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您这些旧的教科书怎么卖?”
他的手指向一摞旧书。
摊主是个胖胖的中年人,坐在一个铁皮箱子上。他的座位旁边摆着一大杯啤酒,典型本地酒鬼的特征。
摊主一边和别人谈价钱,抽空看了沈瑜问的旧书,快速回应一句:“民国教科书,一百元一本儿。”
沈瑜嘟囔着,“这价钱太贵了。”他的手又指向一摞蓝皮封面的线装书。
“这些怎么卖?”
摊主侧头看了一眼,觉得年轻小伙子询问旧书,多半不会买,于是,有些不耐烦了回答:“那是民国版的诗经,还有一本小说,你想要的话,二百元一本儿。”
沈瑜先翻看诗经。
诗经一共四本。书籍有受潮的痕迹,品相一般。他对于古籍善本的鉴定,完全没有入门,看不出真假。他在心中叹了一口气,左手拿着四本诗经,右手捻起压在最下面,灰色封皮的小说。
封皮上印着桃源记三个楷书字。书名旁边,还装饰着一幅传统的白白描山水画。
他简略翻看一遍,就把五本书摞起来,拿在手上,准备与摊主继续砍价。
这五本书就是他的目标,尤其是这本桃源记,其价值,在地图上显示的尤为明显。
沈瑜问道:“这五本儿书,如果我都买,能便宜点儿吗?”
老板喝了一口啤酒,然后答道:这些可不是普通书,不能讲价。”
沈瑜说道:“这桃源记磨损的太厉害,诗经受过潮。”
老板一听,褒贬是买主啊。他边说话,边打量眼前的年轻人:“你能给多少?”
今天,沈瑜特意买了副太阳镜戴着,就是不让别人看清自己的眼神。他知道自己经验不足,一旦被人看破意图,就不好砍价了。
他装作犹豫的样子说:“这五本儿书,四百元怎么样?”
摊主顿时不高兴了:“哪有这么讲价的?你这是没诚意啊,最低八百元。”
沈瑜说:“五百。”
摊主摇头:“七百五十元,不能再砍了。”
沈瑜说:“六百元,能卖我就买了。”
摊主犹豫一会儿,满脸不舍的样子说:“行吧,看你也是真心喜欢。就六百元。”
沈瑜拿出钱包,数出六百元钞票,递给摊主。
摊主也拿出旧报纸,将五本儿书仔细的包好,还给沈瑜找了个塑料袋装书。
沈瑜听到了游戏的电子提示音,
玩家购买,清末刻本诗经一套,奖励:古籍善本鉴定技能入门。
玩家购买,民国小说桃源记(第一版),奖励古籍善本鉴定初级技能。
沈瑜心中一喜,距离中级文物鉴定技能,又近了一步。
这时电子提示音再次响起:玩家请注意!桃源记小说中,隐藏任务线索,请玩家仔细寻找任务线索。
沈瑜顿时明白,为什么桃源记是民国的书,其价值反而比清末的诗经更好,原来还有别的线索。现在的场合不适合仔细寻找,只能等回家后,再慢慢看。
另一边,旧书摊主同样心里欢喜,几十元收的东西,一下子卖了这么多,这可比卖小人书赚的多。
他看沈瑜愿意花钱买东西,想着搂草打兔子,再做一单生意,于是压低声音说道:“小伙子,我看你喜欢旧书,不是俗人,我还有别的东西,民国水印郑板桥的画,你要不要?”
沈瑜正在听游戏的提示音,应付着摇了摇头,“水印的画,没收藏价值。”
摊主起身说道:“你先看看东西。”他从刚才坐着的箱子里,拿出了一个卷轴,快速的打开,展示给沈瑜看。
摊主指着画上的墨竹,给沈瑜讲解:“你看这墨色,你再看着这水印的技术,这才是栩栩如生,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瞧这墨色,墨色如新啊,好像刚刚泼(三声)上去的一样。”
“没错,昨儿晚上刚泼上去的!当然墨色如新啊。”一位正在挑小人书的中年人,突然开口搭话。他说话的语气、腔调,都顺着摊主的说的,格外具备喜感。
“哈哈哈……”
这一句玩笑,引得周围好些个看热闹的人哈哈大笑。
沈瑜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打量了一下开玩笑的大叔。
这位大叔的身体健壮,梳着背头,戴着蛤蟆镜,手腕儿上还缠着串珠,一身社会老青年的范儿。他的手里正在翻看一本儿连环画版的《射雕英雄传》。
拿着画的摊主顿时不高兴了,对中年人怒目而视:“老萧,我做买卖呢,你捣什么乱?”
沈瑜提着袋子,趁机走出人群。
他找了处空地乘凉,趁机查看技能面板。买了古籍之后,游戏人物的技能熟练度,多了五格,变成了百分之五十。
他从地图上查看前方的摊位,还有零星几个蓝点,于是继续往前溜达。
他刚刚离开旧书摊子不久,有一个戴着黑边框眼镜的老者,走到了旧书摊前。他在书摊上看了一圈,没找到想要的书,于是向摊主询问:“老板,我的朋友说,看到你这里有小说桃源记,能拿给我看看吗?”
摊主刚把画收起来,对老者说:“您来晚了,刚刚有位小伙子,从我这儿把书买走了。”
老者一听,急忙问道:“你这里还有吗?”
摊主说:“你想要的话,我在给您找找,您留个联系方式。”
老者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是滨海博物馆的,”他拿出一张名片,递给摊主:“这是我的办公电话,你如果有第一版的桃源记,记得给我打电话。那个买书的小伙子,走的远吗,长什么样?”
摊主答道:“刚走一会。”
他先描述了沈瑜的打扮,然后用手一指沈瑜离开的方向,说道:“我估计他继续逛街去了,你如果想要,我再给你找一找。”
老者说了声谢谢,顺着摊主指点的方向走去。
摊主看了看老者的名片,上面印着一行字,滨海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谭思安。
看了老者的名片,摊主的心思翻腾不休。这位副馆长要找的书,是不是很珍贵的书,自己不会是看走眼了吧。
不会不会,他安慰自己,这也许是老人的个人喜好。
“吆——这个老人是副馆长啊!”刚才开玩笑的老萧凑了过来,他看见老者的名片之后,嘴里啧啧有声:“老刘,你是不是漏了宝贝,把宝贝书便宜卖了。”
摊主被戳到痛处,登时怒道:“你买不买,不买就别在我这里蹭书看。”
沈瑜慢慢的走着,略过没有好货的摊子。
这街上摊贩的旧货里,偶尔会有有价值的东西,例如一些旧的文房四宝,但多数物品价值太低。
沈瑜不想浪费时间金钱,只想挑一些能低买高卖的古玩。
走到旧货市场尽头,这里只剩下几个卖杂货的摊子,再往前走,就是花鸟鱼虫市场。
沈瑜在一处摊子前停下脚步。
这位干瘦的摊主,售卖卖各种香炉,在摊子的角落里,放着几只金刚杵。
沈瑜拿起其中一支金刚杵,仔细端详。这是独股金刚杵,大约20厘米长,有部分花纹脱落,露出里面的铁质。他握着金刚杵的握柄,手感沉重。
沈瑜向干瘦摊主询问:“老板,这只铁杵怎么卖?”
摊主看了看沈瑜,开口解释:“这不是铁杵,这是清代的金刚杵,喇嘛用过的法器,开过光,五千元。”
沈瑜说道:“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清代的东西,但是,金刚杵一般是三股或者五股。你这是个独股的铁杵,上面的花纹都锈掉了。”
老板问道:“你想出什么价?”
沈瑜说:“五百元。”
老板说:“这件金刚杵,是清朝的,和那些假货不一样。”
沈瑜把铁杵放下,起身要走。
摊主说:“你到底想不想买,我说个实在价格。”
忽然,有一阵争吵的声音传了过来,把周围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沈瑜也跟着看过去。
争吵的声音,是从花鸟鱼虫市场传来,那里人更多。现在是夏天,偶尔还会飘来腥臊的味道。
沈瑜故意转移话题:“那边有热闹,先瞧瞧热闹去。
老板急忙说道:“你如果诚心要买,我给你个实在价,一千块。”
沈瑜眼睛看向吵架的地方,装作着急去看热闹的样子,“六百元,再多我可走啦。”
这时,争吵声音越来越大,周围很多人围了过去。
那老板看到沈瑜心不在焉的样子,也怕顾客跑了,急忙说:“行吧,就六百元。”
沈瑜急忙数了六百元钱,抓起金刚杵,急匆匆走向发生争吵的地方。
刚开始,他的不在乎金刚杵的表现是装出来的,后来就变成真的。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
第9章 时隔多年的偶遇
沈瑜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顾不得继续砍价,奋力的挤进人群。
看热闹的人围成一个圈子,圈子里是一个旧家具摊,摊主是吵架的一方,吵架的另一方是萧峰。
看到这个名字,您一定会联想到萧峰萧大侠,或者一位彪形大汉的形象。
可是,正在吵架的萧峰,是沈瑜高中时候的女同学。
沈瑜一边分开人群,一边对被他挤开的人道歉:“抱歉,抱歉,大伙借光,里面的人,是我同学。”
算上重生前的时间,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这位同学。
记忆中,这个长着娃娃脸,娇小可爱的女同学,性格古灵精怪。上高中时,沈瑜还曾被她整蛊过,没想到,时隔多年的再次见面,居然会是这样的场景。
那位摊主留了一头油漉漉的长发,生的满脸褶子,在吵架中已经落了下风,他气急败坏的说:“你狡辩也没用,撞坏了我的东西,就要赔钱,我这可是老箱子,至少赔一千块?
萧峰反唇相讥:“我是被旁人挤进来的?你还想要一千块,你怎么不去抢?信不信现在我去管理局告你一个勒索。这里有好几个监控,有胆量,咱们到那儿去?”
两人的越说越急。
一个中年人与一个娇小可爱的女孩儿吵架,大伙心里会偏向谁?
旁边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人起哄架秧子,有人在劝架。
有位大妈说道:“老罗,算了,这姑娘是花鸟鱼虫市场老萧的闺女,都是出来摆摊儿的,就别为难孩子了。”
摊主吃了亏,心里觉得憋屈,斗嘴又落了下风,再看看周围劝架的人增多,顿时焦躁起来,头脑一冲动,伸手要去抓萧峰。
这时,沈瑜从人群中挤出,大声喝止:“干什么,别动手。”
周围看热闹的人,虽然开口劝架的,但真的没想到,摊主会突然动手,也更没想到,会有人直接站出来。
萧峰被摊主吓得退了一步,沈瑜挡在了她的前面。她反应过来,侧头打量,顿时又惊又喜:“是你?!”
摊主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他看到人群中冲出来一个小伙子,一手拎着一个黑色袋子,另一手拎着一根短铁棍,那架势更像是来打架的。
摊主刚才是些冲动,这时候,冲动的情绪人打断,眼看对方来了帮手,手里还拿着铁家伙,顿时有些胆怯。他往后退了一步,说道:“你可别乱来,咱这可是有监控的。”
沈瑜没有理他,先看一下萧峰:“你没事儿吧?”
萧峰见到了同学,松了一口气气:“没事儿。”
摊主见沈瑜没有冲过来,就开口问道:“你是干什么的?关你什么事?”
沈瑜说道:“这是我同学,你伸手抓人,什么意思?”
摊主说道:“我怕她跑了,碰坏我的东西,就得赔钱。”
沈瑜挤过来的时候,听着旁边的议论,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街上人太多,自己这位同学被人挤了一下,慌乱中蹭到了人家一个箱子,箱子落地。木箱的铜件儿掉了下来,箱子角被磕掉了漆。
摊主坚决要求萧峰把箱子买下来,或者赔偿。
沈瑜示意萧峰,让自己来谈:“我同学碰坏你什么了?我看看。”
摊主伸手一指:“你看,碰坏我的箱子,铜件儿也给我弄坏了。”
沈瑜看向争论的焦点。
那箱子不大,大约五、六十厘米长,三四十厘米宽,是个扁箱子,有铜环铜锁。
他问道:“这东西能要一千块钱吗?
摊主说道:“怎么不能,我这可是花梨木的。”
沈瑜顿时笑了:“你说是花梨木,它就是花梨木的?敢不敢让大伙闻闻?你这箱子最多就是樟木,还不是好的樟木。”
他抬手把铁杵放到塑料袋里,伸手去抓那箱子。
摊主急忙拦住他:“你干什么?”
沈瑜说:“我拿起来,让大伙闻闻。周围这么多人,总有认识木料的人,看看是樟木还是花梨木。”说着话,不由分说端起箱子,打开箱盖儿,自己轻轻闻了一下,然后拿给周围的人看:“大伙儿有谁认识木料的,您也帮忙认一认。”
有几个好热闹,自认为熟悉木料的人,立刻凑过来。
几个人看过以后,纷纷表示:“这个小伙说的没错,这就是樟木的,根本不是花梨木。”其中有个非常健谈的大爷,看过箱子以后,还不忘给身边的人普及木料知识,樟木如何如何,花梨木怎样怎样……,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沈瑜对摊主说:“怎么样,这么多人都认出了樟木。”
摊主说:“就算是樟木,我的箱子也不便宜,这可是民国的箱子。”
沈瑜拿起脱落的铜环,展示给大家看,说:“老板,你可真敢说,这上面的铜件最多三十来年,民国的时候没这种工艺,这铜片时用机械捶出来的,我估计,最多是下乡的知青,在乡下做的箱子,返乡的时候,自己背回来的,铜件还是后来装上去的。碰到收捡破烂的人,连三十块都卖不出去。”
也是巧了,一个胖胖老人说:“我干过锻工,我看看。”
他接过沈瑜手中的铜环铜片,看了几眼说道:“没错,铜件是机械锤出来的,而且,这是白铜。”
“啊?”
“哎呦——还是白铜啊!”
周围有人发出了惊讶,又有人开始讥笑摊主。
萧峰看着沈瑜几句话,将摊主说哑口无言,把局面扭转。她高兴的同时,也是十分好奇。记得曾经的这位同学有些木讷,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健谈,又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