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阮秀琴掂了掂手里的钥匙:“放心吧,妈带着呢。”
  “妈走了。”张宣眼神灼灼地开口。
  “嗯。”
  杜双伶有气无力的应一声,问:“亲爱的,你感觉莉莉丝变了没?”
  “还好吧,你指得哪方面?”张宣不知道这笑面虎为什么突然问这个,心里瞬间警惕万分。
  杜双伶答非所问,感慨道:“前几天我和姐姐去邵市买东西,在街上遇到了陈日升,他又找了个新女朋友,还是我们高中同学。
  你说,这人怎么变化这么快啊,他以前那么喜欢莉莉丝,要死要活的,怎么一下就变心了?”
  张宣抚摸着她的背说:“并不是所有人的喜爱都像我们俩一样有始有终。人生这条路,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走着走着就忘了。这不奇怪。”
  杜双伶动情地亲他胸口一下:“我还以为是莉莉丝找到了归宿,陈日升自动退了呢。”
  老男人的心狠狠跳了下,不动声色地说:“啊?我没听说啊,一年前见到莉莉丝时,她还说单身来着,难道一年不联系,有男朋友了?”
  “有可能。”
  杜双伶没再这个话题上多谈,转而伸出双手缠绕着他:“休息十分钟了。”
  “啊?你不累?”
  “我是耕地嘛……”杜双伶羞涩地开口,随即闭上眼睛,一副任君采撷的样子期待着他。
  这不对!
  到底是哪里出了纰漏?
  张宣心里琢磨着,手脚倒是没冷落自家女人。
  这段日子早就被陶歌弄坏了,煎熬的难受,这点事对年轻力壮的他来说,压根不算事儿。
  休息十分钟足够。
  ……
  年三十这天,西北风一刮那叫一个寒,湿冷湿冷的,路上到处是厚厚的冰,屋檐上挂的冰坠子足有一两尺来长,鱼塘里的冰也比往年厚了几分,一个个半大的孩子在上面活蹦乱跳,晃都没晃一下。
  杜双伶正在帮阮秀琴拔鸡毛,那勤奋体贴的娇俏模样,可把阮秀琴同志高兴坏了。
  附近邻里的人都打趣,“秀琴呀,什么时候儿媳妇进门啊?”
  阮秀琴逢人这样问就乐,嘴巴咧得很大很大:“快了快了,不要催,快了快了。”
  张宣踢了一脚院子里的黄狗,黄狗冻得缩着脖子,没一点儿精神。
  张宣再踢一脚,黄狗抬头望了望他,直接矮身钻进笼子里,耷拉着耳朵装死。
  嘿,这死狗!还跟自己摆谱?
  你不知道吃的是谁的,用的是谁的吧?
  见他跟狗过不去,阮秀琴没好气道:“没事就出去溜达溜达,别到这碍眼。”
  得,这果然是亲妈,亲热还不到三天,满腔爱意都放到了双伶身上,这儿子像是跟捡来的没区别。
  走出别墅,张宣找了好久才找到个有信号的地方。
  信号就一格,还时断时续的。
  张宣编辑短信:我到家了,这几天大雪,出不来,我年后来看你。
  收件人米见,发送。
  失败。
  再次发送。
  还是失败。
  嘿,我这个小暴脾气,张宣发挥吃奶的劲儿,连续发了17次才成功。
  发完后,信号断了,彻底断了。
  张宣气得蛋疼,好想把手机摔了。
  收起手机,张宣直接往回走,路过狗笼时,忍不住往里瞅一眼,那懒洋洋的样子,看得张宣直摇头。
  哎,这什么世道,狗都撵都不动了。
  天太冷,张宣外面溜了一圈就不愿意再出去,烧盆红红火火的木炭,整个人窝在旁边,开始煎蛋角。
  要说过年还是这年头有感觉,要说过冬天,还是老家有感觉,别管有钱没钱,陪着老妈,老婆陪着自己,这日子有滋味儿。
  吃过午饭,张宣走路送杜双伶回家,顺便也给老杜家送年祭。
  过程虽然辛苦,走雪路虽然花了几个小时,但老男人终于有口气了,刚到镇上手机就响了一下。
  掏出一看,一条未读短信横在那里,叫人舒心。
  点开:我猜到了,在家好好陪阿姨,新年快乐!
  瞄一眼前方跟熟人打招呼的杜双伶,再次把手机收起。
  还没到晚上,鞭炮声就开始在村里四处响了起来,在这山中小盆地里回音还特别大。
  张宣在门口点根香,把鞭炮点燃,一瞬间成了十字路口最招人的崽儿。
  见他在放,对门小卖部老板也拿挂鞭炮点燃,顿时马路两边一阵噼里啪啦。
  在沙发上吃甜酒腊肉的时候,阮秀琴突然转身问:“满崽,你和莉莉丝还保持联系吗?”
  事到如今,张宣也不打算隐瞒:“有。”
  阮秀琴沉默了半晌,随即又问:“和米见那闺女的关系是不是有进步?”
  张宣收回电视上的目光,看向亲妈:“老妈,您老怎么问这个?”
  阮秀琴摸摸眉心说:“妈猜的。”
  张宣没做声。
  阮秀琴语重心长地问:“满崽,你跟妈说句实话,有米见这样的闺女,你是不是可以收心了?”
  张宣诧异:“您同意了?”
  阮秀琴一口气喝完一碗甜酒:“我不同意,你就会收手?”
  张宣腿子似地赶紧给亲妈再倒一碗甜酒:“老妈,我和米见生的孩子肯定很漂亮。”
  阮秀琴想了下米见那姑娘的模样,叹口气,顿时没再说话。


第556章 新气象
  吃完甜酒腊肉,张宣帮着收拾碗筷,抹干净茶几,又习惯性地看了会春晚。
  主持人是耳熟能详的赵忠祥、倪萍,还有一个分会场的周涛也认识。
  开场歌舞是张也的“这是美丽的祖国”,看着这个女歌唱家,张宣就情不自禁想起了那死去的老父亲。
  那老父亲爱好不多,喜欢守着电视看张也,每次电视里播放这人,保准腿都走不动路。
  每当这个时候,阮秀琴同志就不满抱怨:“还没我好看呢,你看什么?”
  然后老父亲就嘿嘿嘿干笑。
  这一年的春晚还是出了不少好节目。
  牛群冯巩的相声“明天会更好”,可惜了这么一对经典搭档,后面老牛哥竟然去当官,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而张宣最喜欢的节目还是小品巨匠赵丽蓉的“打工奇遇记”,听说这赵老为了把小品演好,还特意跑去苦练书法。
  啧啧,这精神不吊打后世一票挖图扣眼珠子、数1234567的?
  阮秀琴同志最喜欢潘长江的“过河”,看到这人活蹦乱跳的唱着“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妹妹对岸唱着一支甜甜的歌……”
  这时候的大潘子是真的招人喜欢。
  在张宣的记忆里,大潘子的巅峰就是“鬼子来了”,每次看到他那就叫一个乐。
  只是后面可惜了。
  难得阮秀琴同志有精神头,张宣也是强撑着陪到过了12点才睡。
  临睡前,阮秀琴同志感叹:“满崽,你要加把力,争取过几年多几个人陪妈看电视。”
  得嘞,这即是敲打自己,也是想抱孙子了。
  想到抱孙子,张宣就想到了米见和双伶。
  最好让米见先怀孕,这是他内心隐隐的期盼。
  可如今两人的关系,哎,说实在话还差得有点远。
  到点了,熬不住了,张宣虽然洗了澡,但还是泡了个热水脚才走进卧室。
  衣服一脱,直接上床睡了。
  可他刚躺下不久,外面就开始响起了鞭炮声,这是有人踩点过新年。
  这些个人呀,尽是瞎折腾。
  一挂鞭炮刚灭,另一挂鞭炮又起,断断续续,张宣这个晚上一直处在半睡半醒之中。
  初一接到了很多电话,也打了很多电话。
  同双伶一家子结束电话,张宣直接拨了米见的号码。
  “张宣,新年好!”
  “新年好!”
  张宣回礼完,就问:“你好像在等我的电话?”
  米见眼带笑意没有回避:“我们要去郴市,打你电话一直忙线,要不是等你电话,我们都出发了。”
  张宣诧异:“这么早就去拜年?”
  米见望一眼外面的天色:“对,爸妈说早点出发,怕路上堵车。”
  张宣问:“那你们什么时候回邵市?”
  米见说:“我们搬家了,在郴市外婆外公家待一段时间就直接去长市,妈妈年后在湖大上课。”
  这么一说,张宣记忆起来了,关心问:“你们长市买了房?”
  “买了。”
  米见说:“去年听了你的建议,回长市就买了。在岳麓山下,有时间你可以过来串串门,我把地址通过短信告诉你。”
  “好。”
  由于米沛和刘怡在等,两人这通电话也是长话短说。
  96年了,新年新气象,米见在邵市的日子也成了过去式。
  好在两人建立了初步联系,不会乱抓瞎。
  要是记忆没出错,随着调动,莉莉丝一家三口也很快离开邵市去苏省了。
  从湘省去苏省,就算是平职调动,在一定意义上也算得上升迁。
  沿着马路在村里逛了一圈。
  黄富贵老人家不再了,胡萝卜也没回家过年,感觉一下子少了很多乐趣。
  下午在书房新作,继续“冰与火之歌”第三卷冰雨的风暴。
  状态不错,一直到晚饭时间才结束。
  “舅舅,给你拜年了,新年快乐呀!”
  刚走出书房门,欧阳吉就扑了过来,抱着他的大腿要压岁钱。
  张宣大气,直接掏出早有准备的大红包,鼓鼓囊囊地一塞。
  6888元!
  这红包直接把张萍的手烫到了。
  但这次阮秀琴却没阻拦,反而劝女儿手下。
  如今呀,在阮秀琴心里最不放下的就是这个大女儿了,所以弟弟有钱心甘情愿多给点,她也很乐意看到。
  虽然有偏差,但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都心疼。
  初二去了老杜家,跟着七大姑八大姨打了一天牌。
  这天中午刚吃过中饭,门口的老镇长突发癔症,对着院子里的一颗梨树下面的人喊:
  “你们让开点,让开点,等会有人进来。”
  树下的正在杀羊拔毛的几个女婿感觉莫名其妙,但还是犟不过,挪开了地方。
  杜克栋扫视一圈,发现自己家的主要亲戚都在,遂问:“爸,等会还有谁要来?”
  老镇长没搭理他。
  只是半个小时后,老镇长就回了屋。
  他大女儿跑进去照顾他时,却被老镇长轰出来了,说别打扰他跟老朋友叙旧。
  这话一出,直接把众人弄懵了。
  艾青胆子有点小,问几个姑姑:“该怎么办?”
  小姑子说:“去喊道师做场法吧。能拖一天算一天,我爸他才60多岁诶。”
  几人一商量,杜克栋开车喊道师去了。
  道师来了俩,都是上了年纪的。穿着黑色长袍大衣,带着黑色头冠,脚上套的布鞋,很严肃很正式。
  两人对着老镇长布施一番,随后掏出一打黄色符箓把老镇长房间贴的满屋子都是。
  老镇长很反感这些东西。
  一直叫叫嚷嚷,但好在没撕。
  出了屋子后,一位年长的道师对杜克栋等人神叨一句:“还有半年,你们可以多多尽孝。”
  大姑子追问,“这是个什么说法?”
  俩道师讳莫如深。
  但杜克栋名气大,多问了几句后,道师碍于面子就指指耳后根,连指了三下。
  这下众人不再问了。
  初三,吃过早餐,张宣就带着双伶回了上村。
  两人跟随阮秀琴到处走了一通毛毛亲戚。
  期间还接到了文慧的电话。
  这姑娘稳如老狗,每年都是初三打电话过来。
  “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杜双伶和文慧聊得很嗨,张宣中间插了句新年快乐。
  吃过晚饭,阮秀琴带着杜双伶去欧阳家给张萍送东西去了。
  趁这间隙,张宣走过马路问屋檐下的小卖部老板:“叔,耳后根连点三下是什么意思?”
  那老板吸口旱烟,问:“你在哪里看到的?”
  张宣撒谎:“看了一本民间故事,但缺页,没下文,这不心里痒痒的么。”
  那老板说,“这事啊,按老古计说法,连点三下,代表这人已经转世投胎三月,还有6、7月好活。”
  原来如此。


第557章 鬼子进村来了
  都说怀胎十月,其实很多孩子9个月就出生了。
  所以已经转世投胎三月,那确实只有6、7个月好活。
  那意思是这边死,那边生?
  见张宣疑惑,那老板就跟他说起了曾经的一个故事。
  那老板说,小时候他爷爷要走了,但就是咽不下最后一口气。
  而与此同时,村里9组刚好有个产妇要生了,但却临门生不出来,难产。
  产妇那边得知消息后,直接拿一杆鸟铳对着十字路口方向隔空放了十多枪。
  说来也怪,这边那老板爷爷走完了最后一程,那边刚好呱呱坠地。
  张宣觉得这应该是巧合。
  但很多东西他不懂,却也保持敬畏。
  回到别墅,张宣心里在担忧,医学和迷信都判定老镇长不太行了,到时候双伶肯定要伤心好久。
  哎,他叹口气,人在生老病死面前显得非常渺小,很多时候无能为力,只能干看着。
  想到生老病死,他就想到了自己老父亲,望了望神龛上的黑白照,心血来潮去点了三根香。
  初四开始,天气慢慢变好了。
  山间田野里的冰在融化,路面上也渐渐现出了泥土路。
  下午,欧阳祝跟人合伙打了一窝野猪。
  好家伙,足足有6头。
  欧阳勇送了一头过来,大概170斤左右。
  野味这东西他喜欢吃,身边的人也喜欢吃,就没客气。
  从小卖部借了一把杀猪刀,张宣主刀,阮秀琴和杜双伶帮着打下手,一晚上就在净瞎折腾野猪了。
  分成三份,一份放家里挂着,一份送给老杜家,一份自己带出去。
  除了老杜家的送新鲜的外,其它的野猪肉都要稍微风干一下。
  每年的必备项目就是要去镇上的钱跃进馄饨店吃碗馄饨。
  三年过去了,价格还没涨,大中小碗分别还是手1。5、1、0。5元。
  馄饨的价格没变,馄饨的味道也没变,就连老板娘身材都没变,前凸后翘,那么的风情那么的丰腴。
  张宣要了一大碗,加辣。
  老板娘认得他,对他印象深刻,毕竟这大名气的人了,每次回来要吃碗馄饨,怎么可能不记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