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宣本想不要钱的,但不现实,阳永健那性子是不可能接受的。
而且这个价格还不能报的太低。
因为怕给的价格太低了,阳永健和孙俊到时候心里没底,没太当回事了,然后摆摊卖的价格也低,那样就亏大发了。
而且这样很容易影响到辉嫂批发门店声誉的。
虽然说是说只在县城卖。但对县城的服装生意人来讲,县城离邵市也并不有多远,平时都是从邵市进货的,一来二去难免会有交叉和冲击。
而且价格太低了,要是阳永健和孙俊嘴巴一个没把门,传到了辉嫂耳朵里,就算表面不说,心里也会滋生龌龊。
所以5000块,这是他细细权衡一番后才给的价。
“5000块?怎么可能啊,这不是跟捡一样吗?”孙俊看着3000件衣服,听到这个金额,头皮都炸裂了,满脸不敢置信。
见对方困惑,老男人谎话张嘴就来:“你还真猜对了,差不多就是捡的。这家服装厂倒闭了,破产清算时,这些积压的库存不就得像垃圾一样处理么,这次我和我嫂子也是在朋友介绍下捡了个便宜……”
嘚吧嘚吧忽悠一通……
临了,孙俊总算信了,板个牙高兴坏了说:“看来阳永健吉人自有天相哈,这种好事情都能赶上了。”
可不就是吉人自有天相嘛,老夫就是这“天”。
张宣默默吐个槽,接着又解释道:“这些衣服的市场总价在3万多。我对你俩的要求也不高,按照我给你们的定价,卖2。5万左右还是很轻松的。”
“你不去卖吗?”孙俊抓住了重点。
张宣看着他说:“我家里要建房子,得帮忙;我还要写稿子,没太多时间的。
而且衣服就这么多,你们两个暑假肯定卖的完,到时候少个人,你们俩分的钱也多些不是?”
说到这,张宣挤眉弄眼道:“孙俊同志,我现在可是给你创造绝佳机会。要是这两个月你都没拿下她,或者没留下进一步的深刻印象,我觉得你可以回家种田了。”
听到这话,旁边的杜双伶率先忍不住,轻笑出了声。
第89章 带阳永健出摊
上午10点过,阳永健也从高山上赶来了,还是欧阳勇送来的。
欧阳勇一下车就跟张宣邀功似地说:“我回去的半路上碰到了你同学,就特意调头把她送下来了。”
张宣懒得理他的小心思,指着地上的干货海鲜开口道:“还得麻烦你再跑一趟,把这些东西帮我运回去。”
说到正事,欧阳勇不二话,直接上手,提起一尼龙袋海鲜就往摩托车上捆,还问:“这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张宣回答道:“海鲜。”
说着,张宣直接从地上找出红色的尼龙袋放一边,这是他特意留给杜克栋一家子的人情。
欧阳勇对海鲜没啥概念,以为是些鱼和虾,也就没了兴趣多问。
欧阳勇走了。
张宣直接提着红色尼龙袋进了化肥门店,摆到杜克栋身前说:“叔,我从深城给你带了点干海鲜过来。”
听到海鲜,杜克栋眼睛一亮,放下手中的计算器就开始扒拉尼龙袋。
一边扒拉,还一边好奇问:“里面都是些什么海鲜?”
张宣拿着实物比划道:“这个是鲍鱼,这个是海参,这个是干贝。而这墨鱼和虾,叔你应该不陌生吧?”
杜克栋左手拿个海参,右手也拿个海参,瞅了半晌就笑问:“这东西看着就珍贵,你会做不?”
张宣跟着笑说:“非常简单啊,不难做的。水煮和清炖都可以,或者可以做菜做汤时把海参切成片状加入一起烹饪。
如果你想吃复杂点,可以和牛奶、薏米一起熬制,这样味道更有层次感……”
有求于人,又是自己将来的老丈人,张宣也是耐着性子解释一通。
教他怎么泡发,怎么去掉沙嘴和海牙,该怎么烹饪、以及时长多久都详细地说了说。
杜克栋听完直点头,开心打趣道:“你这倒是蛮专业的,不愧是文化人啊,知道的东西就是多。”
提到文化人,张宣乐呵乐呵笑着,心里好无力。
聊完海鲜,两人又聊到了小别墅。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知晓张宣会写文章挣钱养家后,杜克栋现在可不能再把他当大孩子看待了。
特别是张宣说话做事一板一眼,有进有退,接人待物拿捏得有分寸,他这个做叔叔的都在心里特别服气。
尤其是得知张宣是真的要建别墅后,有能力建别墅后。杜克栋现在跟他说话都比一般人和气了几多,对他又高看了几分。
杜克栋掏出四份别墅图纸摆桌上,主动跟他说:“我这边还过几天施工队就要入场了。
你把这些图纸拿回去跟家里商量商量,早点把方案确定下来,早点把你们家附近的土地置换好,到时候挖地基、打地梁、下钢筋就跟在我后面一起做了,免得单独喊施工队,不然人家来回跑要多收钱的。”
“好,我今天就回去跟家里人商量商量。”张宣接过图纸,然后想起了什么。
又问:“叔,你这别墅的预算大概是多少钱?”
杜克栋想了想说:“这个我也没准啊。连外墙主体和室内装修一起算,我拢共准备了10万,但估摸着怎么花也用不到这么多。”
张宣点头,心里有数了。
……
花了些时间把3000件衣服从小镇搬运到孙家垅,累脱了的几人不得不在孙俊家歇了会脚。
还顺便吃了个午饭。
午饭非常简单,孙俊母亲下了些挂面,放点酱油、葱段、盐巴和味精就吃了起来。
吃饭面的时候,杜双伶问孙俊,“你高考志愿填的哪呀?”
孙俊滋个大板牙,望着阳永健有些尴尬说:“嘿嘿,嘿嘿……,我估分不高哈,就不敢跑远了,填的邵阳师专。”
张宣和杜双伶对视一眼,然后又看了看没什么表情的阳永健,默契的不再提这话茬。
吃完面,张宣给每个种类的衣服做了标价和底价,告诉阳永健和孙俊,低于底价就不能再往外卖了。
接着还把自己从辉嫂那里学来的摆摊技巧传授给两人。
第一天出摊,张宣不放心他俩,亲自带着三人去的县城。
由于距离县城比较远,路况一般,三蹦子踩得慢,几人凑一起商议商议,觉得应该早点出发。
清晨4:30起来,随便糊弄完早餐的张宣和孙俊轮流踩三蹦子。
而阳永健和杜双伶跟着走路,遇到上坡路段和坑洼地时,就帮把手推车。
中间几人歇停了一次,寻到一处有山泉水的地方休息了会。
山泉水就在马路边上,是从大山中的花岗岩里流出来的,泉眼有红枣那么大,水很清澈,流速比较急。
张宣等人赶到时,还有附近的村民在用木桶打水。
排队等到村民走了,张宣四人先是挨个趴着喝饱。井水甘甜爽口,几人喝得肚子趴满。
喝完水,大家也没闲着。用山泉水洗把脸,洗脖子,手脚也是麻麻利利打湿一遍,一通活下来,几人像吃了薄荷一样清凉。
擦了汗,解了渴,四人在旁边的岩石上坐了约摸十来分钟,才继续出发。
一路有伴,几人虽然出了一身大汗,却也不觉着特别累,在互相鼓励中前行。
紧赶慢赶,一行人赶到县政府旁边的九龙广场的时候,刚好7点出头。
时间不太早了,四人可不敢休息,寻一处空地,手忙脚乱支棱起摊位,开始卖衣服。
这次张宣负责卖,阳永健和孙俊跟在后头学习。
杜双伶跑上跑下在一边打酱油。
前面一个多小时,看稀奇的人还蛮多,询价的人也不少,却没人买,把几人都打击到了。
尤其是对摆摊抱有巨大期盼的阳永健,一颗心都悬在了嗓子眼,焦急得不行。
见三人面露忧色,张宣倒是不太在意,还有闲心给他们讲笑话,舒缓他们的心情。
万事开头难嘛,当有一个大妈图便宜10块钱买了两件衬衫后,销路就像泄了洪的闸门,一下就打开了。
由于价格低,加上张宣有一些售卖经验,生意竟然还不错。
上午张宣卖了31件,除去成本开支,挣了250块钱左右。
下午生意好点,卖了53件,差不多有440块钱的利润。
孙俊和阳永健看到衣服一下子就这么好卖,备受鼓舞,顿时没了刚来时的那种惶恐不安,信心大增。
中饭是杜双伶就近买的包子和豆腐脑。几人精气神足得很,吃完继续开工。
后来怕回去天黑了,怕天黑后在路上遇到浑人,几人看着天色,也是下午4点半准时收摊,然后往回赶。
经过一天的付出,收获满满,四人回家时比早上利索多了,有说有笑的,很快就回了小镇。
张宣大概七点十分到的十字路口,距离天黑还有一个小时。
第二天,张宣还是跟着去了,生意依旧不错,整天卖了93件衣服,纯赚700多块。
不过从第三天起,张宣和杜双伶以自己有事为由,就不再跟了。让阳永健和孙俊自己摸索。
阳永健对此似乎早有预料,给了张宣和杜双伶一记大大的白眼后,也是顺理成章的接受了。
……
第90章 艾青上门
别墅图纸终于确定下来了。
经过张宣的反复唠叨,阮秀琴和张茹两口子都接受了四室三厅的方案。
房子建两层,就算有客人来了也有足够的招待空间。
傍晚,张宣拿出一万元给阮秀琴:
“老妈,这是前几天去深城挣的。我自己留了些做本钱,先给您老一万做开支,要是后面不够,我再取一些钱出来给您。”
“诶,好。”对于满崽交给自己的钱,阮秀琴也没矫情,很舒心的接了,也不去过问他自己留了多少钱。
把钱放箱子最底下,上面用一些衣服盖住,用三根小竹片做个记号,最后下个铜锁把箱子锁好,她转身就问:
“晚餐你是想吃野猪肉,还是想吃鱼?”
铺开纸正打算写“风声”的张宣有点讶异:“这个天怎么会有鱼啊,欧阳勇送过来的?还是您自己买的?”
阮秀琴温笑着说:“都不是。你堂叔的儿媳妇怀孕了想吃鱼,你堂叔就从塘里捞了几条草鱼上来,看你回家了,就给我们送了一条过来。”
听到是堂叔送的鱼,张宣更惊讶了:“鱼有多大?”
阮秀琴用手比划一下长短,说:“这么大,三斤四两。”
“不是?您老确定不是在说相声么?我那抠门的堂叔什么时候这么舍得了?不会是有什么坏心眼吧?”
听到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张宣甚感稀奇,也是直接放下笔,往后院行去。
阮秀琴好笑地拍了他后背一下,如今日子好过了,没压力了,此时也是难得一见开个玩笑:
“你堂叔抠是抠了点。但抠门那也是分对象的,村里干部和镇上干部去了他家,哪次不是好酒好菜招呼来着?
我满崽现在是作家了,达到了他阿谀奉承的标准。”
“……”
哪有这么炫崽的啊,张宣听得嘴角直抽抽,也是服气了,借机跟她打商量说:
“老妈,你看我这作家的事,您到外面能不能悠着点啊。我怕哪天德不配位,那可就惨了。我可不想成为别人的笑话!”
阮秀琴听了根本不为所动,拉开后门说:“我看了你新创作的‘风声’,写的挺好,比你以前那些文章写的还好,妈对你有信心。”
得嘞!张宣算是听出来了,亲妈这是要逼死自己的节奏啊,这事没得退让的余地了。
罢了,罢了,就让老夫一鸣惊人吧。
事已至此,村里人都把自己当名人了。娘希匹的,开弓没有回头路,不上也得上了啊!
那就上!
正所谓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
谁怕谁啊!
穿过后门,张宣还真在池子里看到一条青色的大草鱼,两只眼睛瞪圆,嘴巴一张一吸,吐着泡泡。
瞧瞧这头,瞧瞧这尾,瞧瞧这一身子肉……
这鱼真是养眼啊,剁碎应该可以装好几碗。
要是熬成奶白色的鱼汤,啧!好家伙,似乎闻到味了,一下就馋了!
吸溜吸溜口水,馋死个人!
张宣眼睛亮晶晶的放光,当即就说,“我看晚餐就做鱼好了,炖久一点,我要喝鱼汤。”
阮秀琴看着鱼答应道:“行,妈做给你吃。”
张宣又用商量的口气说:“咱再把野猪肉也炒点啊,鱼汤配野猪肉,光想想你宝贝儿子就流口水了。”
这次阮秀琴直接拒绝了:“那不成,好东西不能吃在一起,要分开吃。”
张宣努力争取:“不就是一餐野猪肉么,咱家现在又不是吃不起。”
听到这话,阮秀琴不由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就算现在有几个小钱了,我们也不能乱来。日子还是得精打细算过,以后才能帮你攒出个家来……”
这一番大道理砸下来,张宣直接脑壳疼。
但他还是不死心,跑到厨房,一口气从梁上把野猪肉取下,搁亲妈面前就撒娇说:
“老妈诶,我不管啊,你满崽今天就是想吃野猪肉。”
满崽好多年没撒娇了,上次还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吧?今天再次见到他撒娇,阮秀琴一时没反应过来,楞在原地拿眼睛在他身上瞟瞟,瞟瞟,然后莫名笑着走了。
哎哟……
张宣叹口气,亲妈这个样子,也不知道是成了,还是没成?
不过今生还能在她面前矫情一次,撒回娇,也算是弥补了前生的遗憾。
只要脸皮够厚实,感觉还挺好的。
张宣回房间创作去了。
阮秀琴做好鱼,把鱼端上桌,又从厨房里把野猪肉也拿出来,就站在堂屋中朝房里喊:
“满崽,菜做好了啊,先出来吃饭,等会再写。”
此刻张宣正写到一个小高潮阶段,兴奋着呢,压根就不想动。
随口就回:“您先吃吧,我这会思路比较开阔,走不了。”
闻言,阮秀琴立马闭嘴了,怕打断儿子的思路。
对着奶白色的鱼汤瞅了瞅,她拿个菜碗,打算盛碗新鲜鱼汤给儿子先送过去尝尝鲜。
只是这个念头才起,还么来得及转身,就听到门口有动响,阮秀琴侧头一看,木房子忽然来了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