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只不过,这人的话还没有讲完,林平却直接打断。
“我想知道的是,这个项目是不是我们公司的项目?
我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又作为项目的投资人,我说的话到底算是不算?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身兼两个身份。
一个身份是航天系统的,系统内科研人员。
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我航空航天公司的职员。
当初,正是有了这个条款,我们公司才正式投资这次的项目。
如果我说的话还算数的话,马上执行我的命令。
我不需要听任何理由,我只需要看着他上天,哪怕是再一次失败,也是由我们公司来承担损失。”林平说完,虎视眈眈的盯着现场每一个人。
这个时候,两套身份的情况出现不合理之处。
如果这些人只是林平公司的职员,所有人会毫不犹豫的执行老板的命令。
可这些人自我感觉更像是,花林平钱的系统内工作人员。
他们的身份在系统之内,没有一个人感觉自己是林平公司的职员。
只不过大家因为花林平的钱,名义上算是林平的职员。
而且无论是现在所居住的房子,还是大家的衣食住行,都有林平航空航天公司的标志。
而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花着林平的钱而已。
要不要执行林平的这句命令,却还要等到系统内上级领导的决定。
林平看着现场没有任何反应,于是再次说道:“如果十分钟内,我没有看到程序开始启动,那么我们公司将全面撤资。”
林平说完,直接朝着大门外走去。
火箭发射失败,甚至连那些碎片都来不及整理跟清扫。
就要马上投入第二枚火箭的发射,这在以往的系统工作中,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只要是动用上级领导批复的研发资金,出现了如此之大的事故,单单是专家委员会的会议,研究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的会议,恐怕就要开上一两个月。
直到所有专家都认定总结出来的事故原因是合情合理之际,这一番又一番的会议才会停止。
一旦找出事故的原因,肯定有人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而且一旦出现设计不合理,所有参与设计的人员,都要自我反省。
为什么如此不合格的设计,会出现在火箭本体之上?
到底是学术专业不行,还是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到任何可能性。
一个是能力不行,一个是工作态度不行。
承认哪一条,都是人生污点。
然而现在,却突然间要求,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赶紧把第二枚也发射上去。
一时之间能够拍板做决定的人,全面聚集在了一起。
大家在讨论要不要执行林平的命令。
此时,对于任何技术性人员来说。
他们都不赞同火箭的继续发射。
“如果是陀螺仪出现了问题,那么第二次的发射会跟第一次的发射结局一模一样。
既然明明知道出现了问题,为什么还要发射呢?如此不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什么要投资航空航天呢?”技术人员很不理解,既然林平自己都能够分析出哪里可能出了问题,却为什么不叫停发射,反而继续开启程序。
“就算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也没有这么败家的呀!发射之前,需要各技术部门的负责人签字。
只有签过字的火箭,才可以进入准备程序准备发射。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们部门不签这个字。”有技术负责人,很干脆的表态无论如何都不会屈服。
毕竟这是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这是火箭不是烟花,不是你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的。
现场,几乎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持此观点。
就连林平的老爹,也觉得自己儿子有些无理取闹。
甚至也觉得自己负责的火箭发动机有问题。
刚才空中出现的姿态,一部分可以归咎为陀螺仪出现了问题。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自己所负责的火箭发动机也不能百分之百的撇清关系。
火箭发动机,可以适量的转动,从而提供足够的动力在空中保持垂直状态。
但是,以刚才倾斜四十五度角的空中旋转来看,似乎动力没有想象中来的充沛。
虽说成功的发射火箭飞上天空,已经证明动力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二次点火之后,在空中稳定自己的姿态,谁都不敢说跟火箭发动机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虽然绝大的部分一定出现在陀螺仪,可是如果火箭发动机的动力足够,不应该是呈现四十五度角空中旋转的状态。
林平老爸怀疑,火箭发射升空之后主动关闭发动机的过程中,尤其是空中没有任何动力自由落体的那段时间。
火箭发动机一定出现了某种设计上的缺陷。
自由落体时火箭在空中就像一片落叶,以不规则的状态自由下落。
而火箭发动机二次点火之后,一定放大了这种设计上的缺陷。
之前发射的火箭都是试验用的小形体,根本不是全尺寸的火箭。
很多设计上,仅仅是在计算上没有出现问题。
可是数学的计算,跟物理的最终成型,中间是有一定的差距。
数学虽然可以解释这个世界上所有问题,但是并不能解决真实物理条件下,所有肉眼能看到的问题。
只有在虚拟的空间里,数学才能解释所有人类遇到的麻烦。
至少目前为止,人类的文明中,数学目前的定位就是如此。
“林工,要不你劝劝你儿子?”有人很很干脆的提出了这个观点。
毕竟林平是林工的儿子,老子出马一个顶俩,说服自己的儿子还不是分分钟。
这样一来,也就省了领导出面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万一双方发生语言上的冲突,只会加重双方的分歧。
或许作为林平的亲人,这个时候说出的话,林平更加能接受一些。
然而就在林工即将要动身的瞬间,一个声音传了过来。
“你们为什么还不执行发射程序?难道要真的逼着林平撤资?”参观发射的老将军有人走了过来。
“这样的发射,只会重蹈第一次的失误,这其实毫无意义…”技术人员们还想重复刚才的话。
然而老将军却摆摆手说道:“你们只考虑到了技术,有没有考虑到资本?作为这个项目的投资人,花了那么多钱,说出去的话却没有人执行。
你们把他当什么了?
真的把人家当成地主家只会花钱的傻儿子?
你们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花人家的,到头来却不听人家的?
这世上还有这么便宜的好事儿?
难道要告诉全世界的资本家,在我们这里就应该花你们的钱,还不听你们的话!
你们真的要向全世界传达这样的信号吗?”老将军看着所有人言辞犀利的问道。
听到这番话,以及这个论点之后。
在场的很多航天部门的领导,一瞬间脑门上见了汗。
在这一刻,大家似乎真的想起,他们这些人还有另外的一群身份。
那就是林平航空航天公司的职员!
这半年时间以来,花了林平公司至少四五个亿。
几乎航天部门所有的试验,都打着火箭可回收项目的旗号,向上级索要资金。
而这个上级,就是林平航空航天公司的财务部。
别说是几乎没有,是压根没有任何一个项目被驳回。
只要申请项目,百分之百得到批复。
甭管是真的跟火箭可回项目挂钩,还是勉强沾上边的试验,只要提出申请就能够拿到研发资金。
对这些科技工作者来说,这大半年的时间可是获得了不少的有用数据。
甚至连载人航天的很多试验,都能打着火箭可回收项目的名义,进行申请资金。
虽然都归航空航天,但是载人航天跟火箭回收完全就是两码事。
而此时国家并没有能力去搞载人航天。
但是基础的研究,却早早的就开始布局。
例如很多的地面性试验,例如人类能够承受多少过载。
第458章 林平坚持发射
“我们是科学家,怎么能够向资本低头呢?况且资本什么时候可以在我们国家大行其道?”有些人言辞犀利的反驳。
“我们是花了他很多钱,我们承认。
不过这又不是过家家,并不是有奶就是娘。
资本主义的歪风邪气,无论如何,不能刮到咱们航天系统。”有人出言附和的说道。
听着这些人义正言辞的摆明立场。
老将军却是无奈的摇头。
这些人,满脑子都是科学技术。
航天的工作个个都是一把好手。
可是这脑子怎么就转不过弯儿呢?
民间有句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家里吃喝拉撒没钱都不行,更不要说如此庞大的一个航空工业。
国家现在资金有多紧张,这些人可能真是感觉不到。
整天关在厂房里建造施工,要么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画图纸。
这些人怎么能够了解大背景的转换,大时空已经开始变了样,而这些人花了人家大半年的钱,难道就一点儿感觉也没有吗?
如果不是林平投资,他们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所搞的那些试验性项目,最少有百分之八十的项目,要拖延两到三年。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还有一些项目未来三五年未必能拿到研发资金。
今年是航空航天丰收一年,各种试验几乎是排满了日程。
因为有大量的实验跟科研工作要做,所以收获了很多重要的数据,也验证了很多之前迫切需要验证的技术。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系统之内很多人得到了嘉奖。
因为他们突破了以往的限制,得到了更新更好更高的技术。
有了突破,有了丰收,有了得到,自然也会有嘉奖。
然而他们就不明白,他们所得到的这些嘉奖,是建立在大量充沛资金的前提之下。
没有这些资金作为支持,怎么可能把三五年的试验浓缩在大半年的时间内完成。
无论是从时间或者空间上,这些钱为大家赢得了很多追赶世界一流技术的机会。
几年前浪费的那些时间,现在因为林平的投入,大家正在积极的追赶。
如今,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就,受到了这么多的嘉奖。
却把人家投入最大的投资人,干净利落的甩到了一边,甚至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一顿数落。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
“今天,谁反对,之后他所主持的项目或者参与的实验,一律不再批复任何林平公司的资金。
还有,不只是资金的问题。
以后所有林平公司的项目,今天所有的反对者一律不得参与。
还有谁反对干脆都站出来,脱下你们身上印有航空航天公司的制服离开这里。”老将军没那么多时间让这些人茅塞顿开。
只能是用最干净利落的方式选择一刀切,正所谓快刀斩乱麻。
既然不服从航空航天公司的管理,不服从航空航天公司老板的命令,那待在这里做什么?
难不成还要老板回来给你们道歉?
并且用热脸再次给你们批复资金?
老将军的这番话,让全场所有人感觉到震惊无比。
怎么老将军会站在林平一边?
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
他老将军的那番话,大家可是听得清清楚楚。
如果大家拒绝执行任务,那么以后将不会再得到林平公司的任何资金。
并且林平公司资金所支持的项目,以后大家也不得参与。
有了这两条束缚之后,大家瞬间感到后背冷汗浸透了衣服。
如果按照正常的申请流程,有实验项目必须要完成理论设计,才可以向上级进行申请经费。
报告打上去之后,便是专家论证的环节。
首先大家要论证这个项目有没有必要?
第二,论证这个项目是否可行?
第三,论证一下国内现在是否有能力建造。
就这三点问题,快则三五个月,慢的话两三年三四年也是有的。
甚至,两三年三四年之后,这个报告所想要进行的试验任务,很可能已经过时。
在这个时期有大量类似的项目,败就败在了论证环节。
林平比较熟悉的芯片行业,当时跟大洋彼岸正处于蜜月期。
于是想要引进一套极为先进的芯片生产线。
工厂打上去引进报告,上面的部门开始论证,论证一下国内有没有必要采购这条生产线。
又论证一下,这条生产线对国内到底有多少利好?
然而,论证了一圈花了好几年的时间。
终于资金得到了批复,谁能想到刚刚买回来的设备立马就被淘汰。
开工不到几个月,设备很干脆的被直接封存。
这就是真实发生的案例,而且是在外汇如此金贵的年代。
各行各业都想要利用有限的外汇,到国际市场上购买一些对本行业有提升巨大的技术。
面对那么多份使用外汇的报告,自然是要慎之又慎。
毕竟家里就那么一点点外汇,好钢自然要用在刀刃上。
于是无休止的论证一圈儿又一圈儿。
最终,大家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
最重要的是,浪费了跟世界一流技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对于芯片行业来说,落后两年几乎就是一代产品。
更不要说一个论证会就开了几年,这就造成了芯片行业远远的被对手抛离。
一旦专利长城构造完毕,后来者再想进入这个圈子,即便是全球首富也是难上加难。
毕竟钱,买不来任何想要的东西。
华为账面上有的是钱,可有些东西不是他想买就能买得到。
归根结底,自己有,哪怕落后一些,也比从别人手中买强上千倍万倍。
此时此刻,现场所有的科技工作人员,全都面临着一个人生的重大抉择。
是不是要坚守自己的那一套科学理论至上的原则,还是要向资本低头,选择青松林平的命令继续发射第二枚试验火箭。
如果现在脱下这身衣服,以后不再加入林平的公司,那么会严重影响到之后所有试验项目的进程。
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