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姨,可以准备嫁妆了呢。”
  廖芸又喝了一口咖啡,面无表情地开口:“不急,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
  ……
  “你这样大喊大叫,不怕你妈啊?”张宣头都晕了。
  “怕什么啊!她反正知道,我在邵市的卧室里,还有你照片呢。”
  张宣,“……”
  莉莉丝拍拍自己滚烫的脸蛋,强行让自己冷静一些,随即问:“你大概什么时候过来?”
  张宣回答她:“日子还没确定,我还要办护照,不过下半年肯定会过来一趟。”
  莉莉丝满心欢喜地说:“好,你赶紧去办护照吧,衣服什么的就不用带太多了,我帮你到这边买齐。”
  接着她问:“你有想好去哪些地方采风么,我好提前为你做好规划。”
  张宣说了罗琳经常往返的两个城市:“伦敦,还有曼彻斯特。另外我想去一些书店和图书馆看看。”
  “好。”
  莉莉丝拿过纸笔把这地名记下,然后说:“我表姐有车,到时候让我表姐开车带我们去。”
  “成。”
  张宣应一声就道:“对了,我的‘风声’在英国有卖,你可以去看看,也许能买到。”
  莉莉丝眼睛一亮,“什么时候的事?”
  张宣告诉她:“7月初吧,刚开始放暑假的那段时间。”
  “是这个时间嘛,难怪我不知道,那时候我和妈妈已经到西班牙了。”
  莉莉丝嘀咕一声,就声情并茂地说:“张宣我想你了,你快过来吧。我带你吃好的、喝好的、玩好的。”
  谢琪:“……”
  廖芸静静地看着杯子里的咖啡,一如既往保持沉默。
  张宣笑道:“行,我等着。你记得留意一下周边的租房,我过来好有个去处。”
  莉莉丝想都没想就说:“不用另外找了,我们公寓有房间,你拎包就可以住进来。”
  张宣有些意外,这倒是不错:“你妈什么时候走?”
  莉莉丝看看沙发另一端,再次压低声音:“放心吧,她还有十来天的样子就走了,不会影响我们亲密的。”
  莉莉丝声音尽管压得很低很低了,但奈何屋子里太过安静,谢琪听完捂嘴笑,看着廖芸笑,躺在沙发上笑得肚子都快抽筋了。
  廖芸还是一副荣辱不惊的样子,只是手里的半杯咖啡没继续喝了,把它安静地放到了茶几上。
  电话那边的谢琪和廖芸被弄无语了,张宣也同样无语了。
  这虎妞就是虎啊,张宣真是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知道这电话不能再打下去了,再打下去他怕廖芸过些日子直飞中大找自己算账。
  搞不好灭自己的口。
  于是说:“时间不太早了,外面不太安全,今天就到这吧,改天再聊。”
  莉莉丝瞥了瞥亲妈和表姐,也是知道自己刚从的话还是被听到了,就道:“好,你早点回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那我挂了。”
  “你挂。”
  等到电话里传来“嘟嘟嘟”声……
  莉莉丝也是把听筒放回去,原地停滞小会儿后,起身打算去淋浴间洗个澡。
  就在这时,一直默不作声地廖芸发话了。
  只见廖芸抬头望向她:“过来陪妈说说话。”
  就知道会是这样子的……
  躲得了今天也躲不过明天,提前面对就提前面对吧,见躲不过,莉莉丝很是干脆地转身,走过去挨着还在笑的表姐坐下。
  廖芸静静地打量一番已经彻底长开了的女儿,许久才问:“张宣要过来?”
  迎着廖芸的眼神,莉莉丝毫不避让:“嗯。”
  廖芸又问:“他什么时候过来?”
  莉莉丝回答:“我也不知道,时间还没定。”
  廖芸继续问:“他过来干什么?”
  莉莉丝撇撇嘴:“你都偷听到了,还问我干什么?”
  一旁听两人对话的谢琪忍不住又笑了。
  在女儿这里吃了瘪,廖芸瞧了瞧谢琪,优雅地端起咖啡继续喝,不再问了。
  谈话结束,莉莉丝再次起身,去了淋浴间。
  看到表妹消失在视野里,谢琪看向廖芸:“小姨,要我去趟书店吗?”
  廖芸用白色调羹在杯子里缓缓搅拌几圈,临了轻抿一口,把嘴里的咖啡慢慢咽下去,才问:
  “你听清了么。”
  谢琪睁大眼睛问:“风声对吧?”
  廖芸说:“刮风的风,声音的声,风声,这是中文名字。英文是什么我不知道。”
  谢琪非常惊讶:“风声在国内名气很大吗,小姨你竟然知道?”
  廖芸眼神这回终于有了波动,惜字如金地一字一字说:“很大,如雷贯耳。”
  很少见小姨这幅样子,谢琪好奇心大起,当即拿过茶几的车钥匙,起身道:
  “我去找找看。”


第311章 以前有多看不起,现在就有多令人侧目
  谢琪拿过车钥匙,起身说:“我去找找看。”
  廖芸微微点头。
  听到关门声,廖芸想了想,放下咖啡移步到沙发另一端。左手拿起听筒,右手开始拨号。
  拨打国内家里的座机号码。
  要是换以前,廖芸是不会为了女儿这点事去打扰丈夫的。
  毕竟丈夫一天忙到晚,很少有清闲时间。
  做妻子的在正事上帮不了忙,那就把家中打理好,不给丈夫拖累。
  今天之前,廖芸对女儿感情生活的态度就是:张宣是好是赖,是甜是苦,得女儿自己先尝尝再说,得女儿自己先把把关再讲。
  在廖芸眼里,反正女儿还太过年轻,还远没到谈婚论嫁的时候,远没到性子定型的时候。
  花季雨季有喜欢的男生也是正常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更没必要大动干戈。
  至于张宣,廖芸还没正式接触过,一切都不急着下结论。
  混体制这么多年,有些东西廖芸看得很透彻:男朋友就只是男朋友,不是丈夫,替代不了丈夫这个角色。
  恋爱和结婚完全是两码事,不能相提并论,不能混为一谈。
  到了她家这个层次,恋爱的对象往往不是结婚的对象。
  再说了,以上一次在宾馆里的情形看,女儿虽然很喜欢人家,可这男生未必有多么喜欢婷婷。
  所以她对女儿感情一直保持不咸不淡,认为女儿玩累了就会厌倦了。随着年岁增长,也会慢慢构建新的世界观。
  而对张宣,廖芸一直是淡淡然然。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无视。
  电话响了5声才通。
  “廖芸啊,我刚才在洗澡。”那边传来一个声音,是莉莉丝的爸爸,文征。
  廖芸看看时间问:“你才回家?”
  “对,今天开了个会,比较晚。”文征如是说。
  廖芸又问:“那你吃晚饭了没?”
  文征回答:“吃了,在路上吃了回来的。”
  接着不等廖芸说话,就关心问:“我们早上才通电话,你现在又打过来,是不是有什么事?”
  “是有点事。”
  廖芸说:“我给你推荐一本书,你去看看。”
  文征愣了下,妻子很多年没给自己推荐书看了。
  上次是什么时候?
  好像还是10年前吧,那时候自己肩膀上的担子还没这么重,有时间看书。
  但今天妻子突然要推荐一本书给他看,肯定透着不同寻常,文征一下就来了兴趣:
  “哦,什么书?值得你大老远打电话特意说它。”
  廖芸说:“风声。”
  文征有些意外:“风声?”
  廖芸嗯一声,就道:“前阵子报纸上铺天盖地在报道它,闹得沸沸扬扬的,你应该听过吧?”
  文征扫一眼茶几上的一摞报纸,饶有意味地回答:“不只是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现在更闹腾了。”
  这回轮到廖芸惊讶了:“都出版这么久了,这些媒体吃饱饭没事做了么,还在持续报道它?难道它获大奖了?”
  文征笑道:“那倒不是。而是‘风声’的作者又出了一本新书,叫‘潜伏’。”
  廖芸领悟极快:“潜伏比风声更有影响力?”
  “差不多是这样。”
  文征应一声,就抽出一份报纸简单介绍一遍:“这‘潜伏’是8月初流入市场的,到如今满打满算还没超过20天,但在国内就已经卖出了130万册,市场反响很大。”
  廖芸这下子更惊讶了,一不小心来了个三连问:“卖的这么好?这么畅销?写得很好吗?”
  文征换一份报纸:“确实卖的好。至于写得好不好,我今天刚让人买回来一本,还没看。”
  廖芸错愕:“你主动买回来一本?你最近到了关键时刻,这么忙,还有时间看这个?”
  文征懂妻子的意思,以家常话的口吻放松心情说:“不看不行,这‘潜伏’在社会上的反响很大。
  几天前,我跟一个领导吃饭。
  席间领导突然问我:听说你们邵市出了个了不得的大作家,在冲击茅盾文学奖?
  我当时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从长市回来后,我打算抽时间看看。”
  廖芸敏锐地抓住几个点,语气不由加重了几分:“这事你领导都知道了?这三月是邵市的?在冲击茅盾文学奖?”
  文征不知道妻子为什么忽然一改平时的形象,不镇静了?但知道肯定事出有因,于是挑了几篇新闻内容讲给她听。
  夫妻俩保持往日的默契,一个挑重点内容念,一个静静地听。
  十来分钟后,文征笑说:“你现在清楚了吧,邵市出了个这么厉害的人物,我这个父母官要是什么都不知道,也实在说不过去。”
  听完几篇关于“风声”在国内外大卖、“潜伏”在业界的赞誉、“潜伏”冲击茅盾文学奖、以及作家三月的千万财富密码后,廖芸陷入了冗长的沉默。
  真的是陷入了沉默。
  她平时也是个果干伶俐的性子,但此刻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好像说什么话都无法描述此时的复杂心情。
  她情不自禁地望了望外面的天色,还尚早,从大西洋刮来的季风吹得窗外树叶子哗啦哗啦作响。
  廖芸看也不看,右手探出,习惯性地拿咖啡,但却扑了个空。
  瞟一眼,看到咖啡留在茶几另一端,她暗暗揉了揉眉心,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幕幕。
  有关张宣的一幕幕。
  当初在老六饭店,出国前夜的女儿死缠烂打地跟人家吃了顿饭,这是廖芸第一次关注张宣。
  而第二次关注张宣是在邵水桥附近的一家宾馆里。
  那天晚上婷婷主动的样子时不时让她想起。
  而张宣那淡定的情形也是让她内心有些意外,且也有些不喜。
  意外是因为张宣这个年纪面对女色能泰然处之,是比较难看到的。
  不喜那就是身为母亲的天性使然了。
  女儿这样上杆子对一个男生,让她不喜。
  而这男生面对这么热情的女儿,竟然没有太大情绪波动,更让她不喜。
  这代表了什么?
  代表了自己的掌上明珠在情感上处于绝对弱势地位。
  代表了女儿不受待见,代表了女儿没有魅力,更代表了张宣不是特别喜欢女儿。
  甚至夸张一点想:之所以能出现宾馆的那一幕,可能还是女儿极尽诱惑所致。
  这搁一个母亲,一个爱女儿甚过爱自己的母亲,谁受得了?
  谁心里都会由不满!
  可是谁曾想到?
  一转眼功夫,那个曾经让她内心有所不喜、让她看不到一丝闪光点的少年,竟然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华。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多的荣耀加身……
  一连写出两本名震文坛的佳作已然是实属不易,已然是了不得,已然是让人震撼。
  但如今丈夫却告诉自己,这张宣要冲击茅盾文学奖了。
  张宣笔下的“潜伏”正在冲击中国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了。
  这片刻,这瞬间,这刹那,廖芸都以为自己听错了,都恍惚了。
  不过她明白地紧,这事由丈夫亲口说出,那就不可能有假。
  等了许久,没等到妻子的只言片语,文征看了看电话,心想是不是电话意外挂断了,于是问:
  “还在?”
  “在,你说。”几秒后,反应过来的廖芸出声回答。
  文征似有所悟,非常好奇:“你今天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认识这个作家三月?”
  廖芸深呼吸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答说;“认识!”
  文征问:“谁?”
  廖芸说:“张宣。”
  文征看一眼潜伏这本书,再次重复问:“你说谁?”
  廖芸再次回答:“张宣。”
  文征顿了顿,“婷婷喜欢的那个男生?”
  廖芸说:“就是他。”
  这次轮到文征沉默了,他第一时间是不相信,但下一秒又信了。
  因为最近邵市有好多关于作家三月的传言。
  其中有一个版本就神乎其神地传:作家三月来自下面的回县,来自前镇,年岁20左右。
  这和张宣的信息基本吻合。
  而且廖芸都打电话过来了,肯定是有一定把握的。
  见丈夫许久不出声,廖芸问:“我这么说,你信了?”
  文征说:“信了。”
  廖芸试探着建议:“要不要安排人调查下?”
  文征想了想,拒绝道:“不用,这是好事,上面都有听说三月,我们顺其自然就好。”
  听到丈夫这么说,廖芸也是熄了要去深究一下的心思。
  天聊到这,夫妻俩拿着听筒忽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一时间竟然怔在那,都不出声。
  虽然都已经相信张宣就是大作家三月。
  可这种令人窒息的消息还是来得太过突然,来得太过猛烈,还是在深深地刺激着夫妻俩的神经。
  尤其是廖芸,以前有多看不上张宣,现在张宣就有多么让她侧目!
  比钻石珠宝还令人侧目!
  安静一会儿……
  最后还是文征率先打破僵局,问:“你今天是怎么知道这消息的?”
  廖芸把女儿和张宣打电话的事情原原本本叙述一遍,末了开口道:“张宣要来英国。”
  文征问:“婷婷怎么说?”
  廖芸瞥了眼淋浴间:“还能怎么说,你应该想的到。”
  文征沉吟一阵,就说了他自己的看法:“这事还早,也不是小事,我们再等等,再观望观望。”
  廖芸明了,“那行,先不说了,你在国内好好照顾自己。”
  “嗯。”
  挂断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