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家人真心实意帮忙,许世彦不好意思空手登门。
  正好年前他砸冰窟窿把之前藏的鱼弄出来了,留了两条给周家。
  周长和夫妻一听,少不得要说许世彦几句,嫌他太见外。
  许世彦只笑呵呵的应着,闹得周长和夫妻没辙了,只好收下鱼。
  “长和,你陪着三兄弟去看房子吧,那头催的挺急。
  要是看好了就赶紧定下来,我瞅着那地方还行。”
  李氏催着周长和带许世彦去看房子,她则是在家忙活着做饭招待客人。
  周家在中学对面住,这里算是东岗公社靠近中心的位置了。
  而烈士墓,在北边,靠近树林。
  从松江河往东岗走,刚一进东岗的范围,有个十字路口,那烈士墓就在十字路口的东北。
  东岗以前属于五区,烈士墓纪念的,就是当时的区长。
  所以大多数人,也管烈士墓叫王区长坟。
  四六年,叛徒姜永清勾结于福匪帮,杀害了王区长。
  建国后,就在当地修建了一处烈士墓来纪念,墓整体是砖石砌成拱形,水泥抹面,前面有个墓碑。
  很多人都说,其实烈士墓里并没有尸体,只是个空墓。
  反正大家伙儿也都不害怕,还有好些孩子在那附近玩。
  周长和说的那处房子,就在烈士墓往东数第二栋,实际上应该算是在一个小平岗上。
  后头就是树林子,东边是一溜山坡,底下有个沟塘子。
  西边空地挺大,然后也是一溜小山坡,跟西头那家中间隔着个小沟塘子。
  三间土坯房,上头也是苫着那种“苫房柈儿”,房子倒还算周正,院子收拾的也挺利落。
  菜园子特别大,两边的山坡上还种了些果树,看样子房后也有园子。
  这么宽敞的地方,要是再盖上几间大瓦房,住着绝对舒心。
  许世彦对这个房子挺满意,路上也听周长和说了,对方急着搬走,最后谈到了四百块钱。
  而且还带着仓房,和房后很大一垛柴禾啥的。
  “兄弟,你瞅这地方咋样儿?要是觉得行,咱就进去再跟他商议商议。
  要是你没看好,那就等等,让你嫂子再帮着踅摸。
  往中间儿的地方找,这里还是偏了些。”
  在周长和看来,房子价钱是还行,可就是地方偏了点儿。
  “二哥,这儿挺好,走,咱进去问问。”许世彦对此却很满意。
  因为他知道,这里后来也拆迁了。
  这么大的地方,到时候他多盖上房子,再弄个加工厂,别的不说,光拆迁也能给些钱呢。


第一百零三章 买房
  房子的主人叫齐云升,比许世彦大一岁,六八年下乡来到东岗,在东岗一住就十年。
  去年参加高考,考上了白求恩医科大,年后就得去学校报到。
  齐云升想带着媳妇和孩子一起回省城,这边的房子就得处理掉。
  随着报到时间越来越近,他就越着急。
  “许兄弟,四百块钱真的是最低了。
  你别看我这房子是土坯,但收拾的特立整,你就是再住个十几二十年也没事儿。
  再说了,你看看这周围地方多大?住着也宽敞啊。”
  看得出来,乔云升确实是急着卖房,张口就要四百,没再虚头巴脑的多要。
  “我就是想带着秀娟母子几个一起走,不然说实话我还真舍不得这里。
  许兄弟,你房前屋后转一转,这地方买了不亏。”
  许世彦听过关于乔云升的事,虽然没见过人,对他却挺敬佩。
  这个年月,好多知青为了回城,抛妻弃子。
  乔云升考上大学能不嫌弃农村的媳妇,能带着媳妇一起走,这一点值得尊敬。
  “齐大哥,你啥话都别说了,这房子就四百,我买了。”
  许世彦摆摆手,不打算为难齐云升。
  既然房子看好了,他手里也有钱,就别差那三十二十的,权当是交个朋友了。
  齐云升根本没想到许世彦能这么痛快,他还以为咋地也得再磨叽讲价呢,当时就愣了。
  “四百块直接买?”齐云升不敢相信的问了句。
  “嗯,直接买,齐大哥,你是痛快人,我也不磨叽。
  这样,你找了左邻右舍,还有大队干部做见证,咱当场写契约,行吧?”
  许世彦也怕夜长梦多,万一有人也看好了房子要买咋办?
  赶紧买下来,他回去就迁户口,趁着大江还冰封呢,赶紧搬。
  不然过一阵子大江开始化冻,江面不敢走人,太耽误事儿了。
  “哎,哎,好,那我这就找人去。”
  齐云升一听,大喜过望,立刻冲出门找四邻。
  而周长和帮人帮到底,跟许世彦说了一声,直接去公社找周庆国,又把二大队的几位干部都找了过来。
  这年月,宅基地是集体所有,不是轻易买卖的,必须得大队和公社同意才行。
  周长和的意思,正好借买房这个机会,把许世彦介绍给大队的人,接下来迁户口也容易。
  四邻住的近,很快就来了。
  说是四邻,其实也就左右邻居,还有隔着道对面的两户人家。
  这阵子齐家就嚷嚷要卖房子,大家伙儿都知道了,所以刚刚齐云升去找他们,这几家人也都没犹豫,直接过来给做个见证。
  再说了,也得认识认识以后的邻居嘛。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有时候邻里相处的好了,比亲戚都好。
  住家过日子,其实都怕摊上个横行霸道不讲理的邻居,左邻右舍的住着,摊上那样儿的真是不够闹心的。
  许世彦那面相就带着个老实憨厚的劲儿,谁见了都不烦的那种。
  所以大家一看,都觉得这人看起来挺好相处,首先第一印象就挺好。
  大家坐在一起闲聊,少不得打听一下许世彦家里的事情,许世彦也没啥可瞒着的,简单的说了自家情况。
  说了一会儿话,周长和父子陪着大队的几个干部也到了,另外还请了一位小学的老师过来。
  周庆国早就跟二大队的书记和队长提过,说是有个亲戚要搬过来。
  有了这个铺垫,大队那几位对许世彦都挺客气,当即同意了许世彦买房,以及迁户口到东岗公社二大队的事情。
  有了这几位作保,四邻做见证,房子买卖才会被承认。
  当下,齐云升找来纸和毛笔,请那位小学老师执笔,写了房屋买卖的契约。
  然后买卖双方、担保人、见证人,都分别签字摁手印。
  一般来说,买房都是先交一部分订金,等着对方交房的时候再给剩下的。
  许世彦知道齐云升着急,再者他离着也远,索性就把四百块钱都给了齐云升。
  “齐大哥,虽然咱们是第一回见面,但我瞅着你对脾气,咱也别费那个劲了。
  这样,你这边啥时候收拾出来房子,就把钥匙给我二哥。
  我回去迁户口,还不知道多长时间,别耽误了你们回省城。”
  “二哥,一事不烦二主,这事儿兄弟就托付给你了,到时候帮我收着钥匙。”
  反正都麻烦周长和这么多了,也不差这点儿事,干脆全都托付给周长和算了。
  周长和也没推辞,直接答应了下来。
  就此,齐家的房子便归许世彦了,只等许世彦迁了户口,带着媳妇搬过来即可。
  房子顺利买到手,许世彦少不得要谢谢今天来的这些人。
  “多谢书记和队长,还有各位邻居,我今天没准备啥。
  这样,等着我搬家过来,一定摆酒席请各位喝酒。”
  “还用得着等你搬来?走,今天都上我家去喝酒。”
  周长和那头就笑了,当即说道。
  “这是我姑家的弟弟,就跟亲弟弟一样,各位,走吧,上我那儿喝酒去。”
  周长和早就打定了主意,今天必须给许世彦把场子撑住了。
  在场这些都是二大队的人,一起吃顿饭,往后总归是个人情,许世彦搬过来也好相处。
  “你看,这原本该是我请才对,这咋还让周叔破费呢?”
  这头,齐云升一脸的不好意思,也表示要请吃饭。
  最后,还是周长和赢了,于是一行人就这么去了周长和家里。
  正巧李氏在家做饭呢,一见来了这么多人,急忙又琢磨了几个菜,还指使二小子去供销社多买几瓶酒回来。
  李氏干活麻利,没用多少时候,就做出来六菜一汤。
  “太匆忙了,随便对付的几个菜,书记、队长,陈老师,大家伙儿将就着吃。
  菜不好,酒管够儿。”李氏一边往上端菜,很客气的说道。
  “嫂子,你这话说的,六菜一汤还将就着吃?
  咱县里干部下乡来的时候,能有四菜一汤都挺好了,咱这规格比他们都高,还想啥呢?”二大队书记于守广当即便笑了起来。
  “哎呦,这还有一条大鱼呢,这啥鱼啊?瞅着不像鲤鱼。”
  不是所有人都认识细鳞,再者鱼炖出来外表都破坏了,看不出来也正常。
  “哦,那是我兄弟今天早上带来的细鳞。
  书记,你可别小瞧了我这兄弟,人家能打鱼会打猎。
  去年在东江沿大队看参,一冬天弄了好多野猪黑瞎子啥的呢。”


第一百零四章 人才
  周长和这是有意替许世彦扬名,让别人知道许世彦的本事。
  毕竟许世彦要搬来东岗,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
  大队干部都不熟悉他,不知道他有什么本事。
  啥能耐没有,那就只能跟着别人一起,干些出大力的活。
  可要是有点儿旁人不会的本事,那就不一样了。
  遇上事情,领导肯定第一个就想到谁能行,这就是区别。
  别小看了这个看参打猎,那也是旁人不会的本事,别管本事大小,只要能派上用场,那就行。
  一听见周长和这么说,大队书记于守广眼睛一亮。
  “小许啊,你在东江沿大队看参?啥时候的事情?我听说你们大队之前丢了棒槌?”
  东江沿大队丢棒槌的事情,可以说整个儿县里这些公社,就没有不知道的。
  更何况东岗公社下属的西江大队、新华大队、沿江大队,就在东江沿大队的江对岸,离着很近,有点儿啥事情大家伙都知道。
  “嗯,我就是去年秋天丢了棒槌之后,队里找不出人看参,临时顶上去的。”
  许世彦没有显摆的意思,很是谦虚低调的点点头。
  于守广一听,拍了下桌子,“哎呦,你看看,差点儿错过个人才不是?
  老周啊,你可是干了件大好事儿。”
  于守广这么高兴,倒是让周长和一愣,这是咋了?“老于,你没事儿吧?”
  “切,我能有啥事儿啊?
  你不知道,去年东江沿丢了棒槌之后,就发明了一种看参的东西,叫什么地枪。
  我们去开会的时候,听人家说起过,说是个年轻人整出来的,看参可好使了。
  小许,那地枪是你整出来的吧?”这都是废话,不是自己去看参,谁会费心思整那些?
  许世彦没想到,自己捅咕出来的那点儿玩意儿,竟然连东岗这边都知道了。
  “嗯,就是点儿小玩意儿,以前猎户的手段,稍微改良一下,用来看参还行。”
  他不好说全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只能找这么个说辞。
  “得嘞,等着你搬过来,帮咱大队也整上。
  我跟你说,就你整那地枪,好多参场都在找呢。
  咱这儿跟东江沿那头又不一样,咱这儿离着松江河近。
  你也知道松江河又是镇上又是林业局,还有什么林建、森铁等地方,人多就乱。
  东岗几个大队都有参场,还有公社参场、国营参场,哪儿用不上啊?”于守广这个高兴劲儿就不用说了。
  之前就是周庆国跟他提了一嘴,说是有个远房亲戚在东江沿大队,想搬过来。
  有周庆国的面子,于守广自然不好说别的。
  反正就是多几口人呗,二大队三百五十户,一千七百多人呢,差这仨俩的?
  谁成想啊,他这是捡了个宝贝,要是让其他大队知道,保不齐能跟他抢人。
  “小许啊,等会儿我先给你开介绍信,你拿着我这头的介绍信回去迁户口,赶紧趁着大江还冻着就搬过来。
  你要是搬家人手不够,大队帮你出人出爬犁。”
  有能耐的人,哪里都喜欢,别管能耐大小,只要有用就行。
  不说别的,他这边只要放出风去,说是整出地枪那小伙子在他二大队,其他人不都得来求他?
  一求,这人情可就欠下了,那都是好处,傻子才把好处往外推呢。
  其实这年月同省的农业户口迁移并不麻烦,只要找好了接收地,用不着介绍信就能落户。
  农转非或者山东那边往这头迁户口,那就费事了,需要各种手续。
  于守广这么说,只是想表明他对许世彦的看重。
  他是担心,东江沿那头,怕是不能轻易放人。
  有介绍信,加上他于守广的面子,东江沿边肯定就不会卡着不放。
  许世彦还真就没想这么多,在他看来,不过就是迁个户口而已,赵大海跟许家关系那么好,不至于拦着不让。
  当然,有介绍信绝对不一样,最起码证明了二大队这头挺重视他。
  不管啥时候,不管什么人,被别人看重终归是很让人愉快的事情。
  “成,那我回去尽快办。书记您放心,我肯定不藏私,地枪、拉炮什么的,我都能教。”
  二大队种人参这么多年了,看参的都是固定人选,许世彦并没有奢望着还能让他去看参。
  只要能在这边顺顺当当立足,不过是地枪罢了,教就教呗,没必要藏着掖着。
  都是痛快人,这说话办事就不费劲。
  于守广觉得许世彦这年轻人还行,能处。
  许世彦也觉得,这大队干部挺爽快,人不错。
  人和人就这样,说着唠着,小酒儿再喝点儿,那就越聊越近乎。
  等这顿饭吃完,许世彦真的跟着大队干部去队部,开了介绍信。
  然后于守广还专门安排了人,赶着爬犁把许世彦送到大江这边。
  许世彦原本喝的有点儿晃悠,这一路被冷风吹着,酒劲儿过去,人也就精神了。
  到了江边,谢过了送他回来的人,许世彦过江回村,直奔赵大海家。
  “叔,在家么?”两家这么熟,也不用那么见外,直接推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