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造富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造富年代- 第4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锦慧到齐州的时候天色已经不早了,不过还是第一时间到医院看望了一下高安邦之后的才回的家。
  晚上睡觉前,两人聊了几句这事,又唏嘘了一阵,说他命真大之类的。
  随后刘锦慧突然说道:“对了,我回来的时候,中欧的院长送了我一程,跟我提了件事!”
  “院长送你?什么事?”李卫东疑惑地问道,一个院长去送学生,多少有些问题。
  刘锦慧说道:“他说的挺隐晦,不过意思就是想问问你们公司有没有和中欧战略合作的想法,提升一下公司高管的管理水平,他们可以降低一些学历要求!”
  “战略合作,给我们培训管理层,还降低学历?”李卫东轻笑了一下说道,这也太有针对性了。
  “怎么,还看不起他们?”刘锦慧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说道。
  “那到不是,你们这个学院抛开一些吹嘘的成分,其他的还有点含金量,镀镀金还是蛮合适的!”李卫东倒是诚恳地说道。
  毕竟在后世也是位居前三的高级商学院,实力在那摆着,哪怕是他也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
  但是要说在中国有多少优秀的企业家是经过他们培训出来的,那也有些扯犊子。
  在这片土地上,优秀的企业家向来都是野路子出身,各有各地道,但是却鲜有真正科班出身的能够做好某一个企业的。
  这和国内的文化土壤有关,绝大部分的创业一代都有一个传奇的经历,他们的成功几乎不可复制,当然李卫东一定属于最传奇的。
  需要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甚至还有一些不怎么光明的手段,所以他们的经历也让他们对这些学管理的人缺乏信任。
  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纸上谈兵这个说法,谁也不敢把公司真的交给职业经理人,万一是赵括这类的人,岂不是把自己一辈子的心血给糟蹋了。
  所以在国内就会看到很多七十八岁,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土都埋到脖子了,还在担任着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这类的职务,不死坚决不放权,甚至来拿禅位都不会。
  就算是李卫东一直在大张旗鼓的搞企业现代化,但是从根子上也是有一些保留。
  比如他自己,是否具备管理这么一个大公司的能力,他是具有金手指,可以点石成金,但那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指点。
  若是让他靠着这点金手指,以管理者的身份去公司内指导公司事情,这绝对是两回事,后者肯定很糟糕。
  所以李卫东才极力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很多关于公司管理上的事情,李卫东都是尽量的以局外人的身份考虑。
  至于他投资的那些公司,也大部分都是天使投资人做一些点石成金手艺人,偶尔指点一下,绝对不会插手具体的工作。
  哪怕到目前为止,能够直接跟他汇报工作的人也不过一手之数。
  至于他名下的很多二级子公司,有些负责人的管理能力更不敢恭维,但他们是公司的创始人,哪怕是踩着风口的猪,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也是个成功者,社会上不乏给他们写书立传的人。
  也许这些商学院培养出来的高材生们,做一个副手,去执行还是不错的,若是自觉牛逼,坐而论道,提起意见来,估计大部分都是很书生意气。
  刘锦慧听李卫东如此说,反倒叹了口气,说道:“我也上了几个月的课了,说实话,有些课程感觉并不是太好,不是讲的不对,只是有些太理想主义了!”
  “真话不一定是实话,说真话大概率是不可信的,说实话的可信度反而更大,实话他们不会说,再不说点真话,难道说假话不成!”
  “我还能不知道?”刘锦慧反问道。
  “你当然知道,这种东西是在咱们骨子里的,但是给你们上课的一些老外,却不一定懂的这些!”
  “不过他们讲的也是有些用处,虽然不能照本宣科,但是对于管理者学习一些理论基础还是有用处的!”
  “至少在实践中,心里能够明白是什么道理,也会多了几分自信!”
  李卫东说的也正是刘锦慧的感受,不自觉地点点头,然后问道:“你觉得这个提议不错?”
  “当然,而且人家都提出来了,我能不答应吗,自己媳妇还在人家的管理之下呢,倒是再不给你毕业!”李卫东笑着说道。
  “这句话既不是真话也不是实话,那就是废话了!”刘锦慧说道,正好用刚才李卫东的言论反驳他。
  “人家都说了要给我们降低门槛,说明有调查,知道陈谷他们都是一群半文盲,这是开绿灯呢,好意都释放了,我若是不接着,那也太不识抬举了!”
  “再说,他们的匪气也有些重,去培养一下,接受一下正规教育,提升一下管理素质,也有利于公司的改革!”
  一个管理者不能动不动就骂娘,这是什么公司文化,更不能什么都管,得知道管理权限的分寸。
  “听你口气,你这不是不打算继续读下去了?”李卫东转而问起刘锦慧。
  “那倒不是,有些课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再说这也是一个和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有时候和他们交流,收获反而更大!”刘锦慧摇头说道。
  哪怕刘锦慧不愿意承认,大部分去上这个课的目的是结交人脉,但是事实上就是如此,这段时间以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和好几个认识的公司老总建立了合作关系。
  当然刘锦慧也承认,这些人愿意和她合作,更多的原因是她是李卫东夫人,而且很多人在背地里称呼她李太太。
  刘锦慧不能去堵人家的嘴,而且刘锦慧认为这是他们在羡慕,她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
  “既然如此,我跟他提一下,具体如何合作你们谈!”刘锦慧说道。
  “我找人处理!”李卫东随口说道,他早已经习惯吩咐别人做事了。
  次日是新的一周,又是月底,按照惯例公司要开高层会议。
  公司的战略目标要把时间拉长,但是执行目标要越短越好,每天都有工作目标,每周都有工作计划,每月都有工作总结,这是李卫东提出的要求。
  所以会议的内容主要是回顾过去一个月,展望未来一个月,说白了就是公司的高层向李卫东做每月一次的工作汇报,提出遇到的问题。
  按公司的规定,这种会议随着李卫东的放权,似乎也没有召开的必要,或者说没有他参加的必要。
  但是现在还在开,而且开会的地点还是在李卫东的办公室里,也说明会议的重要性,这么做的原因,无非是李卫东还是不放心。
  会议要多开,教育工作要跟的上,这不仅是权力的体现和宣传,更是让这些高管们绷一根弦,中国的各种事情都在证明,开这种会议很成功,也非常的有必要。
  而且从这些高管的态度上就能看出,这些例会是有必要的,虽然他们可以随时找李卫东汇报工作,但是这个会议毕竟比较正式,也是个露脸的机会,一个个的都很认真。
  邹毅先是介绍了公司的整体运行状况,她介绍的内容多,时间也比较长。
  随后就是各位分管副总介绍自己的工作。
  郑思京着重汇报了一下前几天在京城举办的投资论坛的主要情况,他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事情。
  并对李卫东在会议上高屋建瓴的发言具有指导意义,会议的成功也是非常的丰硕,奠定了今后投资的方向。
  随着排名的靠后,大家说的也越来越简要,尤其是到了各个事业部的总经理,基本上都是两三分钟就能结束。
  李卫东坐在主位上,越看越觉得这个会议像极了体制内的会议,越来越觉得这种例会非常有必要,强调强调再强调,时间久了就成为根深蒂固的东西了。
  等所有人都说完了,李卫东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话,讲话的内容无非是强调一些老生常谈的务虚的事情,具体的事情他已经尽量的少过问了,更多是给管理查缺补漏。
  “首先,安全问题,我强调多次,尤其是一些生产型企业,……”
  ……
  “要建立终生学习的制度,为了提升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
  “好了,我就说这几件事,希望大家重视,若是大家没事的话就不耽误大家了,散会吧!”李卫东说道。
  今天的正经工算是结束了,其余的时间就是他的半自由时间。
  陈军走了进来,说道:“董事长,安厦地产的陈董和万家商场的肖董来了,本来上周五他们应该过来的,但是您出差,就推迟到今天了!”
  李卫东点点头,示意让他们进来,这也是传统,不过他倒是有些疑惑,陈谷和肖继辉两人怎么一起来了。
  这两人虽然表面上和气,其实内里互相的不服气,这还得从李卫东找肖继辉开商场的时候说起。
  当时李卫东因为股票人购证赚了不少钱,想要投资做商场,他自己不懂,又苦于无人可用,就把肖继辉弄来了,还给了期权。
  当时陈谷很不服气,明里暗里的刺挠过他几回,两人虽然没有结下梁子,但是在后来的共事中,也不怎么的和睦,多是面和心不和。
  不过他们俩的公司业务不关联,不会有牵扯,也就不也会耽误什么事情,李卫东也就不怎么关注了。
  甚至还有些乐见其成,这也是上位者的心态,虽然喜欢下面的人能够精诚合作,但也不希望他们亲密无间。


第638章 敲锣
  陈军得到李卫东的示意之后,先给李卫东的茶杯续上热水,才走出去,李卫东坐在沙发上,随意的翻看着当天的报纸。
  陈谷和肖继辉本就在外面的休息室里等着,陈军出去没多久,他们很快就跟着陈军走进来,看到李卫东坐在沙发上,敲着二郎腿,手里拿着报纸。
  两人笑嘻嘻地走了过来,陈谷先说道:
  以他们两人对李卫东的了解,坐在沙发上和坐在办公桌后面的办公椅上,是两种不同的心态,只有在李卫东认为比较随意的时候才会如此。
  李卫东扬了扬手里的报纸,随后放到桌子上。
  陈谷丝毫不觉得尴尬,看似随意,却又拘谨地坐在李卫东斜对面的沙发上,肖继辉也是如此坐到旁边。
  肖继辉坐下后,笑着恭维道:
  陈谷看着肖继辉调侃着说道,实则还是恭维李卫东。
  陈军笑着给两位各倒了一杯茶放到桌子上,两位大老对他客气地笑了笑,不过依然没有停下嘴里的话。
  肖继辉不谦虚地说道。
  陈谷对于这个词有些陌生,不过也知道这是拍马屁的话,接着说道:
  肖继辉解释道。
  陈军在旁边还没有离开,看着两位身家好几亿的大老总在这耍宝,想笑又不敢笑,估计这个场面在外面可真不容易见到。
  李卫东摇头打断肖继辉的话,然后说道:
  陈谷抢先说道:
  肖继辉反驳道:
  陈谷被戳中了利害,从目前合作的几个购物广场来看,营业额的确有所增长。
  肖继辉解释道。
  陈谷说道,以前肖继辉在国营百货公司干了十几年,也的确用算盘算账,陈谷说的倒也没错。
  当然这的确是肖继辉的想法,也有些理亏,不过大家是兄弟企业,同一个大股东,搞一搞合作,有钱大家赚不挺好嘛,何必分的那么清楚。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
  是肖继辉研究购物广场的经营模式,发现了大问题,回本速度非常的快,按照目前的估算,有些项目建成后六七年就能回本。
  但是他却要每年都缴租金,而且这个租金还会随着经济发展逐年上浮越来越高,这么一对比,差距就出现了。
  他就想着,既然你搞商业地产,还需要银行贷款,还担着风险,那不如咱们合作,你搞购物广场,我投资,收益不要太高,只要和租金差不多就行。
  这样就等于他一下子出了几年的房租,还能增加公司的资产,财务报表还好看,而且几年后收回成本,岂不是等于免费租了。
  他想要合作,奈何陈谷不愿意,当然最关键的是因为安厦地产不缺现金流,银行也愿意给他们贷款,为了长远收益自然不想同意。
  两人说了好几回,但是总谈不到一块去,最终也是不了了之,今天话赶话,两人犯冲,又是在李卫东面前不免又多说了几句,当然多少也有让李卫东给他们断一断官司的意思。
  他们俩都是公司元老,资历深的很,业务做的也很大,公司事业部对他们的约束本就很微妙,更不敢给他们做这个决断。
  事业部的态度很明确,只要你们俩谈妥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就行,最好别把我们扯进去,我们这看你们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
  当然肖继辉和陈谷也没指望着他们所谓的上级部门给他们出力站台,第一,事业部没那个威信,第二,他们俩也不稀罕,忒丢人。
  李卫东看着这俩人,疑惑地问道:
  两人同时摇头,然后互相看了一眼,又异口同声地说道:
  李卫东点头,如果真是这事,他可以让秘书撵人了,聊闲天李卫东很乐意奉陪,但是唠这么小的事情,不行。
  肖继辉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笑着说道:
  陈谷翻了个白眼,也笑着说道:
  肖继辉笑了笑,客气地说道:
  李卫东没有说话,直接拿起桌子的报纸继续看起来,上面倒是还真有个好消息,报导说,京城成功晋级,获得08年夏季奥运会申办资格的五个城市之一,申奥又向前进了一步。
  评论一片向好,言说中国必胜!
  这一点李卫东倒是相信的,不是因为他知道,而是这种国际大赛事,靠的是影响力,同时也得平衡。
  这么大一个国家没有举办过奥运会,像话吗,奥委会怎么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就算是轮也该轮到中国了。
  而且十年前,京城以几票惜败悉尼,虽然不服气,但是那个打击还是蛮大的,这次肯定要打点好,如果再不成功,影响可就太坏了。
  肖继辉刚才就看到李卫东放在桌面上的报纸的大标题,而这份报纸他刚才在休息室的时候也正好看到,自然知道李卫东看的什么。
  此时肖继辉看李卫东不搭理他们的谦让了,就说道:
  陈谷意气风发地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