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宣说:“行,那你们先玩,我们三个先回去换衣服了,等会来家里吃中饭。”
吃饭已经不是一次两次,阳永健没客气:“好啊,等会来找你们,你们快回去吧,别感冒了。”
杜双伶临走前望了眼李诗清,脑海中下意识想到了文慧:慧慧不会是从这个圈跳出去,又进入了另一个圈吧?
第739章 琐事,往事
春天的气息被太阳晒得很舒适,很暖和。
黄牛甩着尾巴、拖着木犁在水田前行,时不时还要低头吃一口田埂上的青草,哪怕因此背上挨了一竹棍。
回到家,张宣换了衣服,随后又从铁锅里掏点锅巴垫下肚子。
杜双伶要洗两个人的衣服,阮秀琴心疼地赶紧过去帮忙,眼睛还不忘盯一眼某人。
张宣无奈,走过去说:“我的衣服放那,我等会自己洗。”
阮秀琴说:“把你的里衣里裤拿走。”
张宣不废话,直接拿走,走之前还嘟囔一句:“双伶在学校都帮我洗了快四年了,也没见您管啊,今天的表面功夫可真足。”
自从发现自家亲妈是希捷的同类后,他就觉得日子没那么好过了。
阮秀琴温笑着对杜双伶说:“双伶啊,结婚后不要惯着他,不然尾巴都要翘上天了呢。”
“嗯。”杜双伶笑意盈盈地附和着,一句“结婚”让她满心欢喜。
咬一口锅巴,张宣抬头望望天,嘘!看破不说破,亲妈又在灌迷魂汤。
杨蔓菁像公主一样换完衣服出来后就对杨迎曼道:“妈妈,我今天挣钱了。”
杨迎曼正在别墅门口和小卖部老板娘扯蛋。
呃,没蛋,呃,也不对,不一定是自己的。
杨迎曼回头问:“挣了多少?”
杨蔓菁煞有介事地说:“2角4分。”
这话一出,别墅里里外外一片死静,就连扛着锄头准备上山挖竹笋的阮得志都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小卖部那老板对着要出门的阮得志喊:“得志啊,带点钱出门,挖不到就买几根回来。”
瞧这话损的,还是人话吗?大家都乐疯了。
中午阳永健三人从茶叶山下来。
杜双伶问:“永健,你什么时候去羊城?”
阳永健说:“我跟诗清一起走,12出发。”
随后她问:“你们俩个呢?”
杜双伶轻声说:“我们初10去京城,13回羊城,到时候咱们三一起过元宵。”
想到米见和希捷的大本营都在京城,阳永健非常意外地看张宣一眼,“去京城干什么?”
张宣接过话茬:“有朋友结婚,我们过去喝喜酒。”
下午四点半,约好明天去镇上中学看看后,阳永健三人走了,回了永新村。
张宣也没闲着,去后山找阮得志。
“咦?老舅,你今天撞运了啊?竟然挖了这么多?”张宣很惊奇,走进竹山就看到了一排竹笋躺地上。
细细一数,12根,大小整齐划一,周周润润。
阮得志满意地说:“误打误撞找到了一根竹鞭,顺着挖了12根出来。”
说着,阮得志用手比划一下以表达他的兴奋之情:“半米左右一根,感觉他们就像排队等着我来挖一样,这情况我还是第一次见。”
这现象张宣听说过,但没见过,今天也算开了眼界。
帮着把笋装到蛇皮袋里:“不太早了,我们回去吧,今晚做牛肉火锅吃,把笋片吃过瘾。”
阮得志说行,从下面爬上来就看向来路:“蔓菁她们没来啊?”
张宣打趣:“这阵子她们每次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不信任你了。”
回到家,小卖部老板扯嗓子喊:“得志啊,你有个好外甥啊,还真帮你买了一袋子笋回来。”
张宣哈哈大笑。
阮得志郁闷了,直接憋出内伤。
杨蔓菁问:“哥,这笋多少钱一斤?”
阮得志看自己女儿的眼神都变了,感觉不再爱了。
镇上中学在前镇的西边,旁边有一条河流。
对面是老一个老衙门,据说以前那里是专门处决犯人的地方。用老一辈人的话来讲,经常杀得人头滚滚。
镇中学建于50年代,算是有些年头了的,起起落落的红砖黑瓦房,一排四栋,在镇上就属它最气派。
曾经巅峰时期,这里有2300多名学生,因为优质的教学质量导致附近几个镇的学生都往这里挤。
不过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到新世纪后慢慢稳定在了1000出头。
张宣初中教室在靠河边的第一栋的205,曾在这里待了3年,除了刻苦读书外,最多的记忆就是停留在和肖少婉吵架的事情上了。
两人初一第一学期开学时一见如故,第二学期开始闹矛盾,初二差不多就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不过都是偷偷摸摸躲起来吵。
最后一次,肖少婉临走前质问:“我和杜双伶谁更漂亮?”
现在想想,这类问题似乎很幼稚,可确确实实是曾经的青葱年少。
哎,思绪到这里,张宣摇摇头清空脑袋,年少不懂事,没啥怀念的,甚至不愿意回忆。
靠河边有一排柳树,柳树下有几个木桩码头,经常有少女少妇在这里翘臀洗衣服,那一幕幕可是喂饱了窗前的一届又一届男生。
走进205教室,阳永健吐槽张宣和杜双伶:“我当时真没想到你们俩会走到一起。”
孙俊板个门牙笑滋滋附和道:“我也没想到。”
阳永健转身问孙俊,“你为什么没想到?”
孙俊说:“肖少婉很漂亮呀。”
阳永健问:“听说你初中暗恋肖少婉三年?”
孙俊瞬间头皮发麻,右手摸着脑壳,不敢接话了。
出校门的时候遇到了初中班主任魏先甫。这老师的妻子在校门口开了一家杂货店,平时没事就帮忙在里面卖卖东西,理理货。
“张宣、杜双伶、阳永健、孙俊。”看到四人,魏先甫很是高兴,打完招呼就说:
“好多年没看到你们了,听说你们都考上了好大学。”
“都是老师曾经教的好。”好话人人爱听,一行人顺势在店里坐了坐,现在是寒暑假,也没多少生意。
魏先甫给几人拿瓶饮料,盯着张宣和杜双伶问:“镇上都在传你们快要结婚了?什么时候结婚?到时候老师去蹭个饭。”
杜双伶眉开眼笑地看向张宣。
张宣摆摆手说:“老师您听差了,那些都是谣言,我们还没毕业呢,结婚还得等毕业去了,到时候告诉您。”
“好,老师到时候去沾沾你们的光。”魏先甫对谣传也是半信半疑,只是心里替自己那个外甥女暗暗叫可惜。
嗯,魏先甫是肖少婉的亲舅舅,这也是当初肖少婉和杜双伶来到205班的原因。
晴天过后就是雨天,正月初10,张宣清晨起来就发现外面飘着毛毛细雨,马路上又裹满了一层薄薄的稀泥。
“路上慢点走,到了给我打个电话。”
十字路口,阮秀琴一脸不舍地嘱咐完弟弟一家三口后,回头又跟张宣和双伶送别。
“妈,我们走了啊,您在家里好好照顾自己。”杜双伶从车里探出头。
“诶……!”阮秀琴望着这一张比山花还灿烂的笑脸,眼里不知不觉就涌出了眼泪。
车子经过邵市时,俩辆车分开,杜克栋开车送阮得志一家去了邵市火车站。
而奔驰载着张宣和杜双伶继续往长市行去,中午一点左右到达黄花机场,下午5点在京城机场跟陶歌汇合。
“陶姐,让你久等了。”杜双伶跟陶歌拥抱下,轻轻说。
“还好,姐也是掐着时间来的。”
陶歌打开车门,招呼两人坐下就问:“你们在京城没房子,是去我那住?还是住酒店?”
张宣拍板说:“上次去的你那,还是去你那吧。”
第740章 绝技伴身天下我有
奔驰载着三人从机场出来,路上张宣接到了李文栋的电话。
李文栋发出邀请:“晚上你带着双伶来家里吃,我和你嫂子备了菜。”
张宣痛快地答应了,“成,我和双伶先去陶歌家里坐坐,等会就过来。”
陶歌家离南锣鼓巷也不是特别远,两人聊了几句就挂了。
回到家,把行李放下,趁着杜双伶去了淋浴间后,陶歌戏谑:
“你是真不怕死啊?京城这地块带双伶过来?要是碰到认识米见的熟人,你怎么处理?”
张宣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说:“什么怎么处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
再说了,你家那么牛逼,婚礼现场一般认识米见的人混不进去吧?能混进去的又有谁会像傻子一样到外面说?”
“哟喝!”
陶歌撩下头发:“原来是肆无忌惮。”
张宣半睁眼看了看她,忽然问:“陶芩今年多大?”
陶歌回答:“27岁,怎么了?”
张宣说:“这个年纪也不小了,确实是该结婚了。”
陶歌没做声,半眯着眼睛盯着他。
张宣视而不见,“家里没借机催你?”
陶歌说:“你这么关心的我的婚姻大事,要不你借一颗种子给我,我生个孩子后就没人催了。”
张宣再次闭上眼睛,“我到现在都还没孩子。”
陶歌好奇:“你身边这么多红颜知己,你将来希望谁给你生第一个孩子?”
张宣几乎没犹豫:“希望是米见。如果双伶抢先了也一样。”
陶歌冷笑一声:“生不生孩子不都是由你控制?双伶何来抢先一说?”
张宣吐出三个字:“你不懂。”
陶歌语噎,回望一眼浴室方向:“要是其她人抢在米见和双伶前面怀孕了你会怎么办?”
张宣说:“你不是说由我控制么,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陶歌本来还想往下问,不过看到他这副样子,突然间觉得索然无味,没了继续问下去的兴致。
本以为会同以往一样,会在李文栋家里遇到各色人,没成想屋里就这两口子。
吃完饭,五人坐着喝茶的时候,张宣向三人请教:“我和双伶没参加过这类婚礼,该送点什么好?”
这确实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他上辈子干到教授,拼死拼活也还在中产阶级挣扎。
而双伶家里倒是一直优渥,可跟陶家这样的大富贵家庭比起来还是不够看,所以该送点什么礼物,两人是完全抓瞎。
闻言,李文栋和温玉没有急着给建议,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陶歌。
陶歌翘个二郎腿晃悠晃悠,“搁其他人可能还要讲究,但你不用。
你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你这个人、你的名气、你的才华,你人来就可以了。”
见四人仍旧看着自己,陶歌想了想说:“如果你真要送,就送一版手稿吧,这东西贵重有内涵,更具有传承意义。”
她说的具有传承意义也是相对而言,毕竟陶家不缺钱、不缺权、更不缺利,只有具备传承属性的东西才是稀罕的。
李文栋和温玉对视一眼,纷纷认可这说法:“这倒符合你的身份。”
似乎看出了张宣的难处,毕竟“人世间”还没发布,而且还打算精修,那么现存的版本送给人家就没那么有价值。
陶歌直截了当地说:“我爸一直在等你的‘人世间’,但又不好问,等你定稿了再补上。”
张宣问:“这样好吗?”
陶歌笑问:“你会耍赖吗?”
张宣跟着笑了笑,“那就这么定了。”
晚上10点过,从李文栋家里出后,陶歌从包里掏出钥匙交给杜双伶:
“双伶,姐今晚打算回老家,就不回去睡了,钥匙你拿着。”
想到后天是陶芩大婚的日子,杜双伶以为陶歌要回去帮忙,很是干脆地接了钥匙:“谢谢陶姐。”
陶歌伸手轻拍了下杜双伶的后背:“谢什么,你叫我一声姐,就不用这么客套。”
等到两人坐车离开巷口,陶歌返回李文栋家里直接对温玉说:“今晚陪我喝酒。”
温玉诧异,“你怎么回来了?”
陶歌把大长腿搁茶几上,“不回来,难道看两人秀恩爱?”
女人懂女人,温玉听乐了,等到李文栋离开后给她倒杯酒,意味深长地问:“这么想?”
陶歌眼神落在温玉饱满上:“别饱汉不知饿汉饥,我这么多年了可一口都没吃。”
温玉坐过来追问:“有多想?”
陶歌甩甩头发:“人到中年了,会总是抑制不住地往那方面想。
也不瞒你,我这几天想的厉害,今天看到他就有点控制不住。”
陶歌抿一大口酒,没做声。
温玉用胳膊肘肘她:“好几年了,你就一点好都没落着?”
陶歌笑笑,拆穿她的心思:“你就别拐弯抹角了,他虽然年轻,但比你想的还要厉害!”
“哦?”
温玉问:“你们没有突破最后一层关系?”
陶歌莫名地说:“我倒是想,却又不想。”
温玉问:“他呢?”
陶歌说:“他就是坚决不想。”
温玉也跟着把杯子里的酒喝完:“看来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啊。
张宣不愧是文人,绝技伴身果真是风流倜傥,就算到了30岁也不怕身体不行。”
随后温玉又问:“他年纪轻轻是怎么练成的?”
陶歌说:“我免费给他当了两次试验品,估计愿意给他当试验品的女人不在少数吧。”
第741章 他就是黑暗中的那一束光
正月十二,安长俱乐部。
今天是陶芩结婚的日子,一大早安长俱乐部楼下就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子。
其中最让侧目的是一排军绿色吉普。
安长俱乐部张灯结彩,红灯笼、红对联、红贴纸,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喜气,仿佛又是一个新年夜。
婚礼现场安排在安长俱乐部8楼最著名的“清樽红烛”中式宴会厅。
“清樽红烛”算是京城最好的中餐厅之一,同时也是俱乐部里最具特色的地方。
主厅中悬有巨幅中式油画“清樽红烛醉长安”,加之各式古典家具、灯饰,一件件名贵的紫檀木屏风以及各种随处可见的珍贵藏品,更将皇家气派和优雅氛围上升到了极致。
中餐厅里可以品尝到精致的粤菜和各地特色菜肴。另外,它还拥有数十间贵宾包间,名字也很有意思:一品、双喜、三元一直到九如、十全……灿烂的中华文化被演绎得多姿多彩,体现着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