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换个角度想,自己手下的中高层现在基本都在30多岁,也有一批20多岁的,行事风格都比较前卫。
  此时上面有个40多岁的稳沉女人压着,也是一件好事。
  回到中大时,张宣接到了卓友辉的电话。
  张宣问:“情况怎么样?”
  卓友辉回答:“张总,幸不辱命,您交给我的任务圆满完成,已经拿下‘小灵通’的独家使用权。
  不过由于斯达康前面已经拿到了‘小灵通’使用权,这个没法改变。”
  张宣颔首,问:“过程怎么样?”
  卓友辉说:“一开始‘小灵通漫游未来’的作者叶先生不愿意独家授权,说这样容易阻碍国产技术的发展。
  但是听到是您要购买时,态度有所松动。当我跟他进一步讲述品牌和侵权行为这一概念后,叶先生最终还是同意了。”
  张宣关心问:“签了协议?”
  卓友辉说:“签了。”
  “不错。”
  张宣赞扬一声,接着吩咐:“事情办完了就回沪市,协助范芳丽把公司架子搭起来。”
  “是,张总。”
  ……
  又耽误了6天的课,老男人感叹一声,感觉之前为“人世间”调整的情绪白搭了。
  1996年5月1日。
  今天星期三,劳动节。
  学校喜闻乐见地放假,但却哪也去不了,外面下暴雨呢。
  陈燕打把伞去校外买报纸的功夫,衣服全湿了。
  张宣结果报纸说:“辛苦了。”
  陈燕笑笑,没做声,赶紧转身进了房间。没办法啊,就穿了一层半,打湿后若隐若现,她自己都觉得丢人。
  报纸是用塑料袋装着的。
  还挺有心,张宣暗暗赞叹一番,也是把报纸从塑料袋里拿出来。
  看书看报是他的日常习惯,停一天不看都不得劲。
  对着出报纸只瞄一眼,原本葛优躺的老男人身子立马坐直了。
  央行宣布降息了!
  这,这老邓预测还真他娘的准!
  就在这时,老邓的电话过来了。
  一开口,老邓就臭显摆:“张小子,看到了没?我马上就是有钱人了。”
  张宣悠悠地靠回座位上,“有钱?有钱你有我多吗?”
  老邓语噎,立马换个话题:“我打算去买一台电脑,要不你也买一台,咱以后发邮件方便。”
  买电脑?
  嗯?
  貌似是个不错的主意,自己的手机工厂建在沪市,光靠电话累死个人,也不方便办工。
  要时用邮件办工,很多东西都一目了然,省时省力,还能加强自己对公司的掌控力。
  越想越觉得有买一台电脑的必要。
  不过光他一个人有还不行,公司高层都要配备一台。
  没得说,张宣直接挂了电话。
  “呵!这小子!……”老邓郁结,嘚吧嘚吧说得正高兴呢,电话就被中途掐断了。
  再次打过去,那边忙线,老邓顿时气得跳脚。
  老邓气不气,张宣懒得管,同裘雅的电话连通后,直接问:“信息化办公你听过没?”
  裘雅开口:“有听说,我海外的很多朋友都用Email处理工作。”
  知道就好,张宣缓口气:“你既然知道那就好办了,我们以后也推行信息化办公,这个任务交给你。”
  裘雅想了想说:“公司有些人还不会电脑。”
  张宣表示:“这是你的事,都是知识分子,你要让他们学会。
  另外你告诉他们,这和以后的升迁以及奖金挂钩,我倒想看看有几个人不想学?”
  裘雅要得就是这句话。
  张宣问:“你在沪市那边怎么样?工作适应吗?”
  裘雅回答:“在外人眼里,我是你的头号爪牙,事情肯定得帮你办得漂漂亮亮。”
  张宣听笑了。这话虽然不好听,但公司上下确实是这么认为的。
  识趣地越过这个话题,他说:“帮我弄一台市面上配置最好的电脑过来。”
  “好。”
  沟通一番,张宣挂断电话。
  头号爪牙,嗯哼,这四个字怎么这么中听呢?
  张宣自我笑笑,又开始往下看报纸。
  没想到看着看着,竟然在羊城日报等一些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新闻。
  不过这次的新闻不是报道他的书籍,而是关于他正式进入通讯市场的消息。
  同以往的赞誉和眼红不同,这次大多是嘲讽!
  业内的一片嘲讽!
  遭到了包括华为在内的清一色嘲讽!
  甚至有一些从事通讯行业的专家直言不讳:我们这位大作家钱太多了,太飘了,以为什么都能行?刚好这次撒点钱让他自己落地呢……
  这话换一个说法就是:自以为是,人傻钱多!
  杜双伶也在看报纸,生怕他上火,特意挽着他胳膊以示安慰。
  单侧沙发上的文慧抬头看了看他,见他面色平静后,又低头看报纸去了。
  5分钟后,正在厨房忙碌的邹青竹探头喊三人:“面条好了,自己来端。”
  听闻这话,饿坏了的张宣直接把报纸一放,拉起双伶说:“走,吃早餐去。”


第598章 约定
  在沪市吃了好几天四大金刚,再次吃到麻辣鲜香的面条,吃货张倍感亲切。
  张宣夸赞:“青竹同志,你这手艺是越来越好了。
  要不我出钱,你出技术,一起开个高档餐厅吧?”
  没想到邹青竹直接拒绝:“不,我好歹也是一名牌大学生,怎么做开饭店的事哟。
  当初要是想开饭店,读完初中就不读了。你现在功成名就了,可别忽悠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姑娘。”
  老男人语塞。
  这话没毛病。
  人家家里就是开饭店的,要是读完大学后还开饭店,还不如初中毕业就干饭店。
  见他不说话,邹青竹问:“你旷课6天就是去办手机厂了?”
  “嗯。”张宣轻嗯一声。
  邹青竹好奇:“你为什么要把手机厂建在沪市,不建到羊城或深城啊?”
  听到这个问题,杜双伶抬头看着自己男人,她其实也疑惑。
  文慧也停了筷子,看向了张宣。
  迎着三人的眼神,张宣给她们分析:“手机是高科技产业,最关键的就是资金和人才。
  资金我不缺,但人才奇缺。
  珠三角好学校虽然不少,但缺电子电工类的顶尖人才。
  而沪市的交大和金陵的南邮刚好能弥补一点。
  另外沪市现在的生态环境相对比羊城和深城更好一些,所以暂时先落户在那里。”
  中午,外面的雨小了很多。
  文慧被她小姨接走了。
  今天是她小姨40岁生日,在家里摆了两桌招待亲朋好友。
  她小姨还热情地邀请了张宣、杜双伶和邹青竹三人。
  但邹青竹说今天有事。
  她男朋友快要去威海了,为此事男方的父母特意从重庆赶了过来。这个时候不能撂挑子。
  邹青竹没去,张宣和杜双伶自然也没法去,客气一番就各自散去。
  朝夕相处的4个人突然少了两个,屋子里顿时冷清不少。
  杜双伶找出一把木柄黑伞,挽着他的胳膊轻声说:“亲爱的,陪我去外边走走。”
  “好。”
  都说小别胜新婚,两人6天不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要念叨。
  春天到了,中大校园里万紫千红,莺歌燕舞,一片生机。
  路过木棉树下时,杜双伶忍不住说:“红似火的木棉花真好看。”
  “嗯,和你一样好看。”张宣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
  杜双伶嗔怪地片他一眼,忽生感慨:“好看是好看,就是一年花期太短,快凋零了。”
  张宣安慰道:“没关系,我们明年再来看。”
  杜双伶望着木棉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你说明年的花和今年的花还是同一朵吗?”
  张宣一顿,伸手捉住她的小手,坚定地说:“是同一朵。”
  杜双伶右手紧了紧,跟他来个十指相扣,仰头轻轻问:“亲爱的,需要我考研去沪市的学校吗?”
  一直在忍,但听到“是同一朵”时,她还是没忍住,问了心中的问题。
  张宣帮她边了边头发:“不用,手机厂落户沪市只是暂时的。
  等企业发展壮大了,等深城这边的步伐跟上了,我届时会在这边开一个新厂,慢慢把重心转移过来,把这里设为总部。”
  闻言,杜双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那我听你的,我就争取保研中大。”
  “好。”
  杜双伶从小成绩就好,比张宣的成绩还要好,要不是为了迁就他,这姑娘能去更好的学校。
  所以对于保研中大,她很有信心。
  当然了,有一事两人心知肚明,但都没提及。
  那就是以张宣如今的成就,杜双伶的成绩只要不差到离谱,保个研基本上是十拿九稳。
  因为把杜双伶留在中大,符合中大的利益诉求。
  你老婆在中大教书,张宣作为丈夫,还不得经常往中大跑?
  跑勤快了,那和学校的感情不就来了吗?
  再说了,就算没有利益诉求,中大看在张宣这个名人校友的份上,也会给杜双伶开绿灯。
  也正是想通了这点,杜双伶一直很努力看书,很努力准备功课,为的就是不让人看轻她。
  自己的男人这么优秀,她虽然做不到齐头并进,但她自己越优秀,越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两人踩着碎碎步子在校园里逛了一圈,见雨彻底停了后,杜双伶说:
  “今天就我们俩吃饭,家里没什么菜了,我们得去趟菜市场。”
  都习惯了家里吃,老男人没有拒绝。
  菜市场里,两人像很多其他夫妻那样,杜双伶负责对菜挑挑拣拣、付钱。张宣帮着提东西,逛一圈下来,两人手上串满了袋子。
  回到家,杜双伶直接进了厨房,系上围裙说:
  “我跟青竹学会了一道青椒炒肉,今天我做给你吃。”
  这可真稀奇了,他直接站在旁边饶有意味地观看。
  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还别说,杜双伶此刻这一手切菜功夫总算有点模样了,辣椒切开,不说辣椒块匀称如一吧,但至少还凑合。
  张宣夸赞:“不错,这几年还是学了点东西的。”
  杜双伶做菜没天赋,但此刻被夸,脸上满是喜色。
  先放五花肉,煸炒出油,再放豆豉,继续煸香,最后放辣椒和蒜,几番翻炒,出锅装盘。
  在自家女人的期待眼神下,张宣拿筷子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
  杜双伶紧着问:“味道怎么样?”
  老实说,跟文慧和邹青竹的手艺差远了,味道挺一般。但相比前生的手艺已经好了很多。
  张宣连着吃了三口,“好吃。”
  说着,他夹了一块肉递到杜双伶嘴巴,后者笑吟吟地张口吃掉,细嚼慢咽几口,随后片嘴道:
  “比她们俩的差远了嘛。”
  张宣一把从后头抱住她,“咱不跟她们比,老公就好你这一口。”
  听到这话,杜双伶满意地侧头亲他一下,亲的他脸上都是油。
  凝望着他脸上的油印记,女人玩心大起,非常高兴地又亲了他一口,这次亲的左边脸蛋。
  临了道:“一边一个,这样才好看。”
  来而不往非礼也,张宣在亲嘴这事上从不肯吃亏,看着那张小红唇,立马凑了过去。
  “不要,这是厨……”
  不要?
  没卵用。
  几分钟后,杜双伶脸红红地透过窗户往外打探一番,发现对面窗户没有人时才松了一口气。
  她瞟记白眼一本正经地说:“亲爱的,咱不能在这里,如果你真想,我们可以去沙发上呀,淋浴间呀,卧室呀……”
  嚯,难得听到她情趣一回,老男人当即一把拉着她,“走,我们去淋浴间。”
  “不要,我就说说……”杜双伶委屈巴巴地瞅着他眼睛。
  张宣低声开口:“可是我想……”
  话没说完,眨眨眼。
  杜双伶低头看着脚尖想了想,最后用蚊子般的声音说:“那仅此一次……”
  “嗯。”
  得到许可,张宣不再客气,一把横抱住她……
  杜双伶脸更红了,但敛着眼皮没反抗,然后看着他把淋浴打开,看着自己的衣服湿透,一件一件……
  ……
  天渐渐黑了,两个疲惫至极的人在沙发上相互依偎着。
  杜双伶回忆了一番刚才两人的疯狂,还是感觉脸有点热,把头靠在他肩膀上:“我要吃爆炒猪肝,等会你做给我吃。”
  “做。”
  “我要吃干锅鸭。”
  “做。”
  “我还要吃蘑菇汤”
  “也做。”
  “晚上我们开瓶红酒。”
  “开。”
  杜双伶抿笑看着像个小孩一样的他,实在太可爱了,同刚才如猛虎般的那人有着云泥之别。
  忍不住香他一口,“我饿了,我们去做菜吧,我给你打下手。”
  “行,走起!”
  其实张宣更饿,只是看到自己女人赖在他怀里懒得不想动,他才没去打破这一温馨场面。
  杜双伶打下手,张宣主勺,两人相得益彰,有说有笑的,仿佛回到了上辈子的光景。
  晚上,杜双伶从卧室中找出一对红蜡烛,点燃,把灯都关上,把窗帘也拉上。
  就这样子,两人郎有情妾有意地喝着红酒、吃着菜,好不惬意。
  张宣张嘴吃她喂的五花肉,问:“什么时候买的蜡烛?”
  杜双伶看着蜡烛说:“是我们入洞房时剩下来的。”
  听到“入洞房”,张宣有点恍惚,一个不经意,这就已经过去两年了。
  他也不傻,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我要考研去沪市吗”,一句“入洞房”,张宣明白双伶是在忧心。
  毕竟她从小就一心一意想跟自己男人在一起。男人去哪,她去哪,不想分开。
  而如今沪市有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心不说,还投资建了手机厂。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张宣今后要经常去沪市,很长一段时间工作重心都在沪市。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这样还好。
  可沪市是文慧的老巢啊!
  经历了肖少婉、米见和莉莉丝事件后,只要是个女人都知道该防着自己闺蜜了。
  尤其是文慧这种颜值和气质非常逆天的闺蜜。
  没办法,她男人有前科。
  而且这闺蜜除了外在条件优秀外,还会弹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