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他在霓虹国买下了800家电影院,可到目前为止,没有签约任何的霓虹国明星。
从投资逻辑上来讲,他在霓虹国买了800家电影院,应该成立自己的经纪公司,签约一批霓虹国的明星。
毕竟本土的明星更有票房的号召力。
既然林平还没有走到这一步,不如我们就提前卡位,进入这个行业搭乘林平的这艘巨轮,争取成长为世界级的电影公司。
到时候我们把本地的明星签约一遍,林平想要跟这些人合作,还不是乖乖的要找我们。”虽然林平给人感觉很恐怖,驾驭资本的能力非常强大。
但是谁能想到林平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居然有如此大的漏洞给别人留有可乘之机。
“那就行动吧!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原本在一起品茶的两位富豪,一时之间心血来潮,决定要杀林平的漏洞之中获取利益。
此时此刻就在两个人发现有利益可图的时候。
霓虹国的很多电影公司也在关注着港城的变化。
对于任何一个土市场来说,忽然间有外资杀入,并且收购了1/3的院线。
而且还是以繁华市中心为标地的核心院线。
这势必会引起本土文化企业的大变局。
毕竟800家电影院,任何电影公司都想与之合作。
多一家电影院对于电影公司来说都多一份回报,有谁会嫌弃自己的票房越来越多呢?
此时,林平收购完tvb之后,霓虹国的各家电视台也进行了新闻播报。
甚至林平现在手中掌握着13832家电影院,更是成为新闻播报中最核心的标题。
而且,加上昨天《奇幻森林》首映会,霓虹国很多记者也到场进行了采访。
对于这部电影有多么的震撼,已然在报纸上进行了报道。
不过由于这件事情发生在霓虹国本土之外,很多人尤其是普通观众,并没有任何的警觉。
但是对于本土的电影公司来说,他们敏锐感觉到一头老虎现在一步步的成长,成长到即便在港城打个喷嚏,霓虹国众多电影公司也会颤抖的地步。
到时候霓虹国的本土电影市场一定会受到左边好莱坞,右边港城电影工业的左右夹击。
霓虹国市场对于好莱坞的开放程度超乎想象,如果此时此刻再加上港城电影的近身肉搏。
更重要的是港城人都是亚洲人,都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
一旦电影配音完成,会给人一种本土电影的错觉。
这种电影一定会更受欢迎,票房甚至与好莱坞电影不相上下。
“你接下来要怎么办?离春节已经非常近了,有4部电影即将登陆我们霓虹国市场。
如果这4部电影取得傲人的票房成就,我们这些电影公司将会面临更加苛刻的竞争环境。
以后我们面临的生存环境,只会越来越艰难,首当其冲的就是演员的片酬水涨船高。
听说在港城,演员的片酬已经高达一个亿港币。
如果这样的涨价之风蔓延过来。
我们的拍摄成本会瞬间翻倍,一旦票房再受到挤压,可想而知我们的财务报表会多么的难看。”虽然电影还没有上映,但是对于一些敏锐性很强的老板们来说,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他们就已经感觉到了压力。
不用这小小的翅膀之风生成龙卷风之后,再去后知后觉的感受这一切。
“目前来看,我们必须要主动采取行动。
为了防止涨价之风开始蔓延。
更为了防止我们电影公司的那些主要演员跳槽,现在就要开始跟他们谈续约的问题。
一旦港城的资本进入到演员的经纪市场,我们再去谈续约就为时已晚。
这个时候我们给每个演员提升10%~15%,然后签署一个长合约,这对我们来说非常的有利。”港城发生的一切,对于这些老板们来说,很能够感同身受,仿佛林平在他们身上经历过一遍一样。
如果现在不采取防御政策,将来公司所有的男女演员被挖掘一空之后。
到时候想哭都没地儿哭。
一个演员成为全国知名,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沉淀。
即便一个明星一夜爆红,很多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可是这样的明星并不具备票房号召力。
想要在电影市场拥有票房的号召力,一定需要时间的累积,跟作品的沉淀。
只有取得全国绝大多数观众的认可,才可能成为一部电影的主演。
而这样的演员一旦被人挖走,对电影公司来说,这种损失可不仅仅是账面上的损失。
对于庞大的外来资金来说,如果想要长期深耕本地。
支付违约金直接挖墙脚是最快速进入本地市场的方法没有第2种。
如果只是拍摄两三部作品,并不打算在本地市场上苦心经营,只需要找一些经纪公司,签约几部电影即可。
可是一家外来的资本在本地市场上买了800家电影院,这样的公司怎么可能会旋转一圈就离开。
“我觉得10%~15%的片酬增长并不能做到有效防御。
如果我们想要认认真真的防御。
必须要联合其他电影公司组成本土联盟,至少把本土市场上,排名前10的男女演员全部掌握在我们手中。
否则的话对那些资本而言,他们会一个个把我们击破。
就我们公司的这些演员来说,如果他开出1000万美金的片酬挖墙脚,我们怎么可能阻挡演员跳槽。
那如果我们这些电影公司组成联盟,并且放话要让所有的演员知道我们的态度。
一旦他们跳槽加盟外来资本的公司,本土市场所有的电影公司将不会再跟他们合作。
归根结底这些明星,只不过是我们的本土明星。
至少目前没有人成为国际巨星。
如果这些明星失去了本土市场,明星光环会快速的陨落。
到时候失去本土的影迷之后,外资公司也会逐渐对他们进行抛弃。
有这样的威慑力,才能确保我们的安全。
除非这些人坚信,他们跳槽的时候一定能够成为国际巨星。
否则他们跳槽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告别这个行业。”亡羊补牢是个成语,此时此刻为了防止外来的狼群入侵,打算要在本土新建更加坚固的羊圈。
甚至打算修建一条合约长城,用来约束本土的明星不要变心。
第539章 真正的危机
对于一个常年发生地震跟海啸威胁的国家来说。
拥有极强的危机感,几乎融入到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
眼看着亚洲将出现超级巨头公司,为了以防万一,这些人急不可耐的展开了行动。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他们展开行动的几天里。
忽然间一条小道消息,被堂而皇之的刊登在狗仔小报上。
“港城资本,大举进攻霓虹国影视圈。
霓虹国明星很可能迎来身价暴涨潮。
东方龙院线坐拥1万3千家影院; 欲要打造一批亚洲顶级国际巨星。
不知,霓虹国明星之中,有谁能够搭上此次快速列车?成为享誉国际的超级巨星。”
随着狗仔小报开始一个个疯狂的刊登消息,再加上各家影视公司,莫名其妙的要跟一众艺人提前续约。
甚至还在合同之中设置了很多陷阱,以及想方设法提高违约金。
如此反常的举动,在配合着娱乐小报的消息。
原本还有些开心的明星,一个个瞬间警惕了起来。
明星也只不过是一份工作罢了,大家无非是想要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
公司突然之间想要涨薪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可是谁能想到,这种庆贺的背后,居然是公司想要把大家捆绑在一条船上。
平日里,这些明星们,要么兢兢业业低着头只顾着创作,要么整天纸醉金迷,灯红酒绿。
这些人,哪里会有如此敏感的神经,去注意到港城即将成长的巨兽。
他们更加无法想象出,他们有机缘要签约到这些港城公司旗下,甚至不排除将来成为国际一流的影视明星以及顶级歌手。
也正是没有如此敏感的商业神经,当公司希望高价续约的时候,有些人经不住诱惑,公司刚刚提出契约谈判还不到两天时间,有人已经在白纸黑字的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如今; 随着狗仔队的介入。
消息层面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
面对如此满天飞的消息,虽然很多人真真假假分不清楚。
但是眼下的情况,并非只有弊而没有利。
狗仔队的介入,那些娱乐小报的杂志编辑们。
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让普通观众跟读者最快速度消化这些知识跟信息内容。
所写的文章极其接地气,而且用最风俗易懂的语言让所有人看清楚未来市场的走向。
此时,看到这些简单明了的文章。
很多明星感觉自己上当受骗,甚至想要立马跟公司解约。
随着事情发酵的越来越大,狗仔的娱乐小报,把港城发生过的事情详细的罗列了一遍。
原本发哥,一个年收入20万的小明星。
瞬间膨胀到能够拿下1400万顶级合同的大明星。
并不是这些明星一夜之间变得突然间值钱,而是有庞大的资本跳入行业之后带来的大水漫灌效应。
对于资本来说,1,400万只不过是毛毛雨而已。
可对于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这已经是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天价。
资本的等级差,搅动着整个行业。
甚至随着资本的加入,一夜之间诞生了一个拥有13000家影院的巨头。
任何电影公司能够搭上这艘巨轮,那么旗下的各种导演编剧摄影以及电影明星,自然是身价水涨船高。
而当霓虹国的明星们在杂志上看到,程龙这个被誉为李小龙接班人的功夫明星; 能够拿到1亿港币合同的时候。
这一连串的数字,深深的刺激着每一位霓虹国的顶级明星。
这些霓虹国的明星觉得; 自己各方面不比程龙要差上多少?
即便拿不到1亿港币的超级合同,退而求其次拿个半价,也远远超过现在的收入。
想到这里,那些已经跟公司完成提前续约的明星。
但是觉得自己损失了数几百上千亿的日币。
毕竟一旦跟这股来自港城的资本签约,即便眼下没拿到多少好处,就凭对方拥有13000家影院。
只要一部电影票房喜人,那妥妥的就是国际巨星的地位。
对于任何国家的演艺明星们来说,想要跨出国门成为国际巨星,在其他陌生的国家拥有票房号召力,这不但要有实力,要有勇气,更要有资本的扶持。
没有资本的扶持,即便在本土市场上无人匹敌。
放到国际市场也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明星。
“千万不要跟公司续约,尤其在这样的关键时刻。
反正你跟公司还有三年的合约。
就算要续约最后一年也来得及,此时此刻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
还是安安静静的站到一边慢慢观察,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有些人以为公司要捧他,迫不及待的选择了预约提前。
现在来看,这些人真的是蠢的够可以。”一个中年人,在片场的休息空档,看着自己公司的后辈晚生的说道。
“是,前辈。
续约这件事情上我一定会小心翼翼。
不过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公司的高层从之前的诱骗性质,一定会转变成为咄咄逼人。
甚至,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旗下的明星如果不签约,在合约范围内这几年时间。恐怕不会被安排重要的角色演出。
更甚者,所有的商业活动全面停止。
商业活动的停止意味着收入大幅度减少。
虽然明星的商业活动停止,公司也会少掉一部分抽佣。
可是这些公司高层宁可看着这些明星被雪藏,宁可看着他们被市场遗忘,也不希望一手培养起来的明星,转手跳槽到了港资公司。
甚至自己培养起来的人,将来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这些明星在本土市场上有一定的号召力。
再加上港资的热捧,为严重打压本土电影公司的传统市场。
原本支持本土电影公司的那些影迷,很可能随着这些明星转头去支持那些港资公司拍摄出来的电影。
长此以往下去,本土的电影公司很可能一个又一个陨落。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考虑,这些电影公司的高层,迫不及待的想要完成续约。
只可惜被狗仔们拆了台,现在变成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场面。”虽然正在片场拍摄电影,事情闹得如此之大,很多人除了看剧本就是看这两天的新闻。
毕竟这样的新闻关系着他们的地位收入,无论是大明星还是小明星,都以最认真的态度时刻关注着。
尤其是那些小明星,他们希望通过跳槽的方式完成人生的三级跳。
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给他们捧场。
这些小明星想要在公司成为一线。
从最初,有台词的龙套变成男3号或者女3号,至少需要四五部电影的沉淀。
而这4到5部电影,必须有亮眼的成绩。
哪怕电影本身票房不高,该名新人演员演出的角色也要让观众有深刻的印象。
明明是一个观众叫不上名字的新人,却要通过非常微小的小角色,让观众们知道自己很优秀,甚至还要知道自己的名字。
怎么看都是极为苛刻的条件。
可是在演艺圈,这确实最现实的成名之路。
一两部电影,观众仍旧对他没有任何印象的话。
这名新人的演艺生涯很可能将会到此为止。
而那些披荆斩棘,终于过了4到5部电影沉淀之后。
公司开始给他们安排一些男3号或者是女三号的角色演出。
戏份变重,台词变长,甚至在电影中的摄影特写也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公司会对这些新人要求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毕竟当给他们安排男3号或者女3号演出的时候,这些小明星获得的报酬,远远甩开曾经跑龙套的生活。
收入上去之后,公司有更高的要求,也是合情合理。
此时此刻,对于这些新人来说,又将面临的5~8部电影的沉淀。
甚至在此期间,也会有一些电视剧,男二号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