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占一个好位置,今后一辈子可以说就不用愁了。
所以现在的这种混乱,并不完全是坏事。
五月二十六日,瑞士队在苏黎世集合,登上了前往墨西哥的专机。
虽然距离三十一日还有五天,但是全世界都已经被世界杯的话题吸引。
特别是抵达瓜达拉哈拉的时候,机场周边,去市区的沿途,居民的住宅,到处都有世界杯会徽和本次世界杯吉祥物“皮克”的旗帜。
瓜达拉哈拉是墨西哥城西北五百公里之外哈利斯科州的省会,也是墨西哥的大城市之一,有两个墨西哥甲级球队。
D组的四支球队将会在这个城市进行大部分比赛,只有最后一场瑞士对阵阿尔及利亚的比赛,会转移到蒙特雷去。
瑞士队的到来,热度其实并不高。约纳斯的名气主要在欧洲,相比他球员的身份,更多人关注他的另一个身份。
所以,瑞士队最受关注的球星还是他。
抵达的第一天,瑞士队就在下榻的佩德雷加尔酒店的新闻大厅举行了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约纳斯作为球队队长,和教练恩泽勒,领队菲尔一起参加了发布会。跟其他已经抵达的球队相比,瑞士队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多了一帮维持秩序的大汉。
这帮大汉是来自蒙特雷的一帮有着军人身份的保镖,他们跟普洛夫,凯亚杨一起,负责约纳斯的安保。
他们隶属于军方,却也隶属于蒙特雷的奥克约家族,在墨西哥,官与匪之间似乎并没有一个界限。
奥克约家族是在跟好几个家族竞争了一番之后,才获得了与约纳斯亲近的机会。主要就是他们在官方的背景深厚,这些保镖能直接站在明面上。
其实约纳斯平时跟球队一起出入,出门有大巴车,但是对于其他家族的盛情,也不能生硬拒绝。
他们需要约纳斯,约纳斯同样也需要他们。
五月二十七日,约纳斯他们进行了第一次适应性训练。
他们的训练场是当地球队泰克斯队的训练场,这个训练场有六块球场,他们将与西班牙队一起在这块训练场上训练,共同承担租金。
86年的世界杯,西班牙队约纳斯基本没有前世认识的对象,只是在这个时代,才知道西班牙队的一些主要球员和特点。
这些日子,除了训练,他就是熟悉对手球队的球员。
西班牙队这一届比赛中的球星不多,唯一让约纳斯重视的就是有着“秃鹫”外号的埃米利奥布特拉格诺。
他是皇马的核心,帮助皇马连续五年获得联赛冠军,是西班牙八十年代最出色的球星。
而瑞士队的第一场对手巴西队,可谓是人才济济。
他们的中前场有苏格拉底、济科、卡雷卡这群天王巨星。
约纳斯虽然知道他们并没有进入最终四强,但是也不容小觑。
这几个巨星,就像巴西队后世的3R一样,都拥有一个人改变一场比赛的能力。
至于阿尔及利亚,说实话,三支球队都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倒时差对专业运动员来说是最难受的,因为你不仅要在自己不熟悉的时间段保持身体的状态,更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与兴奋。
这不是靠个人毅力就能克服的,必须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来一点点纠正和适应。
几天的纠正性训练,每个人都痛苦无比。终于基本达到了比赛的要求的时候,世界杯也正式开幕了。
………………………………
第二八九章 首战巴西
五月三十一日,墨西哥夏令时十二点,墨西哥举办了规模宏大的世界杯开幕式。
这届世界杯是唯一半途易主的世界杯赛,由于哥伦比亚债台高筑,无力举办世界杯大赛,国际足联决定由墨西哥出面再次举办世界杯。
墨西哥也成为唯一一个两次举办世界杯的国家。比赛方式从本届改成第一阶段循环赛,后两阶段淘汰赛。
今年墨西哥连续发生了两次大地震,死伤无数,但是在世界杯上面,墨西哥人倾注了更大的热情来忘记悲痛。
约纳斯他们并没有到现场,而是在电视上观看了开幕式。
开幕式过后,在能容纳十一万人的阿兹特克球场,卫冕冠军意大利迎战保加利亚队。
上半场,阿尔托贝利虽然替意大利队进了一个球,但是下半场弱旅保加利亚竟然还了回来。
一帮大球星最后被一帮“小角色”按在地上摩擦,真是让人对卫冕冠军感到失望。
最终的比赛结果是一比一平,但是说实话,保加利亚的球员之间的配合比意大利强的多了,只是运气不好。
恩泽勒在比赛过后关掉了电视机的声音说道:“每个人轮流发言,说说对这场比赛的观感。”
约纳斯现在是队长,他看了一圈老将们,每个人都示意他先说。
约纳斯尽到心意,也就不再客气,开口说道:“在这场比赛中,球星的作用被保加利亚人用默契的配合压制,我们瑞士队同样是一个缺少决定性球星的国家,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前中后场之间的衔接。”
这种二十多人的轮流发言,不需要长篇大论,每个人用一两句话总结一下就好了。
众人依次说完,然后由教练总结。中心思想就是强调团队衔接,拼抢意志。
最后,就在众人以为要解散的时候,恩泽勒却大声说道:“明天中午,就是我们瑞士队对巴西队的比赛,现在,所有人准备出发,前往训练场,进行最后一次时差训练。”
所有人暗暗叫苦,却没有人表示抗议。每个人都知道,今天中午的肌肉被刺激的活跃起来,到了明天中午比赛的时候,会很快习惯。
巴西队虽然占了时差的便宜,但是第一场比赛是在中午十二点,他们习惯了下午,晚上比赛,还不一定有瑞士队更加适应呢。
D组的巴西对瑞士,是本届世界杯的第二场比赛,比赛在瓜达拉哈拉的哈利斯科体育场举行。
能够容纳三万两千人的体育场,涌进来了三万五千多人。
这种超出限定人数的事在八十年代很正常,因为这个时代的足球场上,很多都有站席。
只是后来的几次惨案,国际足联才强制性要求所有的观众必须要坐下。
不过一直到后世,德国的威斯特体育场,在举行国内比赛的时候,依旧拆掉座位,给忠实球迷设置了站席。
因为许多球迷,就是觉得站着看球才更尽兴。
虽然媒体和绝大多数观众都认为这场比赛巴西实力占优,但是因为风格相克,即便是球场艺术大师苏格拉底,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保持了低调,只表示会全力以赴。
瑞士队也屡屡示弱,不管是领队,还是主教练,包括约纳斯这个队长,都表示要跟巴西队学习。
约纳斯在发布会上接受采访的时候,就坦言:“这一届的巴西队,是历史最强巴西队之一,甚至超过了70年获得世界杯的那一界巴西队。
在我看来,这届巴西队根本没有短板,后卫线有约希马尔,塞萨尔,中前场有苏格拉底,卡雷卡,济科,法尔考,赛雷佐这些堪称世界巨星的阵容。
上一届世界杯,他们在决赛中输给意大利,绝对不是实力的差距,而是艺术与实用的差别。
巴西的球员都是艺术大师,而瑞士队的球员都只是工匠,我们只能用努力来弥补差距。”
约纳斯一半是吹捧,一半却是真心话。这一届的世界杯跟巴西2002那一届比丝毫不差,球星云集。
但是他也知道,这一届的世界杯,巴西队依旧饮恨而归。
因为这些天才球员把足球的艺术性发挥到了极致,甚至称得上是走火入魔了。
苏格拉底他们这些人在球场上,看他们踢球就是一种享受,他们在场上拿球从容不迫,动作潇洒自如,传球妙到毫巅,进攻节奏流畅,配合如行云流水,能让任何球迷看得如痴如醉。
也许天才们太过于洁身自好,孤芳自赏,一点不掺杂功利性。他们在比赛中缺少拼搏精神,为了在球场上好看,不惜放弃成绩。
即便过去三十年,依旧有很多人记得他们,但是他们这一代,也的确没有在比赛中获得过出色成绩。
约纳斯和恩泽勒他们的策略就是吹捧对方在踢球上面的艺术性,让这些天才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场比赛,瑞士的球迷并不多,也许是买不到票,也许是已经放弃了第一场,怕看到自己球队输球。
但是约纳斯他们绝对不怕,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服就干。
瑞士队赢得了猜边权,巴西队先开球。
这场中午十二点举行的比赛,太阳在正中间,球场方向又是南北向,猜边根本没有任何优势。
约纳斯作为队长,还是选了南方的球门,最少在上半场,他的视线不用逆光,能清楚看到球,不怕被偷袭。
比赛一开始,瑞士队就进行了行云流水般的进攻,在五分钟之内,瑞士队连一脚触球都没有。
不过,瑞士的中场和后卫全部堵在禁区边缘,没有丝毫的失位,巴西队根本攻不进来。
随后,巴西队改变了策略,将球倒传回中场,吸引瑞士队拉开防线。
针对巴西队这种技术型球队,瑞士队执行的是中前场高压逼抢,中后场压缩空间。
这样的逼抢就是让巴西队拿球不舒服,没有发挥空间,后场防守严密,不给你射门空当。
而瑞士队本身就具备强调防守、重视整体、打法硬朗的风格。
虽然在球场上面要比对手耗费更多的精力,但是瑞士球员的体能储备很好,一个个都是跑不死的小强。
这样的打法让巴西队很憋屈,因为他们根本发挥不出艺术家的魅力。
上半场地十七分钟,巴西队才由卡雷卡踢正了第一次射门。不过这种视线内的禁区线上吊球对约纳斯根本没有任何难度,直接在空中把球抓住。
刚一落地,就手抛球发动进攻。
右后卫利希施泰纳一脚触球,直接把球传给了中场大将祖贝尔。祖贝尔是个与斯特尔斯风格相像的球员,长传球精准,后插进攻能力很强,就是身体瘦弱了一点。
他接球之后向前带球几步,等己方前卫巴尔加斯前插到位,一脚长传就把球传到了巴西禁区外的巴尔加斯脚下。
老队长的第一场比赛表现非常活跃,他接球后没有进攻线路,一脚传中。
可惜后插的前锋赫拉米虽然触碰到了球,却力度不够,却被巴西门将一把抱在怀里。
这波攻防转换也正是两队的风格表现,巴西就像后世的宇宙队,而瑞士队就像西蒙尼麾下已经成熟的马竞。
虽然拼技术我拼不过你,但是我总是能让你踢的不顺。
而在进攻的时候,巴西队的进攻非常快,没有球员粘球。
只要我方控球,尽量往前场传,丢球了就地反抢,破坏攻击节奏。
虽然两支球队一直没有进球,但是你来我往的进攻转换非常快,一分钟钱还在瑞士队禁区混战,下一分钟,就到了巴西队禁区混战。
可惜的是,瑞士队缺少能改变局势的巨星,最后的临门一脚往往功亏一篑。
而巴西队的进攻虽然是万花筒,却也很少有危险球,约纳斯根本没有发挥出来自己的功力,将五个球门框内的球轻松拿下。
下半场,双方交换场地,巴西队加强了进攻。
瑞士队的前场往往只留下前锋赫拉米一个人,其他球员在不失位的前提下,相互协防。
这是意大利球队的链式防守,瑞士队的衔接虽然没有那么严密,但是他们的身后有约纳斯。
特别是这一届的瑞士队虽然没有球星,球员配备非常合理,平均年龄二十八岁,在经验和毅力,韧性上,丝毫不怵任何球队。
前年获取了欧洲杯,也增强了球员的心态,绝不会出现失球就慌,失位就乱的情形。
比赛一直僵持到八十分钟,巴西队依旧拿瑞士队无可奈何,而瑞士队更是连半场都很难攻过去了。
当终场结束的哨声响起,巴西队的球星大多遗憾地摇了摇头,而瑞士队的球员们长舒了一口气。
面对十一个球星的五星巴西,这九十分钟面临的压力,足以让大部分球队崩溃,而瑞士队撑了下来。
可惜这个时代没有换球衣的习惯,因为每个人的球衣都不多,每场比赛要是换球衣,到最后自己都没有球衣穿了。
所以不是重要比赛,精彩比赛,球员们不会主动换球衣。
约纳斯带着全体球员到场边感谢来看球的瑞士球迷,所到之处,立刻引起了全场欢呼。
这场比赛结束之后,最佳球员给了瑞士队的利希施泰纳。瑞士队能在被动的局势下撑下来,主要依靠了他在中场的活跃表现。
他就是一个中场工坊转换器,让瑞士队一直保持进攻的威胁,让巴西队不敢全力以赴。
这一点,是今天没救几个危险球的约纳斯比不上的。
看到利希施泰纳表现出色,约纳斯的心里其实非常开心,瑞士对想要取得好成绩,需要队员们都表现的更好一点。
………………………………
第二九零章 出线与出油
巴西队在任何比赛中都是永远的热门,在第一场比赛中虽然踢的有些保守,但却实实在在地被瑞士队逼平。
瑞士队在局面上有些被动,但是纵观本场比赛,巴西队除了控球时间占优,并没有给瑞士队造成太大的威胁。
这场比赛之后,世界各大媒体都重点表扬了瑞士队的表现,特别是关于约纳斯的报道,让任何人都能看出来,国际足联在造星了。
约纳斯当然也感受到了,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维努斯。
论国际政府之间的关系,约纳斯身边再也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广泛。
开幕式上,维努斯就是跟世界各国领导人坐在一起的,他家里的客人,经常都是国际足联主席,或者奥委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这样的重要人物。
只要他一句话,约纳斯就会受到重点照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