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我也很佩服您的医术,也很感谢你对我爸的治疗,但是……这胰岛素停的有些不合适吧?”
“如果情况严重了,你能负责吗?”
“他糖尿病现在处于关键治疗期间……”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大家都抬头看着女子,又看向陈南。
下午本身病房的患者就不多,基本上全都是医生。
刘泉有些窃喜,又有人找陈南麻烦,这对他来说就是好消息!
上海六院的博士啊!
陈南……
你怎么对付?
陈南看着女人喋喋不休,没有理会,只是看着护士曾媛,说了句:“曾媛,给老人家测一下血糖。”
看见陈南直接打断了自己的话,尹翠兰有些不高兴。
而曾媛很快取来了血糖检测仪。
对着老人的手指,就是一下。
此时此刻!
没有什么话,比起结果,更重要了。
陈南很清楚,讲道理,讲西医,讲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和指南,他比起女人差了太多了。
但是,都是医生,只有一个金标准,就是疗效!
曾媛测血糖的时候,有些忐忑。
而周围众人也是如此。
赵建勇生怕血糖超标了女人突然发飙。
一时间,几乎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那个小小的血糖仪上。
片刻之后!
曾媛瞪大眼睛,惊喜的说到:“陈医生,血糖7。8毫摩尔每升!”
瞬间!
周围安静了。
女人顿时瞪大眼睛,直接从曾媛手里拿过血糖仪。
此时,下午三点半。
餐后两小时。
而患者的血糖在7。8ol/l!
这是一个很接近于正常数值的血糖。
显然,尹翠兰有些不相信。
“怎么可能?”
“这……”
“爸,你是不是打胰岛素了?”
尹翠兰很难解释这个现象。
正常情况下,正常人的空腹血糖范围:3。9…6。0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在7。8ol以内,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ol/l,需要进一步糖耐量实验筛查。
显然,此时老人的血糖,无限接近于正常值!
这对于一个有糖尿病的人来说,简直是个好消息!
尹翠兰很难接受,要知道,父亲上周的时候,血糖检测结果是11。9。
而餐后更是有20,甚至是27…28……
现在竟然只有7。8?!
一时间,尹翠兰有些难以接受。
老人惊喜的说到;“瞧,我说了,中医肯定是有效果的!”
“谁说中医就不能治疗糖尿了呢?”
尹翠兰不服气:“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吃中药要停胰岛素的!”
“你可能是最近血糖比较正常……”
陈南没有理会,淡淡的说了句:
“我没有让用胰岛素,是为了更加准确的治病。”
“的确,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发展很快,以至于产生了很多很好的药物,很好的检查手段……”
“疼痛,吃了止痛药,不疼了!”
“高血压,吃了降压药,不高了!”
“高血糖,用了胰岛素,瞬间恢复正常了……”
“这是好事儿,但是……也是不全是好事儿。”
“因为……他们隐瞒了患者真实的情况,也掩盖了疾病的发展!”
“现代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这些很好的药物,把患者的疾病带来的痛苦给掩盖住了。”
“但是……掩盖了病痛和表现,就治好了疾病了吗?”
“没有!”
“通过疾病的一次次的隐藏,一次次的爆发,带来的是人体整体功能的改变。”
“止痛药好吗?好,真的好,立马止住了疼痛,不疼了!”
“但是,这个疼,能好吗?”
“不能!”
“而且,甚至会伴随疾病的发展,越演越烈,变得不断加重,从一个急性病,逐渐治疗成了一种慢性病。”
“然后从一个慢性病变成了一个终身服药的病。”
“现在人们跟你说,高血压需要终生服药,你肯定会说对的!”
“任何人跟你说,高血压、糖尿病能治好,你肯定认为他是骗子。”
“呵呵……”
“对了,就是这样的观念。”
陈南淡淡的笑了笑,看不出情绪来。
但是,周围众人看着陈南的眼神,已经有些不一样了。
张学海若有所思的看着陈南,却陷入了沉思之中,陈南的话,对他来说,太过于启发了。
这个年轻人,能说出来这样一番话,实在是很有深度。
张绍庭原本想要来干他一炮的。
刚好听见有人怼陈南,正好听一听。
于是……他便开了录像,发到了群里面。
但是!
此时此刻,张绍庭却愣住了。
因为陈南的话,显然很有意思。
陈南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现在这种社会的理念,还有技术的发展,很容易把人带到一条歪路。”
“所以,健康、疾病、生命,这是需要去调节,去处理,甚至疾病也是人体健康的一部分,你需要的是调节,而不是去堵。”
说道这里,陈南继续说道:
“我不用胰岛素,是因为不需要用。”
“甚至用了以后,会对患者有危险。”
“他现在餐后7。8,如果用了胰岛素是多少?你想过这样的后果吗?”
尹翠兰听完,脸色铁青。
因为这个后果,太危险了。
高血糖,不会导致太危险的情况。
但是!
低血糖,是会要命的!
尹翠兰脸色很难看……
陈南摇头,他根本没有把尹翠兰放在心上。
陈南只是继续说道: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曲突徙薪!”
“什么意思呢?”
“古代有个人,喜欢把柴火放在灶台旁边,因为用的时候方便。”
“这个时候,有个人来劝他,放远一点,小心点着了引起火灾。”
“人家不在意!”
“直到有一天,家里着火了。”
“而这个时候呢,有人帮忙救火,给把火扑灭了。”
“这个时候,人家就很感激,但是……他感谢的人,是扑灭火的人,而不是劝他把柴火放在远处的人!”
“这是人性,可以理解。”
“我今天是给老人家治好了疾病,他才会感谢我。”
“如果我只是劝他,不要只关注血糖,要重视身体的整体机能,他不会感谢我!”
“他只会感谢,给他降血糖的人。”
“这样的价值观,容易滋生一个产业,什么产业呢?
就是你去作,去浪,等完事儿了,我来给你治,你看着化验单上的东西好了,你觉得自己病好了,但是……你真的疾病好了吗?”
“呵呵!”
说完之后,陈南摇了摇头,呵呵一笑。
起身离开了!
而尹翠兰,却脸色通红,一言不发。
他以为陈南会讲出一大堆的中医道理,中医理论去狡辩,但是……
陈南没有。
甚至……
陈南压根没有把她放在心上。
现场的人,所有人,都却被陈南的这一番话,给说的沉默了!
……
第165章 真正的敌人
陈南的话,声音不大,却足以震耳欲聋。
听在众人耳朵里,是一种别样的感觉和滋味。
尹翠兰闻声,呼吸急促!
她不愿意相信陈南的话。
或者说……十几年的教育经历,无数篇论文和指南的现代医学思潮,让她甚至有些排斥这些想法。
可无论她愿意不愿意相信,但是……她内心所坚持的东西,动摇了。
陈南摇头,说了句:“我没有不尊重现代医学,我只是有选择更好治疗方案的权利。”
“你选择服用我的药物,我希望就遵守我的医嘱。”
“谢谢!”
陈南说完,不再理会对方,径直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赵建勇连忙把这些话记在了本子上。
只是,本子的封面,写了几个字《陈南日记2》。
尹翠兰还是有些不服气,她对着陈南问道:
“你不能否认现代医学的发展,让糖尿病这些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你这是在混淆一谈,伱是在否定现代医学的价值。”
“西医指南的存在,拯救了很多人!”
“并不是只有中医才能治疗疾病,伴随科技的发展,糖尿病肯定是要根治的!”
陈南微微一笑:“是的!”
“我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到时候,说不定你会失业……”
此话一出,顿时尹翠兰脸色铁青站在原地。
陈南那一句,你要失业,让她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是啊……
如果糖尿病真的被根治了,自己会不会失业?
如果真的有改善糖尿病的新药问世,还要自己有什么用?
指导别人用药?
药代就能做的事情,还要自己干什么?
尹翠兰似乎根本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甚至……
她感觉自己已经不敢继续往深了去想了。
肯定不会的……肯定不会的……
不过,谁也不知道,她说的肯定不会指的是什么?
是现代医用永远不会治好糖尿病?还是……自己永远不会失业!
可是……无论是那一种选择,都和她此时坚守的价值观形成了一种矛盾的对立面。
老爷子连忙走来,对着陈南说道:“好啊!”
“陈医生,说的真好!”
“不,不是说得好,而是说的对。”
“看见电器着火了,扑灭火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电路的问题,如果电路问题不解决,后续的麻烦,只会更多!”
“陈主任,您放心,您的药,我会按时吃的。”
“抱歉!”
“今天来给您添乱了,找麻烦了。”
说完,老爷子拉着尹翠兰就离开了医生办公室。
老爷子丢不起这个人。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陈南又说了一句:
“中医,不是配合西医治病的辅助学科,更不是一门调养身子的养生学。”
“而是治病救人的学科。”
“你可以看不起我,但是……请你尊重中医。”
上海的博士?
那又如何!
医疗,比的从来都不是谁的学历高,而是谁能治好病。
学医总不能学傻了吧?
尹翠兰脸色铁青,她相信,自己走的路是对的。
中医如果真的那么厉害,怎么可能是现在的处境呢?
几千年都没有发展起来的学科。
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必定会离开主导地位。
那些新药的开发,新技术的研究,现代医学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大。
尹翠兰今天来,并非主要是接父亲的。
而是正好配合欣科医药公司进行一次课题,尹翠兰博士是在海外读的,当时她的导师经常带她参加医药公司的研究和发布工作。
所以,这一次欣科医药公司的邀请,她也来参加了。
毕竟单靠学校和国家的经费,一个医生是很难做出成果的,只有依靠资本,靠资本的推动,实验才会更加容易。
尹翠兰原本很高的姿态来到了这里。
就如同省里面的大夫到了县里面一样,高高在上。
但是……
却被一个小中医给说的哑口无声。
这让尹翠兰十分窝火。
被父亲拉着离开医院以后,依然有些不顺心。
而此时……
伴随两人的离开,办公室依然没有人说话。
大家都在沉默思考陈南的那几个问题。
而张学海看着陈南,若有所思。
见过陈南两次,每一次,对方总能给张学海带来新的惊喜。
他对于中医的理解,十分独特。
这一切是建立在对中医基础之上的。
高屋建瓴的前提,是要有很扎实的基础。
而显然,这个小博士,有点班门弄斧了。
两人根本不是在一个层次上对话。
想赢,根本不可能!
一时间,张学海对于陈南越发感兴趣了。
甚至,他已经开始琢磨一个问题了……
要不要邀请陈南来学校任职呢?
当然,这个任职绝对不是全职,而是一个外聘教授、讲座讲授的待遇。
刚才陈南所说的,其实是一个敏感的问题。
中医,和西医,现在虽然看起来走在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上。
虽然看起来,国家依然在鼓励中医,在希望中医发展。
但是!
中医发展的前提,绝对不是靠鼓励就能起来的。
中医,是一门学科,或者说是一门科学,一门有价值有能力,也能发扬光大的学科!
但是,中医的短板就在于培养上面。
张家为什么当时是第一个站出来要配合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建立中医学堂的?
因为张家是有一条祖训的:
“精益求精,传承致远”
张家几百年来,一直是晋省几个这中医世家里面最活跃的。
他们早年开设门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广收学徒了。
张家老祖宗,1942年的时候,死在了美国纽约。
那个时候出国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张慕贤老爷子为了传播中医针灸,带着28个后辈、弟子、学徒去美国开设中医馆,发展针灸……
当时在纽约唐人街留下了一个小外号,叫做张华佗。
说的便是张慕贤的功劳!
死在了一个黑枪下。
但是!
这没有泯灭张家的火,反而加速了。
1951年,张家响应国家号召,自己卖掉祖宅和产业,捐掉祖传配方,配合国家修建了晋省第一个中医学校。
当时,叫做中医学堂。
后来学堂发展,并入了医学院里,独立成了中医学校,再后来是中医学院,在1980年的时候,和政府联合购置土地,从医学院分离出来,成了晋省第一所中医药大学,取名为晋省中医学院,到了2016年的时候,才正式更名为晋省中医药大学。
这些年来,张家一直在做一件事,弘扬中医,传承致远,精益求精。
屠老先生在九几年的时候,青蒿素在国际上声名显赫,典型了他们这一批人,然后张家开始派人学习现代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只要能让中医发展,怎么发展快,就怎么做。
可以说,张家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