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下了位置,直奔自己目标。
沈瑜走到一家名为研玉阁的店铺门前,向店铺看去。其内部空间很大,有两排柜台,两边墙壁上展示的基本都是字画,此时店里有几个客人。
他迈步走进店铺。一个穿着白衬衣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孩儿看到有客人,立刻走了过来:“您好,想看点什么?”
女孩儿说的虽是普通话,但是结尾的发音特别轻,十分悦耳。
沈瑜说:“我是来旅游的,走的这里进来逛逛。”
女孩儿问道:“您喜欢的什么类型的古玩?我们这儿以字画为主,也卖雨花石和奇石。”
“哦,我先看一看。”沈瑜笑着回答。
服务生礼貌的引导他,沿着右手边的柜台观看。
沈瑜的视线落在有玻璃保护的展架上,在那里看到了自己的目标。承装在木盒里的一本册页。
他对服务生说的:“我想看一看那本册页,可以吗?”
服务生看了沈瑜所指的物品,笑着说道:“您好,我向您解释一下,店里悬挂着的字画,基本都是复制品,是木板水印的或者是临摹的。放在这种玻璃罩子里的物品,基本都是真品,或者比较珍贵的仿品,价格普遍比较高。”
沈瑜明白她的意思,不买就别看了。
他说道:“我需要确定一下,自己是否喜欢,如果喜欢,我会考虑买的。”
服务生犹豫了,明显不确定沈瑜有没有购买能力,眼睛看向旁边。
从店铺角落站起一个人,踱步过来。这是一位老式汗衫儿的中年人,梳着背头戴着黑边的眼镜。
他说道:“小陈,你去帮客人结账,我来招待客人。”
他笑呵呵的对沈瑜说道:“我是这店的老板。服务生不太懂这些东西。您想看的册页是清代的刺绣,价格比较高。您如果感兴趣,我可以拿出来给您观赏,但是上手额时候,要特别小心。”
“谢谢,我明白。”
老板找出了两副手套,自己带上一副,打开展示架的玻璃门,将册页取出来,放在柜台绒布上。
沈瑜已经戴好手套,得到允许后,轻轻取出了册页。
老板解释道:“这是清代的刺绣作品十八罗汉,非常的珍贵。原包装原配木盒。”
沈瑜看到册页包装呈长方形,以黑色为地,中间偏上作双框题隶书十八罗汉,周围绘有十五座白色莲花底座供奉圣器僧像,还有枝藤宛转相连。册页四周作云雷纹饰边框,整体样式庄重典雅,雍容高贵。缺点是,边角位置有些褪色。
老板注意到沈瑜的目光,急忙解释:“您看,木盒盒内用三折云锁扣包裹画册,造型精细别致,纹饰规整富丽,有浓郁的宫廷风格。”
沈瑜看着册页和包装的外观,的确是如老板说,接近于宫廷风格,可惜,保存的并不是特别完好,三折云锁扣已经损坏了。
老板察言观色,解释道:“从清朝到如今,时间太久,这件东西保存起来特别难,能够保存成这样已经算是不错,不能求全责备。”
沈瑜笑了笑,没说什么,轻轻打开册页。册页绣像题诗评述,工致细谨,所绣罗汉样式或神情超脱静心修行,或憨态可掬结伴欢谈。
人物造型均用浅淡设色,柔和清秀,绘制造型线条流转,眉目传神。沈瑜判断,这种风格存有晚明遗风。另外,页后部分隐约有字迹,已经看不清楚。
总而言之,整套图册做工精致,典雅秀丽,可惜保存的不好。最后的一两页有磨损,甚至有受潮的现象。
沈瑜指着有隐约字迹的地方,问道:“老板。这里原本应该是什么?不仅仅是受潮了,好像还被虫蛀了。”
老板说道:“无法判断。如果不是册页破损成这样。我就个人收藏了,不会拿出来卖。”
沈瑜问道:“您的这本刺绣图册,要多少钱?”
老板伸出五根手指:“5万。”
沈瑜摇头:“太贵了,如果是品相完整的刺绣,我能接受这个价格,但是破损这么严重,已经很难修复了。再花大价钱去修复,恐怕得不偿失。”
他边说边用食指中指示意:“两万,我就买。”
老板摇头:“不能这么砍价。如果你真心想要,我给你让500,你看可以吗?”
沈瑜依旧也在两万基础上,加了500。
两人开始谈价。几轮试探后,老板说道:“这样吧,我看你是真的喜欢,35000,一口价,你同意就成交,你要再砍,我就不卖了。”
沈瑜想了想,点头同意了这个价格。
他付款之后,老板小心的册页装好,还送了一个手提包,方便装册页。
他说道:“您虽然年轻,但是眼光却好。这东西在我店里半年多时间,有人看好,但是嫌贵。我实话实说,开店十几年,类似的东西,碰到的机会并不多。如果不是保存的有点问题,价格绝对会翻番的。”
沈瑜说:“我买这本册页,也不知道是赔是赚,只是看着喜欢才买。”
老板把册页装进手提包,交给沈瑜的同时,问道:“听您的口音是北方人吧?”
沈瑜点了点头:“来旅游的。”
老板说:“来我们这里旅游好,金陵比好玩儿的地方多。”
两个人闲聊了几句,老板一直把沈瑜送出了店铺。
老板面带微笑的看着他远去,然后,哼着小调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坐下,端起茶壶,美滋滋的喝茶。
刚才的服务生走过来,小声问道:“老板,你真把刺绣卖出去了?!1500收的东西,买了3万5千。你太厉害了。”她被价格刺激的有点兴奋。
店老板虽然被奉承的高兴,但却瞪了服务生一眼:“嚷嚷什么,招呼客人去。”
……
沈瑜在冷饮店,买了杯果汁,找了一处有树荫的地方,坐下休息。
他戴着太阳镜,掩藏视线的变化,悄悄打开游戏页面。
购买提示:玩家购买清代刺绣十八尊者图册(残损)。尺寸长43厘米。价值区间:40万~??
沈瑜诧异,问号什么意思,未知,还是待定?
第600章 珐华器,吉州窑
沈瑜喝了一口果汁,清凉甘甜的饮料,略微缓解了闷热的感受。
根据经验,游戏给出的判断通常是有依据的。价值区间显示为问号,或许是因为刺绣破损,没有修复完成的原因?暂时只能如此猜测。
沈瑜擦了擦汗,不敢街上表现出什么怪异的地方,小心的提着装册页的包,向着自己看好的另一个目标而去。
路过的一些店铺,在地图上显示有红点。在有名的古玩市场开古玩店的人,大多数眼力都不错,极少能从他们手上捡漏。
他找到一家卖瓷器和古泉为主的店铺。这家店铺在地图上有蓝点显示,属于罕见的现象。
他走进店铺,一个穿着中式衬衣的男青年迎了过来。
打过招呼,这位服务生开始给沈瑜介绍店铺的商品。
沈瑜一边听着介绍,注意到一件有修补痕迹的罐子。
这件罐子不大,高约20cm左右。乍看上去有些花哨,不过,他没急着问价。
此时,一个留着长发的男子正隔着柜台,和两位顾客聊天儿。沈瑜隔着几米远,看到两位顾客,正在看一件盘子和一个茶盏。
双方说的语言,应该都是金陵本地话,语速快,沈瑜听不明白。
他只能看到,两件瓷器的釉色偏近褐色,有点儿像吉州窑的瓷器。
游戏地图上显示,这两件东西应该也有潜在价值。但是别人正在谈价,他没有办法上前插手。
沈瑜等服务生的介绍暂停,就说道:“我想看一看那只罐子。”
服务生看了看他指出的物品,便想向招呼客人的长发男子问道:“老板,这位顾客要看这只清代的罐子。”
老板转过头来,先向沈瑜笑着点头,算是招呼,然后看了看那只罐子,说道:“那是清代的法华罐,价格是8万。您看的时候仔细一些。”
服务生将罐子拿到了柜台上。
沈瑜转动罐子,看到罐为圆口,短筒颈,丰肩,鼓腹,下腹内敛,收至底足处,浅圈足。整器为靛蓝底,其上釉色丰富多变,有孔雀蓝、茄皮紫、琥珀黄等,配色沉稳,尽显雍容华贵之气。
他根据自己的知识判断,这只罐子的装饰工艺采用的是“沥粉”技法,先勾勒出凸线的纹饰轮廓,即“堆线贴花法”,再分别以各种釉料填出底子和花纹色彩,然后入窑烧制而成。
这件罐子颈处饰云尾纹,肩部绘一周双线如意云头纹,内以白釉饰莲花;罐身腹部中间勾勒缠枝莲纹,莲花填以白釉,藤蔓则涂饰孔雀绿釉,枝叶蔓蔓,随意伸展,布于罐表,极富装饰意趣;近足处为一周变形花瓣纹,紫绿相间。
从种种细节来看,罐子的确是珐华。
珐华又称法华、珐花,据称是从晋西的“粉花”音转而来,是民窑生产的一款陶胎琉璃釉器。
他走了判断之后,就对服务生说道:我很少见过这类器皿。刚才听老板说,是法华罐,这是什么意思?”
服务生犹豫了一下,说道:“我知道这东西是民窑器皿。更多的我就不知道了。您等一会儿,让老板来给您说吧。”
沈瑜说:“等一会儿没关系,只是,这民窑的器皿,怎么这么贵?而且,你看这上面,还有修补过的痕迹。”
他指着罐口一处位置。“这一块儿明显掉下来了,然后修补过。”
服务生说道:“这是老板定的价格,我也不能随便改。您如果真想买,就稍等一等。”
沈瑜耐心的等待店老板。最终,那两位客人因为价格没有谈拢,没购买两件吉州窑器皿。
沈瑜悄悄松了一口气。
老板也没生气,客客气气的把二人送到门外。顾客没把话说死,只是说回去再考虑一下。
长头发的店老板转回来。
他虽然没过来交谈,但是已经把事情看在眼里,让服务生去把东西收拾好,然后对沈瑜解释:“这种珐华罐很少见,我收到这物件,也是很偶然的机会。”
沈瑜问道:“您刚才说这是珐华,我不太了解。只是看到这种装饰手法,觉得喜欢。”
店老板用罐子作为实例讲解:“在我国的陶瓷烧制史上,除了官窑之外,还有着许多的窑口,其中始制于元代的晋省的珐华器,同样堪称精品。
珐华器虽然创制于元代,但直至明中期才在晋省盛行,窑口逐渐遍及各地。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当数晋省霍州珐华器。
我这件罐子,整器胎质坚硬,器型端庄规正,所饰纹饰和线条流畅,繁而不乱,毫无滞涩之感,釉色艳而不浮,素光内敛,突显富贵祥和,雍容华贵,显然为当时的皇室官宦、权贵富商所用。
据其胎质、纹样,我判断,这是清初时期,JDZ窑仿晋省珐华风格的作品。”
沈瑜说到:“虽然我不懂,但罐子终究是民窑的产品。而且——”他指着那个很明显的修补痕迹,说道:“这地方修补过,修补的技巧还不好。”
店老板说:“珐华器皿虽然好,但是与官窑瓷器没法比,所以,难免不受重视。但是,这只罐子制作精良,算是珐华器中的精品,属于少见的收藏品。有点缺陷,不影响整体价值。过几年,一定会增值。
你如果想真想买,我可以给您便宜一些。7500,怎么样?”
沈瑜说:“我还是觉得贵。我不懂这种珐华器。你让我考虑一会儿。”
老板说道:“没事,不着急。”
他装作犹豫不决的说道:“老板,刚才那两位客人看的那两件儿瓷器,是吉州窑吧?我能不能看一看?”
老板看了看他,说道:“您喜欢吉州窑?”
沈瑜说:“我只听说过兔毫盏,但是没收藏过。”
店老板说道:“我店里这两件,是吉州窑的器皿,一个是茶盏,一个是卧足盘。虽然不是兔毫盏,但是绝对不差。”
他让服务生将两件吉州窑的器皿拿出来,开始讲这两件器皿的来历。
沈瑜停了一会儿,问道:“老板,那两位客人,为什么谈了半天又不买?是不是他们觉得这东西不真的?”
老板急忙解释:“怎么会呢?这二位都是老客户。如果东西不真,他们连问都不问的。我这儿有不少真货,所以才会有老顾客。
他们之所以犹豫,是因为我们对器皿年代判断不同。
我判断两件吉州窑是明代的器皿。他们二位觉得最多是明末清初的。另外这两件器皿也有冲,所以对于价格有些犹豫。绝对不是真假的问题。”
沈瑜看着这两件器皿,问道:“老板,这种釉色,与我见过吉州窑的器皿不同,这是什么釉色?”
老板解释道:“这是玳瑁釉。”
第601章 玳瑁釉茶盏,卧足盘
“玳瑁釉?”
沈瑜故作疑惑,“这种釉色我不懂。”
他看着眼前的一盘一盏说道:“您这两件东西真是少见,为什么叫玳瑁釉?”
长发老板听沈瑜如此说,顿时有了心理优势,忍不住卖弄知识。
“玳瑁釉是以两种色调的釉,仿玳瑁甲壳色泽烧制而成。吉州窑玳瑁釉是在黑瓷的底釉上再施一层黄色面釉而成,其工艺为先施含铁较高的釉料,面釉采用洒、涂、浇、滴等手法施上去,使之形成形状各异的斑纹。在高温烧造过程中,施上去的釉因为流淌、互相渗透而产生类似于玳瑁甲一般的纹样,两种色釉入窑烧制过程中幻化融合,形成千变万化的色斑,产生互相交融流淌的效果。”
沈瑜听老板说的头头是道,知道他是研究过这种釉色,问道:“能上手吗?”
老板示意可以上手。
沈瑜先拿起了卧足盘仔细观察。
这件盘敞口,深腹,卧足,口延微微外撇,外形也像笔洗。内部施玳瑁釉,外部施黑釉,釉面上呈现黄色结晶斑纹,盘足无釉,露出胎质。
他放下卧足盘,问道:“您说是明代的,依据什么判断的?”
老板指着盘子说道:“这件玳瑁釉卧足盘的造型,接近南宋吉州窑风格。明代的吉州窑,有此类器皿传世。您看,黑釉之上泼洒褐色釉装饰,随意天成,斑驳瑰丽,也叫玳瑁斑,与黑色底釉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是此类器皿中的精品。”
沈瑜问到:“您这盘子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