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3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快回去吧,注意安全。”
  挂断电话,张宣顺势一躺,倒在草地上望着蓝天白云思考手机的事情。
  其实说起国产手机,作为一个70后的人,大体脉络还是知道一些的。
  回顾国产手机的历史,就像一部老电影,一帧一帧的向人们讲述着它们经历的一个个故事。
  从最初的第一台真正的国产手机开始,再到群雄逐鹿的后世,许多国产手机老品牌,80后可能听说过或者用过,90后可能全都不认识。
  虽然它们大多在历史长河中泯然众人,但确确实实铭记着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这段艰辛的历程。
  比如,1990年,东信开始代工摩托罗拉手机产品,成为中国第一家引进移动电话生产线的厂商。
  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
  只是它在今年,东信的摩托罗拉代工业务基本被湾湾富士康抢走了。
  它的未来还会不会沿着历史轨迹迸发出短暂光芒,有点未知。
  但张宣知道一点:如果自己要进入手机行业,那东信和富士康就是自己的人才基地,肯定要挥舞着锄头去挖人的。
  而且他还知道一点:由于这年头国家对手机行业准入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政策。
  所以手机牌照审查的非常严,而且名额在定期内的发放也是极其有限的。
  是真的极其有限的。
  现在这年头,国内哪家企业如果能拿到手机牌照,无形中就会提升企业的逼格。
  因为它代表自身的实力,代表背后的人脉,代表未来。
  除开东信,大家耳熟能详的波导手机也是不得不说的一个过去。
  1992年10月28日,奉化波导公司成立,2004年到2005年是波导最风光的时候,期间,曾经创造国内波导神话,当时年销售突破1000万台。
  海外出口方面,截止到2005年,波导品牌手机出口已经覆盖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印度、墨西哥、巴西等各个国际品牌巨头重点争夺的市场。
  但是仅仅一年,真的仅仅只用了一年,到了20 06年之后,波导快速走入下坡路,市场份额迅速萎缩到不足1%……
  好吧,后世的波导虽然最终阳痿了。但如今里面还是有不少科研型人才的,这又是自己的另一个人才基地。
  要进入手机行业,波导这家公司那肯定是得罪定了。
  而像后面的迪比特、南方高科、科健、夏新、熊猫、TCL等都是有海外大集团或大型国企在背后背书,也都曾昙花一现,成了盛极一时的大品牌。
  想起这些即将会出现的敌人,张宣一点也不怕,反而很兴奋。
  是真的很兴奋,他渴望跟国内的群雄扳扳手腕,跟外国大公司过过招。
  人家有强大的技术团队不假。
  但自己有先知先觉的外挂啊,有资金啊,还有让人羡慕不来的人脉,多的不说,至少也可以打个平手。
  而如果没记错的话,手机牌照的历史拐点出现要到2004年去了。
  到时候国务院会出台文件,首次把移动通信类产品从需要审批的行业项目中剔除。
  当时《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文中表示:“根据对现行行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将对所属审批项目进行清理。”
  而清理的结果是,根据412文件详细列出的“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在涉及“通信、电子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时,明确提出“不包括移动通信类产品”。
  至此,国内的手机行业才迎来百花开放的春天。
  在这之前,仅仅因为手机牌照审批制度的坚冰。像神州数码、创维、明基、广州金鹏等30多家非常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只能对手机行业“望洋兴叹”。
  曾有一位业内鼎鼎有名的大佬明确炮轰:手机项目如果不再需要进行审批,这对商家进入手机行业绝对是一个重大利好。
  当然了,张宣不担心这些。
  原因有几。
  一是自身的实力,银泰地产超百亿规模,目前在国内算得上巨无霸公司。是各大领导的亲儿子,印象分满满。
  二是自己的名气。
  有CBD先进的商业理念在前,又谁敢说自己弄不好手机?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理由,那就是有陶歌和李文栋在。
  只要自己把拿手机牌照的基本盘弄好,审查这一关就压根不是问题。
  而到时候自己去挖人,也不担心那些公司背后的国企发难。
  都是文明人,不看僧面看佛面不是?
  千头万绪,张宣在草地上足足待了两个小时才理清。
  如今自己要做手机的话,三大马车资金、人脉和技术,自己已经解决了两个。
  只剩最后一个技术。
  谈到技术就绕不过人才,说到人才除了去上述的东信、富士康和波导挖人外。
  还要把目光放远一点,国内其它公司、欧美日韩那些大公司都是自己要挥舞锄头的重要地方。
  当然了,挖人只是第一步,这一步只能短暂的治标,不能治本。
  想要真正的治本,就必须挂靠高等院校,成立属于自己的技术研究中心。
  高等院校……
  张宣脑子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高校云集的京城和长三角。
  尤其是沪市的交大。这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那在全国是大名鼎鼎,大到他这个拿笔杆子的人都知道其厉害程度,可见实力非同一般。
  做手机,办厂、挖人、吃透GSM技术才是第一步。
  至于GSM技术,除了自己研发外,如果想省时间还得借助外力,比如同国内的华为合作,找国外的爱立信等。
  另外,他也想到了一个技术积累的过渡办法,那就是小灵通。
  小灵通在后世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利润巨大,百亿级起步。
  要做小灵通非常简单,其核心就两个:一个是PHS技术,一个是手机牌照。
  而PHS技术现在在日本已经是淘汰技术,花点钱应该不难弄到。
  至于手机牌照,这就有点扯淡了,前生的小灵通虽然是移动电话,但用的却是固话牌照。
  归其原因还是2g手机牌照难弄,国家不批给斯达康公司,于是这公司打了个擦边球。
  更无语的是,邮电部对斯达康公司的投机取巧,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不支持,也不反对。
  那自己是一步到位直接上马GSM技术?
  还是用小灵通过渡,积累技术的同时以战养战?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正当张宣发散思维的时候,诺基亚响了,老邓打来的。
  “你在哪?”
  老邓开口就问,语气中似乎透着一种喜色。
  “学校,怎么了?”张宣回答。
  老邓说:“我在教师公寓,找你有事,快回来。”
  “好。”
  张宣赶紧起身,朝教师公寓行去。


第593章 大牛市来临
  张宣赶回教师公寓时,老邓正在梧桐树下吸烟,手里端着一份报纸。
  白衬衫、黑西裤、黑皮鞋,要不是头发有点油腻,简直就是一副标准的斯文败类。
  不过此时老邓黑眼圈太重,血丝布满了眼球。
  张宣走过去问:“你什么时候学会吸烟的?”
  老邓说:“前阵子压力大,慢慢吸上瘾了。”
  张宣坐下问:“前阵子股市亏了?”
  老邓掏出一根烟给他。
  张宣摆摆手,推回去。
  老邓把烟放耳朵后面说:“今年开年以来,一直在亏。
  只是每次亏的幅度不是特别大,但几个月加起来也亏了差不多300多万。”
  张宣试着回忆今年的股市行情,有些模糊。
  只知道96年是牛市大年份,下半年还出现了十二道金令。
  不过这十二道金令没卵用,股民都被刺激得麻木了,根本收不住手,该涨还是得涨。
  张宣问:“听你刚才电话里的语气,是不是已经挣回来了?”
  老邓拍拍胸口说:“股市进入4月份以后就变天咯,突然全线看涨。
  几乎是随便买只股票都在赚。这个月我大赚,还反过来赚了1100多万。”
  张宣问:“现在银泰资本有多少资产?”
  老邓掏出一份财务报表,“账户上有3300多万。”
  张宣接过财务报表细细看了一遍,问:“你今天来是?”
  老邓分析说:“现在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我打算再大手笔投入,来和你通个气。”
  张宣不可置否:“你准备大手笔投入的依据是什么?”
  老邓扫一眼周边,“我熬夜分析这几年的政策,我预测央行近期会降息。
  而现在国内经济形势大好,大家手里都有几个闲钱,要是央行降息,这股市必爆。”
  张宣眼皮轻轻一跳,老邓这么一讲,他还真记忆起一点东西来了。
  马上就是5月份,96年大行情好像就是5月份开始疯狂的。
  张宣不动声色地说:“你既然看好,那就去干吧。”
  老邓听得滋个牙花:“你就这么放心我干?万一亏了呢?”
  张宣一脸无所谓:“就3000多万而已,多大个事,我玩得起。
  再说了,用3000万检验一下你的眼光,不挺有趣么?
  你可是号称要建立中国高盛的男人,我得相信你,支持你。”
  知道他是在打趣自己,但老邓听了还是有点感动。
  老邓一口把手里的烟吸完就道:“那成,你家大业大,你不在乎这点钱,我老邓就更加不在乎。”
  张宣想了想,最后把记忆中唯一有印象的两只股票委婉提了出来:
  “深科技现在行情如何?”
  老邓说:“表现很好,这是我极力看好的股票。”
  张宣又问:“琼民源呢?”
  老邓对股市了如指掌:“这只股票我也有持仓,表现非常一般。
  3月份我是以2元价格购买的,现在好像也才2。9元。虽然涨了不少,但跟其它股票比,还是差了蛮多。”
  张宣饶有意味地说:“这只股票你可以适当加仓。”
  老邓愣了愣:“你很看好这支股票?”
  张宣点头:“当然。”
  老邓追问:“你看好的理由是什么?”
  张宣忒神棍地摊手:“直觉。”
  老邓扶扶眼镜,不屑地斜眼:“你就一拿笔杆子的,用直觉教我这个专业人士炒股?”
  张宣:“……”
  他娘的这是人话吗?
  忒气人!
  张宣好想一脚踢死这个二傻子,吸口气忍了忍,“我是在京城看一个人买了这只股票,所以就跟你说说。”
  闻言,老邓直直地瞅他。
  张宣翻记白眼:“收起你的死鱼眼,你爱买不买,我又不缺这点钱。”
  老邓不问京城那人是谁,而是拐弯问:“那人还买了什么?”
  张宣说:“那人还买了美国的股票,不过我就瞟了一眼,没细看。好像有微软和苹果。”
  老邓若有所思:“这个人可以哦,我也看好美国的这些股票,还打算去捞一把。”
  张宣支持:“你想去就去。”
  老邓又摇摇头:“现在这点钱过去没甚意思,等过一段时间再说。”
  听到这话,张宣也不勉强。
  虽然在股市上他有记忆优势,但细节完全是抓瞎,所以不去干预。
  除非是遇到明年那种百年难遇的经济危机,他才会下场跟老邓去玩玩。
  聊完股市,两人开始吹牛。
  有聊到报纸上传得沸沸扬扬的民生银行,也有聊到泰山会。
  老邓指着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开口:“这泰山会很厉害啊!
  两家企业竞争入股民生银行,明明其中一方资质不足,但就因为是泰山会的成员,轻松战胜了对方。”
  张宣拿过报纸看了看,没做声,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没什么好说的。
  老邓说:“国内现在有三种组织抱团形势。一是俱乐部,比如京城的安长俱乐部,以港商和洋人为主。
  二是商会,像浙商、徽商,这是地方性报团取暖的组织。
  三是会社,比如这个泰山会,以科技公司和房产公司为主。”
  话到这,老邓抬头问:“我记得以前你好像跟我提过一嘴安长俱乐部,是不是有这么回事?”
  张宣点头:“上次那批酒就是安长俱乐部老板送我的。”
  老邓惊讶:“你们是什么关系?”
  张宣悠悠地道:“他大我19岁,我称他兄长,我年纪小,他称呼我老弟。”
  老邓麻了好久,“这是真大腿。”
  真大腿?
  张宣心里一震。
  他以前还不知道安长俱乐部的会员以港商和洋人居多。
  自己不是要造手机么,要是和这些人打好关系,那以后到西方买设备和生产线什么的,不就有捷近了?
  老邓忽然说:“我最近有点吃不下饭。”
  张宣打量他一番:“严重不?”
  老邓说:“经常粒米不进。”
  张宣关怀:“去医院检查了吗?”
  老邓气结:“我说你小子能不能不装傻?”
  张宣笑了,起身道:“行吧,老样子,你准备菜,我去拿酒。”
  老邓背后喊:“柏图斯和茅台都要。”
  张宣头也不回:“你那瓶喝了?”
  老邓说:“早喝了。”
  张宣挥挥小手上楼。
  晚餐很丰盛,老邓做了8菜1汤。
  张宣带着杜双伶、文慧和邹青竹赴约。
  酒过三巡,他问老邓:“好久没看到沈教授了,她老人家呢?”
  提到这事,老邓就撇撇嘴:“嫁了。”
  张宣跟三女面面相觑一阵,难以置信:“不是快60了吗,还嫁人?”
  老邓给几人倒酒:“老话说得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拦得住吗?”
  张宣跟他碰一个:“你妹妹没拦?”
  “拦了,怎么没拦?气得打了她7个巴掌,但还是跟那人走了。”老邓摇摇头,对这件狗屁倒灶的事他一直想不通。
  张宣问:“去了哪?”
  老邓:“赌澳。”
  说着,老邓问张宣:“你还有小刘的联系方式没?”
  “有。”
  张宣问:“你问这个干什么?”
  老邓说:“你把他联系方式给我,我找他有点事。”
  张宣试探问:“报复?”
  老邓模棱两可说:“报复谈不上,我要知道那人到底是干什么的?”
  张宣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