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买挂号信要排队,粘糊信封开口处的胶水要靠抢。
  最倒霉催的是,张宣好不容易拿着信封挤进去了,却发现胶水竟然没了。
  气得人蛋疼。
  有些人见胶水没了,立马骂骂咧咧;有些人更是干脆,直接用口水封装。
  张宣本想有样学样,但一想到人家信封里装的只是信纸,而自己信封里装的却是“钱”,这样容易糊弄到鬼呢。
  谨慎起见,他过马路找了一家饭店,讨点剩饭碾碎把信封糊了起来。
  把挂号信寄出去,张宣出门时刚好碰到林邮差从外边回来,当即就问:“有我的信没?”
  林邮差回答说:“今天信太多了,你们村的我还没细看,你在这等等,我进去查一查。”
  张宣说:“好,谢谢你。”
  林邮差笑着回答:“不用,为人民服务咧。”
  没过十分钟,林邮差出来了,递一个邮包给他,还有三张汇款单,低声悄悄说:“你这挣钱速度,我都眼红死了。”
  张宣打趣道:“我还羡慕你呢,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无债一身轻,还吃着公家饭。”
  林邮差被说的有些小得意,“这倒也是咧,看来我过得还蛮幸福。”
  没有意外,邮包里是“知音”杂志样本书和一张信纸,自己的稿件被采纳了。
  知音杂志的编辑附信表扬说他的文章很有新意,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甚至还有读者都电话到杂志社,要求多刊载这样的文章……
  狗屁的赞扬话一大堆,却又没提把稿费涨一涨,张宣看完就把信纸揉成了一团,浪费心情。
  看到三张汇款单的时候,他的情绪好了点。
  一张750元的,一张42元的,还有一张35的。
  加起来不少了,拢共827块呢。
  要是再多写几次,都快赶上农村嫁女的彩金了。
  回头看一眼叔叔爷爷大妈大婶挤满挤满的邮政大厅,张宣识趣地放弃了兑现钱的想法,手一拢也是赶起了连场。
  还有两天过年,琢磨着年后大姐就要订婚了,张宣破天荒地花钱买了幅新春对联。
  接着又去杂货铺给阮秀琴买了纳鞋底用的抵针和丁星布鞋面。
  阮秀琴说家里老鼠成精了,嘱咐他买几支老鼠药试剂回去拌稻谷药老鼠。但他想到试剂这东西有毒、易碎,决定先去吃碗馄饨再说。
  再世为人,还没吃过镇上的馄饨,小时候的味道啊,馋很久了。
  吃馄饨,张宣是有讲究的,其它店面的一概不吃,只吃石门站旁边的那家“钱跃进”馄饨店。
  不仅那老板娘让小时候的自己过目不忘,关键还是她家的馄饨味道独特,独一无二。
  这么说吧,镇上的馄饨店也有四五家,但生意加起来都没这一家的好,只能捡点残羹剩饭吃吃。
  走进馄饨店,一如既往的人多,好在运气不错,刚有人要走,张宣马上一屁股坐了下去。
  馄饨有大中小三种,售价也不同,分别要一块五、一块和五毛。
  张宣喊:“老板娘,大碗馄饨,加辣。”
  老板娘姓钱,很风情很丰腴,被店里的老顾客戏称镇上一枝花,小时候大家都可羡慕她老公了,恨不能把自己的小手手借给她老公用用,只见人家热情回:“好,稍等啊。”
  等待最是烦闷。自己年纪轻轻的,又不能把视线总放在人家老板娘身上,百无聊赖之际,偶然发现同桌这对母子挺能吃啊。
  这么说不对,应该是说这男孩挺能吃,眼睁睁看着人家一口气吃了18个馄饨,吧唧吧唧不带换气的,张宣服了。
  果然,这男孩吃完就直直地望着他娘,意思还要吃,他母亲非常无力,很小声地劝说:
  “别吃了,你都已经吃三大碗了,你爸一天的工资被你吃了快一半,这样吃我们家吃不起啊满崽。”
  男孩很委屈,见亲妈是真的不再给他点了,干脆手一伸,咕叽咕叽一口气把汤喝掉,然后又把她娘的那碗汤也喝掉,最后才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巴走人。
  肚子不是很鼓啊,怎么这么能吃?张宣目送男孩离开,脑子里满是问号。


第12章 遇老同学
  “张宣。”
  就在他不解时,一个很土气的声音传进了耳朵,不用看都知道是谁,准是老同学阳永健。
  望着土的不能再土了的阳永健落座,他是真的看腻了她那两个羊角辫,十多年了就不能换一个发型么?
  说起这位姑娘么,上辈子人家在深城开外贸公司,住商品房,开奔驰,妥妥千万富翁来着。
  自己当老师时,人家没少关照自己,经常给外贸单让他做兼职补贴家用。反正一年下来,做兼职的钱比正儿八经的工资还多,甚至多不少。
  尽管人有钱,尽管两人关系一辈子很铁,但真的不影响张宣对这位女士的刻板形象:土,土到掉渣,一辈子土到灵魂深处。
  张宣帮着叫了大碗馄饨,然后问:“马上过年了,你怎么在这,怎么从高山上下来了?”
  一身土灰色毛线衣的阳永健白了他一眼,不客气回嘴道:“半个寒假没见,你怎么还这么流里流气?”
  张宣笑了,“我这是分人,亲切率真只对老同学你,你看我对别个这样么?”
  阳永健偏头看了看他,认真说:“好像是这样。你对别个都是谦谦君子般的绅士,甚至面对米见这样好看的女生还特别内向,闹脸红。”
  被揭老底,张宣立马不开心了,反驳道:“行了行了,有完没完啊,高一发生的烂事还记着?再说了,那时候班上脸红的男生只有我一个吗?”
  得胜即可,点到为止,阳永健适时转移话题说:“上午我从你家门口经过时,本想喊你的,但看到你们家在骂架,就没敢进去,发生什么了,现在没事了吧?”
  “没事了。”张宣简单解释一遍,就问:“你来镇上了,怎么没去找杜双伶?”
  阳永健说:“她在她长沙姐姐那里,明天才能回来。”
  说到这,她就好奇问:“你经常跑镇上,不知道双伶去了长沙吗,还是说没去找过她?”
  “太忙,没空找。”张宣实诚说。
  不太信,阳永健似笑非笑地看了他眼,却也不再提这茬。
  馄饨上来了,两人低头沉默着吃。即使不搭话也不觉得尴尬,彼此太熟悉了,毕竟从小学到现在都是同学朋友来着,多说一句少说一句好像都没太大关系。
  吃完馄饨,张宣抢着付了账。
  阳永健知道他家情况,出了店后坚持想把钱给他。
  张宣皱眉不让:“我们几天不见,生分了?”
  阳永健说:“我们俩就没必要虚头巴脑了吧,一块五对我不是小钱,对你也不是小钱,谁比谁好?”
  说着,她坦荡地笑了笑:“你知道不,我之前压根没打算吃馄饨,见你在店里老是偷看人家老板娘,我才进去捉现场的。可你倒好,张嘴就给我点了大碗,小碗就够了啊,真是浪费我钱。”
  这姑娘嘴皮子虽然不饶人,但还是把钱塞他手里了,末了还调侃说:“咱们的钱都紧张,而你又到了芳心暗许的年纪,还是把钱存着请未来那位吧,男人手里没个钱,以后找对象都难呢。”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也知道对方脾性,张宣都懒得推搡了,随她吧。
  稍后不解问:“我看你到现在都还没买东西,你来镇上纯粹是散心的?”
  阳永健说:“没,我在等我爸,他今天搞副业回来。”
  说着,她又道:“你先回去吧,你妈身子骨不好,不要偷懒,早点回去多帮她做点事。”
  “……”
  张宣无言以对,自己从小就爱偷懒的毛病真是让人说着了,其实也不能怪他啊,父亲还在时,亲妈惯的。
  那时候阮秀琴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只让他看书,或者干脆玩都可以,美其名曰放松放松,也是没谁了。
  后来父亲意外死了,他倒是想多做点事来着,可惜读初三了,学校远,学业又繁忙,基本都不在家。
  怕老同学一个人在寒风里孤单,张宣买了老鼠药回来后,还是陪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她那挖煤回来的爸爸下车,又目送两父女采买年货去了,才坐上欧阳勇的摩托车回上村。
  十字路口,帮着把行李卸下,欧阳勇就问:“刚才那个黑不溜秋的瘦高个是你同学她爸?”
  张宣点头:“嗯。”
  “变化好大啊,怎么瘦成那样了?”
  “可能和挖煤的工作有关,听说还得了甲亢。”
  欧阳勇自告奋勇说:“我去接他们。”
  张宣好奇问:“去上面的永兴村,你一般收多少钱?”
  欧阳勇说:“20。”
  张宣挑眉,“这么贵?”
  欧阳勇解释说,“这还贵啊?你同学在那高山上啊,从我们村上去还有14里深山路,到处是悬崖很危险的,到了晚上给我再多钱我都不敢上去。”
  张宣摇头说:“那还是算了吧,他们舍不得那20块钱的。”
  欧阳勇吹个口哨笑道:“她成绩那么牛,次次第一,马上就是铁打的大学生,我就当投资了,看你面不收她钱。”
  然后想到了什么,又说:“你们关系那好,将来要是万一成了夫妻,还是一家人呢,那可是佳话。”
  张宣嫌弃地摆摆手,表示有多远滚多远,赶紧滚。
  ……
  当天晚上,熬夜复习到凌晨两点的张宣又一次趴在书桌上睡着了,还做了个梦。
  梦里有两女一男三个小孩一直在缠着自己,哭喊着“还我爸爸”,执着地喊了一夜。后面见求也没用,三小孩竟然举起柴刀劈向自己脑莫心。
  张宣被吓醒了,惊魂未定的用手指抻抻眉心。
  他清晰记得,梦中的三个小孩分明是大姐上辈子的儿女,这是在向自己索求归还阳恩德啊。
  真是三个兔崽子,竟敢这样对你舅舅!我这也是一番好意,帮你们换个好一点的家庭懂不懂?
  都说良禽择木而栖,人择良人而伴,你们要知足,要珍惜……
  算了,神神叨叨自我安慰到一半,张宣忽的有些意兴阑珊地看向了窗外,心想都重生半年多了,自己潜意识里竟然还对前世念念不忘……


第13章 讨债
  农历12月29,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就过年了。
  今天从早上起,张家就陆陆续续来了好几波人,有周边邻居,有信用社的,都是来讨债的,都晓得张家昨天杀了猪,有点现钱。
  坐在堂屋里看着这些熟面孔,听他们不怎么客气的话,面色沉重的张宣并没有厌恶他们,心里上甚至非常感激他们,感激他们能够借钱给自己家度过劫难。
  虽然他明明白白地知道,这些人能借钱给张家,除了少部分是和阮秀琴关系非常要好的缘故外,大部分还是冲着姑姑张茹做担保的面子才愿意掏的钱。
  当然了,也有极少数一部分是刚好有闲钱,又恰巧在心里上同情张家、看好张宣极有可能要成为大学生的面子才借的……
  尽管大部分不是白借,要还利息,但张宣还是毕恭毕敬地给每个人都倒一杯茶,态度端正,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阮秀琴很直接,把家里所有的现钱都拿了出来,包括张宣的稿费和杀猪的钱,然后按每家借钱的比例归还一部分债,争取大过年的不让人空手而归。
  接着就是低声下气说尽好话……
  大家都知道张家是什么光景,又见阮秀琴这么干脆利落,虽然有极个别的说了不好听的话,却也没有过分逼迫,拿了点钱就纷纷走了。
  人走了,亲自送到门口的阮秀琴忽的全身没了力气,面色苍白,瘫坐了门槛上。
  “妈!”张宣和张萍一左一右,眼疾手快地扶住了她,担心问:“您没事吧?”
  “我没事。”
  阮秀琴摆摆手坐正,然后温和地对两姐弟说:“要好好记住今天这些人,这些人都是我们张家的恩人啊,日后你俩要是与他们起矛盾了,能让就让些。”
  “嗯。”张萍动情地嗯了一声。
  张宣沉默没说话,心里五味杂陈。
  其实他房里还有一些钱,足足2100多。其中1000是不知名的好心人邮寄给自己的,其他的都是自己偷藏的稿费。
  他不是自私,而是想攒钱将来做点事情搏大钱。不然这样子挣一分还一分,钱不能生钱,张家几万块的外债啊,要还到何年马月?
  下午,阮秀琴出门了。
  阮秀琴说今早上门的债主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来,尽管人家不来逼迫张家,但张家要给人一个说法,这是做人的一种态度。
  前脚阮秀琴出了门,后脚张萍背个竹篮子也出了门,要去土里搞猪草。昨天是杀了一条猪,可栏里还有三条猪呢,一天天的嗷嗷叫,要吃好多食。
  张宣没有去帮忙弄猪草,而是拿斧头锯子准备过年柴,这也是一个大活计。
  劈柴是个技巧活,更是个力气活,但不论怎样,都是个脏活累活。
  6棵比菜碗还粗的干松树,这是他今天必须完成的任务。
  连续半个小时,鼓着一口气锯断三棵大松树,张宣就觉得很累了,拿锯的手臂有点虚,只得先休息休息。
  太热了,把外面的蓝色毛线衣脱掉,又喝一口热水,他居然看到了邻居胖小孩在马路上踏青,想起人家那把子力气,果断滋个脸对人家笑。
  胖小孩虽然读书不太行,但人却不傻,跑过来就说:“张宣你太坏了,又想让我帮你干活。”
  张宣狡辩说:“没有,我就是想要你在旁边指导下我,鼓励下我,我毕竟这个干的少,手生。”
  “切!谁信谁是小狗。”说是这么说,胖小孩还是坐下了。
  张宣又开始锯第4棵松树,一边使力一边问:“怎么今天就你一个人,你爸妈不在家吗?”
  胖小孩说:“他们去新化火车站接我姐姐去了。”
  “你姐今天搞副业回来?”
  “对啊,还带了个男朋友。”
  “哪里的?”
  “听说是什么浦东那边的。”
  “沪市浦东?”
  “对,就是这个鸟地方。”
  张宣根据记忆,感慨说:“这个鸟地方有钱人多,你家要大发了呢。”
  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张宣忙了一阵后又没了力气,准备休息会。
  这时坐在树上的胖小孩看不过眼了,催促他:“还有一棵树没锯断呢,软绵绵的你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