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万粉丝,6。7万赞,1。9万条评论,这得不少钱呢。
哪家刷子公司做慈善啊,这么大的单都能刷错。
为了不影响吃饭,江祺等人决定先去健康炒菜馆吃饭,吃饭的时候再研究这件事情。
至于为什么江祺不直接问汪平修,他发消息问了,汪平修没回。
宣传部工作量一项巨大,忙起来加班加到深夜都是常事。汪平修现在负责戏院宣传,戏团《采桑女》魔都巡演在即,汪平修如果和方圆剧院的人开电话会议,很长时间不回消息也正常。江祺又不急着知道真相,正好他也想先和大家讨论一下冯灵账号离谱的数据。
有的事情,直接知道真相,远没有经过热烈的讨论和缜密的分析再揭晓答案来得有趣。
八卦,就是要聊才有趣。
江祺几人到健康炒菜馆的时候,才上午10点40分。
这个时间,大多数商场里的餐馆都还没有还是营业。
但健康炒菜馆一楼已经快坐满了,不少学生已经吃上新鲜出炉的盖浇饭了。
大学生,一种随时都能吃三餐的神奇生物。
他们可以在上午10点吃中饭,也能在下午4点吃晚饭。吃饭的时间通常根据下课时间来决定,什么时候下课就什么时候吃饭。
很显然,现在在店里吃饭的,是上午10点下课的那波学生。
江祺打量了一下店铺,发现这家店的服务员不少,有一个年轻女生,两个年轻男生,估计是兼职的学生。江枫的妈妈也是服务员,偶尔会对厨房喊声菜。
厨房只有一扇小窗,门紧闭,在外面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您好,请问是四位吗?吃盖浇饭在一楼,如果要点菜的话可以上二楼,二楼有小桌大桌和包厢,今天我们店有特惠菜,四位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尝试。”见江祺几人来到店门口,年轻女生迎了上来。
“我们点菜。”江祺道。
“好的,楼上请!”
江祺四人在年轻女生的带领下上楼,楼上相对楼下比较空旷,只有一桌吃盖浇饭的客人,有两人座椅后面还挂着书包,显然也是学生。
“哇。”汪杏花到处看了看,“老板,你学弟家的店好大啊!”
“学弟?”年轻女生察觉到了关键词,看向江祺,“您是……?”
“我是光电专业的毕业生。”江祺道,“昨晚我去现场看了比赛。”
听江祺这么说,女生顿时眼睛一亮,问:“哇,问一下,章光航真的有直播里拍得那么帅吗?”
江祺:?
你是江枫的员工你不关心你昨晚当众昏倒,被做成表情包的老板,你关心帅哥?
好吧,也不是那么不能理解。
“有。”江祺点头,言简意赅。
女生的眼睛更亮了。
“比照片上更帅!”汪杏花补充,“他不上镜。”
女生捂嘴惊呼。
“是的。”江茶简单补充。
“吃点啥?”黄富贵不关心帅哥只关心午饭。
女生这才想起自己是服务员,主要工作是帮客人下单,连忙掏出便利贴和中性笔:“您几位要吃点什么?今天的特色菜是八宝鸡,特价88一只,绝对超值,就是可能要等二十分钟。”
“没事,二十分钟可以等。那就来一只八宝鸡。”江祺接受女生的推销。
“东坡肘子有吗?”黄富贵对大菜,尤其是他做过的大菜比较有兴趣。
“有的,都是一大早就放在火上煨的,您中午吃可能没有晚上吃味道好,但也不差,中午的肘子比晚上便宜15块钱。”
“那就来个东坡肘子。”黄富贵下单。
江茶看了一会儿挂在墙上的菜单牌子,又朝下看了看:“炒花菜,清炒空心菜和芹菜炒肉。”
轮到汪杏花了。
汪杏花先是看看江祺,问江祺还有什么要点的,江祺摇头后才道:“梅菜扣肉、宫保鸡丁、水煮鱼、水煮牛肉,还有那个……清汤柳叶燕菜,这个菜我没听过,尝尝看!”
年轻女生:?
年轻女生数了数:“1、2、3……你们四个人一共点了10道菜,我们点的菜量比较大,会不会有点多。而且清汤柳叶燕菜目前没有原材料,所以暂时做不了。”
“哦。”汪杏花有些失望,“没事,那就九道吧。我饭量大,你放心,不会浪费的。”
年轻女生没有很惊讶,只是略微有些诧异,点点头,下楼了。
人刚下去,江祺几人在楼上就听见了女生中气十足,震耳欲聋的大喊:“江枫,江叔,来大单了!江叔的肘子被客人点了!”
江祺四人:……
江茶幽幽地道:“老板你学弟家……还挺有意思的。”
等菜期间,大家继续对冯灵的某音号展开深入探讨。
汪杏花觉得是她爹不了解行情,当刷子刷习惯了,疯了,一次性刷多了。
江祺觉得是被人公司刷错号了。
江茶不与评价。
黄富贵在认真分析了评论区的账号名字后,觉得不一定是刷的。
可能是真的。
“老板你看。”黄富贵指着评论区的花好月圆、李林、黄城老王、罗志东111,“这些都很像是真人。”
“老板,我们不能因为评论内容都差不多就觉得这些评论都是刷出来的。内容短可能是因为写评论的人不会打字,靠手写麻烦,不想写长句子才简短,或者干脆是表情。”
“老板你看这些热评,最多的足足有1。1万赞,这条评论也没什么出彩的,就是白白厉害和大拇指的表情。这说明很多人不想评论,但又想表达自己对视频的喜爱,给视频点赞还不够,还要点开评论区给评论点赞。”
“我之前在直播间买东西的就是,能不打字就不打字,那些主播都很会猜我们的意思,错字什么的都能猜对。”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有理,黄富贵直接现身说法。
江祺认真思考了一下,打开微信看了眼亲爹亲妈的微信名。
乔慧芳的微信名直接是本名,江晓亮的微信名的老江。
这些名字确实很符合中老年人的取名风格。
“可是,如果是真的,汪班主是怎么做到2天60万粉的呢?”江祺百思不得其解,“这些中老年人应该是不追星,不看娱乐八卦,不玩微博的。”
“怎么做到的呢?”
“还有,白白是什么鬼?”
“小百灵的新外号?”
第545章 饥饿营销
江祺的问题,在东坡肘子端上桌的那一刻得到了答案。
东坡肘子,著名川菜。
这菜江祺几人都吃过,在游乐园还没开业,黄富贵还负责众人的一日三餐掌握厨房的生杀大权的时候,黄富贵经常做。
江祺不知道是黄富贵从网上学的教程有问题,还是健康炒菜馆挂羊肉卖狗肉,总之,漂亮女服务员端上桌的东坡肘子和众人先前吃的完全不一样。
黄富贵做的东坡肘子,肘子上会淋一层厚厚的豆豉色的料,料上又会盖一层葱姜,把肘子盖得严严实实的。肘子是放在蒸笼里蒸的,非常软烂,就是葱姜味有些重,江祺一直吃不太惯,反倒是老约翰非常喜欢。
而健康炒菜馆卖的肘子,除了深色的酱汁外什么配料都没有。
一个大盘,里面是一个在寻常餐馆里很难见到的大肘子。
建康牌大肘子虽其貌不扬,但香味四溢,浓郁的肉香扑面而来,让人闻着就不由得食指大动。
“滋溜。”汪杏花没骨气地吸了吸口水。
“东坡肘子。”女服务员笑着道,“几位,菜已经上齐了。您几位今日的消费金额已经满了500,我们这边会送您一壶酸梅汤,请问是要冰的还是常温的?”
“冰的。”江祺毫不犹豫地道,酸梅汤不喝冰的没有灵魂。
说罢,江祺拿起筷子直指肘子。
比江祺更快的是汪杏花,在夹菜这件事上,汪杏花不会输给任何人。
只见汪杏花轻轻一戳,盘里的肘子就瞬间皮肉分离,可见已经非常软烂。
汪杏花挑走带皮较肥的一块,多沾了点酱汁,迫不及待地一口包下。
“唔,好吃!”汪杏花含糊不清地道,“比瓦坛花雕鸡差点,但是好吃!”
咽下。
“老板,我们等会儿可以再打包一个肘子带回去当晚饭吃吗?”汪杏花满脸期待地问,“晚上肘子配瓦坛花雕鸡,肯定特别好吃!”
江祺:?
你都是人了,大晚上吃得这么油腻,你不反胃吗?
“最好不要。”江茶开口,“厨房里一共就俩肘子,我们点了一个老板学弟胖胖的父亲就已经伤心得啃大葱了。等吃完饭我们再把另一个点走,他父亲可能会抱着肘子哭。”
江祺三人:……
就在这时,江祺的电话响了。
来电人:汪平修。
江祺不舍地看了一眼桌上的肘子,咬咬牙,一狠心,接通了电话。
“老板中午好啊,我刚刚一直在和方圆剧院的人开电话会议没能第一时间看到您的消息,真是不好意思。您是想知道冯灵某音账户的情况是吧,是这样的,账户上的数据都是真……”
“记得给我留点肘子,要带皮的,纯瘦肉也不好吃。”
“肘子是吗?老板您需要……肘子?”电话那头的汪平修一愣,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遇到了巨大挑战。
带皮的肘子是什么暗示?
老板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说这种话,肯定是在暗示自己。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自己来得晚本就落后其他同事好几步,同事里还有一个和自己专业领域差不多的魔法师。
汪平修自知比竞争力是比不过佩吉校长的。
佩吉校长可以挥挥手让邪修灰飞烟灭,自己只能被邪修灰飞烟灭。
为了提升自己在老板心中的地位,汪平修这一个月基本都在不眠不休的吸收知识,好不容易开创了新赛道,研发了新打发,老板又恰好在自己准备汇报前发现了。
这正是汪平修展现自己才华的绝佳时机,天时地利人和,他可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暗示没才出来就错失这个良机。
电话那头,汪平修那手机的手微微颤抖。
江祺这边正在用筷子和汪杏花掰扯自己要的是哪块肘子。
“我说的是这块,不是那块!”
“我知道了老板,您的意思是市场就是一个大肘子,我们胃口再大也不可能一次性全吃下,要有取舍!”
“油水多的固然好,但是会腻。瘦肉多受现在人的喜爱,但单吃难免单调,最好的部位就是连皮带肉,肥而不腻的那块,那才是我们需要争取的意向客户。”
已经和汪杏花商量好了自己要哪块,黄富贵要哪块,江茶要哪块,剩下的才全都是汪杏花的江祺:?
“你在说什么?”江祺都听傻了,他就是分神了半分钟给自己争取了一下肘子肉,怎么电话那头的字就每个字都能听懂,连在一起就听不懂了。
“我在吃饭,我刚刚在和杏花说话,你继续,账户的数据怎么了?”江祺选择听不懂就忽略。
电话那头的汪平修罕见地沉默了十秒,清了清嗓子,继续用平和且顺耳的声音说:“是这样的,账号数据完全真实,全部都是活粉,且大多都是戏院的优质客户。”
“是这样的……”
黄富贵听不到电话那头汪平修的话,只能小声问江茶:“汪班主说什么了?”
江茶总结:“臣子向皇上汇报工作的时候猜错了皇上的心思,皇上没听懂。”
黄富贵:?
什么东西?
自己是看了几个月直播看得跟不上时代了?
汪杏花对电话内容不感兴趣,去楼下要了一桶白米饭,用肘子的酱汁拌饭吃。
汪平修的汇报持续了半个小时。
期间江祺边吃边听,偶尔看看汪平修通过微信发来的图片。
汪平修从一开始,就盯上了消费力不算太高,在互联网上几乎没有声音,但是群体极为庞大的中老年人群体。
汪杏花在宣传《采桑女》的时候,采用的是传统思路。
《采桑女》注定不会大爆不会卖座也不怎么可能会出圈,那就走口碑路线,找一群专业人士站台,在一片好评中成为评分很高,但票房很烂的文艺片。
这个思路其实没毛病,但汪平修觉得不行。
汪平修觉得口碑有个屁用,能赚钱才是正道理。
汪平修并没有觉得《采桑女》曲高和寡到了没有观众的地步,普通观众忍过前三幕也能看,过了观看门槛的观众更不用说。《采桑女》是在汪杏花所属世界历经百年依旧经久不衰的佳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汪杏花的改编虽然差了点,但剧本底子在那儿。
如果说汪杏花把95分的原剧本改成了85分,那么冯灵就把85分的剧本演出了100分的效果,这个戏给看戏的人看,效果是非常的好的。
好产品就要交到客户的手里。
汪杏花找不到客户在哪里,汪平修找到了。
汪平修先是经过几天的摸排,确定这个世界的年轻观众虽然普遍不看戏,但是上了年纪的观众还是有看戏经验,少部分甚至现在还留有看戏的习惯。
某些省份的乡村地带,一到逢年过节就大戏连台,观众可以说是要多少有多少。
只不过这些观众因为年纪和社会地位的缘故,常年在互联网和新闻报道中销声匿迹,大众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自然而然的就会忽略他们。
汪平修在确定《采桑女》的受众群体后,让冯灵录了一段几十秒的音频。为防止被人听出来具体内容是什么,汪平修特意挑了一段晦涩难懂的词,不结合前后内容大概率听不太明白的那种。
然后,汪平修混进了无数群聊,把自己伪装了一个72岁不太会玩手机的独居老人。声称自己无意中得到了这段音频,觉得音频里唱戏的姑娘唱得特别好,想看完整的,但是自己又不知道是哪个戏曲演员唱的哪出戏,只知道这个演员可能叫白白,但搜白白根本搜不到,找儿女帮忙儿女又嫌麻烦不愿意,所以才在网上寻求帮助。
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这个理论汪平修可能不知道,但他的策略无疑是有用。
音频如病毒一般在老年人群体中蔓延开来。
热心的大爷大妈们呼朋唤友,帮助72岁的独居汪大爷。
听戏的在心里感叹这唱戏的姑娘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