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并非实事造就英雄,而是英雄造就时势。真正的大人物,一旦出山,就能搅动天下,或者还没有出山,已经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
“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这就是卧龙先生对三国时代的最大贡献。
另一段里说:“学习到的所有知识一定要有针对性,不然,被知识埋葬,就成了知识的奴隶,无法找到自己前进的道路。乱世之中要寻找明君,太平盛世则要寻找自己的方向,找准人生向上的仕途,这一切都有踪迹可寻,擦亮眼睛就能找到。”
在另一页上,文字翻译相当深奥。
人生在世,除了天地人,另外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尤其重要。比如,风声水影,听到风声就能知道外面的形势,看到水流就能知道几千里外的情形,这就是天眼通、天耳通的道理。做将军和元帅,如果连这个都不懂,那就只能闭着眼睛瞎打,最后成败,全凭天定。做元帅的一定要明白,天时、地利,然后做到人和,使用这些最普通的知识获得胜利。
还有一页,本书的作者谆谆教诲,千万不要把金钱和力量融为一体。金钱不会产生力量,力量能够产生金钱,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轻装上阵,放下任何包袱。
面对那位年轻教授,叶天挑起大拇指称赞。
教授有些惭愧:“这些都是最浅显的道理,我虽然翻译过来,却不明白,他们到底对人生有什么启发?这些篆体文字历史悠久,介于大篆和小篆之间。两汉时期,有一些知识渊博的人,不再依靠于传统文字,而是自创了这一种书写方式,带有某种密码的形式。我曾经在很多墓碑上看到过类似文字,并且有种感觉,只有那些知识足够渊博的人,才会使用这种文字写书。等一会儿其他几位教授的翻译完成,也许我们就知道,三本书到底讲的什么道理。”
这些研究古代文字的人,心思单一,一头扎在学问,根本不管外面的世界,所以,他们认为翻译这些文字,是一种学问,而不是知识,只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无法用到生活实践当中。
叶天为了继续给大家鼓劲,又向每个人发了2000元奖金。
很快,其他教授陆陆续续交稿,比他们想象的速度更快。
在阅读这些翻译文稿的过程中,叶天感受到,书的主人最推崇的是看不见的元素。
他把那些叫做天地之间运行的气体,只有气体充盈,天地人才是活的,没有气体,一切归于死亡。
人类从生到死,就是因为气体耗尽,从死到生,则是因为气体凝聚,借助于胎儿的形式,重新回到这个世界。
叶天按照这种理论,可以把那种气体叫做灵魂。
原来古代人研究肉体和思想,也到达了很深的程度,但是,没有西医的协助,人类想知道自身结构相当困难。
正是西医的解剖学,才让人体变得异常简单,分成了骨骼、肌肉、血液和脏器。
所有人的翻译工作,在下午四点告一段落,金丽吩咐秘书,把这些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再交给几个人校对。
过了三个小时,下午七点,校对完毕。八本翻译文稿,带着每个人的手工批注,摆在金丽的办公桌上。
她告诉所有人,这项工作暂时保密。
八个人拿到了5000元加班费,已经非常满足。
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叶天再次发放奖金每人5000,正好凑够了1万块钱。
对他来说钱不是问题,只要能解决问题,花再多的钱都可以。
八个教授,欢天喜地的离去,叶天叫醒朱振海,让他也参与阅读。
朱振海的思想深度有限,只翻了一本书,就大呼头疼,退出了这项工作。
金丽安排晚饭,让朱振海自己去餐厅用餐。
她和叶天坐在办公室里,一边翻阅文稿,一边吃盒饭。
这些文字翻译过来,十分浅显易懂,就像道德经的翻译文一样。可是,叶天一旦深入其中,就知道作者说的是精神和灵魂。并且把这两项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步,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功,精神和灵魂,占据了主导地位,就好像是拉车的健马那样,健马狂奔,车子才能飞驰。
怎样达到精神上升的程度,作者给出了几个方法。
教授们的翻译并不准确,叶天很快明白,那五个方法就是“山医命相卜”,即玄学的五种方式。
他顿时领悟,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要求积极上进的人,从“山医命相卜”里面选取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技术,作为抓手,让自己借力攀登。
叶天想到了万宗旺传授给自己的二指禅,那其实也是修炼的一种方式。
普通人把它看作武术,到了一定境界,就明白,武术不是为了战斗,而是为了提升人的修养。
叶天看到那些教授们的手工批注,很多人提到:“这到底是迷信还是非迷信?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他们在哲学面前也感到相当惶惑,不知道自己的研究是对是错。
看完了这些文稿,金丽疲倦的叹了口气:“看来很多哲学道理,就是异常浅显,我在这些书里看到的,跟其他哲学书大同小异。叶天,你有没有觉得这些知识也过时了?”
从字面意思上看,叶天同意金丽的说法,但是,他有种奇怪的预感,这些书看似文字浅显,其中一定蕴含着真理,跟其他的书有所不同。
如果卧龙先生只懂得这些浅显道理,不可能一出茅庐就平定天下,搅动起三国时代的风云。
“校长,我可以把文稿拿回去继续研究。”
同时他也做了决定,恒温箱带回卧龙山,放在办公室里,让保安们严加看管。
这些东西,不但要弄懂字面的意思,还要接受书中的力量。
甚至他还有种打算,如果每一页都已经拍照的话,三册古书照样埋回去,也不是问题,反正他又不打算拿它们牟利。
他提出自己的想法,金丽立刻挑起了大拇指:“太对了,就像你说的,反正古书不准备卖掉,还是按照原样,埋在卧龙庙下面,保持它的原貌,甚至可以直接把恒温箱埋在底下。哈哈哈哈……”
叶天没有耽搁,抱起恒温箱,带着朱振海下楼。
那些文稿全由朱振海抱着,沉甸甸的。
………………………………
第530章 憧憬第一高楼
这一次来传媒学院,有收获,但是收获不大,就是因为这种文字翻译,是没有价值的,只有深刻了解书的主人,想要阐述的思想,才能从书中获益。
他们下了办公楼,金丽跟在后面,亲自陪同送别。
“叶天,你的工作效率实在太高了,一天当中先是挖出了古书,又到了金陵大学,然后跑到这里来寻求答案。像你这样激进的年轻人,现在的社会上寥寥无几,你不成功,天理难容!”
听到金丽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都如此夸赞叶天,朱振海坐在一边,心悦诚服。
叶天并没有因为别人的一致夸赞,而忘乎所以。假如不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只是人浮于事,那也没有什么意义。
“校长,以后还是多批评我,少夸奖我,那样容易让我飘飘然,飘得越高跌得越重。”
金丽站在车窗边,认真的看着叶天:“我越来越觉得,你将来一定会成为大人物,咱们传媒学院走出去的学生,以你为尊!”
这么重的夸奖,叶天承担不起。
金丽按着他的肩膀,再次鼓励:“叶天,努力加油,很多人都看着你。只要你成功,我们由衷的为你鼓掌祝福!”
每次回到传媒学院,叶天都感受到金丽对自己的关照。
孙梅和金丽,是前一段时间,对他帮助最大的两个人。一个,给他提供中心医院方面最大的帮助,一个,在学业、事业上不断提携他,让他成长。
这或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无法细说,也无法剖析。
车子离开传媒学院,天色已经很晚了。
叶天的情绪,十分平静,有古书带来的喜悦,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大战之后的暂时宁静。
“金校长对你,真是……太好了,太够意思了!叶天,我们跟着你,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真是跟对人了,一定誓死跟随到底。”
这次跟随叶天出来,朱振海见识了各方都给叶天面子,对他更加佩服。
“朱老师,言重了。”
“叶天,我们费了一天的力气,似乎并没有什么成果,这些古书要不要直接捐给国家?让宣传部再给你做个个人专访,作为交换?”
叶天当然不需要所谓的专访,而是向朱振海提到了自己刚才的想法:“我们可以把铁箱埋回去,不要打扰了古人的清修。”
朱振海皱着眉:“叶天,既然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挖出来,为什么要埋回去?就算是捐给国家,或者是自己收藏,最起码也没有白忙活一回。你这样做,以前没有先例,似乎没有必要吧?”
叶天还在考虑,既然有了古书的照片,就算是找高手翻译,也可以把照片当作依据。这些古书无论放在哪里,都不合适。
现在当然还不是捐献国家的时候,必须知道它们的真实价值,才考虑捐献。
更何况,如果只是单纯的三本古书,价值了了,无论捐献给谁,人家都不当回事,完全是浪费。
他不愿意让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交给那些不珍惜他们劳动成果的人。
三册古书最后也明珠暗投,发挥不了它的社会责任。
夏文明他们认为只要古书捐献给国家,就到了最该去的地方,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叶天,你做事往往出人意料,但我相信,你的决定都是对的,不管你想把古书埋回去,还是留在卧龙山,我们都听你的。”
朱振海的年龄虽然比叶天大出了一倍,但是,他审时度势,知道叶天能够率领卧龙山走向光明,心甘情愿的接受他的指挥。
叶天笑了笑,倚着车窗闭上了眼睛。
他并不是想睡觉,而是在脑子里梳理今天发生的事情。
既然古代文字已经翻译成现代语言,夏文明就能派上用场,他是真正的文学家,一定能够从这些东西里面,发现卧龙先生的思想脉络。
在所有的人脉关系当中,夏文明的文学修养是最高的,此刻请他帮忙,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
他再次回忆自己见到卧龙庙的情形,从第一次朱振海带着他上卧龙山,直到最后一次,从石像下面挖到三本古书。
麦大师曾经说过,卧龙山的确是个好地方,但是缺少灵气。
当时麦大师虽然没说灵气究竟指的是什么,却跟三本古书里,作者说过的话差不多。
作者也推崇灵气,但那种灵气究竟在哪里?叶天百思不得其解。
“叶天,如果你累了,我就送你回家休息,好好睡一觉,明天我们再到卧龙山去,重新开始。”
朱振海以为叶天是太疲倦了,才会善意提醒。
叶天睁开眼睛摇摇头,马上打电话给夏文明,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
夏文明接到电话,十分惊讶:“你已经把那些篆体文字翻译过来了,怎么可能这么快?”
叶天的做事方式出乎人的预料,夏文明当然想不到,这又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结果。
叶天一下午的时间付出了8万块,才会达到常人难以理解的神速。
“夏叔叔,我现在有个问题,文稿已经翻译过来,但从字面意思上看,实在太浅显了,根本没有研究的价值。”
夏文明急了:“那怎么可能?古代人的智慧就是从平凡中见深邃,我们阅读古代那些文人作品,不也是这样,你在哪里?抓紧把文稿送过来,我看一遍,给你启发!”
叶天甚至来不及求对方帮忙,对方已经主动请缨。
这就是文人的脾气,一旦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就算别人不开口,也会主动参与。
叶天报告了自己的位置,前面即将到达CBD的选址地点。
夏文明吩咐:“你抓紧过来,我在家里等着你,今天晚上什么都不干,我们也要把这本书研究明白。”
叶天挂了电话,告诉朱振海夏家别墅的位置,直接过去。
朱镇海也吃了一惊:“我以为你累了,今天到此为止了,没想到,还可以有新的突破?”
叶天疲倦的笑了笑:“不弄明白书里讲的是什么事情,总是不甘心,你把我送到别墅,就回水电站去休息,路上千万小心。”
车窗外面,一大片破楼触目惊心,这里就是CBD将来的选址地点。
未来,无数高楼冲天而起,带动金陵的经济继续攀升,为金陵创造更高的GDP。
叶天现在有足够的实力,买下一大片破楼,并且可以组建公司,承包最高楼的建设。
这一切都在他的设想当中,根本不必跟其他人透露,那些人只要跟着他的指挥棒,冲锋前进就够了。
“叶天,我听镇上的人传闻,金陵的东郊要建设最大的CBD,商业聚集区,这里面大概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就像外边这些旧楼,提前买下来布局,将来一定获利不小。”
朱振海的见识,还在于赚钱不赚钱上,没有意识到,如果有足够的财力,就能在CBD建设过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金陵最与众不同的人物。
当然,他们这些小人物,不会有这么高的企图,也不想名垂青史,只想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老婆孩子热炕头,那就足够了。
“朱老师,全国那么多城市都建成了最高楼,我们也在金陵建一座怎么样?”
朱振海立刻摇头:“还是算了吧,一座最高楼的投入,最起码上百亿,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
100个亿,对于老百姓或者是,对于普通企业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现在,叶天手上的资产,包括树根和凤鸣山庄两个项目,只要全部出清,完全可以凑够这么多钱,把金陵市最高楼的项目,牢牢抓在手里。
更何况,建成最高楼,将会带来极大收益,十五年之内必定回本,剩下的时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