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3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宣对着她屁股直接一巴掌过去,翻身而上:“还真是反了你!”
  第二天,全世界的媒体都炸锅了!
  《泰晤士报》:阿森纳迎来春天!
  报纸配图张宣在新闻发布会上的照片。
  《太阳报》:论黑色西装的极致诱惑!
  这报纸配图了苏菲玛索贴耳跟他细细私语的照片。
  他娘的,这角度选的太好了,乍一看还以为两人在接吻。
  要不是背景灯光表明这是酒会上,妥妥的让人误会。
  这狗日的太阳报,尽不干人事。
  《纽约时报》:英超第一次迎来中国新主人!
  报纸详细介绍了张宣作为第一个东方人,重金收购阿森纳的报道。
  国外媒体在报道,而国内媒体的疯狂有过之而不及。
  《中国青年报》:传奇继续!
  报纸高度赞扬张宣打破了国度的界限,强势入主英超,展示了国人在外面的形象。
  如果青年报还收着点,那下面的各省日报就赤果果的标题了:作家三月再次征服西方。
  报道一出,国内的同胞们亢奋起来了!
  这种亢奋情绪一点也不奇怪,它来源于近现代200年不断积累的、在中国人血肉骨髓里、甚至基因里的民族自豪感。
  你英超怎么了?
  你西方世界怎么了?
  咱同一个人能两次征服你们!
  一是文化领域!二是体育领域!
  没看到你们前后两朵法兰西玫瑰都臣服于我们的大作家吗?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纷纷视张宣为偶像,高唱赞歌:要喝你们最烈的酒,要睡你们最美丽的女人!
  在这个普遍想出国留学的年代、在这个普遍向往国外美好生活的年代,张宣的逆袭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中国的和尚到外面同样可以念经!还念的是最美的法兰西玫瑰!
  就问你们自豪不自豪?
  很多男同胞们虽然自己碰不到,但是不妨碍他们臆想啊,在梦里把张宣拉开,大喊:放开她们,让我来!
  不同于男同胞们的亢奋,女同胞们就理智多了。
  她们最多在人少的地方,三五个好友凑一起,对着报纸上的西装照片品头论足。
  然后个别的人还开始流口水,夹紧腿久久不愿意放松。
  北大校园。
  陆诗雨对着报纸感叹:“米见,你男朋友真厉害!”
  米见抿笑不语,认真看着报纸。
  有室友问她:“米见,你男朋友这么好看,你担心他吗?”
  这室友指的是报纸上报道的同苏菲玛索、阿佳妮的绯闻。
  米见摇摇头:“不担心。”
  米见的回答虽然只有三个字,却铿锵有力,极度自信。
  对此,几个室友在心里不约而同的响起一个念头:好像也是,法兰西玫瑰又怎么了?不一定有米见好看。
  北大校外的翻译社。
  刚刚毕业的赵媛学姐看完报纸就对希捷说:“这样的男人简直就是极品,咬一口都是赚。
  希捷你应该大胆上,就算做不了夫妻,把他睡了也是女人的骄傲!”
  娇娇在一旁煽风点火:“就是就是,你暗恋他那么多年,该付出实际行动了,再不行动就迟了。
  你看看这西装,看看这气质,看看这剑眉星目的眼神,再看看这身家,去睡他一晚上啊。”
  希捷脑海中不由闪过那个晚上两人缠绵的画面,浅个酒窝欢快地说:“好的好的,我下次努力。”
  回县,前镇。
  杜静伶给艾青打电话,问:“妈,张宣在英国耗资一亿英镑买足球俱乐部的事情你们知道吗?”
  这几天忙的脚不落地的艾青大惊:“什么?一亿英镑?”
  杜静伶说:“对,12亿人民币,这事妹妹知道吗?”
  闻言,艾青火急火燎把电话挂了,下一秒直接打到中大教师公寓。
  开口就压低声音问:“双伶,妈妈问你,张宣在英国买俱乐部的事情有跟你说没?”
  杜双伶嫣笑着回答:“有说。”
  听到这话,艾青猛然松了一口气,有说就好!有说就好!
  她不是要女儿去干涉张宣财产什么的,而是这代表女儿在张宣心中的地位。
  母女俩聊着,当得知阮秀琴在中大陪着女儿时,艾青那悬浮的心是彻底落地了。
  挂断电话时艾青还在想:不愧是自己的老冤家老对头,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双伶给你做儿媳妇也算值当。
  长市。
  刘怡同样收到了来自老刘家的电话。
  挂完电话,她特意外出买了一份报纸,看完后在原地呆愣了很久。
  回到家,刘怡对正在忙着雕刻的米沛说:“你说我们俩一个月工资加起来才4000出头,张宣怎么就十多亿十多亿的花呢?”
  米沛接过看报纸阅读一遍,心态平和地道:“不能和他比。和他比,世界上大部分人的日子都会过不下去。
  这12亿看似多,但对于他来说也就是努努力写本书的事情,花了不会那么心疼。”
  刘怡听得连连点头:“你说的在理,他跟我们层次不同,心境不同,倒是我着相了。”
  随后她放下报纸担忧问:“现在我娘家人都把张宣当咱们准女婿了,都盼着以后能跟着我们水涨船高,你说以后该怎么办才好?”
  闻言,刚才还平静如水的米沛放下刻刀,也是叹了口气。
  好久才说:“都到这个地步了,看见宝怎么想吧。”
  刘怡问:“要是见宝不去争呢?”
  自己的女儿自己了解,这是很有可能的一种情况,米沛闷闷地不说话。
  倒不是两口子现在有多虚荣,而是目前完全被架住了。
  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实在难受。
  其实按刘怡的本意,她倒是最希望女儿退出来。至于家里会不会失望什么的,她不在乎,理由都想好了:谈对象,哪有百分百能成的?分分合合是正常的现象。
  可多次观察下来,刘怡很明白:那张宣是绝对不会放过女儿的,见宝也同样对张宣彻底上了心。
  这才是两口子最为难的地方,就一个独生女,以大义名分强迫两人分开也许有一丝丝可能。
  可强迫分开后呢?
  见宝还会看上别的男生吗?
  还会快乐吗?
  思绪到这,刘怡拿起报纸,对着报纸上有点模糊的黑色西装照片细细品味了一番,不得不承认:要是没有杜双伶插在中间,张宣和见宝还是蛮登对的。
  长市,雅礼中学。
  “魏老师,你学生又出大名了。”
  一老师在食堂碰到魏薇时,大声哟喝。
  “这是他的本事。”魏薇一笑,心里也在感慨,短短几年,那个喜欢偷看自己羽毛球的少年已经成长到了这种地步。
  忍不住暗暗在想:要是现在碰到了,他还会不会偷瞄自己的羽毛球?
  接着又想:狗改不了吃屎,肯定会的。
  然后再次想:自己会怎么办?大概率可能还是当做不知道。
  打完饭,一位跟她非常要好的女老师挨着她坐下,小声问:“你和你学生还有联系没?”
  魏薇嗯了一声。
  女老师瞟一眼四周,又问:“那老货还骚扰你没?”
  魏薇摇摇头:“没了。”
  女老师调笑:“这就是人的名树的影,不战而屈人之兵,那老货还有点自知之明。”
  魏薇忍俊不禁,心情特别愉快。
  ……
  不过这次报道不同以往的一片倒赞美,也出现了一些批评声音。
  收购阿森纳花费一亿英镑,换做人民币就是12亿!
  很多之前被张宣压住,或者眼红他的人揪着这一点开始大做文章。
  他们在报纸上、在公众场合大肆抨击:国家正在改革开放,是急需外汇和资金的时候,他竟然把钱用在这地方,这是不务正业,这是没有爱国之心。
  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一个人发出批评声,立马就被千万个声音怼了回来。
  反怼者把张宣建商城、建手机厂的事迹搬出来,这是上百亿的规模,你是睁眼瞎吗你?你看不到你吗?
  还有人说,这是提升国人自信,人家凭自己的本事挣的钱,人家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没看到新闻发布会上人家说的是中文吗?换做是你这个窝里斗的loser你敢吗?
  有些人气不过,甚至把那些反对者的老底都调查出来了,什么酒后失言啊,什么酒后失德啊,什么贪图享乐啊,什么贪墨公家财产啊……
  哦哟,一个人开了头,后面就跟出一串串丑事。
  那些个批评者立马被吓得,不敢再说话了,躲起来瑟瑟发抖。
  甚至有些个别的,不堪受扰跑国外去了……
  看看,跑了!
  很多老一辈吃完瓜后纷纷感慨:年轻人不能得罪啊!
  这事闹得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后来还是陶歌得知情况后,联系李文栋帮忙压了下去。
  在陶歌看来,张宣现在的风头太劲了,需要降降火。
  这不,在机场送别时,陶歌特意嘱咐:“低调行事,半年内争取不要上报纸。”
  张宣蹙眉:“听到什么风声了?”
  陶歌甩甩头发,把太阳镜放额头上,“没有,有姐在,你就放心吧。
  只是你的根永远在国内,我们文化的精髓是中庸之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该低调时要低调。”
  这观点和他不谋而合,张宣答应了。


第627章 陶母的怀疑,变化
  眼睛一闭一睁就是13个小时,转眼到了香江。
  从香江到羊城,他没急着回家,而是先去了趟陶显家。
  “来了。”陶母把门打开,热情地把他请进去。
  “诶,来看看阿姨您。”张宣把陶歌的东西放到客厅,然后接过陶母的凉茶一口喝掉。
  陶母目光在他身上停留几秒,问:“陶歌在那边怎么样?适应吗?”
  嗯?
  适应?
  张宣觉得这问题有点怪怪的,陶歌大学是在剑桥读的,怎么可能不适应?
  他回答说:“还好,我看她还是蛮喜欢现在这份工作的。”
  陶母点点头,想了想道:“我昨天还跟她爸商量来着,希望她继续回人民文学上班。”
  张宣有些诧异,慢慢回过味来了,于是放下茶杯问:“阿姨是不喜欢陶姐在国外工作吗?”
  面对这问题,陶母没有撒谎,“不是不喜欢她在国外工作,而是陶歌年纪不小了,现在也没个对象,我和她爸都有些担忧,所以想着在国内工作的话,处对象的机会比国外大些。”
  这话没毛病,合情合理。
  张宣明白了对方的想法,当即表态:“我会跟陶姐沟通此事,如果她愿意回国内工作,我会让人接手她的工作。”
  陶母微笑着说好,然后打算去厨房做菜,留他吃晚餐。
  但张宣拒接了,赶忙站起来说:“阿姨,不用管我,晚饭我跟家里说好回去吃,我妈正在家里等我呢。”
  陶母停下步子问:“你妈来了羊城?”
  张宣告诉她:“来了,她老人家目前在中大,已经在家里做好了菜等我回去。”
  听到这话,陶母不再多说什么,亲自他送到门外。
  离开行政大楼,张宣想了想掏出手机给陶歌打电话。
  “你到了?”陶歌问。
  “我刚才见了阿姨,你的东西已经送到了。”张宣说。
  陶歌开口:“行,你还有事没,没有就挂了,姐现在忙。”
  “等下,先别挂。”
  张宣长话短说,简洁地把陶母的意思表述了一遍,临了说:“我感觉阿姨对我让你去国外工作的事情有些不满,所以……”
  “没什么所以。”
  陶歌直接打断他的话,“别理她,姐好不容易才出来躲避清闲,才不愿意回国内受苦受罪。
  这事你别管了,我会给她电话的。”
  张宣很无奈:“成吧,反正阿姨的意思我已经转达了啊,今后要怪也怪不到我头上了。”
  陶歌没再跟他废话,直接掐断电话。
  得,脾气还不小,张宣盯着手机屏幕慢慢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陶母今天的话有点不对味。
  按道理陶歌去哪里工作,陶母这身份是不应该和自己说的,直接关起门来跟女儿说就好。
  可……
  难道陶母知道陶歌对自己……?
  他骤然想起了陶芩那句话:我姐对你动了心思,别说你不知道?除非你是傻子,或者你自己不想让自己知道。
  哎,冤枉啊!
  我就长得好点,我有错么我?
  再说了,陶歌也没说对我动心啊,我去瞎猜不是找不自在么……
  沉思一番,老男人最后得出结论:陶家现在是一个是非之地,得少去。
  见他在副驾驶发怔,开车的赵蕾问:
  “张总,我们是老样子去商城?还是直接回家?”
  张宣望一眼外面的天色:“不早了,今天不去商城,直接回去吧。”
  闻言,赵蕾方向盘一打,在前头的十字路口直接左拐,一路南下。
  行政大楼所在的越秀区离海珠区很近,不一会儿就到了中大。
  时间刚刚好,张宣回到家时,阮秀琴最后一个菜也恰巧从锅里出炉。
  “亲爱的!你回来啦!”开门的是杜双伶,见到是他,开心地立马张开双手。
  “嗯~”张宣放下行李,一把环住她。
  两人在门口紧紧相拥。
  这时阮秀琴端着最后一个菜从厨房出来了,看两人黏糊在一起,温笑着说:
  “双伶,去楼上喊文慧、青竹下来吃饭。”
  “好。”杜双伶害羞地从他怀里出来,换上鞋子头也不回地去了三楼。
  儿媳妇一走,阮秀琴就走过来问:“满崽,坐这么久的飞机,累不累?”
  “不累,睡过来的。”张宣如是道。
  “那法国两个女明星是怎么回事?”阮秀琴眉毛上扬。
  晕头,前一秒还在嘘寒问暖,后一秒就已经用菜刀招呼了,不愧是亲妈啊!
  变化要不要这么快的?
  张宣说:“没怎么回事,就俩普通朋友。”
  阮秀琴警告:“高中同学你一个接一个,妈妈忍了。
  你要是把女明星也弄回来,那我就带着双伶搬出去住。”
  张宣双手扶着阮秀琴同志的肩膀,往里推:“别,别啊。你把双伶带走了,谁让她怀孕,谁给老张家传宗接代?”
  阮秀琴问:“和那女明星真没事?”
  张宣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