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我老爹的大厨事业,然后娶媳妇,生孩子。”
他这样说完,众人都沉默了。
庄笔说道。
“我应该也差不多吧,毕业了,去我们那小县城,家里给安排个工作。”
老实人柳园的想法仍旧最实在。
“我接下来想找个兼职,赚点生活费。将来最后能考公,回老家当村官,给村子修修路啥的。”
叶修说道:“挺好。”
“哈哈,那老叶你呢?怎么相处了这么多天了,也没看出来你喜欢什么啊?”
“我?凑活着过呗,没啥想法。”
徐长青推了一把叶修,转身看向邹小北。
“老邹,你怎么想的啊?毕业了要去摆渡吗?”
他这么一问,让众人的视线都聚焦在邹小北这里。
以至于没人注意到叶修脸上的苦笑。
“我啊……”
在众人期待的注视下,邹小北笑眯眯的说道。
“暂时也没什么想法,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个回答,一点都不邹小北。
因为他怎么可以没计划呢?!
大家一阵无言。
但怎么说呢,二十岁的年纪,很多人表面都看似大大咧咧,其实各有各的茫然。
“怎么了,喝完小酒就开始丧了啊?”
邹小北左手揽住叶修,右手把手机从兜里掏出来,笑道。
“今天多开心啊,咱们吃好喝好,还赚到钱了,哥几个,来拍个照,笑一笑。”
他说着,伸出手臂,把手机尽力往前举。
咔嚓。
诺基亚这个时候的自拍像素只有可怜的30万,昏黄的路灯下,五个稚嫩男生的模样其实都被拍的有些模糊。
叶修带着点丧气,徐长青表情茫然,柳园和庄笔则是不太好意思拍照,略微有些拘谨。
唯有邹小北笑的最灿烂耀眼。
这个时候大家都还年轻,不知道以后,照片里的五个人,各自都有什么样的未来。
………………………………
另一边,陈小龙在何晟铭的搀扶下,一路咒骂着邹小北,脚步虚浮的回到宿舍。
结果他刚躺床上没多久,宿舍门被一群代理推开。
“龙哥,我手里那几十个u盘没卖出去,现在退给你。”
“我这里也没卖出去,市场饱和了。”
“还有我,邵哥对不住啊,我要退三十个。”
“我退五十个。”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陈小龙脑子没反应过来。
退u盘……可是u盘不都已经分销出去了吗?
眼前这一群代理,你退三十个,他退五十个,这林林总总加起来,怕是得大几百个u盘。
感情之前清仓出去的u盘,全都没卖出去?
岂不是说,这两万块最后还是砸在了手里!
可今天晚上,他还因为对邹小北心存愧疚,被三班那些人灌了一晚上的酒!
感情都是白被灌的!
陈小龙气得从床上坐起来,脸皮子都在发抖。
他张嘴就要骂,结果一开口,哇的一声吐了出来,整个宿舍里顿时弥漫着一股臭味……
………………………………
第三百一十二章 创立“社团”
u盘倒卖就此结束,而零食因为赚不了几个钱,204几个也没人愿意再费心力去经营。
他们这次是真的彻底闲下来,睡懒觉,打游戏,玩手机,做个快乐的死宅废柴。
本以为这是最理想的当代大学生生活,因为之前忙到疯的时候,大家都盼着赶紧闲下来,什么也不干天天在宿舍躺尸。
然而人就是这么奇怪。
躺了两天,游戏打够了,又睡不着觉,手机也懒得玩。
贼鸡儿难受。
“我他妈感觉自己要憋疯了。”
叶修躺在床上,哀嚎道。
“老邹,老邹人呢,赶紧让他琢磨琢磨还有什么能干的活儿,给哥几个找点事儿干。
总觉得这样下去就是在混吃等死浪费时间,也是奇了怪了,我啥时候有这么高的觉悟了。”
徐长青表示赞同。
“以前闲着的时候,也没这样啊,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天总觉得不得劲。”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邹小北有意无意的影响下,‘创业’‘工作’‘赚钱’的念头,其实已经在哥几个这里悄悄埋下了。
叶修和徐长青爬起来,带着同样闲出屁的庄笔找了一圈,愣是没找到邹小北的人。
那么,这两天早出晚归的邹小北,在忙活什么呢?
其实这两天,邹小北只在做一件事。
那就是抱着电脑,在商大图书馆里做市场分析和创业规划。
当然,主题肯定是关于o2o外卖。
毕竟做外卖,是他早就定下的创业方向。
涉猎一个行业之前,先不要着急想你要怎么做,而是要先看看这个行业里的别人,做的怎么样。
此时,是2006年的10月份。
让我们把目光离开浙大,放眼全国。
关于外卖的pc线上平台,现阶段最强的有三家。
饭桶网,订餐小秘,以及大中点评。
这三家,可以说是国内最开始做o2o外卖领域的初始平台。
而2006年,同时也是餐饮行业,尤其是外卖行业正式开始起飞的一年。
饭桶网已经在全国五十多家城市完成了布局规划。
大中点评成功拿到了红杉资本的首轮100万美元投资,等到明年,谷哥入局,又给大中点评追投了400万美元。
至于订餐小秘书,今年靠着出租车计价器语音广告宣传,成功在魔都订餐市场站稳跟脚。
一年后,轻松拿到500万美元的海外基金投资!
除此三家之外,还有两家不可小觑的外卖平台正在孕育孵化中。
一是2007年成立的小叶子外卖,二是2008年成立,且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订餐软件——饿了没。
当然,等到他们真正做大做强,进入百家特别是大学生视野的时候,已经到了2011年。
而这沉淀的5年,正是每个O2O外卖打基础、拉投资的重要事件!
更有意思的是,以上五家外卖平台,除了饭桶网总部在燕京之外,其余四家,全部都在魔都。
当然,这几家外卖平台对于现在兜里只揣着可怜的几十万块,创业团队还没正式拉起来的邹小北来说,还有些过于遥远。
纵览全国市场,只是便于让他对这个行业现阶段的发展,有一个清晰地方向把控。
而创业开始的地方,还是得放在浙大。
外卖,或者说电话订餐,可以说是对大学生最友好的创业项目。
学校周围有餐馆,学校内部有客户群,又有廉价的外卖骑手劳动力。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时间点不仅商大,放眼全国有所高校,内部多少都有几家大学生外卖创业者。
浙大校内,目前邹小北打听到的,大规模做外卖的有三家,小规模的则是有十几家。
毕竟整个浙大好几万的学生,都是要吃饭的。
市场分析做完以后,是创业规划。
把创业两个字分开来看,创是创造,业是行业。
简单来说,就是带领一个团队,在这个行业里抓住某一个点,从无到有开始创造。
上辈子创业失败,让邹小北看清楚了很多问题,毫不夸张的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创业失败者,不是败在能力,而是败在团队。
再牛逼的创业者,也无法自己包揽所有业务。
创业这条路上,他们需要一群强有力的伙伴。
想明白这个问题的邹小北,这次创业的路,走得很慢,但却很稳。
没错,其实踏入这所大学从卖零食开始,他就已经开启了自己的创业规划。
在倒卖零食和u盘的过程中,邹小北不仅打通了渠道,赚到了资金,博得了名声,更重要的是,他收获了一群可以用的人才。
注意,是一群!
叶修这个人眼界宽,善于交际,而且情商高,协调能力强。
这次u盘倒卖,叶修是除了邹小北之外,唯一一个扮演沟通把控全员的角色。
这样的人,可以做组织、企划。
徐长青性格混不吝,带着一股狠劲儿,讲义气,而且还有一身厨艺和好味觉。
这样的人,可以做地推,外联。
柳园心思细腻,为人正直,且老实拧巴。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初卖零食挑分销代理的时候,邹小北曾经说过,宿舍里谁管钱,说明谁最受大家信任。
柳园则一直是204默认管钱的。
这样的人,可以做财务。
至于庄笔,踏实听话,有主见,有执行力,眼力见儿不错,亲和力高,也挺会来事儿。
这样的人,可以做行政。
事实上,除了以上四人之外。
邹小北的电脑里,甚至还包括有周加荣、陈秋、徐凡以及u盘倒卖中业绩最拔尖的那一批代理的名字、性格、和适配职业定位。
一个好的创业团队领导者,要善于发现人才,并且更要善于运用人才。
目前邹小北通过u盘倒卖摘选出来的团队框架,肯定还不够完美,但至少现阶段,足以够用。
开学大半个月时间,渠道、资金、名声与人才,四项创业基本框架正式搭建完毕。
邹小北揉了揉略显酸涩的眼睛,在文档的最上方,微笑着写下了三个大字!
校园帮!
这正是邹小北接下来要走的路!
不止于光点外卖,他还想让他的校园帮成功整个学校的乃是全球学校的 明星软件。
到时候,校园帮将是一个集合了后世“霉团”、“抖瘾”、“超级超级课程表”和“soule
”为一体的多功能软件!
………………………………
第三百一十三章 难等的外卖
相比于其余懵懂没有方向,只有一个念头鲁莽向前冲的‘脑热型’创业者,邹小北此刻心里很踏实,也很有自信。
因为他看似什么都没准备,其实什么都准备了。
校园帮随时可以拉起一个团队,然后准备战斗。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一个完全菜鸟的团队。
他们刚经历过‘u盘倒卖’事件的洗礼,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场胜利。
而邹小北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带领他们,正式扬帆,踏上征程。
当然了,如今邹小北的经历有限、人员有限。
大家其实能做的并不是很多。
所以与其全面发展,邹小北绝对还不对单线专攻一隅。
这样,等到时候校园帮的品牌打响之后,其他的功能再上线也不迟。
当天晚上,在徐长青、叶修、柳园和庄笔四人望眼欲穿的等待中,邹小北终于回到了204。
“老邹,你可算是回来了!”
瞧见邹小北,徐长青第一个跳起来,着急道。
“快快快,咱们哥几个商量下,接下来该做点什么事情搞钱,这几天我和老叶都快憋疯了。”
迎着众人期待的目光,邹小北不动声色的把电脑放下,问道。
“为什么突然想搞钱,老徐你缺钱的话,我这里有。”
“害!我不缺钱,我就是想搞钱,你明白我意思吗?”
徐长青攥紧了两只拳头。
“我发现我最近真的邪门了,还有点怀念卖u盘时候那种滋味。”
庄笔在旁边叹了口气:“我还好,跟柳园我俩在学校食堂找了个兼职,也算有事情干。
但那活儿太脏太累不说,还没几个钱。”
其实学校兼职给的钱不多,但也不至于没几个钱。
只是庄笔和柳园跟着邹小北吃上了肉,哪还习惯喝汤啊。
就连叶修此时也是一脸地期待看着邹小北。。
“老邹,除了卖u盘,还有啥赚钱的营生吗?”
哥几个只是没意识到,这种‘想要赚钱’的心思,已经不仅仅是赚钱。
而是在于某种上进心激发起来的野心,和自我价值的证明。
这也是大多数创业者头脑一热之后的焦躁表现。
用以后被玩儿烂的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叫做初心。
然而,迎着众人期待的目光,邹小北遗憾的摊了摊手。
“目前来看,还真没什么赚钱的营生,而且咱们都是学生,最重要的,还得是以学习为主。”
“切!”
听到邹小北的话,众人不由切了一声。
别人说这话大家信,只有邹小北说没有相信。
他们都知道,现在的邹小北,指不定憋着什么大招。
而邹小北吗?他的想法却有些不同。
创业不能靠头脑一热就去行动。
但必要的‘脑热情绪’也不能少。
所以邹小北没有第一时间把自己的计划拿出来,然后告诉哥几个:“来啊,咱们去做外卖创业吧。”
他要组建的是一个团队。
在这个团队里,大家需要共同的目标,或者说,共同的出发点。
卖零食、卖u盘,都是邹小北带着他们投机取巧,短时间内赚的快钱。看似很累,但相比于赚到的好几万快钱,这些真不算累。
做外卖不是赚快钱。
它是一个真正的事业,需要投资,需要拉团队,需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去做。
而不用想就知道,校园帮前期的发展,一定是磕磕绊绊。
菜鸟们需要成长的时间,团队也需要在不断解决难题,战胜难题的过程中,磨砺配合度、凝聚力。
所以,创业选人一定要慢进快出。
什么意思呢,邹小北从新生军训期到现在,慢慢的观察身边的人,分析他们的长处,一点点教他们东西,然后最终才确定,把这群人拉入自己的团队。
这是慢进。
那快出呢?
无论是现在这群人,还是后面招进团队的人,一旦出现威胁团队稳定、或者重大失误的时候,不要犹豫,直接快刀斩乱麻,踢他出局。
尤其是创业初期,任何一个变数,都是致命的影响。
现在创业地点放在浙大,邹小北还有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