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毕竟在东北这么多年了,别的没攒下,木料还是攒下不少的,搬家的时候连木料加柴禾,拉过来一车呢。
另一部分,是许世彦去年秋冬在山上放的木头。
木头当时就扒了皮,经过一冬天加一春天,都差不多干透了。
前些天找了车拉下来,留着做梁柁、檩子、棚杆什么的正合适。
忙活了好多天,总算把房子的事情解决了,各种材料准备齐全,木工瓦工自行安排。
家里周桂兰和苏安瑛负责给干活的人烧水热饭什么的,尽量照顾周全。
就这样,许家的房子有条不紊慢慢盖了起来。
许世彦忙着队里沤肥施肥,还有家里盖房子的事,今年的牛毛广也好,天麻也罢,都没那个时间了。
好在,许世彦抽空去了趟县里,把那二十来支干燥好的鹿茸都卖了。
上等的好鹿茸三十八块钱一两,每支干透鹿茸大概二两半到三两,能买一百左右。
最终到手两千四百多块钱,拿来盖房子倒是绰绰有余了。
忙忙活活的就到了七月下旬,许世祥从通化回来了。
多了老五这个帮手,许世彦顿时松口气,最起码房子这头有人看着,他可以腾出手忙活参地的事。
七月二十六号,农历闰六月初三,许家的房子上梁。
许世先、许世安都请了假过来,许世德放暑假后就过来了,一直在这头帮忙。
不光许家兄弟,就连周桂兰的娘家侄儿、外甥,还有苏维忠、苏维诚等住在大营的亲戚,也都来帮忙了。
许世彦在东岗公社混的也算可以,交下不少人,他带的那些徒弟,得知许家盖房子要上梁,也都来帮忙。
就连韩立民,不知道咋听说了,也特地过来。
幸亏人多,两边总共十间房子呢,都要上梁,人手少了还真是不够用的。
于是,将人手分成两拨,各有木工瓦工带着,开始干活。
梁柁早就做好了,中间那根主梁拴着红布条和铜钱。
许世德提前写了两副上梁大吉的对联,贴在了砖墙垛上。
有人手里挑着一挂鞭炮,站在架子上头,另一个人手里拎着小筐,筐里装着糖果。
木匠指挥着人,将中间那根主梁吊到房顶,然后用各种工具校正方向,固定位置。
与此同时,有人点燃了鞭炮。
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伴随着漫天飞舞着红色的纸屑,空气中都是硫磺燃烧的味道。
拎着筐的那人,一把一把的往下撒糖,底下一群小孩子都过来抢。
盖房子上梁也是大事,图的就是个喜庆热闹,谁也不会嫌孩子们捣乱,都笑呵呵的看着他们抢糖果。
还有的人,会去筐里再抓一把,分给没抢到的孩子。
主梁固定,接下来其他梁柁也都抬上去,找准方向位置,然后用木杆或板子斜着钉起来,也叫打拉子。
梁柁全数固定好,接下来钉檩子、八板、棚杆、棚板。
许家盖的是砖瓦房,一水儿用新式的结构,上面挂瓦,底下要扣白灰棚。
为了保暖,棚板上面还要糊一层黄泥跟锯末的混合物,再覆盖厚厚一层锯末。
这样一来,工作量就要大很多,也幸亏是有这么多人来帮忙。
大家按照工头的要求分工合作,各自干各自的活,井然有序,丝毫不乱,进展也很快。
到中午一点多,瓦全部挂上,棚泥和锯末也全都压好了。
按规矩,上梁这天,主家要预备丰盛的酒席款待来帮工的人。
为了今天这顿饭,许世彦也是费了不少的心思。
许世琴攒了几个月的肉票,加上郭守业送的票,都给了许世祥。
提前一天就在松江河还有县里各处副食品店淘登肉,不要票的头蹄下货更是买了不老少。
加上这季节菜园子里啥都有,所以这顿饭做的很丰盛。
第一百八十六章 新闻
中午这顿饭,当然是在许世彦家安排的。
薛秀琳、魏明荣、吴秋燕,这几个妯娌都来了,就连许世祥的对象陈春玲,也过来帮忙干活。
苏安瑛怀孕五个来月了,挺着肚子,身形有点笨,干不了啥,里里外外都是周桂兰张罗着。
许家院子里,砌了个锅灶,多数费柴禾的菜,都在外头做。
屋里俩锅也没闲着,各种煎炒烹炸,香气直飘。
大夏天本来就热,屋里再一炒菜做饭,那就更是闷热的慌。
而且来帮忙的人很多,东西屋坐不开。
苏安瑛跟周桂兰商议,干脆就在院子里摆桌子算了。
原本这园子里有几棵葡萄树,许世彦去年又押活了几棵,葡萄架的杆子正好搭在房顶。
那葡萄藤长得正旺,全都爬房顶上了,将院子遮住,挺阴凉的。
于是,就在院子里,摆上了桌椅,端上菜。
排骨炖豆角、猪头肉、黄瓜拌猪耳朵、猪心丝拌葱丝、韭菜炒鸡蛋、肉炒大辣椒、肉沫茄子、糖拌西红柿。
八个菜里头,除了糖拌西红柿之外,其余都有肉,也算够硬了。
菜都上好,酒也摆上,每桌两瓶,那边大锅里,还焖着雪白的大米饭。
那大米自然是许世琴每个月供应的细粮,也是攒了好几个月。
除了许海源之外,谁也没舍得吃一点儿,全留着今天待客用了。
一敞开锅,米饭的香气直扑鼻子,谁见了不馋?
八个菜,大米饭,这已经是很高的规格了,不管是帮工的人,还是林建的工人,见了这饭菜全都高兴起来。
“三哥,行啊,全是大米饭,哎呦,可真香。”
赵建设深吸了一口气,还闭眼回味了一下,赞道。
“家里有工人就是好啊,还能吃着大米饭。
要不说还得是三哥,这两头十间大房子,全砖瓦的,看着都稀罕人。”
宝 书 网 w w w 。 b a o s h u 2 。 c o m
杨春明等人也都跟着附和,大家伙儿一阵大笑。
许世彦忙招呼大家伙儿都坐下吃饭,众人也不管那些,各自找熟悉的人凑做一堆儿,说说笑笑吃吃喝喝。
头顶,葡萄架遮住炎炎烈日,留下一片清凉。
时不时一阵清风吹过,送来阵阵舒爽,眼前,是美酒佳肴。
身边,是欢声笑语,这样的气氛之下,谁不高兴?
盖房子上梁是大事儿,更是喜事儿,不管亲戚朋友,大家都满脸笑容,一起恭喜许成厚和许世彦。
“亲家,还得是你有福啊,你看看,五间砖瓦的大房子,这就上梁了。
等着里外都收拾好,秋天搬进去住,多舒坦啊。”
岁数大的人凑在一桌,苏维忠少不得要向许成厚恭喜一番。
家里盖房,许成厚当然得回来,山上有刨土干活的人,帮忙给看着。
新栽就这点好,没人惦记,不值当。
等晚间,许成厚跟许世彦再返回去看着就行了。
“那还不是你家姑爷的能耐?要是没有老三,我上哪儿敢盖这么大的房子,还全是砖瓦的?不敢想。”
许成厚心里那个美啊,活到六十岁,总算能住上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了,这辈子也算不亏。
“以前啊,我是真没看上三儿。
就觉得他太闷,三棍子打不出个屁,一天干啥都磨磨唧唧。
可谁想到啊,这五个儿子里头,还就是老三出息了。
你看他如今这日子过得,五间大瓦房盖上,这边还三间房子,那头养着两头猪。
他在山上看参,还能打猎放山,真的,这几个里头,谁也比不上他。”
许成厚喝了点儿酒,借着酒劲儿,把三儿子好一番夸。
“是啊,你现在可是跟三儿得济了,从大房子搬出来,换到东岗二大队,挣工分多,又盖了五间瓦房。
不是三儿,你现在还窝在大房子住你的土坯房呢。”
一旁,也赶过来帮忙的赵大海,端着酒杯忍不住吐槽。
“当初死活看不上三儿,现在咋样儿?还不是三儿两口子对你好?”
都是多少年的老哥们儿了,说话也不咋在意,赵大海故意戳许成厚的痛处。
许成厚也不在乎,就在那儿笑,“是啊,所以说,人不能只看一时。
当初谁想到,我们家那病恹恹的三儿,能有今天这么出息啊?”
许成厚笑的可得意了,他这辈子到如今,也算值了。
吃过喝过玩过,富过也穷过,年轻的时候混,到老了闺女儿子都有,儿子儿媳还孝顺。
人这一辈子该有的都有了,知足。
“把你美的鼻涕泡儿都出来了。赶紧,喝酒,别在那显摆了。”
赵大海瞅着许成厚那得意的样子,羡慕的不行,只能找许成厚喝酒。
“老于,来,咱一起喝一个,我也羡慕你,得了个人才。”
说羡慕,赵大海何止羡慕许成厚啊,他更羡慕的是于守广。
原本,许世彦应该是东江沿的骄傲,现在可倒好,让于守广捡了个现成。
这就是命儿,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于守广正笑呵呵的跟人聊天喝酒呢,一听这话愣了下,随即明白过来,赶紧跟赵大海碰了下杯子。
“那是,小许能来我们二大队,那是我捡到宝了。
小许那是人才,人才就不应该被埋没,就得好好对待,你说是吧?”
这话,于守广是故意的。
当初许世彦在东江沿大队的经历,于守广也都打听到了,他是从心里替许世彦抱不平。
这么个人才,东江沿那一群傻子不知道好好珍惜,愣是把人挤兑走了,现在后悔,晚了吧?
于守广这话里的意思,赵大海哪能听不明白,可他能说啥?
东江沿被胡连成那一伙子败坏完了,现在好多人都琢磨着往外搬,就连赵大海自家儿子都搬出来了,还说啥?
“来来,喝酒,喝酒。”喝酒吧,酒里啥都有,说那么多没用。
好酒好菜在眼前,说那么多干啥?该吃吃该喝喝,剩下的事儿以后再说吧。
众人推杯换盏,喝酒划拳,一时间许家院子里,欢声笑语不断,格外热闹。
男人们都在外面吃饭,女人在东屋地上摆一桌。
收音机开着,地方台播放戏曲,一边吃饭一边听戏,感觉也挺不错的。
“现在插播一条新闻,今日中午一点半左右,抚松大安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七人当场身亡,二人受重伤。”
正吃着饭呢,收音机里忽然传出来这么一条新闻,屋子里正吃饭的众人,一下子就傻眼了。
“得亏当初老三不肯去大安煤矿,要不然,就摊上事儿了。”
周桂兰吓的筷子都掉地上了,嘴里喃喃说道。
第一百八十七章 庆幸
收音机里一条临时播报的新闻,让周桂兰和苏安瑛这对婆媳都脸色发白。
“是啊,多亏世彦当初坚持不肯去大安煤矿。
要不然,咱家现在得啥样儿?”苏安瑛也跟着嘟囔了一句。
会是啥样?周桂兰想了想。
要是儿子当初没有拼命反对,而是听话去大安煤矿,一个月能挣五十或者七十来块钱,也会引来不少人羡慕。
那样,可能老三两口子就不会搬到东岗来。
一家子可能也不会分家,还会在一起过日子,可能也过得挺不错。
但是一切,都会在七月二十六号这天中止,别说人没了,哪怕是受个重伤,这日子也没法过啊。
再看看现在,儿子搬出东江沿,他们老两口也跟着搬了出来。
如今五间大瓦房即将盖起来,小日子红红火火,一切都往好处奔。
所以,人生的路有无数条,眼前看着好的,未必就一直好。
眼前看着走投无路,可能坚持走过去,就会柳暗花明,前程广阔。
“吃饭吃饭,不去想那些,反正咱家没人在矿上工作,咱也不用担心。”
周桂兰现在,万分庆幸当初没要死要活的逼儿子去大安煤矿。
当然,以那时候许世彦坚决的态度来说,就算她寻死觅活逼迫,估计也没用。
也就怪了,老三怎么就敢说,煤矿会出事呢?
苏安瑛一想也是,管那些干啥?反正她家男人没在矿上。
“嗯,嗯,吃饭。
春玲,你多吃点儿啊,来这儿就跟自己家一样,别不好意思吃菜。”
苏安瑛笑着,给陈春玲夹了好几块排骨,生怕这姑娘第一次来家里吃饭,放不开。
陈春玲,家里是东岗一大队的,哥哥在东岗中学教书。
陈春玲比许世祥大了两岁,以前许世祥在东岗读书的时候认识的。
后来俩人还在一起干活,相处之下彼此都有好感,就这么确定了恋爱关系。
陈春玲长得不错,初中文化,人挺好,干活也麻利。
原本,都以为许世祥考上大学了,很可能就要跟陈春玲分手。
结果俩人非但没分开,反倒是感情越来越好。
许世祥也跟家里说了,等着他毕业回来,就跟陈春玲结婚。
儿子的婚事,周桂兰从来不搅合,只要儿子看好了就行。
周桂兰对陈春玲也没啥不满意的,反正年纪大了点儿就大吧。
女大两黄金淌,媳妇大两岁,知道照顾人,也挺好。
过年的时候,陈春玲来许家拜年,坐一会儿就走了,这是头一回来许家吃饭。
周桂兰也少不得要多照顾着点儿,给陈春玲夹了不少菜。
陈春玲倒是个挺爽快的人,也没啥不好意思的,大大方方应对。
未来婆婆和嫂子给夹菜,她就吃,回手也给周桂兰夹菜。
一时间,桌上气氛也挺好。
盖房上梁多数都是一上午干完活,中午喝酒,等到下午结束,各自回家,剩下的活以后再说。
都喝的迷迷糊糊,谁还能上去干活啊,出了事谁负责?
这顿饭从一点来钟吃到快三点,一个个酒足饭饱,有的人喝了不少酒,走路都有点儿打晃儿。
众人告辞,许世彦挨个儿送到大门口,跟人家再唠几句,目送客人离开。
“三哥,咱爸中午喝了不少酒,我看他眯瞪着睡着了。
这样,下午我跟你一起上山看参去,让咱爸在家歇两天吧。”
老五许世祥送走了对象,回头跟许世彦说道。
许成厚中午高兴,没少喝,这会儿已经眯瞪着睡着了,确实没法再让他上山。
许世彦看了眼老五,点点头。
“那也行,咱俩一起去山上住一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