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霸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金霸主-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月八日,在得到进展顺利的消息后,约纳斯乘坐自己的比亚乔小型商务机,前往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

    陪同他一同出行的有得力干将乌尔苏拉,还有沃尔夫这个资产管理中心的负责人,以及联邦委员会秘书长贝格。

    瑞士从来没有汽车品牌,最大的汽车配件生产商瑞好,主要也是为德国汽车品牌提供配件。

    虽然瑞士在欧洲的中心,但是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土地是山区,再去掉水域,道路,只有不足百分之三十的土地可以住人。

    而且整个瑞士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土地有半米深的土层,也只有这样的土地才可以种粮食,其他土地只有薄薄一层土,只能种草。

    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本身就不具备成为工业国家的基础。

    但是瑞士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工业梦,并且一直致力于发展以瑞士主导的工业联盟。

    比如雀巢公司,只有一个总部在瑞士,但是在瑞士之外的几十个国家,都有大片的种植园和供应基地。

    比如诺华和罗氏,这两家门对门的医药集团在全世界也是排名前五的跨国医药公司,在世界各国有大量产业。

    瑞士ABB集团,从七十年代,一直到2019年,都是全球最大的电器元器件公司,大部分产业也是在国外。

    瑞士还有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同样大部分工厂是在国外。

    除此之外,还有利勃海尔,还有阿第克这样的世界前列的行业霸主,他们的发展基础都是在国外。

    如果只靠瑞士这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六七百万人口,根本无法培育出十几家世界级的行业霸主。

    瑞士最出名的还是银行,虽然现在瑞银,瑞信这两家银行还没有发展成一个世界级的商业银行,但是在私人银行领域,没有任何一家银行可以跟他们相比。

    两家银行之外,苏黎世保险集团,瑞士再保险集团,安达保险公司,同样是世界级的金融巨头。

    相比其他国家,瑞士具备天然的资本优势,可以通过金融来整合工业体系,在全世界布局。

    可以说,约纳斯如果是生在英国,德国这样的国家,根本不可能获得政府的全力支持,在国境之外发展自己的商业帝国。

    约纳斯去年投资奥地利股市的成功经验,是非常让人惊艳的。

    通过一次股市危机,约纳斯就直接控制了几十家奥地利的汽车配件企业,并且现在把奥地利最大的汽车厂斯太尔控股。

    这也让政客们看到了一种新的投资模式,那就是利用瑞士的资金优势,以瑞士为主导,在资金短缺,技术短缺的国家完善工业体系。

    这个时候,捷克这个国家,成为了一个绝佳的目标。

    如今的捷克和斯洛伐克还是一个国家,他们在二战之后,还是世界第八经济强国。

    但是几十年断层发展,让这个曾经的工业强国没落。

    斯柯达这个曾经与克虏伯齐名的军工厂,汽车厂,在资金,技术断层了十几年之后,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军工厂还有苏联人的扶持,斯柯达大炮依旧是最值得信赖的重武器。

    但是汽车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五十年代曾经是捷克骄傲的斯柯达汽车,如果不是政府拼命支撑,早就该破产了。

    破产是不可能的,工厂的两万多工人需要一份工作。

    可是东方阵营的人民消费能力有限,论便宜,斯柯达竞争不赢波罗乃兹,拉达这些汽车。

    论技术和舒适,他们跟西欧的汽车已经落后了一个时代。

    从六十年代,他们推出了斯柯达1000MB车型,到85年已经快二十年了,一款新车没有发布过。

    这个时候,霍夫曼投行投来的橄榄枝,被他们当做了救命稻草。

    飞机降落在了哈维尔国际机场,在海关出口,约纳斯他们见到了来自捷克汽车工业部,捷共党中央,斯柯达汽车厂,以及安全部门的官员。

    来自捷共的负责人西罗基对年轻的约纳斯没有丝毫怠慢,握住了约纳斯的手,就亲切说道:“今天早上,我们接到了来自苏共的指示,认为我们在改变如今捷克面临的工业改革艰巨任务前,应该放开思想,兼容并济。”

    约纳斯也表达了自己的善意。“霍夫曼投行是一家有抱负的企业,我们对如今汽车产业的变化,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准备。我们愿意与不同国家,不同思想的有识之士,共同寻找一条双赢的道路。”

    只要苏共不阻拦,以斯柯达现在面临的困局,约纳斯有很大希望拿下这个捷克民族骄傲。

    当然,必须要保留斯柯达这个民族品牌,并且不能无故开除员工。

    这两点,是捷克人的坚持,约纳斯却不在乎。

    斯柯达是仅次于奔驰的第二家汽车公司,这个品牌在欧洲的声誉还是挺好的。

    他们现在虽然遇到了困难,但这是因为政治原因和体制原因决定的。

    在未来的87年,他们推出了法沃里特车型,在被大众收购之后,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市场能力。

    至于技术工人,约纳斯珍惜还来不及,怎么舍得开除。

    在华夏的新工厂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约纳斯甚至还在考虑,把他们的退休工人返聘,都送到华夏去。

    所以,对其他公司来说,这两个条件很难答应。因为这会给企业带来品牌分化和沉重负担,对他却不是负担。

    未来的大众收购斯柯达,一开始就是半卖半送,后来全资控股也没有耗费多少资金。

    关键原因就是大众答应了这两个条件。

    汽车一路向东,进入了这座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城市。

    从十五世纪,捷克所在的捷克公国和波西米亚王国就成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布拉格从那个时代开始,就逐渐发展起来,在此后的几百年,虽然这个地区经历了几次权力更迭,但是布拉格这个城市一直没有遭受创伤。

    这个城市就是一个历史博物馆,在未来,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整座城市被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

    陪同约纳斯坐在同一辆车里的是汽车工业部的部长比尔森,他的德语说的非常流利,跟约纳斯之间完全不需要翻译。

    一路上,他都跟约纳斯介绍着布拉格的古迹,显然对这个城市充满了骄傲。

    相比约纳斯车里的客套和疏离,跟贝格同车的西罗基两人之间却多了不少虚情假意。

    两人都是老政客,谈起两党关系,两国关系,话题多不胜数。

    跟乌尔苏拉同车的斯柯达联席会主席,跟沃尔夫同车的斯柯达公司书记,之间却多了一份热情。

    斯柯达的现状他们最清楚,也知道目前来自瑞士的霍夫曼投行,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虽然霍夫曼投行并不是一家成熟的汽车公司,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斯柯达一定能获得重视。

    这一点,从斯太尔工厂的发展轨迹就能看的出来。

    斯太尔工厂有着中欧最先进的汽车工艺和技术积累,但是在德国的压迫下,他们只能以代工生存。

    明明有着完整成熟的技术,周边有中欧最大的配件产业基地,他们却不能生产自己的汽车。

    但是被约纳斯收购之后,斯太尔立即在遥远的华夏开始发展,他们与二汽的合作,给这家工厂的未来带来了光明。

    车队开进了伏尔塔瓦尔河边的一片树林之中的别墅群,看到入口处的红十字标志,约纳斯忍不住有些疑惑。

    比尔森有些自豪地介绍说道:“这是我们布拉格最好的疗养院,苏共的领导人们来捷克,也是入住这里。对霍夫曼先生的到来,我们捷克各部都报以最大的诚意。”

    约纳斯笑道:“也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够顺利达成。”

    他忍不住说道:“目前苏共是持支持态度的,这也就代表,我们的合作并没有太大障碍。”

    虽然这是他的不经意之言,但是事实也的确如此。

    作为最靠近西方的捷克,他们与西欧接壤,对西方的发展并不是不了解。

    原本跟西德还处于同一经济水平的捷克,这些年远远地落在了西德后面,连奥地利都不如了。

    当苏联方面不反对他们跟霍夫曼投行的合作计划的时候,他们更怕苏联出尔反尔,重新阻碍谈判。

    所以许多谈判条款他们并不斤斤计较,甚至称得上是大方。

    在约纳斯承诺不会因为经营原因,无故开除工人,并且继续保留斯柯达这个汽车品牌之后,各项谈判进展非常顺利。

    霍夫曼投行将会投资两亿美元,获得斯柯达包括姆拉达博莱斯拉夫总厂,以及其他三个城市的三家分厂的百分之五十股权。

    另外,约纳斯会投资两亿美元在华夏,与斯柯达共同建设一座轿车生产工厂,而这家工厂,霍夫曼投行一方,占据百分之七十股权。

    斯柯达以技术,生产,包括产业转移的一条生产线入股,占据百分之三十股权。

    由于约纳斯已经占了斯柯达的百分之五十股权,所以捷克人在华夏工厂的权益,只有百分之十二点五。

    如果再算上华夏方面雷打不动的百分之五十股权,捷克人实际上就是以品牌和技术,获得了百分之六点二五的股份。


………………………………

第二六六章 目的达成

    与此同时,约纳斯与斯柯达的合作还有多项备注条款,其中就包括了霍夫曼投行拥有斯柯达剩下的百分之五十股权的优先购买权。

    约纳斯也不会担心因为霍夫曼投行的加入,壮大了斯柯达的实力。

    为什么要成立合资公司,就是因为约纳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华夏工厂上面。

    从捷克斯柯达工厂吸血,然后充实华夏工厂,两三年下来,就能用高薪和出国补助将大部分技术工人吸引到合资工厂。

    等到东欧剧变的时候,再把半死不活的斯柯达工厂全部拿下,那个时候,再好好发展捷克工厂也不晚。

    而他利用斯柯达这个杠杆,也能撬动西方的汽车联盟,得到他一直想要的欧宝。

    即便到时候斯柯达因为获得约纳斯的资金,发展起来了,约纳斯也能把他们的股份卖个好价钱。

    反正不管怎么算,他都不会亏。

    86年一月,新年假期刚过,在其他国家和公司以为霍夫曼投行与斯柯达会经过漫长的谈判才能达成合作的时候,在一月十五日,霍夫曼投行就与捷克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场合作可以说是雷厉风行,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两家的谈判就已经结束了。

    合约的签订,也在欧洲各国之间引发了强烈的轰动,特别是对德国厂商。

    一直以来,奥地利的汽车产业基地都是德国有意控制,离开了德国,奥地利的汽配厂商就无法生存。

    他们利用自己的终端实力,牢牢控制住了奥地利汽配厂家的发展,利用奥地利的便宜人工,赚取高额利润。

    举例来说,奥地利厂家给德国汽车厂供应发动机,德国厂商给他们的只有少数利润空间。

    他们从奥地利采购发动机三千马克一台,但是奥地利的厂商只能卖给他们,到了他们手里,组装的时候就变成了三千五一台成本,但是向外卖,最低六千一台。

    因为奥地利厂家只是加工商,他们不能把发动机对外销售,否则他们就会中断从这个厂家采购。

    奥地利的厂家是他们剥削的对象,离开他们无法生存,可是现在,约纳斯已经整合了不少厂家,现在又获得了一整个汽车体系和品牌。

    虽然现在不可能德国汽车厂商的地位,但是已经已经在这个封闭的生态圈打开了一个缺口。

    更麻烦的是,约纳斯同时还是德国汽车厂商的大股东,不管是奔驰,宝马,还是大众,约纳斯都具有直接进入董事会的资格。

    而二战以后,德国一直不是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他们的政府并不具备直接干涉的权力。

    西德现在的政府没有国防,军事权,外交,经济权力也都受到阿美尼亚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制约。

    这样一个瘸腿的政府,影响力非常有限。

    约纳斯一切计划都是按照正规的商业手段,在约纳斯已经成为三家大型汽车公司大股东的这个时候,想阻拦也非常困难。

    而依靠这三家汽车公司,他们的脖子被约纳斯卡住,如何反抗?

    到了这个时候,意大利的贾尼和玛丽拉才知道约纳斯当初为何拒绝阿涅利家族的善意,为何坚持要在华夏的投资计划里占据控股。

    当初他们还笑话约纳斯有些不自量力,但是现在,他们看到约纳斯已经搅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风云。

    这绝对是菲亚特汽车公司给不了约纳斯的,因为他们不可能放弃控股权。

    一月十七日,捷克政府与奥地利政府签订了两国之间汽车产业配件统一出口退税协议,两国的汽配厂家相互合作,在终端之外,配件统一出口税。

    简单来说,就是组装的配件,将会自由流通,只收一次税。只有在终端市场上卖的配件,两国之间才会收税。

    这是科勒的功劳,他说服了苏共,在东方阵营内以汽配行业为典型,摸索一条跟西方阵营竞争的道路。

    西方各国都已经统一了出口税,而东方各国却相互收税,额外增加了成本。

    这个条约的签订,也就意味着奥地利的配件厂商,成为了斯柯达汽车厂的供应商,还不会增加成本。

    而奥地利的配件生产,一直是紧跟西方的加工水平的,这等于直接提高了斯柯达的工艺水平。

    一月十八日,德国工业部联络上了在奥地利北部城市林茨进行谈判的约纳斯,邀请约纳斯前往首都波恩进行商务会谈,与会的对象还包括了德国四大汽车厂商。

    约纳斯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当天下午又丢出了一个炸弹。

    林茨这个上奥地利的首府城市是奥地利的第三大工业城市,同时也是奥地利最大的钢铁基地和化工基地。

    这里距离捷克的工业基地,斯洛伐克的矿产基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