家庄唯一一个靠着上学走出去的大学生,李卫东回村肯定一会就传开。
  看着眼前的这个土屋,李卫东心里满不是滋味,如果不是他坚持上学,后来又到北京上学补助不够用的,家里接济着,恐怕这屋应该翻新了。


第7章 李家庄的老少爷们
  太阳未下山,李卫东和李卫民拿着大包行礼回到了村子,刚停好自行车就看到了从屋里跑出来的小妹,后面跟着个小不点和看着小不点的大姐。
  “大哥!”
  “卫东回来了,快擦把汗!”
  “大姐,我自己来,别乱动,让舅舅看看长高了吗?”
  小外甥倒是不怕生,只是眼睛叽里咕噜看着小妹手里的行礼包。
  “娘!”看着走出门母亲,李卫东好不容易控制住的感情还是眼睛湿润,声音发抖,好在只是一瞬间,大家都没有发现,只有怀孕期比较敏感的大姐似乎发现了点什么!
  “咱爹呢?”李卫东洗了把脸,擦了擦汗,问道。
  “咱爹和你姐夫在村北头二愣子家帮忙打一套桌椅,他儿子李墙要相亲了,他大哥李磊和你是同学呢?”
  李卫华委婉的问出了老娘刚才没有问的事情,李卫华是65的,李卫东67年的,他同学李磊和他同岁,前年结的婚,孩子已经满周岁了。
  而他现在还有没有个影的事情,虽然婚姻法规定男22周岁结婚,但是农村不一样,先结婚,然后到了22周岁再去领结婚证,有的甚至都不办,等计生办罚钱才去,后来因为罚钱越来越多才好一点。
  李卫东自然不接话,上一世李卫东是干部身份一直到25岁以后才在同事的介绍下和市国棉三厂的妻子认识结婚,只是刚结婚不久国棉厂效益太差,后来李卫东厂子效益也不好,女儿又上幼儿园,媳妇只得出来给私营厂做会计补贴家用,直到后来李卫东出来做生意家里条件才好一点。
  “这个雪花膏真香,姐你闻闻!”
  李卫红拿着个雪花膏递给李卫华,只是李卫华心里有心事,有些敷衍的说好好好。
  不用李卫东吩咐,李卫红就把东西分的明白的,自己的雪花膏和一支钢笔,爹,姐夫和二哥的鞋子,母亲的一件围巾和外套,大姐的一双小皮鞋和一顶帽子,冬天坐月子一定要带个保暖的帽子。
  然后还有带给爷爷奶奶及二叔二婶的礼物,就连二叔家的几个孩子都带了些应景的小东西。
  李卫东提着两瓶酒和两袋豆奶粉向着爷爷奶奶家走去,路上遇到村里的老少爷们都互相称呼着,并递上红盒大鸡。
  平日里村里都抽旱烟的,卷烟不多,就是有也是飞鸽这类一毛多钱一盒不带过滤嘴的,他这种红盒大鸡有个黄色的过滤嘴在村里算是稀罕货了。
  这一路下去,两盒烟都不够散的,好在准备了不少,行礼包里还有二十多包大鸡。
  一线长有意无意的把李卫东帮他们多赚几块钱奖金的事情说了出来,这个时候的工人还是很纯真的,立马就人提议送给李卫东些东西,一商量,一人凑了五毛钱,买了三条大鸡送给李卫东,不要都不行,谁让他自己喜欢抽烟。
  李卫东这两包烟散出去,赶紧跑吧,不是烟不够了,村子里的婶婶大娘们要开始八卦了。
  “卫东,你领媳妇回来了吗?”
  “你媳妇哪里的人,什么时候喝你喜酒呀?”
  你瞧瞧,不只是新世纪才有这催婚三连问的,哪个时代都有的,李卫东突然感觉到,大白天的招摇过市实在不是个好事,做人还是要低调的。
  “奶,爷,还没有吃呢?”
  “卫东回来了,今天下午听小红说你要回来,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回来呢,这就回来了!”说着向着后面看去,发现什么也没有,脸色就没那么高兴了。
  李卫东一看明白怎么回事了!
  “奶,我现在是干部了,国家号召要晚婚晚育,不到二十五岁是不能结婚的!”
  “哼,国家什么时候还不让娶媳妇了,再过几年我和你爷还能不能活到还不一定呢?”
  “奶奶肯定的,我还等着您给我看孩子呢,您老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