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4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宣明白,李梅是劝他不要贪多。
  他点点头:“你说的对,我也只是一时兴起。要是中间这块地真给我了,我反而有点怕了。”
  李梅很欣赏他这点,欣赏他年少得志,更欣赏他功成名就后还能保持绝对理智。
  李梅抬手看看时间,说:“我得赶时间了,回来再跟你聊。”
  张宣知道她要赶飞机,也没挽留,一直送她到路边。
  在工地光了一圈,张宣接到了阮得志电话。
  阮得志说:“这里来了一批你感兴趣的西班牙火腿,还来了一批小轿车,你是否有需要?”
  听到这久违了的问话,张宣有些恍惚,问:“什么牌子的车?”
  阮得志说:“清一色奥迪。”
  张宣问:“车很多?”
  阮得志说:“有一批,但还要留一些它用。”
  张宣明了,这是利益分配。
  他想了想道:“双伶喜欢吃火腿,我要一些。
  至于车子,公司的缺口比较大,我会派人来参与竞拍,到时候还得老舅你帮忙打个招呼。”
  阮得志温和地说:“没问题,有时间你也过来转转,带上双伶一起来家里吃个饭。”
  老舅亲口相邀,张宣不能拒绝:“好,我星期五带双伶过来。”
  挂点电话,张宣去了一趟商城,中间在三楼恰好遇到了下楼的阳永健。
  阳永健关心问:“天河商城拿下了?”
  张宣回答:“拿下了。”
  阳永健扫一眼周边:“多少钱?”
  张宣伸出手指比了比:“7个亿。”
  阳永健顿了顿,感慨:“你可真有钱。”
  接着问:“这么有钱是一种什么感觉?”
  难得见她这样问,张宣立马开启了嘚瑟模式:“有钱可以为所欲为,走哪里都有人捧着,走哪里都有女人送上门,而且还是要脸有脸、要身段有身段,高学历有气质。”
  阳永健见不得他这样,拿眼瞪他:“双伶真是瞎了狗眼,竟然看上你了。米见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张宣白了眼,问:“孙俊在哪?”
  阳永健说:“我给他报了个班,在学电脑。”
  随后她又说:“不过孙俊说坐吃山空不习惯,学电脑之余想做点兼职。”
  张宣问:“什么样的兼职?也许我能帮他。”
  孙俊说:“这次用不着你帮。他说他的舅舅是新化洋溪的,在沪市从事打字复印行业,于是他也想在这边搞一个门面,专做打字复印。”
  想起后世新化洋溪人把全国的打字复印行业垄断了,一个小小的镇上家家户户别墅,家家户户奔驰宝马,亿万富翁遍地都是的盛况,张宣树个大拇指说:“这个想法好,有前途。”
  阳永健非常意外:“你支持他搞那个几毛几块的东西?”
  张宣认真说:“别小看这个几毛几块东西,甚在数量多,我认为很有前途。”
  阳永健见他不是开玩笑,思索小会:“那行,我听你的,你挣钱那么厉害,我相信你的眼光。”
  张宣问:“用不用我帮忙?”
  阳永健拒绝了:“你已经给了我最宝贵的意见和信心,租门面、买机器的事情我们自己来搞定吧。”
  老男人对她的能力不怀疑,于是不再多问。
  阳永健问:“忙不忙?要不要一起吃中饭,今天我请你吃大餐。”
  张宣来了兴致:“请我吃什么?”
  阳永健说:“葱油拌面怎么样?”
  张宣脸一垮,转身就走:“不爱面食,您自个儿留着吧。”
  上车之前,张宣找到许胜利,把海关买车的事情告诉他后,又把孙俊开打字复印店的事情讲了讲,临了嘱咐道:“关注下阳永健,如果有需要,你暗中帮一把。”
  “是,张总。”
  回去的路上,张宣掏出手机,给备注“杜钰”发短信:老同学,你忙不忙?
  正在吃午餐的希捷拿起手机,回:正在吃饭,老同学怎么想起找我了?
  张宣发短信:突然有点想你姐了,就问问你,你最近跟希捷有联系吗?
  希捷盯着短信看了两秒,抿笑抿笑回:有。你不是和杜双伶在一起吗?怎么突然想希捷了?
  哎,怎么这么不省心呢?天天给我整这种送命题。
  张宣大拇指动动,打字:希捷不是在央视实习吗,在这种排资论辈的地方,有点担心她不适应。
  希捷回:老同学,你这是真心话吗?
  张宣发:当然。
  希捷问:是吗?过年到现在都一个月了,中间也没见你联系我姐。
  我真怀疑你是米饭吃久了,想吃面试换换口味了才联系希捷。
  张宣假装不懂:什么意思?
  希捷左手握着手机,时不时瞄一眼屏幕,右手拿筷子夹菜吃饭,没回。
  这是在怪自己?
  张宣一时间摸不清希捷的心思,过了一会儿,发短信:过段时间我要去京城,到时候想想见见她,你帮我下忙。
  希捷:帮你没问题呀,不过我想知道你这位大作家是先翻牌米见,还是先翻牌我姐?


第762章 要学会无中生有,文慧的害怕
  老男人无语,瞬间没脾气。
  一分钟后,张宣:这次我特意去京城,是想看看她的工作情况,顺便了解下她今后的打算。
  希捷想了想问:你什么时候去京城?
  张宣回:四月份。
  希捷:好,我跟我希捷说下。
  张宣:嗯,谢谢你。
  希捷:不用谢,你是想成为我姐夫的人,加油!
  张宣看笑了,把手机收了起来。
  教师公寓,杜双伶不在二楼,倒是三楼传来了钢琴声。
  换鞋进门,张宣在客厅中静立了会,听到琴声,他就不可抑制地想起了坐在钢琴前面的弹琴人。抛开前生,这个在新生世界中、唯一让他动了心的人。
  不知道怎么回事,老男人并没有去书房,而是开门,鬼使神差地来到了三楼。
  站在门前,张宣犹豫了下,伸手敲门。
  咚咚咚……
  里面没反应,难道双伶不在三楼吗?邹青竹也不在?
  试着再敲了下。
  咚咚咚……
  这次有反应了,正在演奏的钢琴声嘎然而止。
  不一会儿后,里面问:“张宣?”
  “嗯,是我。”听到熟悉的声音,张宣如实回答。
  话音刚落,下一瞬门打开了一条缝。
  只见文慧从门缝中露出半边身子,对他说:“双伶和青竹逛街去了。”
  “逛街?”
  “是。”
  张宣看着她眼睛:“你怎么没去?”
  文慧说:“今天星期天,我刚从小姨家回来不久。”
  张宣瞅瞅时间,才中午,问:“吃中饭了没?”
  文慧轻点头。
  张宣问:“吃的什么?”
  文慧说:“没菜了,吃完了。”
  张宣说:“哦,我还没吃。”
  四目相视,听到他这五个字,文慧差不多就已经清楚这人是特意为自己而来。
  隔门相望,两人都陷入了沉默,迎着老男人咄咄逼人的视线,坚持不住的文慧把头偏向了一边。
  十来秒后她还是放开了把着门的右手,接着门全部开了,她转身往厨房走去。
  右手捋了捋发丝到耳后,一边低头走一边问:“想吃什么?”
  老男人张嘴就来:“吃饭。”
  闻言,文慧停在了原地,背对着他不做声。
  他明悟,做饭要很久,她是怕双伶中途回来,于是改口说:“随便整点吧,我有些饿。”
  听到这话,文慧又有了动静,进了厨房。
  由于忙,差不多有一个礼拜没来三楼了,张宣四处张望一番,发现还是老样子,什么都没变。
  听着厨房里的动响,他慢慢走了过去,见她在忙着煎鸡蛋,也不打扰,而是抄着双手斜靠在厨房门棱上,静静地打量她。
  感受到他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文慧顿了顿,随后恢复自然,先是用铲子把煎好一面的鸡蛋翻过来,往锅边移了移,随后又拿起另一个鸡蛋打进去。
  等了小会,她再次用铲子把两个鸡蛋翻面,知道他每次只喜欢吃两个鸡蛋的文慧这次没再往锅里添加第三个,而是把砧板上的碎青椒放锅里,然后用铲子适时翻炒青椒,等到鸡蛋两面金黄、辣椒碎也熟了时,放点盐,放点蒜苗,最后呛一点点水把盐溶解均匀,放少量酱油,出锅装盘。
  很家常的做法,老男人知道她这个菜是跟邹青竹学的。
  菜好了,开始洗锅,接着煮面条。
  等水开的时间段,暂时闲下来的文慧背身问:“‘人世间’精修进展还顺利吗?”
  张宣回答:“怎么说呢,还行吧,还没动手写,还在积攒情绪。”
  写作跟钢琴一样,文慧不用细问就知道积攒情绪代表着什么,犹豫几秒说:
  “前阵子我小姑父给我打了电话……”
  她话说到一半就没说了,但张宣听懂了,“你挺为难吧?”
  见他剑走偏锋地发问,本来有些不好意思的文慧会心一笑,温温婉婉回答:“你如果有多余的,可以……”
  没等她说完,老男人就默契地打断她的话,更默契地接过让她开不了口的话茬: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多余的,不过你开口了,没多余我也会挤出一份多余的给你。”
  文慧静了静,稍后说:“谢谢你。”
  张宣道:“不用谢,这碗面条我也算是没白吃你的吧,吃了你的为你做点事,嗯,这是略显不公平的交易。”
  闻言,文慧那灵巧的小嘴儿微嘟,目光投放到锅中那逐渐冒泡的开水中,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水完全开了。
  文慧揭开玻璃锅盖,开始往里下面条,先是用手指抽出一小扎,怕他吃不饱,又抽了小半扎。
  寂静无声,等面条煮熟的几分钟里,两人一里一外,没再交谈,却也没觉得尴尬,一个专心配碗底佐料、切葱花,一个凝神注视着。
  大概4分钟左右,觉得差不多了时,文慧用筷子夹了夹面条,随后开始捞面。
  面好了,文慧拿着一双筷子和一叠青椒鸡蛋走了出来,路过他时,抬头看了他眼。
  接受到她的眼神,张宣一改悠闲的状态,走进去洗了洗手,然后端着面条跟了出来。
  落座,从她手里接过筷子,张宣问:“你要一起吃点吗?”
  文慧摇头。
  张宣喊住她:“你别走,陪我坐会。”
  眼神落在他身上,文慧没说走,也没说不走。
  张宣给了个理由:“我吃东西喜欢有人看着,如果你能配合地暗暗咽口水,我会吃得更香。”
  文慧古怪地瞧他一眼,这次没走了,坐在了她经常坐的位置。
  有些饿,张宣连着吃了五大筷子面条、觉得肚子有了些许饱腹感时,才开口询问:
  “你小姑父是打算自己开私人会所吧?”
  文慧非常坦诚,直接把小姑父卖了,“是,他已经筹备了好些年。”
  张宣问:“偏向什么性质的?”
  文慧回答:“和京城的安长俱乐部差不多。”
  张宣无语,狠狠地往嘴里塞一口面条:“你小姑父还真就不当人,把我放在架子上两面烘烤。”
  聪明如文慧,一下子就想通了这句话的前因后果:“你原本打算送一版手稿给李文栋?”
  张宣没隐瞒:“对,我在陶芩婚礼上做出了相关承诺,自然也不能怠慢了李文栋。
  这些年,人家对我待之以诚,手机厂的生产线也好,我个人也罢,李文栋都帮了不少忙。而我手头却没什么值得他喜欢的东西,手稿例外。”
  文慧轻眨眼,“要不你把手稿收回去吧,我跟小姑父说你没有了。”
  张宣叹口气,“不用,手稿虽然珍贵,可这个世界上让我心动的人已经不多了。”
  说完,也不管文慧是什么表情,他双手端起大碗就喝起了汤。
  原本还有些话要说的文慧骤然听到这话,顿时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一动不动地盯着他没做声。
  面条汤真好喝,可再好喝你也不能一直盯着我看啊,哎呀,算了,还是继续喝面汤吧。
  咱真是命苦,就是个喝面汤的命。
  叽咕叽咕,一碗面汤很快就见了底。
  仿佛知道他的心思,在面汤见底的那一刻,文慧默默收回视线,面色如常,好像刚才的事情没发生一样。
  身上压力骤减,张宣打个饱嗝,把碗放下就道:
  “以前我不怎么爱吃面条的,可今天的面特别合我胃口。”
  用筷子挑一筷子辣椒放嘴里,他继续说:“就连辣椒都挺有辣椒味,够劲。”
  文慧听不下去了,起身打算去琴房。
  张宣抬头,用特无辜的眼神凝望着她:“我马上吃完了,可我不会洗碗。”
  文慧瞄一眼青椒炒鸡蛋,又瞄一眼门口方向,最后从桌边那边走过来,左手端起没吃完的青椒鸡蛋,右手从他手里夺过面碗,进了厨房。
  张宣眼皮掀掀,“我还没吃完……”
  文慧置若罔闻。
  听到厨房里传来的锅碗瓢盆声,无奈,老男人最后把筷子送了进去。
  等到把碗洗完,两人一前一后出了厨房。
  这时后头的张宣忽然问:“你知道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吗?”
  前面的文慧回答:“知道他,这次去荷兰我还和他同台演凑了一首钢琴曲。”
  张宣惊讶:“这么巧?”
  文慧嗯一声,说:“其实我对他不算陌生,他92年来我们国家演出时,我曾去现场听过演凑会。”
  张宣问:“听了整场?”
  文慧回头看他一眼,知道他有话要说。
  张宣解释:“92年我刚好读高三,由于对外面世界的渴望,我基本天天看报纸,就曾看到过一篇关于理查德·克莱德曼来华演出的新闻。
  如果我记忆没出错的话,报纸上说他演凑了一首中国风钢琴曲“梁祝”,演奏的效果很震撼,有这么回事不?”
  文慧说:“有,这是理查德根据我国的‘梁祝’改编而成的钢琴曲。”
  迎着她的眼神,张宣问:“那你会不会弹‘梁祝’?”
  算是明白过来了,文慧巧笑着回答:“当时这首‘梁祝’给我的感觉很好,我回家自己尝试过。”
  张宣脱开而出:“我想听。”
  见他期待地望着自己,文慧没拒绝,只是说:“我有段时机没弹了,可能手生。”
  张宣往琴房房走,“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