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弹幕仅仅只是少数,绝大多数水友是傅海涛直播间过来看于闲翻车的。
他们觉得还是有问题,可能是于闲背后的化石猎人发现了此地有化石的端倪,卖情报而已。
直播还在继续,肖旭日搓着手靠近于闲。
“于先生,请教这是什么恐龙啊?”
不仅是现场人员,直播间弹幕也在猜测恐龙的类型。
于闲坏笑两声,对着镜头嚷嚷,“傅海涛,你在看吗?吓傻了吧?”
前些天是傅海涛在直播间里展示化石,用言语把于闲挑出来,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回击了。
几分钟后,傅海涛上线,有些尴尬地在帐篷里直播。
并非凑巧在线,只因于闲纯手动从坑里挖化石的过程持续了四小时,多多少少有水友或是傅海涛的朋友联系他。
由于不能暴露化石勘探区的细节,傅海涛一改平日高端的直播格调,闷在帐篷里和大家打招呼。
“怎么了?不就是提前知道哪儿有化石嘛,我们现在勘探到的化石不止一个,只因为涉密,暂时不能对外公开而已。”
“是吗?我觉得你打肿脸充胖子。”于闲指着地面的化石,“你知道这是哪种恐龙吗?”
还没等傅海涛回答,于闲马上接着说,“你不知道,你肯定看不出来,这是原角龙的化石!”
“你倒是让我说话啊,我去!”
根本没有回答的余地,傅海涛气个半死,又发现自己的发音权限被关了,毕竟是在于闲的直播间连麦。
这是于闲刻意掐紧的节奏。
化石虽然没有头骨部分,但有骨盆啊。
恐龙群体里非常基础的分支,蜥臀目和鸟臀目。
大致意思是P股结构像蜥蜴或是像鸟的两大门类。
寒疆高原数量最多的鸟臀目,高概率原角龙,在恐龙演化方面稍稍认真学习的博士十有八九能猜到原角龙头上。
于闲不仅把傅海涛的发音功能关了,还噼里啪啦把原角龙的情况介绍得清清楚楚。
“好了,傅海涛,你那边也加油吧,各位水友,我们下次见。”
啪嗒。
傅海涛被踹出直播间,于闲继续直播。
一连串戏耍差点把傅海涛气到手撕帐篷。
………………………………
第一百零五章 景区求救
“于先生,这。。。”
小半天忙活下来,肖旭日还有点晕乎,“真没想到我们圣姑山存在化石。”
“肯定不止这一个化石。”
于闲解释着地质构造和寒疆高原的情况,“只不过少有古生物学界的科考队来高海拔地区探索而已。”
“那,这个圆。。。圆脚龙?的化石,于先生打算怎么处理?”
“原角龙化石是从你管理的地块挖出来的,当然属于圣姑山风景区。”
肖旭日心中最完美的结果正是如此,只不过没好意思直说。
“可需要酬劳?”
“不必了,身为古生物学者,能推进恐龙化石研究,心中已有收获。”
于闲说着大义凛然的sao话,一一被负责拍摄的工作人员记录下来。
直播间少部分人认可于闲,绝大部分还是觉得在作秀。
面对质疑,于闲在心中强烈声明:我真的在作秀
没办法,圣姑山风景区穷啊,而且原角龙化石不算非常值钱,这次没必要酬劳,人脉建立起来,今后有其他化石再说。
好比前次捐长臂浑元龙给国家博物馆,没有影响于闲的学术成果,反倒是这条人脉迄今为止提供的帮助没法用金钱衡量,今后还会继续发挥作用。
后续在寒雪市活动,于闲需要有本地熟人。
肖旭日是个豪爽的牧民后裔,哪知于闲这么多想法。
学术圈的质疑和非议也不在肖旭日的认知范围内,他只知道这个古生物学者有真功夫,有本事。
刚才的直播观看人数超过20万,恐龙化石的事情也会随游客在寒雪市和周边市区传开,可以预见圣姑山风景区短期内会有一波业绩增长。
可当游客前来,只能看见挖开的大坑,败兴而归,圣姑山风景区还是会落回之前萧条的局面。
必须维持住!
最好有接连不断的恐龙热点形成良好的氛围。
肖旭日心中满是和于闲继续合作的念头,“于先生,能不能聘请您帮忙规划一下,我们风景区这些年的经营状况堪忧啊。”
“哦?”于闲一愣。
可以看出圣姑山游客数量少,没想到的是负责人这么直接。
一些旅游景点哪怕门可罗雀,许多领导说起话来还是牛X得很,文化底蕴如何如何强,影响力多大之类。
圣姑山这边的负责人可够直接的,表明入不敷出到减员的地步,多方求救无门,想借古生物学者的力量回复元气。
“于先生,我快人快语,实话说吧。”
肖旭日急性子,等不得回话,接着朝山头比划,“能不能请你帮忙规划些和恐龙相关的旅游热点,找找看山里是否存在其他化石。”
“嗯。。。我试试看吧。”
未获得研究所资质的前提下,于闲不能像傅洲研究所那样向官方申请划定勘探区,再申请枪械证书。
现在有肖旭日点头,圣姑山风景区随于闲勘探,也能随便直播,其他化石猎人来不了。
缺点在于挖到的化石不归于闲,顶多拿风景区给的酬劳。
稍稍权衡,于闲还是决定答应下来。
不仅本来就没条件把人家风景区内的化石带走,不算损失。
真挖出好东西,对外公开的学者名号是于闲,第一手数据和论文也由于闲发表。
在风景区负责人的帮衬下,外人没法污蔑于闲造假摆拍,回击学术圈质疑的力度巨大。
“行吧,我本就是来寒疆高原考察的,不能因为这块宝地高寒缺氧就放弃其中的古生物研究。”
“是是是,于先生说的太好了。”肖旭日和工作人员连连竖起大拇指。
敲定初步的合作苗头,肖旭日请于闲入住圣姑山风景区。
曾经风景区有面向游客的住宿服务,只因客流量太少,开了等于赔钱,才慢慢关停了。
眼下特地给于闲开了规格最高的独栋小木楼,肖旭日和一干管理层摆开特色宴席款待。
菜过五味,众人熟络,肖旭日满面红光端着酒杯。
“于先生觉得我们风景区还有没有其他恐龙化石?”
“多半还有。”
并非给对方画大饼,而是对寒疆高原有信心。
圣姑山风景区的占地面积不止一座山峰,还有周围一些沟壑地形,未被开发的区域多了去。
告知优势之外,于闲也讲了难处。
“很多恐龙化石藏在地底深处,不容易发现。”
“那。。。于先生有法子吗?”
“像今天这样,一半看运气,一半看技术。”
“这样啊。”肖旭日陷入沉思,“只要于先生一个月内能找到一个化石,我们风景区给5万b的酬劳。”
不管怎么样,于闲都是赚的。
还是之前的道理,别人风景区里的化石,我方本就无权拿走,获得多少酬劳都是赚的。
但肖旭日的说法太外行了。
“肖主任,要是我挖到菊石,总不能也直接给5万b酬劳吧?”
“菊石是什么?”
“比恐龙还原始的古生物。”
于闲给大家科普了菊石是化石地层中何等常见的东西,网购价格如何如何。
“这东西大只还好说,小只三四十b的单价而已。”
圣姑山风景区不是什么富裕的组织,给单月5万b的酬劳已经非常大手笔了,纯粹是无计可施,希望借着于闲的能力挽救风景区。
于闲没想多占便宜,之前的原角龙化石全当交个朋友。
几番商谈,还是按恐龙化石计价,风景区不要史前的其他生物,海蝎子什么的,对游客的吸引力确实不如恐龙。
风景区一方多加款待,接风洗尘后于闲舒舒服服躺在独栋木楼的房间里。
这可比酒店舒服多了。
明天开始扩大搜索范围吧。。。
正计划着前后流程,手机响起铃音。
“白墨?”
“于闲,你不厚道了哈,说好的有大新闻先给我们《古代趣闻》报道的。”
“原角龙而已,叫个P的大新闻。”
“对于满是废话的三流期刊来说,你的发现已经很棒了。”
“真是的,有发现了我喊你们,你们派记者过来吧。”
反正为了刷名气,曝光越多越好。
等在圣姑山闹腾完,再深入寒疆高原。
………………………………
第一百零六章 石英洞窟
“不行,还是没找到。”
入住圣姑山风景区地四天,于闲仍然没有发现新的恐龙,如实将情报汇报给肖旭日。
这些时间完全够将已经开发的旅游区探索一遍,剩下的只有圣姑山往上,平日里没人去的高海拔地区以及下方一些沟壑。
前两天,当于闲挖出两个菊石时,肖旭日开心了一阵子,觉得是个好苗头。
在外行人看来,史前生物反正都和恐龙生活在一起,挖到菊石没准就能挖到恐龙。
殊不知它们虽然有生活年代的交叉,但始发点相差了上亿年。
“哎,辛苦于先生了。”肖旭日叹了口气,“可能我们圣姑山没这福气吧。”
“还是我之前说的那样,山里有可能埋着化石,因为埋得很深,一时半会没法发现。”
于闲表示安慰,“肖主任,没准随着旅游区的开发建造工程,打地基时挖开地面会有意外惊喜。”
几乎没法被有效探测地底下是否存在恐龙化石,许多化石都是凑巧修建工程时发现的,所以才有了大水沟龙这样的名字。
非常出名的马门溪龙,模式种名为“建设马门溪龙”,就是在修桥建设过程中发现的。
“挖地基…”
提到这些词汇,肖旭日突然眼前一亮,“于先生,我们圣姑山风景区原本计划修建地下石英洞场景,挖开过一部分山体,你觉得有希望吗?”
“可以试试,不过…这些天转了一圈又一圈,怎么没看见类似景点?”
回忆前后将近一周时间在圣姑山风景区搜索的经历,于闲对于地下石英洞窟之类的景点毫无印象。
晚上住在肖主任免费提供的木楼里,于闲翻过楼内的旅游手册,上边也没介绍说风景区内存在石英洞窟。
“哎。”说到石英景点,肖旭日深深叹了口气,“风景区生意每况愈下,我们做过许多努力,石英洞窟是其一。”
修建基础设施恰巧挖出了漂亮的石英石,经过专家勘探说是那块山坡底下有天然溶洞,存在不少石英结晶。
当时肖旭日非常开心,觉得景区有救了,于是用为数不多的经费进行前期开发,先搞出一小块区域试点。
投入洞窟加固以及灯光设备成本,却没有引来太多客人。
原因之一是经费不足,洞窟只开发出小部分;
再者便是绚丽的石英洞窟不算太吸引人,哪怕没有石英的地方,旅游景点也能买些彩色水晶,搞出类似的场景。
“一来二去别说后续开发,石英景点的维护都成问题,废弃得有小半年了。”
因为石英洞窟像住宿区一样封闭,外边渐渐堆了些杂物,于闲经过时根本没留意到深处存在洞口。
“来都来了,试试看吧。”
“好嘞!”肖旭日连忙召集工作人员带上手电。
石英洞窟景点封闭太久,里头的设备转移去别处,早就不通电了,得自带便携照明工具。
绕过住宿区,于闲才发现这个通往山体内部的景点距离小楼挺近,不到10分钟路程就能看见一大堆垒起来的建材。
绕过建材,粗糙的水泥加固洞口展现在眼前,原本的景点牌匾歪歪斜斜依靠在岩石边,字体褪色斑驳,写着:幻彩宝洞
名字确实挺没吸引力的…
肖旭日准备了口罩,众人带上之后依次进入洞窟。
已开发的区域不大,工作人员介绍说大概二百平米出头,只因洞窟形成弯弯绕绕的地形阻挡,给人以特别容易迷路的幽深观感。
毕竟不是来做旅游考察的,于闲懒得吐槽洞窟设计得有多糟糕,专心寻龙。
古代图谱没有反应。
寻龙图谱…在洞窟开发位置的边缘点那么一下,真就跳出了指向标。
激动归激动,于闲没法对外直接说里头有化石,那样显得实在太过离谱。
“我能往更深处看看吗?”
听这番话,肖旭日知道石英洞窟外边寻找到化石的概率渺茫,心情有些沉重,又见于闲不打算放弃,登时钦佩这位古生物学者的认真与负责。
“继续深入的话得小心一些,里边没被开发过,稳固程度不成问题,就怕地面凹凸不平或者顶上有碎石掉落。”
“要么这样吧,你们留在外边,我进去一趟。”
指向标所指的洞窟深处,岩石通道恰好收缩,只容单人弯着腰进入。
人多了拥挤,反倒没法施展开手脚。
“于先生,要小心啊,洞窟里头的危险可多了。”
“没关系。”
回头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于闲介绍着,身为古生物研究员,类似的场景见得多了。
这话不假。
莲池山脉地下溶洞比风景区里的石英洞窟危险百倍,于闲还不是爬上爬下,从墓区中找到同伴脱身。
钻进洞内,隔着口罩都能闻到尘土气息。
手中的照明灯只是个摆设,于闲有阴阳眼夜视,跟随指向标的引导前行。
用不着动手挖掘,距离拉近后指向标忽然一转直接钉在墙上,说明化石几乎贴着墙面。
那是一根黄瓜状凸起,带着些许弧度,于闲猜测是小型恐龙的肋骨或者前肢骨骼之类。
身体靠近化石,达到寻龙图谱记录范围,新的内容在空白页面浮现。
将军龙,化石完整度56%
它生活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能长到6米长,2。5吨重。
化石完整度算高了,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