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市出了个这样的厉害人物,我也好奇的紧,你去书店买两本书回来,晚上有时间我看看。”
“诶。”刘怡起身。
说实话,她心里也痒痒的,就算丈夫不说,她也打算出趟门。
……
新华书店。
刘怡许久未来这里,发现新华书店同往昔不一样了,竟然挤满了人。
门口张贴有手写的红纸宣传单,上面写的是书店季度十佳畅销书籍。
刘怡一眼看过去,第一赫然就是报纸上经常提及的“潜伏”。
第二是“风声”。
第三是“白鹿原”……
……
饶有兴致地从榜一看到榜十,刘怡随后去书架上挑书。
她第一时间就发现了“风声”,拿一本掂了掂,随即翻看了起来。
只是才看一眼!
才一眼!
刘怡脑子里就开始嗡嗡嗡地叫,像蜜蜂一样嗡嗡嗡地乱叫!
“风声”的封面整体呈现黑色,以彰显那个年代从事谍战工作的艰辛。
让刘怡不敢置信的、感到震惊的是封面人物。
这个人物虽然只是一个背影,虽然是黑色长款风衣的背影,但刘怡只瞟一眼,就感觉像张宣。
左看看,似极了张宣。
右看看,还是像张宣。
刘怡抬头望一眼四周人群,右手捂着心口,这一刻她感觉自己的心在怦怦地乱跳!
快跳到嗓子眼了!
再次低头看一眼手里的“风声”,刘怡深呼吸一口气,随即找“潜伏”。
但是在书架上找一圈也没找到“潜伏”。
她问旁边的书店职员:“请问《潜伏》在哪里?”
一天下来被问烦了的书店职员本来不想搭理她的,但看她容貌气度不凡,就礼貌说:
“你是找三月新书《潜伏》吧,你来晚了,这书上午就断货了。”
刘怡惊讶:“卖的这么好?”
书店职员回答:“确实卖的好,这书这个月一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刘怡问:“下次什么时候有?”
按她的性子,买不到就不会再细问了,但是看着“风声”上的背影,刘怡还是鬼使神差地问了句。
书店职员告诉她:“我们昨天下午就已经向上面打了电话,下一批新书正在运输途中,早的话,很快就到。
要是慢的话,就得等明天早上……”
叭叭……叭叭叭……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几声喇叭声。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书店职员立马对刘怡说:“看,巧着呢,说曹操曹操就到,运货的车子回来了。”
说完,书店职员去门口帮忙了。
刘怡看一眼书架,也是跟着去了门口。
她也不结账,就在门口等着。
和她一样,在门口等待的还有很多人。
可能是理解顾客的焦急心情,新华书店一切流程从简,很快就把新到的《潜伏》搬上了书架。
在众人的争先抢购中,刘怡也是随大流购买了一本。
来时,刘怡慢慢悠悠很是惬意。
回去时,她走得急急匆匆,一脸的复杂心情。
进到家门,刘怡喝一口凉茶,就坐在沙发上开始出神。
瞅着摆放在茶几上的“风声”封面出神。
半晌过后,米沛终于发现了妻子的异样,就关心问:“你怎么了?”
刘怡招手:“你过来看看。”
米沛迷糊:“什么东西?”
刘怡再次招手:“过来你自己看。”
闻言,米沛放下手里的工具,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走了过来。
刘怡什么也不说,只是用手指指着封面背影。
米沛顺着手指瞧了过去,瞧了许久也没瞧出个端倪:“你发现什么了?”
刘怡提醒:“你仔细看,这像不像一个人。”
“谁啊?”
米沛情不自禁嘟囔一句,遂又看了一阵,末了还是摇头。
刘怡蹙眉:“你回忆下张宣的背影。”
???
!!!
一排问号一排感叹号在脑子掠过后,米沛这次再看向封面背影就感觉不一样了。
许久……
许久……
见丈夫一直沉吟着不做声,刘怡忍不住催他:“怎么样,这次看出来了没?”
米沛挨着她坐下,拿起书本封面,点点头:“像!真像!”
随即他艰难地转过身看向刘怡,用不确定的语气问:
“难道真的是张宣?三月就是张宣?”
不同于丈夫的不确定,刘怡的语气却肯定多了:“应该就是他了,我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
米沛视线再次放到书本上:“哦,你有什么证据?”
刘怡顿了顿,说:“我也是刚刚才回过神。你还记得年前见宝从前镇回来时说过的一句话吗?”
米沛问:“什么话?”
刘怡说:“我当时问见宝,张宣的家庭条件是不是很差?见宝说都是老黄历了,张宣家住的别墅。”
话到这,刘怡看向丈夫:“当时我是不信的,以为见宝是拿话搪塞我。
可现在我信了。
你说,一年之前张宣还穿的破、穿的寒酸;可一年之后,就已经住上了别墅。
一年之间就逆转乾坤、天差地别,换一般人做的到吗?
要知道他父亲都已经过世好几年了,他二姐听陈日升说也跑了,家里就一个母亲和一个大姐,平时都没固定的收入来源,仅仅一年怎么可能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米沛回想一下张宣以前的穿着,虽然没有补丁,但也是陈旧。
再次回想一下如今张宣的穿着,他忍不住唏嘘一番。
临了临了,他认真说:“要是这三月真的是张宣,张宣真的是大作家,那就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只是……”
刘怡看向他:“只是怎么了?”
米沛罕见的情绪起伏:“只是怎么了,只是我这些年白活了啊。”
听着这话,刘怡陷入了沉默。
接下来两人都不再说话,默契地开始看书。
米沛就近看起了“风声”。
刘怡没跟丈夫争,拿过茶几上的“潜伏”读了起来。
一个小时后,一动不动的米沛率先了有反应。
这时刘怡问他:“感觉书怎么样?”
米沛沉思了一会儿,尔后摇摇头:“好,可我形容不出它哪里好。
但还是觉得不太信。
这书非常严谨,怎么也没法让我把它跟紫薇公园里那个捧着杜双伶脸蛋亲吻的少年联系在一起。”
接着米沛问刘怡:“你是中文系老师,以你的角度看,这本‘潜伏’怎么样?”
刘怡同样摇头:“从专业角度观看它,有点超出了我的想象,水平很高。”
话落,夫妻你瞅我,我瞅你,谁也说不出话了。
谁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最后还是米沛开口:“今晚不吃汤圆了,你做几个好菜,晚上招待一下张宣。”
刘怡一听就懂,丈夫是想确认一下是不是张宣。
确认下张宣是不是那个大作家?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算不开口询问张宣,仅仅是看看背影也能把事儿定个调了。
刘怡起身,打算去厨房备菜,只是才走几步,她又回头说:“我负责做菜,晚点你负责去把人抓回来。”
米沛说好,“等会我去外面打听打听,给他们来个守株待兔。”
……
邵市发生了什么,米见不知道,张宣同样也不知道。
此时此刻,两人正并排骑着自行车一路往西,直奔大山而去。
有了上次的经验教训,两人这次控制了车速,更加小心了。
4里路,听起来很长,其实骑自行车也就几分钟的事。
虎形山,这是张宣打听到的名字。
至于为什么叫虎形山,而不是猫形山、狗形山,估计还是虎鞭更值钱、更有功效的缘故吧。
反正他隔着老远观望一阵,硬是没看出来这座山哪里像虎了?
第297章 和米见共用一双筷子
山脚下有一条蜿蜒盘旋的大河。
河这边是袅袅人烟,河对面是山,山脚下有一大片水田。
隔着老远就能看到一排排新草垛子挨着山的边沿堆砌在那,这是早稻禾子。
田间路上,不只有张宣和米见两人,而是来来往往有许多人。
有些是本地的庄稼汉,有些是上山砍柴的村民。
还有一些是衣着看起来比较讲究的城里人,一看就是来游山玩水的。
两人过河,米见指着北面说:“我们从北边上去,那是大路。虽然绕了点,但是安全许多。”
张宣打望一番,说:“行,你来过这里,我听你的。”
找到一个小卖部,买了点零食,两人趁机把自行车寄存放在那。
随后往北边进发。
虎形山在张宣眼里算不上多高,两人选的这条路,从公里上来看并不远,只有大概2。7公里左右。
但坡度却一言难尽。
从山脚到山腰位置,就是到山腰有人烟居住的位置,算不上陡,有2米来宽的泥土路通上去。
但从山腰开始,再往上坡度确实是很陡的,有些地方,张宣甚至感觉已经到了60、70度了,爬起来的时候他都觉得有些累。
但米见的气息却一直悠长平稳,爬的速度也很快,每超过5米,她就会在前面转身看着下面上来的张宣。
米见关心问:“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下?”
张宣摇头,“你这体力怎么比我还好?”
米见说:“不一样,我要是背个这么大的包,估计早就不行了。”
这个确实,平路背个包没什么感觉,但上山慢慢就有感觉了。
米见看着他额头上的汗珠子,再次问:“要不要休息一会?”
张宣拿出一瓶水,拧开盖子,仰头隔空喝两大口,递给她:
“天色越来越暗了,估计要下大雨了,你真的还继续往上走?”
米见接过水,抿一小口就道:“下次我们俩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呢,你确定要打道回府?”
这话很有杀伤力,张宣瞬间闭嘴了。把水收好,直接伸手推她背,推着她朝前走。
米见眼带淡淡笑意地瞥了瞥他,继续走。
中间行到一处大的拐弯地方时,米见忽然问他:“你喜欢吃拐枣吗?”
拐枣?
儿时最珍贵的回忆之一啊,怎么能不喜欢?
张宣眼睛一亮,期待地问:“哪里有?”
米见往左边小道岔了进去:“跟我来。”
前行大约30来米,两人停了下来,瞧着这一树熟透了的拐枣,张宣立马唾沫生津,一下就嘴馋了。
问:“这里这么偏僻,你是怎么知道这里的?”
米见抬头望着满树的拐枣,解释道:“几年前,我和爸妈第一次来的时候,在山上遇到砍柴的村民,他们告诉我们的。
后面每次我来这里,都喜欢吃一些。”
说着米见已经伸手采摘了一串最好的,递给张宣:“你尝尝。”
面对爱吃的东西,张宣压根就不知道客气为何物,接过就往嘴里塞。
甜,酥酥软软的甜!
甜到心坎尖尖里去了。
张宣吃一嘴,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读小学一年级时的光景。
那时候学校旁边的一户人家也有拐枣,张宣和几个同学去偷,结果被抓了。
那户女主人特别凶残,让几人在墙根下呈一排站好,然后拿把菜刀对准几人的小人参。
威胁说:“要是下次你们还敢偷吃我家的东西,就剁下来炒辣椒吃。”
那恶狠狠的语气,那凶巴巴的表情,当时几个小伙伴都吓坏了。
甚至有一个因为被菜刀架在上面的缘故,当场就哭了,当场就尿了。
听完张宣的回忆,米见会心一笑,面色微红地不再看他。
今生第一次见她脸色有异样,虽然异样很小,但还是看的出,感受得到。
一时间,张宣都看傻了。
米见似乎知道他在身侧定定地瞧着自己,也不转身,就那样装作不知道似的,抿笑自顾自地吃起了拐枣。
某一刻,见他还在假装,见他还不回神,米见抬眼望了望阴沉沉的天际,看也不看,反手就把手里的拐枣塞了过去。
张宣见状,不用手接,直接伸脖子用口接。
米见,“……”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竟然这都能打蛇随棍上的。
就在两人一边吃拐枣,一边聊天的时候,来路突然出现两个年轻人。
一高一矮两个年轻男人,观其模样,应该都是学生。
矮个子说:“拐枣就在前面,我上次和我小叔来过。”
大个子没说话,眼睛一下就张宣和米见两人吸引住了。
不,应该是被米见吸引住了。
两男生目光在米见身上停留了小会,眼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了变化。
有陌生人来,张宣第一时间就进入了警戒状态。
虽然表面还在悠闲地吃拐枣,但右手却不知不觉摸到了后面。
背包里面有根钢管,这是他一个人外出时习惯性带的。
这也是没办法。
谁叫这年头的邵市凶名在外呢,没点防身武器都不太敢出门。
更何况还是这样的荒郊野岭,随行的还有米见这样的漂亮人儿,后世新闻里出了多少事,没点防备怎么行?
米见适时对张宣说:“我们走吧。”
张宣“嗯”一声,示意她走前面,自己殿后。
米见面色平静地走了。
张宣扫一眼擦肩而过的两男子,也跟着走了。
目送张宣两人离去,回过神的矮个子对高个子说:“这女的好好看,我从小到大都没见过这样好看的,和我大学英语老师有的一拼。”
高个子砸吧砸吧嘴:“确实好看,我刚才差点动了邪念。”
“什么邪念?”
“这荒郊野岭,你说呢?”
矮个子无语:“你千万别有这种心思,不然老天收了你。”
高个子抬头望天:“收了我?咦!老天怎么收了我?”
……
回到大路上,张宣看着头上不知何时飘来的大片乌云,最后一次征求意见:
“要下大雨了,真不回去?”
米见看看乌云,又看看近在迟尺的山头,犹豫过后就坚定地说:“得有始有终,我们两走快点。”
对此,张宣是无所谓的。
他反正喜欢雨天,酣畅淋漓的沐浴一场也是人生一件快事。
他只是担心米见淋雨会感冒之类的。
说句实话,要是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