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4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组长说:“看常兴集团的项目,出问题是难免的,不如早点挑破。”
  林主任说:“事情已成定局。这个时候挑破,是不是会影响规划?”
  徐组长对于这个结果也觉得很恶心,但是真着再三,还是决定随大流。“应该顾全大局。”
  林主任明白了徐组长的意思,看现在就看这位李组长的态度。
  李组长注意到了他们两人的态度变化。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可以保留个人意见。但是,你有没有具体的办法?”
  林主任说:“今天,咱们看过的所有的项目里,不管是从施工进度还是规范程度,文安路二号的工程项目最正规,基本挑不出大的毛病,是在严格按照计划进度进行,如果后面的有重要的检查,咱们是不是可以做好引导,让来检查的人,重点去看他那里。”
  李组长说:“那可不是规划扶持的项目。那是自己的项目,而且,我听说,好像还有基金会在里面运作。这么做真的能行吗?”
  林主任说道:“这个方面,可以灵活调整。如果你们同意,咱们后面就重点推介这个项目。”
  徐、李二人考虑了半晌,终究是同意了林主任的办法。
  沈瑜和鹿欣乘车回酒店的途中,鹿欣接到了一个电话。通话时间不断,那边似乎说了很多。
  鹿欣放下电话之后,对沈瑜说:“林主任所在部门的工作人员又打来电话,说我们的项目检查反馈良好,检查组对咱们的项目评价很高。
  几个部门以后会关注这里,希望我们做好随时迎检的准备。
  沈瑜问:“什么意思?因为反馈好,以后要经常来?”
  鹿欣说:“我也不明白,对方没明确说什么时间来,但听话里的意思,就是因为检查组比较满意,才会重点推荐。”
  沈瑜一时想不明白,说道:“行吧,按照咱们的计划进行,接待工作就按照今天的模式来布置。”
  鹿欣说:“他们希望您也能到场。”
  沈瑜说:“这可不一定,过一段时间,我要去魔都,那里的画展很重要。”
  傍晚,张鞠来到了酒店。
  沈瑜早早地在大厅等待,把他她请到了办公室。
  张鞠一进办公室,就说道:“我已经听说了。检查组对你的项目进度非常满意。”
  沈瑜给她倒茶:“如果就因为这事儿,您打个电话不就完了吗?”
  张鞠说:“我猜,检查组会重点推荐你的项目,以后要迎接检查可能会多。”
  沈瑜说:“您猜对了,真有这事儿,我不太理解,这还要推荐?”
  张鞠解释道:“那么多准备检查的项目和单位,究竟去哪一个?总要有人安排计划,供负责人选择,这里面就有隐性的推荐。其实很好理解,好的单位,迎接的检查也多。
  我还是那句话,对你来说是好事。”
  沈瑜说:“听您的说法,我明白了一点,我会尽量配合好。”
  他转而说道:“您的转正之后,工作好像更忙了。今天就留在我这儿吃饭。”
  张鞠说:“我这是抽空出来一趟,晚上要加班儿。”
  沈瑜说:“您既然有工作,我也不强留。我让厨房备上一些东西,您带回去当宵夜。”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检查组几次来到文安路二号,检查组的成员也在增加,沈瑜慢慢发现了一些现象。
  文安路五号院的工程动静似乎越来越小,随着之变化的是,检查组来的似乎更频繁了。又过了几天,他注意到堆在文安路五号院里的一堆杂物上,已经好久没动过。
  沈瑜猜测,其中必然有关联。不过,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其他事情吸引。
  克里斯蒂娜给沈瑜打电话,他已经赶到魔都,准备新的展览。
  沈瑜再次向学校请假,也准备去魔都。
  客厅里,鹿欣一边帮沈瑜收拾行李,一边问道:“你这次打算去多久?”
  沈瑜说:“不确定。要看看画展进行的情况。”
  “博物馆那里怎么办?”
  沈瑜说:“你现在已经很熟悉他们的流程了。按照流程来就行,如果问起我,直说就可以。”
  鹿欣说:“你好像特别重视这次的画展?”
  沈瑜点头:“我发现,几家大拍卖行对于当代艺术、工艺美术以及设计作品越来越重视。
  有些拍卖行在一次拍卖会中,会安排三分之一的专场中当代艺术专场,可见这里面蕴含着极大的商机。
  画廊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所以,我希望画廊能在魔都那里打开局面。在魔都的画展,也为在滨海进行了展览探路并且坚定信心。只要培养销售的良性循环形成,画廊就能住在艺术市场上站稳。
  鹿欣虽然不太理解,但还是对沈瑜的决定表示支持。
  沈瑜安排好滨海这里的事情,乘坐飞机赶往魔都。
  他到达魔都,先和曾晴、克里斯蒂娜去看了画廊的准备工作。
  忙过工作,有了空闲时间,他搭车来到了一家茶馆。
  他向服务生询问了雅间位置,服务员带他到了二楼。
  沈瑜推开门。看到了于老师、徐老师正在两人正在喝茶下棋。
  于老师看到沈瑜进来,笑着说道:“小沈来了,快坐下品茶。”
  沈瑜和二人打过招呼,坐了下来,询问两位老师的生活与健康。”
  徐老师说了:“我没什么变化。”
  于老师说道:“我现在正式退休回家,闲了下来,没那么累了,恢复的就好,甚至有点静极思动。
  徐老师说道:“听说你这次要准备一次大的画展,说说具体情况,让我们也学习学习。


第917章 推荐,明清时期的供石
  沈瑜向徐老师和于老师介绍了这次画展之后,两位老师都没急着说话。
  沉默的时间里,徐老师准备倒茶,沈瑜抢着端起公道杯添茶。他觉得这两位老师不会无缘无故的问起这个事情。
  徐老师说道:“小沈,听你说了以后,才知道这个画展规格不低。有列宾,谢洛夫、萨金特这样的名家作品,甚至还有16、17世纪的绘画。从作品质量和高度来说,算是少有的画展。我倒是有个疑惑,画展是不是对国内的绘画有些忽视?”
  沈瑜说:“您的疑惑是对的。画展会考虑观众的因素,所以,在钮約展览的时候,展览作品以西方绘画为主,但是到了咱们国内进行展览,除了西方绘画之外,这次也特别邀请了咱们国内画家参展,国画作品会占到一定比例,这次在魔都的画展,主题就是艺术交流周。”
  他看到徐老师欲言又止,就试探着问道:“您有什么建议或者有好的推荐,我们非常欢迎。现在画展前期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如果有好的艺术家,我们还是希望能够他参与到活动中。我对魔都艺术圈的了解,不如二位老师,如有好的艺术家或者作品,还您二位多多推荐。”
  徐老师和于老师对视一眼,然后笑着说的:“小沈,你现在磨练的越来越精明了,我还没说,你就猜到了。
  不瞒你说,我还真有两个人想给你推荐。约你出来,就是想说这件事。先说好,你看着安排,不必为难。
  我是了解这两个人,所以才想推荐他们参加你筹办的画展,但是听你说的这些现实情况,以及画展的规模之后,我反倒有些犹豫了。
  沈瑜说道:“既然是交流,那必然是有差异和对话,只要有好的创作,是不分年龄,不讲资历的。”
  徐老师犹豫片刻,说道:“我介绍他们两个的情况,你自己判断……”
  徐老师推荐的这两位画家,一位叫做雷证,另一位名叫宇博明,都是擅长国画创作。
  徐老师还带了他们二人的作品集。
  沈瑜看了看雷证的绘画,能够看到南宋院体画的技法风格,但表现的主题是城市的景色。
  宇博明擅长的是工笔重彩画,表现人物的造型夸张,有壁画的表现风格。
  沈瑜边看边说:“我看这两位的作品都很好,没问题。您让他们有时间直接去画廊。”
  他拿出来画廊的联系方式,“如果我不在画廊,就直接找曾晴,她现在负责这一块的事情,您和二位和她也认识。
  最好是,找时间让我们见面谈,我这次还请了富苏拍卖行的一个业务经理,我的画廊中,负责国外业务的经理也来了。我想请她们也看看这二位的作品,想想如何宣传。”
  他有游戏给的技能,见面之后,更方便见判断这二人是否有培养的潜力。
  徐老师说道:“你的安排很好,让你们找时间见面谈。”
  于老师等着二人说完之后,才说道:“老徐的事情说完了。我这儿还有一件事儿。”
  “您说。”沈瑜猜不到于老师的事情。
  于老师说:“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收藏供石?”
  “供石?你是说奇石类的古玩?”沈瑜没想到于老师会问这个问题。他没有收藏过供石。
  于老师说道:“以前看你玩瓷器和书画,但好像没买过供石,所以先问一问。”
  沈瑜说道:“没买过,您是有什么推荐吗?”
  于老师说:“我的一个老朋友走了,留下一些藏品给了孩子。这孩子想把藏品卖掉,但是联系了几个卖家,价格都不太合适。送到拍卖行去,人家的估值,他们也不太满意。因为和我认识,所以就拜托我帮忙寻找买家。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愿意收藏。”
  沈瑜想了想,说道:“你觉得那些物件怎么样?”
  于老师说:“我不太懂。但是我那个朋友是个靠谱的收藏家。我看过那件供石,据说是明清时期的太湖石。”
  沈瑜说道:“我没有买过供石,但是还是很想研究一下。”他想的是,如果东西不错,自己可以买一件放在博物馆里,如果东西不行,跟着去看看,也算是在与老师面子。”
  徐老师说道:“我也没买过供石,但是看过一些书。收藏名石奇石是古代文人消遣的一种方式,书法家米芾也留下了拜石的故事。后来,渐渐变得风气极盛,如园林有石,案头有石,悬绘石之画,藏谈石之书。以石制器者,占据了古玩的重要地位。今天收藏佳石的风气,也是过去的余韵。”
  沈瑜说道:“听了徐老师的指点,我倒是来了兴趣,我们能去看看吗?”
  于老师说:“如果你有时间,咱们就约卖家。”
  沈瑜:“麻烦您给约个时间。”
  于老师直接拿出手机,拨通卖家号码,跟对方说了几句之后,用手捂住话筒,对沈瑜说道:“卖家今天下午在家里,你有时间?”
  沈瑜点头:“可以。”
  于老师跟对方回话,约定了下午3点见面。
  沈瑜看了看手机,“您怎么约了下午3点?”
  于老师说:“因为距离远。”
  他叹了一口气:“老朋友不在了,我不该说三道四。他为了收藏,日子过的挺紧张,偏偏孩子们也不出息,忙于工作,也顾不得照顾他。到了晚年,只有古玩为伴。”
  两位老师由这件事引发一些感想,说了好些典故,才从茶馆离开。徐老师回博物馆,联系两位画家。
  沈瑜让画廊派车,送自己和于老师去见卖家。
  卖家的住处距离市中心很远。途中,于老师简单说了卖家的情况。他的老朋友姓章,有一儿一女,现在的卖家,就是他的老友的儿子。
  到了卖家的住处,沈瑜让司机在楼下等候,自己跟着于老师来到了居民楼的四楼。
  于老师按动门铃,门内有脚步声,然后,防盗门上的小门打开,里面的人向外看了一眼,看到了于老师,急忙招呼:“于叔叔,您到了,快请进。”
  门打开,一个男子热情的请两人进门。
  于老师给二人做了介绍。
  迎接他们的就是卖家,两鬓已经发白,估摸着有50岁了。
  沈瑜说道:“章先生,您好。”
  卖家热情的和沈瑜握手,请他们坐下,然后开始泡茶。他笑着说:“我住的比较远,辛苦二位了。”


第918章 供石与供桌,青花轴头罐
  于老师问了卖家章先生最近的生活情况。
  章先生给沈瑜和于老师倒茶,说起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沈瑜注意到,这房子是三室一厅,客厅不大,和一间南向卧室相通,还有一个北向的卧室和储藏室。
  于老师说了几句家常话,就说道:“小章,我这位朋友虽然年轻,但是搞收藏还是很有心得,我们馆里还有他捐赠的东西。你不是要卖供石吗?让小沈看一看。”
  “好,你二位跟我来。”章先生打开储藏室的门。
  沈瑜跟着二人进入,看到这里空间不大,左边靠墙摆着一个木制的简易多宝格架,大部分空间都已空置。紧挨木架子有一个小的供桌,桌上摆着一块太湖石。
  章先生示意沈瑜可以仔细查看。
  沈瑜走近供桌,观察良久。
  这是一块太湖赏石,石质材料清淡素朴,充分可见石质纹理脉络。色泽淡白有浅灰纹络隐约布于其上,为其增色不少。其造型怪异有趣,无人工之雕琢。其姿态曲折多变,极具观赏美感。通灵剔透的石质本身,其色泽白石为底,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
  章先生解释道:“这件太湖供石山子作者——尺寸高42cm;宽37cm。”
  沈瑜觉得这件赏石很美,置于室内或庭院皆可。但是,没有把握判断这是什么时期的赏石,也不知道价值如何。
  借着观察的时候,悄悄点开游戏地图查看。
  从地图上来看,自己眼前的东西在地图上显示为明亮的蓝点,也就是说有潜在价值。
  另外,他看不懂赏石,但是却能看明白,赏石下面的底座以及摆赏石的供桌,都是紫檀制作,从木器的年代来看,应该接近于明末清初。
  沈瑜对卖家章先生问道:“供石是什么时期的?”
  章先生说道:“我父亲交代过,这太湖石加底座和供桌都是明清时期的,但具体的时间,还要再研究。毕竟不像瓷器有款那么明确。”
  沈瑜看向于老师,问道:“于老师,您看怎么样?”
  于老师说道:“我说过,我不太懂供石,但是我相信我的朋友。”
  沈瑜说:“我也信得过您。”他看下卖家:“这套供石的价格是什么?”
  章先生说:“30万。”
  沈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