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阿奇教练”的称呼已经在交谈之中越来越自然——显然,这个赛季,他们没有少谈及陆一奇。
“让我们看看下一波攻防较量。对于特雷塞尔来说,他必然增加攻击性,地面进攻之外,短传进攻的比例势必会增加;那么野猫队到底会如何应对呢?”
邓恩自信满满地朝着米尔斯投去视线,“我是说,以普雷斯和拉蒂默的风格,他们会如何调整战术?而阿奇又会如何调度呢?”
米尔斯也是一位战术知识非常扎实的主持人,虽然平时负责战术分析的都是邓恩,但他也拥有自己的见解,此时顺着邓恩的提问细细深入发散思维,答案也就蠢蠢欲动地浮现出来了:
普雷斯和拉蒂默必然增强地面防守和短传防守。
而陆一奇则无法捉摸,大概率会选择上步施压。
归根结底,其实都是在前线布局,进一步压缩防守空间,但细节的战术走向却能够看到教练风格的差异;除此之外,还有对于战机的捕捉、场面的把控,进而做出临场战术调度,这则是能力的直接体现。
不过,在直播过程中,米尔斯并不打算“站队”,野猫队教练组内部的事情,他不会在公开场合表示态度,所以,他也不会回答邓恩的问题,只是展露了一个笑容,“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邓恩摊开双手,摆出了一幅“那就走着瞧”的得意模样,灼灼目光透露出强大的自信。
然而,米尔斯和邓恩都错了——更为准确来说,他们都没有能够准确判断到陆一奇的临场调度全貌,仅仅只是捕捉到了一个脉络。
再次登场的橡树队进攻组和野猫队防守组展开交锋。
一如所料,特雷塞尔增加了短传比例。
通过快速出手的短传配合,迫使线卫群不得不分出部分精力协助短传防守,进而为地面推进减轻压力。
其实,也就是识破了上一波攻防之中陆一奇的战术变动,特雷塞尔立刻就想到了以短传打破僵局的办法;同时,这也是改变进攻节奏的一种手段,增加进攻战术的排列组合,进攻体系就立体了起来。
如此一来,野猫队仅仅依靠马修斯来协助短传防守,自然是不够的,这也迫使防守组必须调整战术。
不过,野猫队的战术调整却没有按照常理进行。
防守组之中四名线卫,两名上步、两名后撤,不同防守档数采用不同搭档组合,而不是固定两位线卫同进同退,持续不断地改变战术组合:
如果是中线卫,那么他们就能够与防守锋线做出互动配合;如果是外线卫,那么他们就能够从防守锋线的两侧做出配合。
真正的重点在于:
上步的两名线卫联手防守锋线,展开突袭——不是施压,而是突袭,真正发起实质性地“攻击”,尝试擒杀四分卫。
后撤的两名线卫则联手强卫马修斯齐齐后撤,放弃短传区域,而是将防线拉到中传区域,战术核心奥义在于,允许对手完成短传接球,但不允许对手接球之后持续推进,以后发制人的方式遏制进攻。
一进一退的战术,刚开始的磨合还是有些生涩,让橡树队进攻组得手数次,但很快就彰显出真正威力,不仅四分卫需要承受巨大压力,外接手们也开始深陷泥沼。
第280章 悬念渐失
防守前线选择花式突袭,这就是瞄准了四分卫托德…柏克曼。
柏克曼是一名合格的体系球员,整体战术能力都相对均衡,缺少亮点却也没有明显短板,关键时刻缺少爆发力,还是能够在正常推进之中发挥作用,不过,“非正常推进”才是橄榄球比赛的主要构成。
所谓“非正常推进”就是进攻锋线口袋遭遇强大压力或者被撕破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四分卫必须在惊涛骇浪之中完成防守阅读、路线判断、目标选择、传球出手等工作。
对于柏克曼来说,压力就超标了,这也是他没有办法进入NFL成为一名职业四分卫的原因。
橡树队的进攻锋线在艾利克斯…布恩的率领下,表现还算扎实,再加上地面进攻的顺风顺水,这才给予了柏克曼足够活动空间,传球表现也就达到了水准之上;但陆一奇通过比赛录像认真研究了进攻锋线的风格,与拉蒂默、罗伯斯特等防守组教练反反复复商议过后,制定出了相对应的施压突袭战术——
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
持续不断的轮番突袭,即使没有能够真正地擒杀柏克曼,却依旧让柏克曼时时刻刻处于惊涛骇浪状态,他的短板就逐渐暴露出来:
惊慌失措,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还有最致命的,判断失准——如果判断出现误差,离谱的传球未完成还是小事,抄截才是终结。
防守二线选择的是伺机而动、延迟防守,这则是瞄准了外接手群。
橡树队外接手阵容没有天赋异禀的球员,哈特莱恩也只能扮演战术棋子,这也意味着他们完成接球之后,缺少持续推进的能力。
野猫队防守组有意识地将防守阵线站位押后,等待对手完成接球之后再选择上步,不要求第一时间卡住对手或者破坏传球,更多追求防守成功率——即使对手接住橄榄球,持续推进的机会也被掐断。
这也使得防守组二线与前线完成了配合,前线的施压突袭,打乱柏克曼的阵脚,短传成功率也出现波动,外接手接球也就增加了难度;二线的延迟防守,确保防守成功率,不会轻易出现错失擒抱的失误。
于是,整个防守强度也就提升了起来。
唯一不足就在于,地面防守确实松懈下来,重新让威尔斯和塞纳两位跑卫赢得了喘息空间。
不过,防守二线的防线不仅仅针对外接手,对于跑卫也同样有效,这也避免了跑卫直接冲出大码数的情况。
米尔斯和邓恩预料到了前线施压,却没有预料到二线调整,然后,橡树队进攻组再次登场之后不久,整个进攻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磕磕绊绊起来。
一档十码,推进短码数。
二档某码,推进短码数。
三档某码,还剩短码数。
整个推进效率下降得非常厉害,无论是短传进攻还是地面进攻都是如此,橡树队总是需要面对三档危机。
此前,野猫队选择快速短传来改变进攻节奏,眼花缭乱的路线配合、连绵不绝的节奏提速以及出类拔萃的个人能力,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以节奏完成碾压,推倒了橡树队防守组,最终地面推进也撕破防线。
现在,橡树队同样试图以短传结合跑球来改变进攻局面,但……他们什么都没有,所谓短传也是强行短传,缺少战术路线的配合,短传接球之后的推进难度非常大,这也就无法达到首攻转换的最低需求。
依靠威尔斯的地面跑球连续两次完成三档转换之后,场上局势风云突变——
“攻击!”
四分卫柏克曼才刚刚宣布开球,第一时间就注意到,外接手罗比斯基、哈特莱恩和丹恩…桑赞巴切(Dane…Sanzenbacher)全部都陷入了贴身盯防的困境——
此前,即使柏克曼需要面临强大的传球压力,但至少外接手的位置是清晰的,他终究能够寻找到目标;而现在,外接手全部都陷入了一对一贴身盯防的困境之中,整个二线防守的压力也开始往前推,伴随着前线持续不断的施压,如同气浪一般层层叠叠地堆积起来,那种无处不在的危机感就爆发出来。
狼烟四起!
柏克曼有点慌。
连续后撤步调整位置之间,柏克曼可以感受到岌岌可危的进攻锋线似乎随时都可能被冲破,仓促之间,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快速出手,但迟迟找不到传球空间,又让他陷入恐慌境地,然后就越来越慌。
明明应该快速出球,结果双手却牢牢握住橄榄球,就好像抓住自己的救命稻草一般,拒绝轻易放手。
眼看着一抹紫色球衣身影已经突破了进攻锋线,柏克曼这才意识到自己持球时间过长,口袋坚持不住了,这才匆匆忙忙地朝着右侧斜前方传送出橄榄球;
这是一记五码短传,试图寻找到哈特莱恩;但因为传球出手时间太晚,两条锋线的纠缠正在逐渐靠近,这也迫使柏克曼不得不拉高弧线,避免半路被拦截下来,结果慌张之中,传球弧线没有控制住。
太高了!
橄榄球在空中高高划出一道弧线,哈特莱恩不断调整自己的脚步,试图完成接球;但角卫塞德里克却死死卡住位置,哈特莱恩根本无法占据上风,脚步有些踉跄,竭尽全力地抵挡塞德里克,避免对方“越界”之后制造出抄截机会。
这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然后,哈特莱恩就意识到,自己面临前有狼后有虎的狼狈状况——除了塞德里克之外,线卫珀梅勒也正在横向冲刺过来;他试图阻止珀梅勒,但塞德里克的纠缠让他失去了机会,只能眼睁睁地注视着:
珀梅勒快速横向移动,根本没有注意哈特莱恩,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橄榄球之上,眼看着传球弧线开始下坠,他双脚并拢、全力蹬地,把整个身体直接抛了出去,高高地跳跃起来,双臂和双腿都舒展到极致。
就好像跳跃水面触碰海洋球的海豚。
珀梅勒的双手出现在橄榄球的下坠轨迹上,正面拦截在哈特莱恩面前,身体阴影就这样笼罩住了哈特莱恩,横刀夺爱地半路将橄榄球拦截下来,耳边似乎可以听到哈特莱恩撕心裂肺的呼喊,但珀梅勒心无旁骛,双手牢牢地抓紧橄榄球,身体就顺着地心引力的拉扯重重地朝着大地头球。
抄截!
第281章 胜利天平
“10:21”,2007赛季全美冠军赛的上半场暂时告一段落,最后以珀梅勒的一记鱼跃抄截画上了句号。
虽然可以明显感觉到,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进攻气势逐渐遭受对手压制,但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上半场比赛,着实令人气闷,特雷塞尔的战术变阵终究没有能够逃脱框架,而领先一步的野猫队则占尽上风。
即使是坐在演播室之中的邓恩和米尔斯也没有预料到如此变化——对于外行来说,他们很难看懂这些战术变化背后的博弈,绝对是头脑风暴的成果;而对于内行来说,却能够清晰感受到陆一奇的影子。
角角落落!
从前线施压到二线押后,再到整个防守全面收网式地压上,野猫队防守端真正展现出了技高一筹的能力——不是球队个人能力的展现,完完全全就是战术层面的技高一筹,最终柏克曼的慌乱是显而易见的。
邓恩得意洋洋地看向米尔斯,眼神里的雀跃和激动,似乎正在炫耀自己的慧眼识珠。
米尔斯却也不在意,愿赌服输地点头示意了一下,而后接着说道,“从目前的状态来看,橡树队的下半场将非常非常困难。”
因为特雷塞尔已经将自己的底牌亮出,战术层面的变化缺少更多悬念,现在只能期待球员们的临场发挥来创造奇迹了;但反过来,野猫队的战术谋划看起来还有余量的模样,优势恐怕还将继续扩大。
话虽如此,但竞技体育永远存在无数惊喜和意外;而且,作为ESPN的分析评论员,他们也必须保持中立。
“现在,就看特雷塞尔在中场休息如何完成调度与调整,橡树队在攻防两端依旧拥有潜力,比赛依旧存在变数。”米尔斯还是尽职尽责地说道。
邓恩却是坐在旁边“拆台”,“现在唯一存在变数的就是,堪萨斯州立大学只领先十一分,两记球权就能够完成优势转换的局面,却不知道比分差距是否在下半场会进一步拉开,留下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话里话外都在暗示着,如果特雷塞尔再不想出办法的话,下半场可能就要打花了。
米尔斯坐在旁边也是满脸无奈。
但事实却证明,邓恩是正确的。
俄亥俄州立大学拒绝就这样缴械投降,特雷塞尔依旧在做出不同尝试;同时,堪萨斯州立大学也拒绝胜利从指缝溜走,在陆一奇和罗伯斯特的率领下,他们不仅没有保守地“守住”胜利,反而还大胆地继续做出调整。
下半场由橡树队率先吹响进攻号角。
特雷塞尔做出冒险尝试:增加传球比例。对于其他球队来说,这只是一个正常战术调整;但考虑到柏克曼的传球能力,还有特雷塞尔自己的进攻风格,那么这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侧面却也可以看出特雷塞尔的“绝望”,如果不是站在悬崖边上,又怎么可能做出如此孤注一掷的尝试呢?
特雷塞尔用威尔斯和塞纳两名跑卫,轮流上场,却不是为了跑球,而是充当第六名进攻锋线球员,如同僚机一般,始终游弋在柏克曼身边,一方面是保护柏克曼,帮助拆挡;另一方面则是作为危机备案,情急情况之下,柏克曼还是能够将橄榄球抛给僚机,避免遭遇擒杀或者抄截,然后由跑卫来尝试推进。
战术本身并不复杂,但非常具有针对性,从柏克曼的脚步和传球就可以看得出来,心态明显平稳了下来。
连续被橡树队拿到两次首攻之后,野猫队也做出了调整,放弃前线突袭、保持前线施压,更多兵力则投入传球防守之中,对位盯防联手区域联防,布置下天罗地网,吃准对手外接手群缺少个人能力、也吃准对手四分卫传球准度平平,以人海战术堆叠出二线防守的优势。
橄榄球比赛进程中,瞬息万变,每一档攻防都必须做出战术调整,提早一些、推迟一些都可能影响比赛走势。
回合制的比赛让教练的角色力量放大到极致,除非是拥有佩顿…曼宁那样“编外教练”站在球场之上的顶级精英四分卫,否则教练组每一档攻防之间的调整与改变,全部都至关重要。
此时就是如此。
进攻与防守的战术在局部持续不断做出调整,试图压制对方,但特雷塞尔的临场应变跟不上罗伯斯特的节奏——又或者说,跟不上陆一奇的节奏,优势局面就逐渐发生了改变,最终橡树队好不容易推过中场,却还是三振出局,没有能够进入任意球区域,以弃踢收场。
这一波攻防的战术较量也成为了整个下半场的缩影:
特雷塞尔始终在努力、在调整、在指挥,但对手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