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国一旦发生政权更迭,绝对不会是和平解决的,都是经历了长久的战争和斗争。
苏俄现在就是经历这个阶段,后世来的李卫东当然知道事情的后果。
李卫东八卦的问道:“你家老头怎么看的,觉得这老叶能不能胜利?”
“你这问的,你不是说要自信点吗,你们不是有句话枪杆子出政权,西方也有句话叫大炮的射程就是真理!”贝尔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老叶有军队的支持,胜利只是时间问题,这个观点可能大部分都接受,不能接受的大部分都是对所谓的民主极其信任的。
“狗咬狗一嘴毛,都不是好东西!”老头对于苏俄这帮人的恶意不是一般的强。
说起来这些都是他曾经的同事,都属于公司高管的,现在他都下岗了,而他们却更上一步,成了董事长总经理了,心里能好受得了。
老头的履历很丰富,从捷克到乌克兰到苏俄一圈走下来,年龄才六十多,要不是苏俄解体,估计又要上一步了。
“最好的时候还是在造船厂的日子,那是过的无忧无虑,天天就是造船,现在可惜了!”
贝尔在旁边翻译,然后接着说道,“我父亲年轻的时候在黑海造船厂当过一段时间的厂长,虽然日子短,但是过的很愉快,那个时候我年龄不大,也在那里度过一段时日!”
李卫东感觉自己喝的有点多,脑子里对黑海造船厂感觉非常的熟悉,就是想不起来。
“不过,据说他们的日子很不好过,苏俄解体,他们的大型巡洋舰就没了出路,只能放那里,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
听到基里贝尔的话,李卫东一下子就清醒了,这不是就是当初中国费了老劲弄回去的106舰的娘家吗?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弄回去这艘半成品,花了至少一亿美金,这还是明面上的,至于暗地里到底花了多少就很难得知了。
尤其是土耳其这一关,不说那十亿美金的保证金,就是后来在土耳其的投资都是个大头,而且还有各种承诺。
而且这船厂也是悲剧的,从苏俄解体之后,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变卖家产,先是把最牛的107舰肢解卖废铁,然后又把建造好的106舰,拆了卖空壳,最后弄到破产。
最辉煌的时候就是苏俄在的时候,苏俄没了,他也就再也没起来过。
当然这种级别的造船厂,肯定是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的,不给捣鼓黄那是不肯能的。
当时苏俄的107舰在他们的零号船坞停着,缺钱没法继续建造,以前那是苏俄拨款,现在苏俄也没有这个实力了。
挪威的一家公司想了个招,我给你签了几台大船的订单,这种规模的船只能用这个零号船坞,干脆利索的给了订金。
这么好的生意得干,那就把零号船坞腾出来,还没拖出来了呢,又出事了。
来了个大鼻子,你这钢铁好呀,我要买你的钢铁,价格你放心肯定高高的,造船厂一听两难了,这个和106舰一点都不一样,这是苏俄的未来呀,如果成了就是全球的利器!
犹豫了一段时间,还是吃饭要紧,这艘完成了30%的107舰是没有机会问世了。
肢解了卖废铁,等拆完了,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了,老板说了当初签订合同的那个员工脑子坏了,这个得重新签,不过价格得低点了,我们赔偿违约金。
拆都拆了,还说那些有什么用,打官司人家也认赔,这就没办法了,只能认了。
更扎心的事情发生了,挪威的那家公司也来了,说我们签订订单的员工脑子也坏了,我们不要船了,按照合同,订金我们就不要了!
就这么三下五除二,这艘未来最牛的107舰胎死腹中,而那搜建造了68%的106舰,停放了几年后,也不行呀,再过几年就成废铁了,赶紧处理了吧!
最后经历好几年的时间,最终到了中国,然后焕发新生,然后这家船厂就彻底的没落了!
“什么情况,说说听听?”李卫东好奇心起来了。
虽然知道这事以他的本事和水平,是肯定插不上手的,但是这不妨碍他的猎奇心理!
两国领导视察造船厂,老厂长语不惊人死不休,你们来看啥,这玩意是建不好了。
九个部门,600多个专业,8000多家配套厂家,现在苏俄解体,上哪里去找呀,大家都沉默了,这事已经不是计较这已完工的68%的钱算谁的问题了,而是没有以后了。
苏俄也就歇菜了,不管了,现在这106舰还在船坞慢慢的腐蚀呢,也许用不了几年也难逃拆解的命运。
“你说我能不能把这艘船买了?”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怎么的,李卫东突然说了句。
他也算是舰艇谜,当然知道当时106舰回国的时候经历了什么,九九八十一难都不为过!
“大哥,你这是喝多了吧,那是巡洋舰!”贝尔感觉李卫东喝多了,说胡话呢!
第190章 再次谈判
李卫东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反正胡话说了不少,再次醒来的时候,只依稀有些记忆!
洗刷后坐在沙发抽烟思索着昨天的胡话,一连抽了好几只,外面的丁原敲门进来。
“刚才贝尔来电话,说他们从大众那边得到的消息是拖一拖!”丁原把基里贝尔的原话所了一遍。
“左右不过是两三个星期的事,最近有什么新闻吗?”李卫东顺口问了句。
“这里的报纸咱们也看不懂,不过倒是听葛经理他们说,咱们申奥代表团已经到了摩纳哥了!”丁原兴奋地说道。
申奥是个大事,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次肯定能赢,无论怎么算票数都是最多的,甚至还进行了专题报道和直播,但是怎么也没算到一些阴暗面。
都要讲公平,哪里有这么多的公平讲,我们需要一些国际大事来提升国际地位,让全世界都看到我们发展的成果,但是这和某些国家的宣传方向不一致!
怎么会让你如愿?
两个非洲哥们,拿了三万五千美金的赞助,投完票就回去了,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管他呢,只要给钱,还讲什么江湖道义。
所以京城惜败,不是败给了实力,而是败给了公平,一场发达国家联合起来做的局,想赢没有那么容易。
但是中国的文化骨子里就有种不争为争的自强不息,我不和你争,我默默的发展,直到有一天,一鸣惊人。
等我们实力高出他们一个大段位的时候,就以犁庭扫穴之势,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什么阴谋诡计都不好使!
上辈子的经历,还要再经历一遍,李卫东甚至想拿着钱过去砸出个响来,可是他连人家的门口在哪都不知道。
再说了,李卫东不屑于做这种鸡鸣狗盗之事,更不敢以此事污了中国的品格,本来有理,最后也变成了污点了。
李卫东觉得自己要是不做点事情,感觉这辈子白来了,虽然他在国内做了不少事情,至少从他身上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形成了比较大的贸易顺差,流入了不少美金。
但是他想要做的更多,但是这事难度太大了,这根本不是一个个体能完成的事情,掏钱他不怕,就怕这钱花了,还没有能力弄回去就郁闷了。
所以他的需要伙伴,团伙作案为什么量刑比较重,那是因为危害大,对于李卫东来说,那就是成功率高。
李卫东吃过早饭,回来洗了个澡,打了个电话,只带着丁原到了贝尔的家里,不到半个小时,李卫东满意的出来了。
老贝尔既然在那里工作过,自然对那里熟悉,让他出面,自然比较方便,而且他作为曾经的苏俄这间公司的高管,自然有自己的朋友圈。
这样的人,要是放开了去当掮客,那绝对是牛掰格拉斯,什么事办不了。
反正现在破产了,这船已经归乌克兰了,苏俄现在也没有这么多钱来买106舰了,放弃他是最后的处理的结果,而且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来完成他,一个半成品当展览吗?
所以,李卫东也不怕后世的沙皇们报复,现在最先解决的是要让乌克兰有想法把这个东西处理掉,交给造船厂是最好的结果。
而造船厂的厂长马卡洛夫是个关键人物,他的意见很重要,他能左右乌克兰政府的意见,这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论血统,他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而且根据后世乱七八糟的报道猜测,106舰运抵中国后,打开机舱,里面有图纸,而且设备并没有全部拆除。
而这些,都应该是得益于厂长的特殊感情,都说他送别106舰的时候,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头泪流满面,两年后郁郁而终,不知道有没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在。
但是这些也都说明了,他是希望这艘大船有个好归宿的,也只有中国有能力让他获得新生。
而老贝尔在当厂长的时候,马卡洛夫是总工程师,然后接任他当了厂长,而且关系还不错,这就是李卫东的机会。
花钱的事情自然好说,而且李卫东的钱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当初的英镑危机,还有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国外汇市场。
一个是开启中国殖民史的国家,一个是侵略中国的国家,花他们的钱干这个事情,那是相当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至于老贝尔愿不愿意,这些在金钱面前还重要吗?
而且对于老贝尔来说,他既不是苏俄人,又不是乌克兰人,而且应该是痛恨这些当政者。
李卫东犹豫了一下,还是去了一趟大使馆,这个事情他一个人是肯定办不成的,就算成了,也进不了领海,而且有了这些关系,事情也会容易很多。
李卫东也怕空欢喜一场,但是总得尝试以后再说,反正这船是肯定要卖的,这次行不通,算是为以后打个基础也不错,总归不是无用功。
李卫东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这次谈不成,下次他同样会参与他们的招标!
而且现在西方的眼光都在苏俄内部和南联盟,他们认为下一个被搞垮的才是中国,现在对中国还只是下一个假想敌。
九月二十三日,老萨同志宣布悉尼为2000年奥运会举办地,所有的中国人都以为听错了,我们鲜花都准备好了,你说不是京城,玩我呢?
当头一棒不会打死中国人,只会让人们继续努力,中国人具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在同一天,老基里贝尔告诉他,斯柯达的质量官斯纳德要见他这位幕后人。
李卫东犹豫了许久,还是觉得见一见,如果想办成这件事情,无论如何是绕不开大众。
既然他们想见,李卫东自然不能怂。
不过李卫东还是把地点定在他自己住宿的酒店,至少是自己的地盘熟悉,不用担心无论是老基里贝尔还是这位质量官,搞什么花样。
老贝尔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并没有介绍施纳德后面的这位老人,但是李卫东感觉到有些熟悉,似乎在哪里见过。
介绍完之后,老贝尔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不知他们是否有过什么约定,但是临走的时候,看李卫东的眼神有些怪异。
至于翻译,他相信李卫东肯定有,而且对方如果说英语,他也没有丝毫的用处,更何况他参加这个会议有些不合适。
在李卫东的印象中德国人是可以说英语的,英语在他们国家普及程度非常高,而且刚才的介绍中这两位也都是用英语打招呼。
既然说英语,他在港岛带的人就没有问题了,而且对方只有三个人,所以他也只带了丁原和葛国梁参加。
第191章 多年兄弟成父子
斯纳德没有给李卫东介绍他身后的老人,但是那种神情和态度带来的敬重,让人一眼就能看穿,这个人的身份不简单。
“李先生是中国人?”老头根据李卫东的样貌和刚才的汉语,虽然不礼貌,还是问了出来。
李卫东礼貌的伸出手,并客气地说道:“你好卡恩博士,我来自中国!”
李卫东本来不确定这位就是那位卡恩博士了,但是斯纳德的态度让李卫东确认了,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藏着的了。
看到李卫东脸上的表情,卡恩好奇的问道:“你见过我?”
李卫东说道:“确切的说是在报纸上见过,北方大众今年年初,第1万辆轿车下线,卡恩博士参加过,我在报纸上看到过。”
当时,李卫东非常的感慨和羡慕,这种企业不仅是赚钱,还支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半壁江山,虽然销售额不一定是最高的,但是所承担的分量极重。
卡恩听到李卫东说是中国人的时候,就已经有些激动了,一个中国人哪里来的资金和自信要参与到斯柯达的收购中。
有些感慨的说道:“我前后多次到过中国,也见过很多中国的年轻俊杰,但是李先生的确值得让人敬佩!”
李卫东听不出卡恩有多少敬佩,倒是语气里的含义颇多,有感慨,有欣赏,唯独缺少了敬佩,这也合乎情理,卡恩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的总裁,自然有这个资本。
“多谢卡恩博士夸奖,但是像我这样的人,在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很多!”反正吹牛也不上税,而且抛开重生的光环,李卫东其实什么也不是。
卡恩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问道:“李总,不知道你是否得知,就在昨天,你们的京城申办奥运惜败给悉尼了?”
李卫东表情有些不自然,但是依然傲气的说道:“几个跳梁小丑的小把戏,上不了台面,正义终究会来的!”
“还真是可惜了,我本以为几年后可以到京城看奥运呢!”卡恩说的情真意切,李卫东已经分辨不出真假。
李卫东自信地说道:“卡恩博士,我想你一定可以到京城观看奥运,京城办奥运的决心不会变的,到时候我一定会奉送门票上门!”
斗嘴吹牛,李卫东自认为他一个重生人士是不会输给任何人的。
卡恩看李卫东的样子,就不再纠结奥运的问题,开始介入正题,“我想你这次来错地方了,大众不会放弃斯柯达的任何一份股份。”
卡恩不在乎李卫东是不是吹牛,反而直接开门见山的告诉李卫东他们不会放弃斯柯达。
有了这句话,李卫东就放心了,他还生怕因为他的加入大众放弃了斯柯达。
而且卡恩的话他根本不放在心上,如果他们要是不放弃斯柯达,就不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