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探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警探长-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白松点了点头:“有三块迷雾,终于可以连起来了。”


第四百二十九章 是时候开脑洞了!
  人,获得既得利益时,往往会忘了分析这个事情的根本,而容易把这些成就,全部想成是自己的功劳。
  很多富人,一旦久富之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阶级,他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他也不会认为是时代造就了自己,总之,功劳都是自己的。
  这也正常,毕竟成功的人,说什么都香。
  但是,这些,在侦查破案中,是不可取的。
  …
  道理谁都懂,现实却不是如此。
  没有人不愿意躺在功劳簿上。
  ……
  “12·11”专案,对这个案子有卓越贡献的人有很多,且不提荣获二级英模的于德臣师傅,单是本案产生的二等功、三等功就一只手数不过来。
  这案子很多人都付出了辛劳,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忘了一个人的功劳。
  小雨。
  这个案子被抓的人很多,基本上全部逮捕,但是只有一个人办理了取保候审,后来随着案子的审判,被判了缓刑,一直也没有进监狱。
  算起来,现在小雨正处于缓刑期间。
  缓刑是社区刑,不关押。
  一般一个本身可能判一年有期徒刑的案子,如果判缓刑,就是两年左右。计算时间是从判决生效时间开始计算。
  “12·11”专案案件审理时间比较长,判决的时间也不久,所以小雨她两年的缓刑期才刚刚开始。
  在这两年的期间,被执行缓刑的人,属于司法局管辖,不能出入境,离开所在市县要跟司法局审批,同时也被限制会见特定同案人等。
  小雨之所以能判缓刑出来,最关键的原因就是重大立功表现,在所有人都沉默的时候,她提供了“锡哥”的一点线索,从而确定了“锡哥”是谁,进而对案件的侦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白松听说了小雨立功的消息时还很惊讶,但是当时,所有人的精力都在南黔省那边,逐渐地也忘了追问一个为什么,只当是小雨对一些上层了解的比较多。
  但,这几次与奉一泠的接触,白松逐渐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犯罪团伙一般都是在阴暗的地方,组织越大,领头的越怕抓,隔了两个层次,可能一点接触都没有。
  在此之前,居然没有一个人怀疑这个事情?
  小雨,很可能与奉一泠那边的案子有关,甚至她很可能与奉一泠认识,是某个核心人物!
  邓文锡的“12·11”案、奉一泠的相关案件之外,还有一起案子,三块迷雾,白松把它们合并在了一起。
  第三块迷雾是:
  任豪那边的连环杀人案。
  所有案子,自始自终有一种东西贯穿始终——腊肉。
  在我国,喜食腊肉的省份分布很广,但是最有名的应该还是湘南腊肉和广南省腊肉。
  后者偏甜口,前者则比较偏咸。
  任豪那边的连环杀人案,第一个就是吃腊肉里面加了氯化钡,直接中毒死亡一人。第二个人在酒桌上与人发生矛盾被刺死。
  这个案子里,司机也喜食腊肉。
  王亮等人去湘南省的时候,也吃过好几次腊肉。
  任豪也一直觉得这两起命案有什么关联,但是却始终没有发现。
  任豪不是一般人,白松对此是有领教的。
  警察虽然说不分三六九等,但是对于任豪大师兄,白松非常佩服,这一定是很高段位的警察了,但是任豪丝毫没发现两个命案的关联。
  这就好比两根高压电线,单独看几米电线,以为他们没有任何关联,但是从大的角度上来看,它们根本就是一个整体。
  第一起投毒案件的嫌疑人已经执行了死刑,被枪决了。第二起的被判了死缓。
  第一起像是寻仇,但是被枪毙的那个,到死也没说出一二三来。
  第二个像是酒后矛盾,但是又太巧了。
  第二个,也就是眼睛男,在第一个被毒死之后,也中毒了,后来被孙杰带到医院急救,捡回了一条命。
  结果,这条命还没捡回来几个月,人就没了,无论是谁也会觉得有蹊跷。
  但,任豪从他的角度上来看,怎么也看不出问题。
  但是白松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就似乎明白了什么事情。
  如果啥这两个人,是奉一泠所为,这个事情就可以解释了。一般人,哪有这个咖位去搞这种谋杀案还能让行凶者至死不招供?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第二个案件发生的时候,第一个已经枪毙了,所以就造成了对第一个案件的轻视。而第二个案件发案之后,再去想审判第一个,已经晚了。
  他提出了一个整体的猜测。
  由于都是因为全国性的涉及网络的犯罪组织,奉一泠与邓文锡是有着交集的。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同行是冤家,到了这个层次,互相渗透是很正常的行为。
  小雨应该就是奉一泠集团里渗透到邓文锡集团的人。
  而死掉的两个人,则可能是奉一泠集团里背叛的人。
  一般这类人,如果背叛了原组织,想逃跑很难,因为他们本身就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人,所以这两个人很可能是想来投奔邓文锡这个组织,但是,奉一泠就没想让他们活。
  第一个人死了之后,邓文锡的组织被连根拔起,所以,针对第二个人的行为,就不用那么着急了,只是,眼镜男最终还是没有逃掉。
  柳书元在白松旁边,听着白松在那里旁征博引,脑袋都疼了。
  “你这个脑洞是不是太大了?”柳书元汗都下来了,白松接触的案子,除了车祸案以外,其他的他都没听过。
  柳书元也接触过一些案子,但是比之白松提到的这些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
  “12·11”专案,是个上级机关组织的,多省联动的跨境案,柳书元也算是略有耳闻,但是他真的不知道这个案子涉及了那么多人,而且内部如此复杂。
  “一般来说,犯罪集团之间也不会闹这么大吧?”柳书元擦了擦汗。
  “一般是这样。”白松点了点头,言外之意,这俩都不是简单的犯罪集团。
  如果是这样说来,其实逻辑上说得通。


第四百三十章 两路开花
  “如果真的是这样,你说的这个小雨,可真的就不是一般人了。”柳书元好好想了想:“这个人现在正处于缓刑期间,还得定期跟司法局联系,咱们可以想办法把她叫到司法局来,然后抓了就行。”
  “不抓。”白松摇了摇头:“她跑不掉,不如对她进行一些监控和监视,说不定可以放长线把大鱼引出来。”
  “嗯,这个事不难。”柳书元道:“不过,你说的这些,真的会相通吗?我怎么听着有些悬呢?证据好像不太够。”
  “‘12·11’专案你可能不了解,这个专案虽然是破了,但是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白松道:“几乎所有人都把功劳归功了自己,归功了警察。但是,事实上,我在南黔省的那个基地所在的村落待过一段时间,我很深刻地体会到这个犯罪集团的强大。
  甚至于,我们多省联动,出境抓捕,提前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回来的时候,还是有人受伤。你能说这些人普通吗?尤其是这个邓文锡,你别看他现在被抓了,这个人可是叱咤风云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人物,能抓住他实属于咱们水平高,外加运气好。”
  接着,白松缓了缓,继续道:“这个小雨,加入这个犯罪组织没多长时间,但是,她居然知道邓文锡的一些事情,而且后续证明她提供的情报是真的,这可能是她简简单单就能听到的事情吗?就连他的上级,所谓的‘峰哥’,不也没指出这个邓文锡的线索吗?为什么小雨能?”
  “照这么说,还真的有很大的问题。”柳书元道:“那这么明显的漏洞,为什么之前没有人想到过?”
  “没人发现是漏洞,包括我。”白松叹了口气,“弱小和无知从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注1)
  “唉。。。”柳书元叹了口气,这事怪不了任何人。
  事实上,即便是很多在案件之外,通览全局的读者老爷们,又有多少会发现这个问题呢?
  “而且,你真的觉得邓文锡不知道谁把他供出来了吗?”白松反问道:“这邓文锡居然还反问我,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不知道。”柳书元老老实实地说道,他是真的不知道,根本跟不上白松的脑洞。
  “邓文锡怎么会是傻子?他请的律师可不是一般人,所以,即便他再笨,也该知道,这个案子,就一个人判了缓刑,就一个人从一开始就取保候审。所以,邓文锡就算是猪,也该知道是谁把他供出来了。
  所以,你看看人家奉一泠的手段,再想想这个邓文锡,他俩咖位如此接近的情况下,邓文锡能饶了这个小雨吗?
  所以,他肯定是开展了对小雨的报复,所以,他才会问我是谁供出了他,这样来试图证明,他对这个事不知情,如果小雨死了,跟他无关。
  毕竟,他已经是死缓期间了,如果再摞上一个可能的命案,那基本上死的透透的了。
  要知道,邓文锡现在在死缓期间,几乎见不到律师,外面的事情他也不知道。所以,咱们去找他,他可能还以为是小雨死了,我们去问他是不是他干的。
  这样才能解释邓文锡为什么会这么跟我们说话,为什么戒备心那么强。
  作为一个已经坦白了的已决犯(已经判决了的犯人),他按理说应该和我们和和气气才对,可是他没有。
  但是,反过来说,小雨现在还好好的,这又恰恰证明,这个小雨并不简单,在奉一泠团队里,是个重要的人物,远不像表现出来的大学生这么简单。”
  “。。。”柳书元沉默了一会儿,心里自我安慰起来:“一定是我没有参与到这俩案子,所以我才听不懂,我才记不住的。。。”
  。。。
  “那你如何关联的那两起命案呢?”柳书元缓了缓,继续问道。
  “因为这两个犯罪组织,联系真的是有些紧密了。”白松道:“我们有时候见到的一些高科技设备,在日常的犯罪中都是比较少见的,可是,我在奉一泠这里,见过一些高科技的信号干扰、发射装备,我在邓文锡那里也见过,而且型号还都差不多。
  我当时还以为这是一个组织所为,但是时间一长,我发现,并不是。这两个犯罪组织都有着十几年以上的历史了,而且邓文锡这个人,我跟着两位师傅提讯过他三天,这正儿八经是个枭雄,不可能有什么合作方,也没必要寄人篱下。
  以我对他俩的了解,除了成为敌人,没有第二个可能。
  虽然他们都和我们是敌人,但是他们依然做不成朋友。
  ”这么说来,也没什么用啊。”柳书元道:“你说的那俩疑似是奉一泠集团里的叛徒的人,不都死了吗?这灭口虽然是有点过于狠厉,但是也很有效,咱们现在也查无可查了。
  即便是第二个动手的那个,判了死缓,估计提讯也没什么价值了,这种被奉一泠洗脑了的蠢货,基本上问不出来什么东西。
  而且,我感觉这个奉一泠比邓文锡还要厉害一些,我可不认为,从邓文锡这里,能反过来查到奉一泠的所在地。”
  “这不是有小雨可以查吗?”白松微微一笑,“而且,还要一个重要的人物,眼镜男的好朋友,王安泰。”
  白松接着给柳书元讲了讲王安泰的事情。
  听完后,柳书元道:“照你这么说,王安泰现在还活着,他估计不知道什么东西吧?”
  “我之前也这么觉得。”白松想了想:“可是,不对。王安泰一个修车的,刚在那里干了没多久,居然有钱改装越野车玩?这不正常,除非他们过得也是什么不安顿的日子,随时准备跑路。”
  “这你都能察觉到问题吗。。。”柳书元脑瓜子嗡嗡的,问了最后一个问题:“这个眼镜男估计会把很多事告诉王安泰,那这个王安泰,会不会很危险?要不要保护他?”
  “不必担心。”白松看了看深邃的夜空:“他有名字啊。”
  注1:节选自刘慈欣《三体》


第四百三十一章 探组出动
  柳书元没有听懂白松说的有名字是什么意思,有名字就不用死了吗?
  但是他大体也明白一件事,就是这个王安泰可能没有跟任何人提到过他对一些事的知情。王安泰和眼睛男的关系很好,可能外人一般也不知道。
  这不是什么问题,柳书元也能理解。
  但是…有些事他就比较难理解,最关键的是,白松眼里的一些“异常”,确实是和普通人想对不太一样。
  王安泰喜欢越野车都不行了吗?
  在白松这里,就不行!
  如果有一天,张伟告诉白松,他喜欢越野了,那很正常。
  而孙杰当时玩了几天之后,也喜欢上了越野,这也很正常。
  王安泰,一个新的汽车修理工,刚去不久,就喜欢越野,本身倒没什么问题。
  但是,很少有跑这么远来找地方打工的人会有那么多闲钱玩越野。
  如果有不错的条件,有多少人愿意抛家舍业跑那么远呢?
  越野有多烧钱,想必大家是有所耳闻的。
  “你这脑袋。。。好像结构和大家不大一样啊。”柳书元顺着白松的思路,把白松给他讲的几个案子全捋了一遍,越想脑袋越疼。
  怎么说呢。。。
  真正的大神,比如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这是创世纪的发现。
  而当时,就是听爱因斯坦讲,能听懂的都没有几个。
  这之间的差距。。。
  柳书元泡了茶,给白松递过去一杯:“哥,喝茶。”
  。。。
  白松这一聊,把这些案子都讲完,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
  晚饭还没怎么吃,而斗智斗勇外加思考这么多的问题,实在是太费能量了,白松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不用担心,我找人送吃的过来。”柳书元掏出手机,发了条微信。
  “这怎么好意思。。。”白松搓搓手:“我不挑,多送点肉过来就行。。。嗯。。。”
  。。。
  迷雾一通,花开两朵,都是很有用的线索。
  二十分钟后,二人吃上了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