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杜克栋听到这话非常意外。
  因为在他眼里,大女儿的长相、气质和性格都非常像艾青,或者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也不为过。
  所以站在大女儿的立场,此刻断断是不可能帮张宣说好话的。
  除非有自己不知道的隐情?
  杜克栋很好奇,顺着问:“你改变看法的依据是什么?”
  杜静伶瞄了瞄对面的双亲,就反问:“你们刚才难道没听妹妹说张宣是作家吗?没听到张宣一年挣了十多万吗?”
  杜克栋和艾青对视一眼,眼里尽是疑惑。
  夫妻俩回忆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小女儿是有这么一说,只是当时的关注点不在这,关注吵架当事人去了,就没太在意这个。
  艾青蹙眉,“一年挣了十多万,不是在吹牛?”
  杜静伶说:“还真没吹牛。”
  艾青眉毛皱的更深了:“可他还是个学生,这钱他怎么挣的?”
  杜静伶笑笑,“不是说了张宣是作家吗?”
  艾青进一步问:“作家?你亲眼见到那钱了?”
  杜静伶说:“看没看到钱,都不重要。张家不是欠了那么多债吗,你随便去打听一下就知道真假。”
  见大女儿跟自己绕弯子,艾青的气差点又上来了,缓了许久才忍不住问:“这作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跟我详细说说。”
  杜静伶怪异地看了两人一眼,这次不再卖关子,把她所知道的、关于张宣的事情,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十多分钟后……
  听完故事的艾青沉默了。
  而杜克栋却咧开了嘴,又开始了自饮自酌,喝一杯才问:“你是说双伶书房里收藏的那些杂志报纸都是张宣的样刊?”
  杜静伶笑眯眯点头:“他的笔名叫三月。”
  听到父女俩一唱一和,艾青再也坐不住了,一言不发的,直接起身去了书房。
  ……
  晚上。
  从书房出来的艾青走到厨房做了小女儿最爱吃的几个菜,然后再沽一壶烧酒。
  用方盘把酒和菜装好,就来到了小女儿房门口。
  伸手敲门:“你中饭没吃,晚餐也没吃,妈给你送饭菜进来了。”
  里面没动静,门也没开。
  艾青再次说:“双伶,开门吧,陪妈一起吃顿饭,我们俩好久没单独吃过了。”
  前面18年没红过脸的母女之间哪有真正的仇恨?哪有什么不能说的话?哪有什么不能忍的事?
  尽管杜双伶现在趴床上非常难受,就是想哭。
  但听到亲妈连着两次说了软话,还是忍着伤心,起身把门打开了。
  门开。
  艾青走进去,先是清理书桌,接着把方盘里的酒菜摆好,转身就悄悄走过去把眼泪未干的女儿揽在怀里。
  心疼地说:“妈错了,妈不该吼你。”
  被亲妈揽在怀里,杜双伶也是无声了抽泣了许久,最后反抱住母亲,哽咽道:“妈,对不起!”
  艾青爱怜地摸摸她头,和颜悦色说:“我做了几个你爱吃的菜,还带了些酒,今晚陪妈喝一杯。”
  杜双伶在她怀里轻微蹭了蹭,用嘶哑的嗓音回答:“好。”


第77章 阁楼对话
  二楼靠西的卧室。
  伍国瑞半坐在床头,一边摆弄收音机,一边问打探消息进来的老婆:
  “你妹开门了?”
  “开了。”说着,杜静伶脱掉鞋子上了床。
  伍国瑞把收音机放床头柜上,把空调温度调低一点,问:“你下午在书房,跟你妈谈了关于张宣的事情没?”
  杜静伶说:“谈了。”
  伍国瑞问:“你妈怎么说?”
  杜静伶开口:“她看似说了很多,其实关键地方什么也没说。”
  伍国瑞好奇,“咱妈没看那些报纸,没看那些杂志吗?”
  杜静伶说:“看了。”
  伍国瑞把老婆翻过来,正面对着她:“既然看了,那怎么没表态?或者说对张宣还是不满意?”
  杜静伶凝思,好一会儿才开口道:“我也不知道。可能我妈还是过不了秀琴阿姨那道坎,看不上张家的家庭条件吧。”
  伍国瑞说,“那她就是不同意了?”
  杜静伶睁开眼睛看着丈夫:“也不能这么说。你也知道,张家条件确实不好,就算张宣本身再优秀,也还要有一个展示过程啊?总不能像三国水浒里那样,一见面就纳头结拜吧。”
  “呵呵……”伍国瑞乐了,也笑了。
  “你笑什么?”杜静伶不解。
  伍国瑞半真半假说:“英雄不问出处。如果看好张宣,现在就是抓牢他的最佳机会,要不然等他彻底成长起来了,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变味了。”
  这话杜静伶不爱听,半抻个身子反驳道:“怎么?他张宣以后要是发达了,得了富贵,还敢欺负我妹妹不成?”
  “以双伶的条件,以双伶的慧眼识珠,那倒不至于。”伍国瑞满了摇头。
  杜静伶逼问:“那你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
  伍国瑞目视着媳妇,玩味地说:“张宣的外在条件和气质没得挑,要是他用能力补足了家庭这块短板,那就是很优秀了。可你要知道啊……”
  见丈夫卖关子,杜静伶伸手推了他肩膀一把,催促道:“快说,要知道什么?”
  伍国瑞看着天花板,揶揄道:“张宣要是变优秀了,变好了,那就不只是你们家也认为好了。
  可是好东西么,你认为好的,在别人眼里也认为好,或者可能认为更好。”
  听到这话,杜静伶沉默了。
  此刻她想起了妹妹在长沙的那两个晚上,在床上发呆的那两个晚上,担忧情敌的那两个晚上。
  很显然,不要等到将来,张宣现在就已经是别人眼里的香饽饽了。
  目前都这样了,那将来呢?
  ……
  这个晚上。
  艾青和杜双伶吃着菜,就着小酒,两人一直聊到深夜。
  中午两人还气的不行,闹的不行,但此刻母女俩的关系已然恢复如初。
  只是两人在说话时,都默契地不提感情的事,不提张宣。
  艾青似乎是忘记了也好,装着不知道也好,或者在谋划什么也罢。杜双伶都不在乎。
  只要亲妈一天不去干涉自己的爱恋,一天不明目张胆地逼迫自己离开张宣,杜双伶也决定装糊涂。
  毕竟是自己敬爱的亲妈,不装糊涂能怎么办呢?
  下半夜,喝了酒的母女睡在了一个床上。
  不同的是:
  先是得了亲妈的歉意,而后又通过喝酒谈心,母女俩之间的那点隔阂早就烟消云散了。
  所以杜双伶着床就睡,睡得没有心里负担,睡得很舒服。
  女儿睡得沉,但艾青却坐在床上睡不着。凝望着女儿睡不着。
  除了时不时给女儿肚子上盖点毯子外。
  艾青大部分时间都在想女儿吵架时说的那段话:“艾青同志!请你以后说话搞清楚情况好不好?
  是你女儿死皮赖脸喜欢人家,他心里一开始根本没我,一开始没有我好不好……”
  是“女儿死皮赖脸喜欢人家,她心里一开始根本没有我,一开始没有我好不好……”
  每每想起这句戳心窝子的话,艾青就感觉有人在拿鞭子抽她的皮,拿刀子在刮她骨。
  特别难受……
  凭什么?以我宝贝这样的条件,凭什么还要去受这种委屈?
  可偏偏面对女儿的飞蛾扑火,她还束手无策。
  至少现在还没想到办法,至少现在还是束手无策。
  ……
  十里之外的杜家因为他发生了一次“战争”,张宣是不知道的。
  从下午到晚上,老张家都在秘密商讨建别墅的事情。
  在张宣上蹦下跳的拾掇下,姑姑张茹两夫妻最终也认可了他的想法。
  只是谈到有经验的施工队和别墅图纸时,几人都犯难了,齐齐把目光看向了他。
  张宣沉吟一阵,就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我去找找杜叔吧,反正他们也要建别墅的,建一栋是建,建两栋也是建,他们这点心胸应该还是有的吧。”
  张茹两口子对视一眼,认可这个提议。
  而阮秀琴蠕动了下嘴皮子,但没说话,显然也是默认了这个想法。因为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晚上,吃完晚饭,张宣沿着马路挨着挨户逛门消食时,小卖部老隔空用大嗓音喊他:
  “张宣,你的电话!”
  张宣站在邻居屋檐下,伸头问:“谁打来的?”
  小卖部老板喊:“深圳打来的,你舅舅阮得志打来的。”
  听到是深城来的,听到是舅舅来的,张宣身子猛然一抖,兴奋的一溜烟儿跑了过去。
  速度那个快啊!
  跟着一起跑的土黄狗硬是没追上他。
  娘希匹的!
  就你这死狗的速度,难怪争不到交配权。
  看其极不顺眼,趁着狗子围着他撒娇时,直接一jio,把它踹到了马路下面的水田里。
  狗子从视野里消失了,他立即舒服了,接过电话就喊:“老舅,吃晚饭了没?”
  “吃了。”
  阮得志那边比较嘈杂,他应一声就直奔主题:“最近又有一批衣服要处理,你感不感兴趣?”
  “感兴趣,肯定感兴趣啊。”张宣高兴说,然后问:“是哪一类型的?”
  “都是梦特娇的衣服。”
  “单一品牌?”
  “对,这是香江那边过来的,都是最新款。我看了下质量,还不错。”
  张宣问:“可以,有多少件啊?”
  阮得志回,“数量不是很大,拢共5。4万件,市场标准价从3元到40元不等。”
  张宣问:“我拿货的话,一共要多少钱?”
  这回阮得志早就算好了:“4。9万。”


第78章 新的创作
  “好。谢了啊,老舅,我明天填完高考志愿就过来。”张宣如此说。
  挂完电话,张宣一刻都不敢耽搁,又急匆匆通知辉嫂,后天一起去深城。
  给了小卖部老板2。7元电话费后,张宣心里再想,自己家貌似也应该安装一部座机了。
  随后又想,还可以缓缓,等别墅建好再说。
  回到家,阮秀琴还在和姑姑张茹两口子聊天,聊建房子的事,表情显得很精神。
  感觉还完债后,这亲妈焕然一新,像变了个人似的,脸上从以前的棺材铺子变成了婚纱店。
  热闹,喜庆。
  而大姐张萍呢?
  人家现在是孕妇,可舒服了,正在祝家好吃好喝来着,人家供她像供祖宗。
  回到自己房间,张宣心绪有点躁动。
  心绪躁动的缘由,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房子的问题,而是写作的问题。
  兜兜转转在村子里逛一圈,男女老少都把他当成文化人了,当成大作家了。
  大家那个尊敬的呀!那个热情的啊!走哪人家都会主动打招呼,走哪人家都会端茶倒水,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别个把他当大作家,但张宣心里自个儿清楚,自己就是随便写写糊口饭吃,算得上哪门子大作家?
  自己写得那些东西离文学差太远了。
  所以,每当别个夸他的时候,他就脸红,他内心极其别扭,不自在。
  心里总是慌慌的。
  这阵子,他在村里逛了一遍,享受到德不配位的声誉时,他好几次都恍惚了,好几次都以为自己真是个作家了,也好几次都产生了不该有的念头。
  这个念头就是:写一部真正的作品出来。
  而这念头一起后,就像着了魔似的,在他脑海里不断生根发芽,疯狂生长。
  想要抑制都抑制不住。
  人嘛,都是社会性动物,对于名利谁能免俗?
  只是每个人对名利场的向往和解读方式不同,程度不同。
  但你要像某某人说的“不爱钱,对钱不感兴趣”,那纯粹是一乐,装13用的。
  不能太当真啊!
  不然谁当真谁是傻子。
  不信你去看看那个视频,某某人说这话时,旁边的主持人一脸便秘,也许心里恨不能一指头摁死他呢?让你装Y的。
  所以,当别个把你当作家时,自己真的要干点事才行。
  不然今天村里人把你捧得有多高,以后就会把你踩得有多惨!
  张宣虽然不是什么大能人,但也是个要面子的,也是有虚荣心的。他可不想给这些人落井下石的机会。
  其实对于写作,张宣有过自我分析。
  上辈子他是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虽然没写过成名的东西,但对文学其实不是太过陌生,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这也是他为什么投稿没啥压力,一投就中,一投就准的原因。
  前生,他闲暇之余喜欢看书、练拳,以及散散步,打打羽毛球之类。
  而在看书方面,张宣最喜欢的作家是麦佳、贾平突和村上春树。
  尤其是前者,他可谓死忠粉了,人家的每部书都有买,都反复读过。甚至有的书在一生中读了不下20遍。
  读了还不算,还在自己创作时临摹过,可谓对其文笔和文风相当熟悉。
  麦佳现在在哪呢?在干嘛呢?
  张宣突然在脑子里冒出这个念头。
  要是没猜错,人家还在部队吧,写作之路才开始,离第一部小说《紫密黑密》出版还要几年。
  距离《暗算》问世还要十年。
  但张宣没有想要打“暗算”的主意,这是麦佳的真正成名作,集大成巅峰之作,获得过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
  出于对麦佳的尊敬,他想都没想过要把手伸向这部书。要留给人家。
  相反,相比于“暗算”,他更喜欢“风声”和“人生海海”。
  尤其是对“风声”尤为了解,因为他肢解过这部作品嘛。
  要不要把“风声”写出来?
  自己能不能写出来?
  能不能写出来这个问题,张宣并不怀疑,甚至是自信的。
  也许自己笔下的作品,很多地方的文风和笔力结构不一样,但绝对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叙述出来。
  要不要写?
  要不要写?
  到底要不要写?
  想着舅舅和母亲深切期盼,想着村里几千人的热情洋溢脸。张宣在脑子里一连发出灵魂三问。
  成名的烦恼啊!
  虚荣的困惑啊!
  这回真是被亲妈和舅舅坑到了。嗯,姑姑张茹两口子也不是啥好人,这阵子没少在外面放风点火。
  瞻前顾后思虑许久,最后纠结不定时,他想到了一个法子:那就是把决定权交给祖宗。
  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