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摊主:“六百!”
  沈瑜:“一百五十,不能再多了。”
  ……
  两个人谈来谈去,最终把价格谈在了三百元。
  沈瑜拿着东西离开摊位,找了人少的地方坐下,悄悄打开游戏。
  游戏的提示音响起:玩家购买吴郁生手书心经一本,游戏熟练度增加,逊清遗老的手迹任务完成度百分之十。
  玩家购买,溥儒手书心经一本。游戏熟练度增加。老建筑的秘密任务,线索完善。本物品带有支线任务线索,请玩家自行探索。
  玩家购买,刘廷琛往来信件一份。游戏熟练度增加。逊清遗老的手迹任务完成度——百分之二十。
  玩家购买,王垿信件一份。游戏熟练度增加。逊清遗老的手迹任务完成度——百分之三十。
  玩家购买民国时期,白桦银行滨海分行经理人书信一封。奖励:初次购买俄国文物,奖励俄语初级技能。文物带有隐藏线索,请仔细探索。
  玩家购买,民国时期礼贤书院教师书信一封,奖励英语初级技能。
  看完游戏提示之后,沈瑜的大脑充斥着纷乱的信息,过了半晌,才理顺明白。
  这些文物带来的信息太多了。
  难怪很多人喜欢研究文献,里面的东西可真不少。如果不是沈瑜提前了解过本地的历史,恐怕有些事情根本弄不明白。
  王垿、刘廷琛、吴郁生在滨海隐居时,三人互动频繁,经常彼此切磋书艺。其中,王垿与刘廷琛还是儿女亲家。
  至于白桦银行,沈瑜查找本地历史时候看到过一些信息,这是民国时期在滨海的外国银行。这个书信真实的价值暂时不知道,倒是给自己多了一门外语技能。
  礼贤书院在本地非常著名,曾经为这座城市培养了不少人才,后来,在它的原址上,发展成本地的一所知名中学。
  有了两种外语技能之后,沈瑜再次翻看两个信件,明白了其中的大概内容,都是和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看不出多少价值。
  放下书信不管,让沈瑜觉得欣喜的是,多了两门外语初级技能。
  记得上一世,英语四级考试他就没通过,险些没拿到毕业证。后来通过了校内的考试,才拿到了毕业证。之后的生活中,由于常年不用,英语早都忘光了,所以,他的技能栏中,英语是未入门状态。
  原本他还在担心,后面的考试要如何应对。如今有了初步级英语,起码考试是没问题了。
  他心中还有一个疑问,溥儒手书的心经,怎么会在这里出现?
  说起溥儒,很多人都知道,这位和张大千齐名的画家,也知道他是一位没落王孙。但很少有人会去了解,溥儒与滨海这座城市的关系。
  溥儒的亲哥哥——溥伟(第二代恭亲王)变卖了恭王府,跑到了滨海来定居。
  按照文献中的记载,溥儒来到滨海,溥儒居住在北平郊外的戒台寺。也有人说,溥儒曾经在滨海的威廉帝国学院读书。这段历史没有证明,众说纷纭。
  沈瑜把心经拿在手中,心中思量,看这个样子,溥儒可能来过滨海,或者是跟他的哥哥是有书信往来的。
  想到这里,他对这本心经更为喜爱。上一世大学毕业后,他对绘画的练习,专注于中国画,曾经临摹过溥儒的山水画。
  沈瑜想到任务的奖励中,有抽取技能的奖励,不由得憧憬起来,如果这个任务完成,就可以从这些满清逊清遗老中抽取技能。如果能抽取到溥儒的技能——那么,自己以后是不是直接卖画就行了。
  他想到这里,心中升起一股冲劲。
  沈瑜仔细的将东西收好,站起身来,准备去别的摊位,看看还能不能尽快收集到一些藏品。
  他起身活动了一下,忽然看到有两辆奔驰车,先后驶进了停车场。有几个人从车上下来,走向公园入口。
  沈瑜立刻认出了这几个人,当中有万利拍卖行请来的几位鉴定师,还有陈尚、陈丽丽父女。
  他们有说有笑,走入公园。
  沈瑜想了想,急忙转过身去,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
  这几位鉴定师当中,可是有高手的,市场上如果有真古董,很容易被他们捡去,必须先下手为强。
  他迅速的查看虚拟地图,瞅准几个最亮的蓝点,然后,直奔最近的那个摊位。


第33章 手札任务完成
  沈瑜通过地图,看到还有三家摊位上有蓝点(未被发现的文物)存在。
  其中一家是售卖旧书,另外一家是售卖紫砂壶,第三家是售卖杂物的。
  他衡量利弊,先走向了售卖旧书的摊位。
  这家的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摊子中除了旧书,旧书信、还有老磁带,甚至还有几张黑胶唱片。有几个顾客正在摊位上挑选心仪的东西。
  沈瑜向摊主询问:“老板!您这些东西,可以自己挑吗?”
  这可不是废话。如果你蹲下就看东西,等于目中无人,会招人反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波折,这些必要的礼数还是不能少。
  摊主看了他一眼,“我这里书信、旧书、旧杂志、旧唱片都有,你随便挑。”
  沈瑜立刻蹲下开始挑选。时间紧迫,他直接看准蓝点的位置,从一堆旧书信中,抓出了几摞,放在自己手边。这样,保证这些真文物,不会被别人误打误撞捡走。
  然后,他才开始仔细挑选。
  沈瑜先拣出一张格式很规整的帖子,有点儿像过去的拜帖。拜帖的边角有些磨损,但内容保存的不错。这类东西已经很少见了。
  他一边分辨内容,一边欣赏字体。拜帖作者的书法,有碑学的特点,由于字形不大,所以,也带有一点帖学的意味。
  拜帖内容中,有“纯斋大人启,眷生广厦顿首”的字样,
  他顾不得分辨作者是谁,把拜帖放好,继续挑选。
  沈瑜陆续挑出了几封书信。看了看地图,有价值的书信,都被挑了出来。
  他依据敬语与落款,通过回忆历史资料,把这些书信与原作者一一对应起来。
  然后,忍不住心中惊讶,抬头看了一眼摊主。
  这位貌不惊人的老者,不知道他是怎么收集到这些信件的。这些往来书信中,有日常问候,有谈论诗词的等等。几封少见的手札,就这么无序的混杂在一堆无用的信件中。如果不是自己有心寻找,或许其中一部分书信,就这么埋没下去了。
  沈瑜列数了一下,六封书信的作者有,溥伟、升允、吕海寰、周馥、劳乃宣、李经羲。
  六个的人往来书信,其中涉及到的人物更多。
  不是沈瑜大惊小怪。换一种写法,您可能会更理解他现在的心情。
  六封书信的作者,有以下几人:前清——恭亲王溥伟、陕甘总督升允、铁路大臣吕海寰、两江总督(曾任山东巡抚)周馥、云贵总督李经羲、直隶提学使劳乃宣。
  沈瑜考虑,如果这些书信符合要求,或许就能迅速完成任务。
  他把信件准备好,对摊主说道,“老板,一共六封信还有一份儿帖子,您给算算多少钱?”
  摊主说:“这都是前清名人的手札,不便宜。二百元一张。”
  沈瑜做出迟疑不决的表情,对摊主说道:“老板,这些书信,根本没办法辨认真假。嗯,我也不太懂,就是想多个收藏品种。您要的价格太高。”
  摊主不急不慢的说:“在我这儿能买到真货,换了别的地方未必能买得到真货。你诚心要的话,我可以给你便宜一些。七张书信,收你一千元元。”
  摊主说的这个价格不低。听到他的报价,周围挑东西的人,不约而同的把动作放慢。还有一人抬头看看摊主,不动声色的把挑好的东西又放了回去。
  沈瑜说道:“老板,我出个价。一共三百元。”
  摊主摇头:“这可不行,最少八百元。”
  沈瑜忍住急切的心思,装作回头寻找朋友的样子。看到陈尚已经带着几位鉴定师,开始在周围摊子上浏览。
  不能再等了,他对摊主说:“四百元,再多我就不敢买了。”
  几轮交锋下来,两人最终把价格定在了五百元。
  沈瑜付了钱,将信件小心的收好,迅速赶向下一个摊子。
  这时游戏提示音出现:
  玩家购买,康有为的门生帖一份。奖励:游戏熟练度增加。逊清遗老的手迹任务完成度——百分之四十。
  玩家购买,前清隐退官员书信件六封。奖励:游戏熟练度增加。逊清遗老的手迹任务完成。老建筑中的秘密线索完善。玩家获得抽奖机会一次。
  这个时候时间紧迫,沈瑜听完提示音,没有打开游戏面板。
  因为他看到,杨老与几位鉴定师,已经走向一个有蓝点的杂货摊位。
  沈瑜叹了一口气,估计那个摊位上的文物,逃不过这几位的眼睛,只能感叹失之交臂。
  他转向另外一方向,走了几步,来到一个卖紫砂壶的摊子前。
  带着南方口音的摊主,正向旁边的一个年轻人,普及紫砂壶的知识。这个摊子不小,紫砂壶分了三类。比较贵重的壶,在摊主身边放着。左边一些新出产的模具壶,右边的是一些老壶旧壶。
  沈瑜在没有去看新壶,在摆放着一堆老壶的位置蹲了下来。他对摊主说“老板,这些也是紫砂壶?能挑吗?”
  摊主看到沈瑜似乎有兴趣,就对他说道:“小伙子,喜欢紫砂壶?我这的紫砂壶很全,有普通的壶,也有名家的紫砂壶,旧壶也有。你看看有没有喜欢的?”
  沈瑜一边看,一边与摊主说话:“您这里还有名家的壶?都有谁的?”
  摊主毫不客气的说:“都是大名鼎鼎的名家做的。”
  他用手一指:“你看看这把,汪寅仙的西瓜壶。再看这把,顾景舟的僧帽壶。”
  摊主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身边摆放着的紫砂壶,“还有好几位名家的壶,不过,这些都很贵。”
  沈瑜看了一眼摊主所谓的名家紫砂壶,心想,仿还挺像的,可惜这个摊子上只有两把壶是蓝点。其他的壶里面,一个红点都没有。他所谓的名家壶,恐怕都不是真的。
  摊主看到沈瑜一直在看那些老壶,立刻说道:“那些壶便宜一些,一百元到几百元之间。都是一些用过的旧壶,虽然不是名家的,但是里面也有一些好壶。当时的泥料比现在的泥料可好多了。现在的这些普通新壶的泥料,比不了过去的壶。”
  沈瑜拿起了一把大口紫砂圆壶。这把紫砂壶,比旁边的一堆紫砂壶大出一号。
  他转动紫砂壶仔端详。这把壶的造型不太规整,壶嘴、壶柄和壶口未达到“三平”,为了增加壶的稳定性,壶嘴的底部作得壶柄稍高。
  用的紫砂料偏暗红,含有小泥粒,少平整明润,给人一种粗糙的感觉。
  最关键的是,壶盖边缘上被冲了一道小口。让这把大壶在一堆紫砂壶中毫不起眼。
  沈瑜小心地端起壶,看向壶底。壶底用楷书刻了两个字——仿古,没有名款。
  他拿起打开壶盖,壶的内部也没有印记。壶身素面无纹饰也无文字题记。
  他放下壶,向摊主询问:“老板,这壶怎么卖?”
  摊主看了一眼:“哦,这是民国的,工艺一般,但是泥料讲究,正经的清水泥!你要买的话,五百元。”
  沈瑜没有急着讲价,把圆壶放在身边,对摊主说:“我再选选。”
  他说话的声音并不高,可惜,还是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
  陈丽丽跟着父亲,在摊子周围闲逛,偶尔听听几位专家的评论。她很快就觉得无聊,于是,与几个人拉开了一点距离。
  她无意中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顺着声音看过去,发现沈瑜蹲在一个摊子前,正在挑东西。
  陈丽丽心中好奇,就想过去看看。
  女儿一走远,就被陈尚发觉。他急忙说道:“丽丽,你不要走的太远了。”
  陈丽丽一边说一边往外走,“爸,放心吧。我就过去看看。”
  结果,这两人的对话,被几位鉴定师当中的于老师听见了。
  他来了之后,没发现什么感兴趣的东西。无聊中瞥了一眼陈丽丽的方向,却发现了沈瑜的身影。
  此时,沈瑜拿起一把传炉壶。
  这把壶的底款,有陶业工厂四个字印记,给人感觉是工厂生产出来的流水线产品。
  他拿起壶盖,看到盖款的位置,隐约有两个字印记,由于被污渍遮住,所以看不清楚。
  沈瑜询问摊主:“老板,这把壶怎么卖?”
  摊主说道:“这是把传炉壶,是清朝中期的,是古董。”
  他说话的时候,旁边正在挑胡的中年人,抬头看了看摊主,摇了摇头,继续挑选。
  沈瑜笑了起来,“老板,我虽然不太懂紫砂,但是,传炉壶是清末民初才出现的新品种,它是怎么跑到清朝中期去的?你看看这个底款,是陶业工厂四个字,这是流水工厂出来的货壶,不是名家手工做的。”
  摊主反驳:“你还是不懂,那把壶,就算不是清中期的,也是有年头的,不少名家,曾经在工厂里做活儿。”
  沈瑜把自己找出来的两把壶放在一起,对老板说:“老板,这两把壶,您算算价钱。您可别照着名家的算,这肯定不是。”
  此时,陈丽丽已经站在了他的身后。


第34章 紫砂什锦硬果小件
  沈瑜全神贯注,准备跟摊主讨价还价,根本没发现背后有人盯着他。
  摊主心中衡量着自己的报价,同时笑着说:“小伙子,你要喜欢紫砂壶,我教你个窍门儿。买壶不能求多,有买两把壶的钱,不如买一把更好的壶。”
  沈瑜说道:“我也就是自己玩玩,买不起名家的壶。”
  摊主看说不动沈瑜,就说道:“你的眼力不错,选的这两把壶都挺好,收你一千钱吧。”
  沈瑜摇头:“传炉壶是工厂做出来的,这一把圆壶连印款都没有。壶盖上面还有磕碰。二百元怎么样?”
  摊主有些不高兴了:“这些壶收来的时候,都不止二百元。哪能这么讲价。八百元钱,你拿走。”
  沈瑜站起来活动筋血,一副不在意的样子:“三百元,再多就不如去买把新壶了。”
  摊主说:“得了,咱们一人退一步,六百元。”
  接下来,无论沈瑜怎么讲,这摊主咬死了六百元,怎么也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