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几个事业部的建议,我看还是不错的嘛!”李卫东轻声地说道。
其实李卫东并不觉得事业部提的几个建议真的完美,只能说有一定的道理,总体还可以,而他的表态也只是一个态度。
要给这些职业经理人站一次台,要让他们走好第一步,建立威望,不然第一步走不好,以后的路就更难了。
其实李卫东也不是让这些子公司的领导听话,而是让他们懂规矩,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要有纪律观念。
虽然李卫东也承认有些人上辈子也的确做的很好,把公司做到相当大的规模,若是放开手让他们去做,大概率也会不错。
但有句话说的好,成功只是个偶然,失败才是必然!
换了现在的环境是否还会如他们原来那么顺利,是否还有原来的气运?
最重要的是李卫东现在是董事长,已经做好了坚持不再过问公司的日常工作的计划,所以公司的领导必须要立得起来,不然他费力的改革,还有什么意义。
这次改革也是他亲自主导的,绝对不能失败,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解放自己。
还有一个原因是李卫东也发现自己的管理能力的确跟不上公司的发展了。
管理几人和管理几十人不同,直接管理的人数一旦超过十人,那就有了质的区别。
即便李卫东不想承认,事实上让他亲自管理公司,最后恐怕还真管理不好,战略方向对了,执行不好失败也就紧随其后。
而且在日常管理中很容易受到个人情感的影响,李卫东又狠不下心来。
虽然李卫东经常说,跟不上的,就算是一起打天下的公司元老,该优化也得优化,该调整也得调整,但是让他亲自去开除几个老人,他也下不了手。
很多公司在发家的时候,跟随的元老水平其实并不怎么样,但是资历老,位置高。首发更新@
若是还让这些人在高位上势必会影响公司的发展,老板自己挥刀又不忍心,或者是想要爱惜羽毛,不想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职业刽子手。
李卫东虽然没有这么绝情,但是职业经理人在,肯要比他自己动手要好一点。
“另外,今年的年中审计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李卫东看似转移话题的问道,审计其实才是最好的立威机会,只是李卫东不好直说。
徐德海听到说起自己的工作内容了,说道:“部分公司已经审计完成,正在进行收尾了!”
随后徐德海看了田雅一眼,夸赞地说道:“幸亏有田总这样专业的人,我们今年的年中审计工作事半功倍!”
田雅是李卫东请来的,工作做的好自然是老板慧眼识人,夸赞田雅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拍李卫东的马屁。
田雅连忙谦虚地说道:“徐监事长过奖了,要说事半功倍,那还得是董事长让人开发的财务系统好,又方便又准确,节省了我们财务很多的工作量!”
李卫东摆摆手说道:“奉承的话就别说了,这只是计算机技术最基础的运用罢了,信息化、技术化可不是口号,你们要学会善于用于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
“是,以前我们对信息技术部门的重视程度看来还是不够,以后我们一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邹毅接话道,说这话的语气相对于刚才轻松了不少。
李卫东已经表态支持他们,剩下的工作就好办了,现在已经不是事业部要烧的火了,而是公司管理层要亮剑了。
“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工具再好,最终还是要靠人来解决的,尤其是管理工作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比如这次的审计结果要落到实处,不要当老好人!”李卫东意有所指地说道。。
第609章 力挺
李卫东把公司几个高层叫过来就是要给他们表态,同时也给那些不听话的子公司一个警示。
本来李卫东是把这个希望寄托在公司的这个管理层,但是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反应来看,子公司的力量似乎有些太过强大了。
不给他们平衡一下,这些职业经理人似乎很难驾驭公司的管理。
李卫东看着几人,有些语重心长的说道:“企业管理归根结底还是管人,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什么事情没有发生过,没事的时候多翻翻历史,总能遇到相似的事情,找到解决的办法!”
“远的不说,就说近现代一二百年出现了多少伟大的人,伟大的思想,这些比那些所谓的管理学不知道要高明多少!”
李卫东指着身后书架上的几本伟人的文集说道:“这些书籍,行政部都统一采购过,中高层领导每人都有,要多读读,领悟一下领导艺术,怎么团结大部分人,让我们的事业向前推进!”
“好了,你们都是聪明人,你们应该知道怎么做,我也就不多说了!”
随后李卫东从桌子上拿起一份文件,接着说道:“这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
李卫东把文件向前递了一下,陈军见状连忙过去接过来,然后递给已经站了起来的邹毅。
陈军是李卫东的秘书,自然对李卫东的事情了解的比较多,这个文章是李卫东亲手所写,亲自打出来的。
陈军这些日子对李卫东的了解可算是深入了,他一个秘书,用电脑的水平还不如老板用的好,说出去都丢人。
李卫东看似漫不经心地说道:“你们看一下,若是没有问题,可以刊载在公司的期刊上!”
邹毅接过文件,先用手摸了摸,挺厚,差不多有十来页。
随后又看了一下标题,论企业的核心追求,题目平平无奇,或者是大而无物,似乎看不出什么来。
不过邹毅也知道,以她对李卫东的了解,十几页的东西肯定不是言之无物,其实以经验而论,李卫东的写的东西还非常的言之有物。
而且这个时候也不是仔细研究的时候,只得先收起来,回去之后再做打算。
“董事长,回去我们一定会好好的拜读,好好的学习研究!”邹毅把文件收起来,并恭谨地说道。
至于李卫东说的要发在公司的期刊上,这是必然,领导写的文章,还是主动要求发表的,必须要发。
哪怕是这一期的已经排版了,也得重新修改,别说排版了,只要期刊是还没有发出去就得重新更改。
李卫东摆摆手说道:“好了,没什么事,你们回去吧,你们比我忙!”
“董事长,最近这段时间,我们今年新招聘的员工正在入职培训,这些员工很仰慕您,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这个荣幸?”此时邹毅已经没有太多的心里压力,笑着说道。
…
邹毅是总经理,按照公司要求人事部的工作由她直接管理,这也是她这个总经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权力。
当然她这个权力肯定也是打折的,按照章程公司中层她可以任命,不过在李卫东没有认可的情况下,邹毅也不会去尝试。
现在有这个机会,倒是可以和领导汇报一下工作,若是领导有兴趣去给新员工讲两句,也是人事部的工作成果。
“新员工培训?”李卫东向后靠了靠,问道:“今年招了多少人?”
邹毅说道:“公司规模增加,还有成立了几个事业部,各部门的人手比较紧张,今年招的人数比较多,大约有八十多人!”
“哦,才八十多人,也不多嘛!”李卫东澹澹地说道。
“董事长,目前新盛和瑞博斯两家公司的员工数为七百六十三人,咱们这次招聘的人数已经超过10%了,新人的比例挺高了!”
邹毅解释了一句,他们这两家公司毕竟是以投资为主的公司总部,没有具体的实体业务,也就注定了人数不可能太多。
若不是因为事业部增加了部分人员,公司的人员用不了这么多。
李卫东笑着说道:“可算了吧,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他们见了之后会失望的,如果有员工辞职,你们人事部会找我麻烦的!”
李卫东的话引的众人一阵欢笑,不过欢笑过后,大家也又重新打量了一下李卫东。
个头不高,身材还算匀称,脸上棱角分明,脸上有一股万事澹然的微笑,如同一个与世无争的普通人无疑。
若不是眼睛里偶尔掠过的深邃,还有熟悉人才能感觉到的不怒自威,任谁也想不到这是当今世界的首富。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拥有上千亿美金的财富,控制着几千亿美金的资产,拥有着不可估量的能力。
邹毅笑着附和道:“董事长说笑了,他们可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才进入公司的,就算是让他们走也不会走!”
邹毅说的属实,新盛集团要招聘的消息,仅仅发一个小时的时间,人事部的邮箱里就收到了上千封的简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天之后,公司人事部总监不得不请示邹毅决定开启邮箱的拒收功能,简历太多了。
这么牛的公司,还能对社会招聘,简直是不可想象,在很多人的想法中,这种公司没点关系怎么可能进的去。
而这些能进来的人也的确算得上过五关斩六将,面试笔试搞了好几轮,招人一定是要招各方面都最优秀的人。
“说明咱们的待遇还是蛮有竞争力的,要让他们尽快的了解公司,对公司有归属感,不然也早晚会因为更好的待遇离开!”
“董事长说的是,公司对新员工除了基本能力的培训外,最主要的是理想信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不错,那就好好的培训,你们这些人都要去讲一讲课,多和这些新员工交流,自己培养起来的员工有归属感!”李卫东点头,然后又吩咐道。
…
又和几位聊了几句,李卫东就让他们去忙各自的工作了,都是大忙人,事情多的很。
当天晚上,李卫东在办公室里召集几位公司高管开会的事情,在公司内部的某个层面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了。
在这个敏感时刻,事情的传播速度快并不是什么稀奇,还有李卫东的文章,也到了好几个人的手里。
十几页的内容,有些还因为传真的次数多了,弄的有些模湖不清,好在不影响
东星医药的几个高层又聚在一起,还是在沪城,同样是在高福星的家里,只是这次的氛围好像稍显尴尬。
范直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其余的几位老同学,老朋友,老同事围坐在一起。
这种现象自从公司内有传言东星地产剥离出去的时候就开始了。
自从那个时候开始,几位老朋友看他就像仇人一般,这件事情他可以理解,也并不恨这些老朋友。
高福星面前的桌子上放着李卫东写的文章,其中几条还用铅笔重重的标记着。
“瞄准业界最佳的企业,以远大的战略发展目标,立足现实,孜孜不倦的追求、一点一滴地实现。”
“对于研发型企业,坚持把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到研究经费中,必须保持高于行业中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速度,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实现公司各种资源的最佳配置。”
此时整个屋子里静悄悄地,高福星静静地抽着烟,脑海里却想着当初第一次见李卫东的情景。
三言两语就决定要给他投资,李卫东拿出两千万,而他们几个人才凑了不到一百万,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成为上市公司。
这个功劳真的只是他们几个人的,真的可以居功自傲不成?
若功劳是他们的,李卫东也是他们的伯乐!
再看看大老板李卫东,资产膨胀的速度和吹气球一般,不声不响的就成了世界首富,人家还是那么的低调!
还写文章说要专注,要脚踏实地的干,要多增加研发投资,提高核心竞争力。
看来这几年的发展太顺利了,让他有些发飘了,忘本了,想要玩资本,能玩的过李卫东?
最后高福星叹了一口气,把烟头掐灭,才说道:“老范,明天你和我一起去齐州与郑总谈一下地产公司资产划拨的事情!”
同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这里,还有很多地方都是如此。
人家要立威,大老板都已经站在那一边了,谁还会头铁的硬顶,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老板说的很明确,“干部的职务能上能下,时代在发展,企业在壮大,在个人能力有限的时候,一定要推行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以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个人要理解大局。”
再坚持弄不好就要能上能下了,即便是有股份,但是在位和不在位绝对是两个概念,那点股份若是没个职务能有什么用,甘心做个富家翁吗?
几天之后,公司接连发布了好几份文件,而这些文件也很快得到了各子公司的反馈,事业部的制度总算是在李卫东的力挺下站稳了脚跟!
第610章 玩物丧志
各子公司负责人也不傻,看出李卫东的态度强硬,自然不会硬来,再说这种事情哪能计较眼前的得失,以后还长着呢。
而且事业部的第一次亮相,自然有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和气势,此时锋芒毕露,还有大老板压阵,所以要躲着点。
不然枪打出头鸟,看看现在的情况就知道后果有多严重了,凡是不认真对待的,最后都弄的挺糟糕。
很多元老都被波及了,能力不够的被调整出公司高管的序列,有经济问题的要么被开除,要么被踢出公司。
第一回合以事业部职业经理人的胜利而告终,不过这些职业经理人也知道这个胜利是怎么来的,事情也不能做的太绝,要懂得适可而止。
最终大家追求的是平衡,是共赢,不是你死我活,李卫东也不允许这样。
而且李卫东本身就是个平衡,谁弱就帮谁,谁强就打压谁。
目前来看公司的这个举动还不错,子公司的这些总经理也顺应潮流的开始向事业部和公司汇报工作。
李卫东希望经过这一次的磨合,也能够让他从日常的事物中解脱出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琢磨一些天马行空等所谓战略上的事情。
只是这种想法也多少有些奢望,虽然很多日常的事情不需要跟他汇报,但并不代表这些下属们不用来见他。
而且公司下属的子公司很多,齐州又是公司的总部,这些子公司的老总来总公司汇报工作,总得要拜访一些大老板。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