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宣听懂了,这里的会员都得是精英。
而什么叫精英?
前提条件就是要么富、要么贵。然后再抛开这些,自身个人条件要过硬。
前生他曾听过唐僧老婆就是依靠安长俱乐部的人脉进一步做强做大的。
也不知道那位阔太在安长俱乐部里是什么等级的会员?
带着好奇的想法,车子进入了俱乐部。
陶歌当先下车,张宣同李文栋跟在后头。
在专属电梯里,李文栋介绍说:“电梯可以到达地上和地下不同的功能分区。
地下有康体中心和spa水疗中心,地上8层是中餐厅,第9层是各式西餐厅、日餐厅和酒吧、雪茄吧、休息室等……”
简单讲完,李文栋问张宣:“老弟要不要去试试雪茄?前天刚到的正宗古巴雪茄。”
张宣摇头:“算了,我对这个没太大兴趣。”
要是搁以前,张宣可能还会碍于面子去做做样子,可如今都这么熟稔了,那说话做事就完全凭喜好了。
本身就对这类东西不爱,没必要去装、去浪费,所谓的附庸风雅就见鬼去吧。
听到这话,李文栋一点都不觉得奇怪,这老弟毕竟是一代文人,说话做事似乎就该这样的。
说白了这叫文人风骨。
电梯直接上到9楼,李文栋带着两人直接去了一个休息室。
里面此时坐着一个中年人,大背头,从外貌到气质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儒雅,另外隐隐约约还有一股气势。
听到动响,正在闭目休息的中年人睁开眼睛,见到是李文栋和陶歌时笑着点点头。
陶歌走过去优雅地坐下,喊了一声:“陈叔。”
前头的李文栋没有先坐,而是请张宣坐下后,才跟着坐下,对中年男人说:
“陈叔,这位就不用我介绍了吧?”
陈叔的名字叫陈建国,是工信部的一领导。
陈建国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刚才把陶歌、李文栋对张宣的态度都看在眼里。
当下起身伸出右手:“陈建国,久闻三月大名,幸会。”
知道对方身份,又对自己这么客气,张宣也没托大,起身握住对方说:“陈叔叫我张宣就好。”
跟着李文东和陶歌喊一声“陈叔”,一下就拉进了双方的距离。
两人坐下,陈建国好奇问:“你为什么想着进入手机行业?”
张宣直接说:“看好手机行业的未来,恰巧也对手机行业感兴趣,就想试一试。”
很直白的理由往往让人信服,陈建国扫一眼李文栋和陶歌,开始给张宣说叨手机牌照的审核标准。
标准主要体现在七点:
第一,申请企业的营业执照注册资金大于或等于2000万元。
第二、按规定时间要年审的,其中经营范围要明确写有手机或者移动电话机的生产、销售的内容。
第三、企业获得过《ISO9001证书》,国外机构颁发的证书无效,证书中要明确写有手机或者移动电话机的生产、销售。
第四、申请企业需要有主板生产能力。不具备此项条件的可以采用代工的形式,但是要提供代工协议以及代工厂商符合ISO9001体系等相关证明材料。
第五、有符合条件的生产场地、生产线和专业的检测设备、仪器。
第六、有独立自主或经过授权的商标使用权;
第七、有10个以上的国内售后服务网点。
这七点如果搁后世,咋一看,好多企业都具备这个能力。
但放这年头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而且看似简单的每一条背后都有许多说叨。
因为凡事都不那么简单。
白纸黑字上见不到的东西才是大头,不然都规规矩矩办事,那排队就好了,干嘛还有人脉和公关一说呢?
一时间,这个休息区出现了一幕:
陈建国认认真真讲审核标准。
张宣也认认真真听,遇到不懂的地方还要问几句。
陶歌和李文栋全程都没搭话,喝着茶听两人聊天。
直到两人聊天进入尾声时,李文栋才起身开口招呼:
“今天来了一批不错的食材,走,到点了,我们先吃饭。”
“成,每次来你这里我都要饿着肚子来,你这里的菜品不错,每次都能馋到我。”陈建国跟着起身。
一句话定乾坤!
听到陈建国说这般话,张宣知道手机牌照的事稳了。
或者说,今天双方来就是走个过场。
在这个社会,面子很重要。
陈建国看陶歌和李文栋面子,这趟得来。
而张宣呢,陶歌和李文栋带他见陈建国的主要目的是扩展他的人脉。
其实双方见面都是说些无关痛痒的话,但就是这些无关痛痒的话决定成败。
不然手机牌照这么大的事,总不能张宣人都见不到一个,对方就发给他吧?
好了,退后一步讲,人家手机牌照碍于李文栋和陶歌情分发给你了,要是见不到人,对方心里会不会对你不爽?
那肯定是不爽的。
这就是见面的必要性。
饭吃的中餐,在第8层吃的。
在一批新鲜食材中,张宣见到了鳄鱼尾巴,这玩意儿是第一次吃,刚开始不是很敢下筷子。
但桌上其他三人似乎都比较喜欢。
陶歌夹一块鳄鱼肉放他碗里,“你试试,还可以。”
老男人想了想,试着吃了一口,细细嚼,感觉有些偏嫩,有点吃河鲜的味道。
说不出好歹,但还凑合。
如果要选择,他宁愿吃文慧做的菜,也不愿意吃所谓京城名厨的菜,真的没有达到他的心理预期。
吃完饭,陈建国走了。
三人又乘电梯回到了9楼,来到了雪茄吧。
看到陶歌往自己包包里装雪茄时,张宣愣住了。
问:“你还吸这个?”
陶歌回答:“姐拿去送人。”
张宣麻了,望向李文栋。
李文栋一脸无奈地耸耸肩,表示不要见怪,这是陶大小姐的常规操作。
就在这时,外面进来两个女人,一个长相忒别漂亮。
另一个长相一般,但胜在气质好。
粗粗扫一眼,以老男人的经验看,这两人应该是和陶歌、李文栋非常熟悉的,而且家庭条件差不多的人。
不然不会这般随便走进来打扰三人。
漂亮女人进来就对李文栋、陶歌打招呼:“李哥,陶姐。”
李文栋伸手示意请坐:“黄鹂、欣欣,你们今天怎么有空来了?”
陶歌瞧两女一眼,继续装雪茄。
漂亮女人黄鹂看了看张宣,就对陶歌眨眨眼:“姐,你不介绍下这位吗?”
陶歌偏头笑问:“你想干什么?”
黄鹂说:“一个小时前有人偷偷告诉我,说咱们的世界级大作家现身安长俱乐部,所以我就特意跑过来看看。”
陶歌懂了,似笑非笑问:“怎么?你看上他了?”
黄鹂伸手对张宣说:“大作家你好,认识一下,我叫黄鹂。”
张宣有点懵,但还是礼貌地伸手握了握:“你好,张宣。”
寒暄完,黄鹂这才回答陶歌的问题:“以前远远见过一面,所以想先交个朋友。”
陶歌问:“见过一面?”
黄鹂比划比划说:“在机场见过一面,那时候他刚好去英国,我刚好从德国回来,远远见过一面,可惜没机会打招呼。”
这话就非常直接了,就是看上了,所以才跑过来的。
闻言,陶歌停止了收雪茄的动作,问旁边的欣欣,“这话是真是假?”
欣欣笑笑,点头:“那次我是跟她一起从德国回来的。”
这三女人肆无忌惮的样子,让张宣很无语。
他转头看李文栋。
李文栋此刻正拿着一支雪茄沉思,仿佛在雪茄里藏有大学问、大哲理一样。
得,这人在选择明哲保身。
看来自己猜的没错,能让李文栋这幅态度的,这黄鹂的背景应该不简单。
弄清楚来龙去脉,陶歌低头装完最后一盒雪茄后才开口说:“你既然关注他,那他有女朋友的事,你应该知道的吧?”
闻言,站后面的欣欣很惊讶,忍不住仔细打量一番张宣。因为她听出了陶歌的拒绝之意。
他们四人都是一个圈子的人,一个大院出来的人,平时关系都非常要好。
而黄鹂此刻对这位大作家表现出这么浓厚的兴趣,人家正主都还没发话呢,没想到被陶歌拒绝了。
这是欣欣万万没想到的。
欣欣没想到。黄鹂也是怔了怔,同样没想到。
李文栋眼皮掀开一条缝,瞄了瞄陶歌,又瞄了瞄黄鹂,再瞄了瞄张宣,然后又下垂,继续思考人生。
陶歌提好包包,对张宣说:“走吧,时间不早了,姐先送你回去。”
“好。”
张宣应一声,然后对李文栋说:“李哥,那我和陶歌先走了。”
李文栋立马活过来,“行,你们路上开车慢点,回头见。”
“回头见。”
说着,张宣对两位女士点点头,追上了前面的陶歌。
目送张宣和陶歌消失不见,黄鹂问李文栋:“李哥,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我和陶姐的几十年姐妹情是塑料做的?”
李文栋哭笑不得:“这事你还真别问我。”
黄鹂一屁股坐在红木椅子上,把包一放:“这事我不问你我问谁?
刚才你装死的样子,很明显你知道内情。”
李文栋答非所问:“你们吃晚饭了没?走,李哥请你们吃饭。”
黄鹂拿起包:“饭要吃,问题你也别想逃避。”
李文栋:“……”
下到8楼一包厢,欣欣坐下忽然问李文栋:“李哥,那大作家真有女朋友?”
李文栋说:“有。”
欣欣又问:“感情稳固吗?”
李文栋说:“稳固。”
欣欣瞥一眼黄鹂,继续问李文栋:“陶姐是不是对这大作家……?”
黄鹂猛地侧头看向欣欣,“你也有这种感觉?”
欣欣微笑:“只有这种解释了。”
黄鹂问李文栋:“是不是这样?”
李文栋摇头:“不是你们想的这样,陶歌和张宣的关系很好,陶歌和张宣女朋友的关系同样很好。”
黄鹂蹙眉:“真的?”
李文栋反问:“你们抿心自问,陶歌是什么样的人,你们还不清楚吗?
如果真看上了张宣,会允许张宣除了她之外还有其她女人么?”
听闻这话,欣欣和黄鹂对视一眼,觉得在理。
……
虎头奔里。
陶歌问:“你打算去哪?回家还是四处逛逛?”
张宣看看时间,尚早,“送我去北大吧。”
陶歌呵地冷笑一声:“去见米见?还是去见希捷?”
张宣脸皮厚实得很,“米见。”
陶歌调转方向,车子直奔北大而去。
到了北大时,陶歌意味深长地说:“车子姐先开走了,去办点事,明天来接你。”
张宣挥挥手:“行,有事你就去忙,如果我要用车会叫彭志勇派人来接我。”
“也可以。”说完,陶歌开着车子走了。
张宣回头望一眼始终跟着自己的赵蕾,走进了北大。
第609章 要把最好的给她
进校园之前,张宣去了旁边的一家烟酒店,买了两包华子。
走到门卫处,他把两包烟递给守门的中年大叔。
“又来啦。”收到两包中华,一脸笑的门卫有些受宠若惊。
不是说这两包烟有多贵?
而是送烟的人身份非同一般。
人家都那身份了,而且学校领导还特意跟他打过招呼:如果碰到这位大作家要来北大,不要阻拦。
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人家还这般礼遇自己一个小小的门卫。
这就让门卫很受用。
这让门卫感受到了尊重,备有面子。
“诶,吃晚餐了没?”
“正在吃。”门卫指着桌上的一铝盒饭说。
张宣笑着同门卫寒暄几句,走进北大校园,开始给米见打电话。
此时米见刚从图书馆出来,正同舍友一起往宿舍方向走。
听到兜里传来的震动声,前一秒还热热闹闹的5个室友瞬间噤声,刷刷刷地……齐齐望向米见兜里。
这一刻,不只米见知道这电话是随打来的?
室友也都知道这电话是谁打来的?
因为这些年里,米见的手机除了和家里父母亲戚打电话外,就只跟一个人联系。
初中同学也好,高中朋友也罢,都不知道米见有手机这么一回事儿。
把右手的书本换到左手,掏出手机,看到熟悉的号码备注,米见那纤细白嫩的手指摁了接通键。
“张宣。”
“你在学校吗?”
“嗯,在,刚从图书馆出来。”
张宣寻一处草地坐下:“我来北大了,你还没吃晚饭的吧?出来一起吃饭。”
今天是星期天,他来北大了?
这个念头在米见脑子里一闪而逝,没深究,而是问:“你在哪里?”
张宣报了地址,随后想到什么,又问:“你室友还没吃的吧?叫上一起,我请她们吃饭。”
听闻这话,听闻这么懂自己的话,听闻这么为她着想的话,米见好看的眼睛里露出淡淡笑意。
说:“好。”
把电话挂断,米见对一脸期待的5人说:“他说请大家吃饭。”
“真的?真的吗?”陆诗雨激动地确认一遍。
其她4人也是急着出声询问。
没法办啊!这位大作家名气太大了,有关他的传说听得太多了。虽然以前在教室里见过一次,但没说上话。
可就算如此,法学院很多同学得知她们是米见的室友时,纷纷投来艳羡的目光。
在中国,自古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
试想?
和米见是室友,和米见是好朋友,那是不是间接地跟那位大作家搭上了关系?
将来万一有迫不得已的求助时,这是不是一个机会?
这是不是一个方向?
再说了,米见的为人处世一直很和气、也很老道,再加上生的特别漂亮有气质,还是张宣的女朋友,宿舍里的人只要不是傻子,就不会去得罪米见。
那能考上北大的人会是傻子吗?
见大家这么开心,米见抿笑点头:“嗯,他来了北大。”
“哦耶!走,赶紧回宿舍换衣服去。”一室友招呼。
“人家是米见男朋友,你换什么衣服?”另一人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