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换个角度想,自己手下的中高层现在基本都在30多岁,也有一批20多岁的,行事风格都比较前卫。
此时上面有个40多岁的稳沉女人压着,也是一件好事。
回到中大时,张宣接到了卓友辉的电话。
张宣问:“情况怎么样?”
卓友辉回答:“张总,幸不辱命,您交给我的任务圆满完成,已经拿下‘小灵通’的独家使用权。
不过由于斯达康前面已经拿到了‘小灵通’使用权,这个没法改变。”
张宣颔首,问:“过程怎么样?”
卓友辉说:“一开始‘小灵通漫游未来’的作者叶先生不愿意独家授权,说这样容易阻碍国产技术的发展。
但是听到是您要购买时,态度有所松动。当我跟他进一步讲述品牌和侵权行为这一概念后,叶先生最终还是同意了。”
张宣关心问:“签了协议?”
卓友辉说:“签了。”
“不错。”
张宣赞扬一声,接着吩咐:“事情办完了就回沪市,协助范芳丽把公司架子搭起来。”
“是,张总。”
……
又耽误了6天的课,老男人感叹一声,感觉之前为“人世间”调整的情绪白搭了。
1996年5月1日。
今天星期三,劳动节。
学校喜闻乐见地放假,但却哪也去不了,外面下暴雨呢。
陈燕打把伞去校外买报纸的功夫,衣服全湿了。
张宣结果报纸说:“辛苦了。”
陈燕笑笑,没做声,赶紧转身进了房间。没办法啊,就穿了一层半,打湿后若隐若现,她自己都觉得丢人。
报纸是用塑料袋装着的。
还挺有心,张宣暗暗赞叹一番,也是把报纸从塑料袋里拿出来。
看书看报是他的日常习惯,停一天不看都不得劲。
对着出报纸只瞄一眼,原本葛优躺的老男人身子立马坐直了。
央行宣布降息了!
这,这老邓预测还真他娘的准!
就在这时,老邓的电话过来了。
一开口,老邓就臭显摆:“张小子,看到了没?我马上就是有钱人了。”
张宣悠悠地靠回座位上,“有钱?有钱你有我多吗?”
老邓语噎,立马换个话题:“我打算去买一台电脑,要不你也买一台,咱以后发邮件方便。”
买电脑?
嗯?
貌似是个不错的主意,自己的手机工厂建在沪市,光靠电话累死个人,也不方便办工。
要时用邮件办工,很多东西都一目了然,省时省力,还能加强自己对公司的掌控力。
越想越觉得有买一台电脑的必要。
不过光他一个人有还不行,公司高层都要配备一台。
没得说,张宣直接挂了电话。
“呵!这小子!……”老邓郁结,嘚吧嘚吧说得正高兴呢,电话就被中途掐断了。
再次打过去,那边忙线,老邓顿时气得跳脚。
老邓气不气,张宣懒得管,同裘雅的电话连通后,直接问:“信息化办公你听过没?”
裘雅开口:“有听说,我海外的很多朋友都用Email处理工作。”
知道就好,张宣缓口气:“你既然知道那就好办了,我们以后也推行信息化办公,这个任务交给你。”
裘雅想了想说:“公司有些人还不会电脑。”
张宣表示:“这是你的事,都是知识分子,你要让他们学会。
另外你告诉他们,这和以后的升迁以及奖金挂钩,我倒想看看有几个人不想学?”
裘雅要得就是这句话。
张宣问:“你在沪市那边怎么样?工作适应吗?”
裘雅回答:“在外人眼里,我是你的头号爪牙,事情肯定得帮你办得漂漂亮亮。”
张宣听笑了。这话虽然不好听,但公司上下确实是这么认为的。
识趣地越过这个话题,他说:“帮我弄一台市面上配置最好的电脑过来。”
“好。”
沟通一番,张宣挂断电话。
头号爪牙,嗯哼,这四个字怎么这么中听呢?
张宣自我笑笑,又开始往下看报纸。
没想到看着看着,竟然在羊城日报等一些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新闻。
不过这次的新闻不是报道他的书籍,而是关于他正式进入通讯市场的消息。
同以往的赞誉和眼红不同,这次大多是嘲讽!
业内的一片嘲讽!
遭到了包括华为在内的清一色嘲讽!
甚至有一些从事通讯行业的专家直言不讳:我们这位大作家钱太多了,太飘了,以为什么都能行?刚好这次撒点钱让他自己落地呢……
这话换一个说法就是:自以为是,人傻钱多!
杜双伶也在看报纸,生怕他上火,特意挽着他胳膊以示安慰。
单侧沙发上的文慧抬头看了看他,见他面色平静后,又低头看报纸去了。
5分钟后,正在厨房忙碌的邹青竹探头喊三人:“面条好了,自己来端。”
听闻这话,饿坏了的张宣直接把报纸一放,拉起双伶说:“走,吃早餐去。”
第598章 约定
在沪市吃了好几天四大金刚,再次吃到麻辣鲜香的面条,吃货张倍感亲切。
张宣夸赞:“青竹同志,你这手艺是越来越好了。
要不我出钱,你出技术,一起开个高档餐厅吧?”
没想到邹青竹直接拒绝:“不,我好歹也是一名牌大学生,怎么做开饭店的事哟。
当初要是想开饭店,读完初中就不读了。你现在功成名就了,可别忽悠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姑娘。”
老男人语塞。
这话没毛病。
人家家里就是开饭店的,要是读完大学后还开饭店,还不如初中毕业就干饭店。
见他不说话,邹青竹问:“你旷课6天就是去办手机厂了?”
“嗯。”张宣轻嗯一声。
邹青竹好奇:“你为什么要把手机厂建在沪市,不建到羊城或深城啊?”
听到这个问题,杜双伶抬头看着自己男人,她其实也疑惑。
文慧也停了筷子,看向了张宣。
迎着三人的眼神,张宣给她们分析:“手机是高科技产业,最关键的就是资金和人才。
资金我不缺,但人才奇缺。
珠三角好学校虽然不少,但缺电子电工类的顶尖人才。
而沪市的交大和金陵的南邮刚好能弥补一点。
另外沪市现在的生态环境相对比羊城和深城更好一些,所以暂时先落户在那里。”
中午,外面的雨小了很多。
文慧被她小姨接走了。
今天是她小姨40岁生日,在家里摆了两桌招待亲朋好友。
她小姨还热情地邀请了张宣、杜双伶和邹青竹三人。
但邹青竹说今天有事。
她男朋友快要去威海了,为此事男方的父母特意从重庆赶了过来。这个时候不能撂挑子。
邹青竹没去,张宣和杜双伶自然也没法去,客气一番就各自散去。
朝夕相处的4个人突然少了两个,屋子里顿时冷清不少。
杜双伶找出一把木柄黑伞,挽着他的胳膊轻声说:“亲爱的,陪我去外边走走。”
“好。”
都说小别胜新婚,两人6天不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要念叨。
春天到了,中大校园里万紫千红,莺歌燕舞,一片生机。
路过木棉树下时,杜双伶忍不住说:“红似火的木棉花真好看。”
“嗯,和你一样好看。”张宣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
杜双伶嗔怪地片他一眼,忽生感慨:“好看是好看,就是一年花期太短,快凋零了。”
张宣安慰道:“没关系,我们明年再来看。”
杜双伶望着木棉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你说明年的花和今年的花还是同一朵吗?”
张宣一顿,伸手捉住她的小手,坚定地说:“是同一朵。”
杜双伶右手紧了紧,跟他来个十指相扣,仰头轻轻问:“亲爱的,需要我考研去沪市的学校吗?”
一直在忍,但听到“是同一朵”时,她还是没忍住,问了心中的问题。
张宣帮她边了边头发:“不用,手机厂落户沪市只是暂时的。
等企业发展壮大了,等深城这边的步伐跟上了,我届时会在这边开一个新厂,慢慢把重心转移过来,把这里设为总部。”
闻言,杜双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那我听你的,我就争取保研中大。”
“好。”
杜双伶从小成绩就好,比张宣的成绩还要好,要不是为了迁就他,这姑娘能去更好的学校。
所以对于保研中大,她很有信心。
当然了,有一事两人心知肚明,但都没提及。
那就是以张宣如今的成就,杜双伶的成绩只要不差到离谱,保个研基本上是十拿九稳。
因为把杜双伶留在中大,符合中大的利益诉求。
你老婆在中大教书,张宣作为丈夫,还不得经常往中大跑?
跑勤快了,那和学校的感情不就来了吗?
再说了,就算没有利益诉求,中大看在张宣这个名人校友的份上,也会给杜双伶开绿灯。
也正是想通了这点,杜双伶一直很努力看书,很努力准备功课,为的就是不让人看轻她。
自己的男人这么优秀,她虽然做不到齐头并进,但她自己越优秀,越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两人踩着碎碎步子在校园里逛了一圈,见雨彻底停了后,杜双伶说:
“今天就我们俩吃饭,家里没什么菜了,我们得去趟菜市场。”
都习惯了家里吃,老男人没有拒绝。
菜市场里,两人像很多其他夫妻那样,杜双伶负责对菜挑挑拣拣、付钱。张宣帮着提东西,逛一圈下来,两人手上串满了袋子。
回到家,杜双伶直接进了厨房,系上围裙说:
“我跟青竹学会了一道青椒炒肉,今天我做给你吃。”
这可真稀奇了,他直接站在旁边饶有意味地观看。
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还别说,杜双伶此刻这一手切菜功夫总算有点模样了,辣椒切开,不说辣椒块匀称如一吧,但至少还凑合。
张宣夸赞:“不错,这几年还是学了点东西的。”
杜双伶做菜没天赋,但此刻被夸,脸上满是喜色。
先放五花肉,煸炒出油,再放豆豉,继续煸香,最后放辣椒和蒜,几番翻炒,出锅装盘。
在自家女人的期待眼神下,张宣拿筷子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
杜双伶紧着问:“味道怎么样?”
老实说,跟文慧和邹青竹的手艺差远了,味道挺一般。但相比前生的手艺已经好了很多。
张宣连着吃了三口,“好吃。”
说着,他夹了一块肉递到杜双伶嘴巴,后者笑吟吟地张口吃掉,细嚼慢咽几口,随后片嘴道:
“比她们俩的差远了嘛。”
张宣一把从后头抱住她,“咱不跟她们比,老公就好你这一口。”
听到这话,杜双伶满意地侧头亲他一下,亲的他脸上都是油。
凝望着他脸上的油印记,女人玩心大起,非常高兴地又亲了他一口,这次亲的左边脸蛋。
临了道:“一边一个,这样才好看。”
来而不往非礼也,张宣在亲嘴这事上从不肯吃亏,看着那张小红唇,立马凑了过去。
“不要,这是厨……”
不要?
没卵用。
几分钟后,杜双伶脸红红地透过窗户往外打探一番,发现对面窗户没有人时才松了一口气。
她瞟记白眼一本正经地说:“亲爱的,咱不能在这里,如果你真想,我们可以去沙发上呀,淋浴间呀,卧室呀……”
嚯,难得听到她情趣一回,老男人当即一把拉着她,“走,我们去淋浴间。”
“不要,我就说说……”杜双伶委屈巴巴地瞅着他眼睛。
张宣低声开口:“可是我想……”
话没说完,眨眨眼。
杜双伶低头看着脚尖想了想,最后用蚊子般的声音说:“那仅此一次……”
“嗯。”
得到许可,张宣不再客气,一把横抱住她……
杜双伶脸更红了,但敛着眼皮没反抗,然后看着他把淋浴打开,看着自己的衣服湿透,一件一件……
……
天渐渐黑了,两个疲惫至极的人在沙发上相互依偎着。
杜双伶回忆了一番刚才两人的疯狂,还是感觉脸有点热,把头靠在他肩膀上:“我要吃爆炒猪肝,等会你做给我吃。”
“做。”
“我要吃干锅鸭。”
“做。”
“我还要吃蘑菇汤”
“也做。”
“晚上我们开瓶红酒。”
“开。”
杜双伶抿笑看着像个小孩一样的他,实在太可爱了,同刚才如猛虎般的那人有着云泥之别。
忍不住香他一口,“我饿了,我们去做菜吧,我给你打下手。”
“行,走起!”
其实张宣更饿,只是看到自己女人赖在他怀里懒得不想动,他才没去打破这一温馨场面。
杜双伶打下手,张宣主勺,两人相得益彰,有说有笑的,仿佛回到了上辈子的光景。
晚上,杜双伶从卧室中找出一对红蜡烛,点燃,把灯都关上,把窗帘也拉上。
就这样子,两人郎有情妾有意地喝着红酒、吃着菜,好不惬意。
张宣张嘴吃她喂的五花肉,问:“什么时候买的蜡烛?”
杜双伶看着蜡烛说:“是我们入洞房时剩下来的。”
听到“入洞房”,张宣有点恍惚,一个不经意,这就已经过去两年了。
他也不傻,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我要考研去沪市吗”,一句“入洞房”,张宣明白双伶是在忧心。
毕竟她从小就一心一意想跟自己男人在一起。男人去哪,她去哪,不想分开。
而如今沪市有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心不说,还投资建了手机厂。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张宣今后要经常去沪市,很长一段时间工作重心都在沪市。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这样还好。
可沪市是文慧的老巢啊!
经历了肖少婉、米见和莉莉丝事件后,只要是个女人都知道该防着自己闺蜜了。
尤其是文慧这种颜值和气质非常逆天的闺蜜。
没办法,她男人有前科。
而且这闺蜜除了外在条件优秀外,还会弹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