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天报纸上非常热闹,围绕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和四个作家纷争不休。
  其中有一篇人大教授的文章引起了广泛讨论。
  人大教授发表评论是:《潜伏获茅盾文学奖是突破还是悲哀?》
  看看人家正文:在获奖的四部作品中,“潜伏”引起的争议最大。
  有人认为这是文坛开放的标志,开辟了评奖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也有人认为这是茅盾文学奖的悲哀,因为“潜伏”是没有多少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通俗小说。
  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是我在阅读时格外的小心谨慎,生怕被成见和偏激的情绪控制。
  我一方面努力寻找作品的优点,另一方面也不放过其缺点,我想看看作品倒是好还是坏,到何种程度?
  究竟有多少思想性?
  究竟有多少历史性?
  究竟有多少叙事手法的创新?
  ……
  文章篇幅很长,各方面分析得很细致,张宣看得很认真。
  一开始这教授看似还带着公正的眼光在评判,但越往后读,就越不对味。
  张宣蹙眉,他娘的这是典型的绵里藏针啊!
  尤其是人家最后结尾那一段的总结:“潜伏”不配得茅盾文学奖,这是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事故。
  这傻子这么针对我,我哪里得罪他了?
  见张宣闷闷不乐,旁边的杜双伶赶紧安慰说:“亲爱的,我们不和他一般计较,这是典型的眼红。”
  邹青竹跟着帮腔:“就是就是!还教授呢,就这小肚鸡肠还教授,我一个弱女子都看不起他。”
  听到邹青竹的话,文慧禁不住会心笑笑,随后把手里的一份报纸递给张宣,“你看看这个。”
  文慧给他的看报纸上有一则新闻。
  一则来自日本的诺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新闻。
  只见今年新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一次记者采访会上,面对记者提问他对东亚文学的看法时。
  其中有提到中国作家。
  大江健三郎对记者说:“我最喜欢的三位中国作家,一位是鲁迅,一位就是莫言,另一位就是三月。前不久我还熬夜看了三月的新书‘潜伏’……”
  都说世界诺奖,中国茅奖,看完这则新闻,张宣心情一下就好了,把身前的报纸都搁一边,懒得理会这些跳梁小丑。


第392章 牛逼的人生比开挂还恐怖
  从京城回来,张宣短时间内又进入了忙碌的节奏。
  花那么多钱当了老板,自然事事要上心。
  哪怕很多活都是手下干,用不着亲力亲为,但自己也得知道项目进展怎么样?钱花在哪里?效果如何?
  这几天经常往天河路228号跑。
  好家伙,李梅竟然已经拉起了60多人的专业队伍,把纺织厂改成临时培训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岗前培训。
  一见张宣,李梅就大吐苦水:“张老板,你总算来了,我现在是又当爹又当妈,又要管理,又要下基层具体抓工作,我这身兼数职,人都快累瘫了。”
  张宣知道她的意思,大手一挥:“那就继续招人。”
  李梅说:“倒是想招人,一般人好招,可有能力的不好找。”
  张宣哪里还不懂她意思,“说吧,你说说你的想法。”
  李梅说:“我想去趟香江,去趟东京银座,还得去一趟韩国汉城。
  我的意思,现在很多东西都在规划,但有些东西商量来商量去始终拿不定主意,我觉得与其坐在这里瞎琢磨,还不如多多走出去看看,看看人家的人员配置,看看人家销售情况,客流量高峰期时间段,设施配备情况,管理规章制度和条例也要借鉴,顾客的性别、年纪分布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顺便看能不能挖几个人过来。”
  嘚吧嘚吧,李梅开口一讲就讲了半个小时。
  张宣听得很认真,临了问:“可以,你这想法很好,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去?”
  李梅说:“过完这个月就1995年了,离我们西塔楼商城开业的日子又近了一步,时间紧迫,我想过几天就出发。”
  张宣问:“随行人员是哪些?”
  李梅早有准备,从抽屉里找出一份人员名单给他。
  张宣看完,心里有数,这些人都是挖来的骨干,有着丰富从业经历,看来李梅是打算大力使用他们了。
  张宣对着名单琢磨几遍,道:“不能全是老人,得挑几个没根底的新人过去。”
  李梅一听就懂,这是打算培养自己的心腹班底,建议说:“我就等你这话呢,不过这人事得你指定。”
  张宣明白她的意思,也很满意她的态度,当即说:“带我去看看。”
  花了半天功夫,张宣对60多人进行了摸底考察,最后挑了4个人跟着李梅去。
  这4个人有2个应届毕业生,还有两个是原纺织厂留下来的比较上进的青年骨干。
  当张宣这位大老板圈定他们时,其他人都流出了羡慕的眼神。
  这4人更是欣喜若狂,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此就是张老板的嫡系心腹,只要努力干,好好表现,一步登天也不是没可能。
  人员选定完毕,张宣问起了阳永健的情况:“两个月过去了,我那同学怎么样?”
  说起这个,李梅兴奋地伸出一个大拇指,连连夸赞道:“10月份她的进口商品零售店盈利1。9万,11月盈利4。2万。
  阳永健的接受能力极强,任何事情我教她一遍,就能做到举一反三,是个不可多得人才。
  张老板,你这同学除了不会打扮,我是真挑不出毛病了。”
  听到打扮,张宣哭笑不得,这么多年都过来,他每次见面都特意抨击阳永健。但人家依然我行我素,也是无能为力了。
  张宣沉吟一阵,问:“这次你们要去多久?把阳永健带上怎么样?”
  李梅意会,眼前这位老板是想把阳永健纳入核心体系培养了。
  甚至还很有可能是为了将来制衡自己而培养。
  不过她一点不反感,她已经40多了,再过几年就50岁了,没什么好争的。
  李梅反而觉得张宣有这心思和手段,才是干大事的人,于是说:“这次行程安排密集考察期不会超过20天,我是非常赞同带她去的,就是不知道她自己愿意不愿意?”
  张宣想了想,拿起座机说:“我亲自问问她。”
  电话直接达到零售店,阳永健很快就接通了。
  “李总。”那边传来一个声音。
  “是我,老同学。”张宣笑道。
  “哦哟,张老板,不是,张总,也不是,张大才子。”阳永健一连改口。
  随后问:“你这个大忙人不应该在京城追求米见吗?怎么有时间问候我们这些打工的了。”
  张宣瞟一眼旁边装傻充愣的李梅,提醒说:“能不能好好说话,别见面就像斗鸡似的跟我掐。”
  阳永健很有默契,一下子就知道他旁边有人,收敛收敛问:“你这个时段找我,是不是有事?”
  张宣说:“确实有事……”
  说着,张宣把出去考察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一遍,末了问:“你愿不愿意去?”
  阳永健权衡一番学业,最后说:“我没有护照。”
  张宣说:“这个好办,我会让我舅舅帮你找找关系,很快就能搞定。”
  听到这话,阳永健回答道:“那行,你帮我把名单填上。”
  张宣关心问:“那你的学业?”
  阳永健非常自信地道:“你还不知道我的英语么,偷偷摸摸说句不好听的,我感觉我那英语老师的水平还没我高。”
  张宣:“……”
  面对这种学霸的降维打击,他是一点反抗之力都没有。
  反正在他的记忆中,阳永健初二就能和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口语交流。
  高一刚入学时,英语老师魏薇放了一部英语电影,全班就阳永健一个人看懂了。
  电影放映完毕后,也只有阳永健一个人能用英语把电影内容全程复述一遍。
  时隔这么多年,张宣还能清晰记得班主任魏薇事后在自己班上讲述的那一幕:
  魏薇说她自己听完后嘴巴大张,就问阳永健是不是提前看过这部电影?阳永健说没有。魏薇还是觉得有些不可信,于是当场跟阳永健来了场口语交流。
  口语交流有差不多10多分钟,在全班人都听得云里雾里、懵逼之际,魏薇只对阳永健班主任陈雷老师说了一句话:阳永健要是考不上清华北大,她愿意把头砍下来。


第393章 她们可都是冲着你的钱来的
  在工地上逛了一圈,张宣也跟着问了一圈。
  身为老板,遇到不懂的就问,没有什么放不开的。
  他宁愿别人背后嘲笑他是个小白,也不愿意稀里糊涂的过日子。
  按照他的性子,一句话可以总结:我的钱败在我手里可以,但我不愿当冤大头。
  从工地上回来,张宣带着李梅同裘博仁、陈敏夫妇简单吃了一个中饭。
  由于上次李梅传达了张宣的意思,这次一见面陈敏就主动跟他说了设计图的进展。
  陈敏说:“目前有了初步眉目,但还在从各方面求证可行性。”
  听到有眉目,张宣心里一下舒坦了。
  他也不是真的想赶着鸭子上架,地标设计跟他写作一样,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靠灵感吃饭。
  张宣知道,自己如果催得太狠,可能会事与愿违。
  但他也不得不催,毕竟时不待我,时间紧迫,要是不适当彰显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说不得人家磨洋工能磨死你。
  张宣鼓励道:“成,有了眉目就好,我还是非常期待你们的,我希望尽快收到你们的好消息。”
  见张宣松了口风,缓了缓的陈敏和裘博仁相视一眼,当即端起酒杯说:“来,我们敬你一杯,恭喜你获得茅盾文学奖。”
  张宣跟他们碰一个:“谢谢。”
  ……
  吃完中饭回到商铺,张宣还特意隔着百叶窗观察了会工地上的万军。
  良久问李梅:“那人平时表现怎么样?”
  李梅对工地上的这波人,尤其是有点管理职位的,基本做到了心里有数。
  张宣一开口,李梅就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不过她也是有着丰富阅历的人,看破不说破,远远瞧着万军如实相告:“这人很有上进心很有责任心,他带领的工作组干活又快又好,很多次我看到别人都下班打牌去了,他都会拿着手电筒在工地上检查。
  为此我还特意向其他人悄悄打探过,问这人是习惯性如此,还是只在这个工地如此,你猜他们怎么说,说认识万军开始,他就一直保持这个态度,对工作要求非常严谨。”
  张宣侧头瞄她一眼,没做声。
  李梅似乎领会了他的意思,随后话锋一转,笑道:“虽然这人在工作上很认真,但私下的作风可不怎么好。”
  张宣问:“哦,怎么个不好法,说来听听?”
  李梅道:“我也是听别人道听途说,这人跟一个有夫之妇牵扯不清,问题是这女人的丈夫还睁一只眼闭一眼。”
  张宣诧异:“女人的丈夫知情?”
  李梅点头:“据说知情。”
  张宣不解,“那这是为了什么?”
  李梅解释:“好像是那女人的丈夫爱好赌博,以前因为钱的事情经常家暴那女人,后来听说万军因为此事还拿砍刀追杀过那人几次,那女子的丈夫似乎害怕了,躲到佛山去了。”
  张宣听蒙了,在宿舍一直非常仗义的万军竟然还有这么凶狠的一面,问题是那女人不是他的啊,他娘的,这“拿来主义”学到精髓了。
  沉吟小会,张宣问李梅:“这事你怎么看?”
  李梅摇摇头说:“作为女人,我还是蛮欣赏万军这股子狠劲的。但堂堂一个名牌大学生,和一个有夫之妇成天搅和在一起,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将来一个处理不好,容易坏事。”
  张宣认同这说法:“除了这个女人,万军还有其他作风问题吗?”
  李梅用肯定的语气说:“没有,出于好奇,我还特意问过好几人。”
  张宣听了不可置否,转身说:“走吧,送我回学校。”
  ……
  学校正在举办新生校运会,看到充满朝气的少男少女,内心有些感慨的张宣站在旁边观望了会。
  可是好景不长,原本看得好好的,大家都观看田径场赛跑。但一个女人打破了宁静,搞得众人目光投向了他,不得不走。
  “学长,你也在?”
  伍瑶一身红色运动服,刚跑完3000米女子决赛,拿了第2名。
  这姑娘无视准备给她庆祝的一众男生,竟然直直地往张宣这边小跑过来了。
  不愧是让李正在宿舍里经常拿来吹嘘的女人,在紧身运动服的衬托下,那气喘吁吁的身子骨上下律动,看得张宣心里都本能地产生了异样。
  “嗯。”
  张宣瞄一眼伍瑶身后一个不敢怒不敢言的男生,轻轻嗯一声,打算走人。
  没办法,被人从角落里揪出来了,那他现在就是校运会赛场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
  走哪都会被人默默关注着,这搁谁受得了。
  “学长,我们合个影。”伍瑶似乎看出了他要走人的心思,赶忙靠过来,笑着对旁边拿相机的一个学长招手。
  那学长认出了张宣是大名鼎鼎的谁谁谁,那小腿抖索地劲呀,比狗腿子还狗腿子。
  “我跟你们一起。”
  众目睽睽之下,就在张宣无法拒绝的时候,小十一不知道从哪里突然杀了出来。
  小十一很不客气,直接挤到两人中间,左右手开工,很是亲切的挽着两人,微笑着面对镜头合影。
  伍瑶看到是她,心里虽然很是郁闷,但没做声,同样笑着面对镜头。
  合影完毕,张宣在众人的注目礼下,率先走人。
  小十一无视眼含怨气的伍瑶,也是干脆利落跟着走人。
  走出十来米,张宣小声问:“你怎么在这?”
  小十一慢慢声声说:“我是校学生会的,出现在这里奇怪吗?”
  张宣晕头,这女人总是以主持人身份出现在小礼堂,自己都快忘记这一茬了。
  见他不说话,小十一靠近一步,偏头糯糯地看着他:
  “刚才那学妹的样貌身材不错,你要是勾勾手指,她绝对会愿意躺你身下,被我破坏了怪不怪我?”
  张宣瞄一眼她,如实道:“还比不过你的身材。”
  小十一开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