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金融猎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金融猎手- 第6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意见在股东大会中,获得一致通过。
  然后,经过最终修订和讨论,10月19日,深发展银行再一次向银监会、证监会,提交了深发展银行与远东银行兼并重组的方案。
  一周以后,即10月26日,新的兼并重组方案,获得银监会、证监会一致审核通过。
  同日晚间,深发展银行停牌,股价报收63。89元,市值2513。95亿,其停牌前的走势,一路暴涨,明显有资金,先知先觉。
  “真没想到反转来得这么快,深发展银行和远东银行,真的要重组了。”
  “哎,错过了,苏总‘添越资本’集团旗下的远东银行,入主深发展银行之后,我心里就早有这个预期,结果没想到在失败之后,瞬间反转,让我丢失了大半筹码,这下停牌,再也买不进了。”
  “是啊,没想到这么突然。”
  “看深发展银行停牌前最后这两天走势,资金大幅拉升,涨了快10%,并且是持续地放量暴涨,很明显是有资金先知先觉了。”
  “哪一次重组,都有资金先知先觉,国内市场,这种情况……习惯了。”
  “深发展这个估值,也算是高位重组了吧?按照这个估值重组,苏总把远东银行资产注入,要吃不少亏啊!”
  “确实吃亏,不过……我猜,若是苏总不吃一点亏,这重组方案,还真没可能通过。”
  “我也觉得如此,这个时候,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吃亏免不了,但从长远看,两家银行合并重组后,其竞争力必然会上升,而竞争力的上升,会改变基本面,进一步抬升估值,这无论对于苏总来说,还是对于二级市场来说,应该都是利好。”
  “所以,我觉得从最终的结果来分析,苏总这时候吃点亏,倒也没什么。”
  “深发展的体量不小啊,不知道这次重组,会以谁为导向,合并之后,新的机构,又该叫什么名字?”
  “深发展的体量不小,但远东银行的体量更大啊!”
  “我看国外知名机构对远东银行的当前估值,已经是800亿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了,二者合并,肯定以远东银行为主。”
  “800亿到1000亿美元估值?这太夸张了吧!”
  “丝毫不夸张,远东银行吞下雷曼兄弟全球银行业务,当初听说花了200多亿美元,还有吞并冰岛的什么银行来着,还有许多家小银行,再加上苏总的‘添越资本’集团,对于远东银行的巨量资金扶持。”
  “致使远东银行在金融危机前,以及金融危机后这一年时间里,疯狂扩张。”
  “早就非当初业务龟缩在港城,一直不断被汇丰银行吸血的那家小银行模样了。”
  “对,在国内,远东银行的名声不显,但等你们到了国外,就知道远东银行的影响力和真实体量了。”
  “听说,现在它的资产规模,已经逼近2500亿美元,可以比肩世界第一梯队的大行了。”
  “这规模扩张,也太快了吧?年初听机构说不是才刚刚突破1000亿美元吗?”
  “主要还是苏总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大,所导致的远东银行客户群体和存款数量的猛增。”
  “毕竟,苏总的投资能力,现在,在世界上,已是广为人知。”
  “远东银行,其主营业务,又是以投资银行为主,契合了苏总的投资能力,所以才导致了远东银行在世界各地,存款的虹吸效应,随着它们体量的增大,分支机构的增多,表现得越来越强。”
  “这两年,要是以远东银行的成长率,才进行估值的话,那才恐怖。”
  “不过,当它的体量越来越大,成长率,肯定会慢下来的。”
  “对,真正了解远东银行的人,不会觉得800亿到100亿美元的估值水平很高,反而会觉得这个估值,是没有掺杂任何水分的。”
  “虽然远东银行没有公开的财务报表可以分析。”
  “但是,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可以得知,远东银行的资金杠杆率极低,手里握的现金流,至少在千亿美元左右,以银行业所有的经营数据分析,这都是一家非常优秀的银行机构,而且正在快速成长。”
  “它的未来,以及业务灵活性,远比华银国际要好。”
  “说实话,深发展能够与远东银行重组,是捡了大便宜了。”
  “嘿嘿……我们华国的银行中,对外业务,远东银行应该已经占据足够优势了吧?现在基本上大部分华人在外,都有一个远东银行账户,它的货币兑换、支行营业点、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便捷性,都远超华银国际。”
  “这如果与深发展重组合并,再打通国内通道,将国内、国外连为一体。”
  “那许多大行,恐将遭受巨大的竞争压力了。”
  “确实,远东银行在国外发展得太好了,而现在这时代……出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真的能实现国内、国外账户互通,货币自由转换的话,那可太好了,肯定也能吸引到国内许多客户群体。”
  “不但会挤压大行的业务,而且许多国外银行在国内的业务竞争力,也会被挤压。”
  “毕竟,像花旗、渣打、汇丰这些巨头银行,在我们华国留学生面前,对比远东银行,已经没什么优势了。”
  “期待重组之后的远东银行,深发展……真的可以死了。”
  “完全重组之后,按照远东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市场估值,到时候深发展的市值,会破万亿吧?”
  “这是必然的,一跃成为了仅次于四大行的存在啊!”
  “只能说苏总实在太牛了,远东银行如果不脱离汇丰,肯定不会有今天。”
  “并且两家银行合并重组之后,按照两家银行的股权占比,实际控制方,‘添越资本’集团,岂不是持股占比,超过80%了?到时候这家万亿规模的银行,可就真的成了‘添越资本’集团的一言堂了。”
  “国家队控股的四大行、两桶油,持股比例,不也差不多吗?”
  “凭什么‘添越资本’集团就不可以?”
  “再说了,远东银行的发展,国家可曾出过一分力气?80%的持股怎么了?远东银行本来就是‘添越资本’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现在为了打通国内通道,被迫与深发展重组,已经算是足够让利,让出部分股权了。”
  “再者,汇金不也是‘添越资本’集团的大股东之一吗?”
  “监管层既然同意了两家银行的重组方案,那就证明没有任何问题,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对大家都好的事情。”
  “毕竟远东银行并入深发展,成了上市公司,也就完全进入了国内监管视野。”
  “估值上的优势,那是苏总带领着远东银行,在国外恶劣的环境中,独自拼杀出来的,也是应得的。”
  广大投资者,激烈的讨论中,深发展银行与远东银行重组的新闻。
  一直挂在各大金融新闻媒体热度榜首。
  甚至后续几天,一直表现疲弱的银行板块,还在这则新闻热度的刺激下,连续涨了一波,将沪指重新带上了3000点关口。
  “没想到他真的找到了症结所在,打通了远东银行全面肆虐国内的通道。”深市,平安集团内部,马齐哲看着那一份通过内部信息,打听到的深发展递交给银监会、证监会的重组方案简略信息,满是感慨,“华国发展银行,好大的立意,好大的口气啊。”
  “董事长……”秘书突然报告道,“明天系的鲁总、安邦系的林总,想约你晚上见面,说是有要事相商,您看……您见吗?”
  马齐哲眼睛抬了抬,轻蔑地道:“拒了,都是一些不成气候的家伙。”
  “就凭他们这样,想遏制‘添越资本’集团在国内的扩张,想扳倒这家已经屹立在所有人面前,已经站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路线上的资本财团,简直是痴人说梦。”
  “是!”秘书应了一声,便迅速退了出去。
  “董事长,您这是诚心想与姓苏的合作了?”集团副总梁明峰有些意外地道。
  马齐哲轻叹了一声,说道:“华国发展银行啊,这是掐中了领导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啊,在这条‘一切以经济发展为重’的宏观路线上,所有的阻碍和利益,都得为此让路,这是格局和大势。”
  “深发展已成过去了,华国发展银行,则会成为明日之星。”
  “这位苏总太厉害了。”
  “在共赢的基础上,与这样的人相遇,最好还是成为队友,而不要选择成为对手,我们平安集团错过了深发展这个机会,将会丧失不少先机,必须搭乘华国发展银行这趟快车,快速追赶上去。”
  “那些靠着先辈的影响,在温室里长出来的花朵,处在残酷的市场上。”
  “无论他们开始占据多大的优势,终究是会被市场淘汰的,更别说……他们的手,并不干净,早就过线了。”
  “明白了!”梁明峰说道,“我会减少与他们的接触。”
  “行的正,找不出任何污点,而且资本扩张,还能总站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位置上,提前政策一步。”马齐哲脑海里划过苏越那张年轻,时常挂着笑容,眼神很是深邃、锐利的面容,实在无法理解,“这小子难道真是财神转世,天生就有着这种敏锐嗅觉、上层格局和投资眼光?”
  苏越并不知道此刻马齐哲的内心转变,以及对自己的评价。
  此刻的他,正站在集团总部的交易室内,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两市盘面。
  今天,对于华国金融市场来说,是个足以载进国内金融历史的特殊日子,因为筹备达10年之久的华国版‘纳斯达克’,还有5分钟时间,就要正式开始上市交易了,无数投资者翘首以待,而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28支股票,更是即将迎来它们历史的高光时刻。
第867章 创业板上市
  “2800到3000点之间的这个平台,已经震荡快2个月了。”陈雨荷站在苏越身边,望着大屏幕上定格的沪指,说道,“十年磨一剑,监管层对创业板的期望很高,也希望它的上市,能给两市市场,带来不一样的局面吧!”
  “是啊,十年磨一剑。”苏越感慨了一句,想起国家第一次提出创业板概念的时候,微笑地说道,“不管能不能带来不一样的局面,至少政策的导向,我们作为投资者,还是要十分重视,并尽可能朝着政策导向的方向,进行着重投资的。”
  “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中,新兴市场,以及新兴市场领域的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其重心。”
  “因为只有把融资渠道打通了,才能使新兴市场,迸发出更多的活力。”
  “才能在未来,承接经济向更好的方向转型。”
  “创业板成功上市的意义,无论是对于宏观经济,还是对于现下我国的金融市场现状,都是十分重要的。”
  “不管是为了行政任务,还是为了激活市场活力,让其更好地为宏观经济服务。”
  “创业板上市的股票,在一段时间内,都会得到政策和资金的呵护,其估值,也会明显高于主板。”
  “如此……可以预见,这个受到政策呵护的新兴板块。”
  “其内的股票,因为其流通盘小,属于新兴市场概念,天生适合讲故事,必然在未来很长一段内,会接连遭到游资的爆炒。”
  “这个板块,在未来的活跃性,恐怕也将极大的大于主板。”
  “这么说……董事长很看好未来创业板的行情?”陈雨荷问道,“但从市场反应来看,大家对此好像并没有太高的期待,创业板上市前的最近这一周时间,沪指连续走低,无论成交量还是市场信心,都在逐步萎缩。”
  “前几日,沪指大跌,资金退潮,这是大家在担心创业板上市,28支新股同时开盘,所造成的资金虹吸效应,会给市场带来严重的资金短缺,导致承接不足,所以才提前出逃,暂避风险。”苏越说道,“大盘没有完全站稳3000点,就还是存量博弈,这样的走势,实在太过正常。”
  “不过……就因为市场的预期不强,所以才会有相对便宜的筹码可捡。”
  “这28支股票中,质地算得上优良的10多支股票,只要开盘涨幅不超过100%,都是具备强烈博弈价值的。”
  “董事长的意思是……我们可以适当参与?”陈雨荷问道,“发行新股中,我们几支基金,通过现下打新,其实已经持有不少筹码了,再者……这28支股票的流通盘都太小,不太适合我们主力资金进出。”
  苏越笑了笑,说道:“以现在创业板刚刚上市的流通盘体量,作为主力资金主要的炒作和投资方向,肯定不行,但适当参与,作为撬动整个主板,乃至整个市场情绪的支点,就非常合适了。”
  “3000点附近,2个月的震荡时间,这个区间的筹码交换,已经相当充分了。”
  “如果这个时候,趁着创业板上市,大家的目光,都暂时性地汇聚在股市,那么……把赚钱效应快速地激发出来,是能迅速带动市场情绪,突破目前的箱体,再上一个台阶的。”
  “前方巨量的套牢盘,只有不断的增量资金,才能消化。”
  “场外的增量资金,不会平白无故地进来,只有当股市的赚钱效应,再次聚集而起的时候,才会有大量的场外资金,跟风而入。”
  “市场行情,演绎到这里,是到了再次变盘的时候了。”
  苏越说话间,9点15分到来,两市集合竞价开始,停滞的两市股票价格瞬间开始变动,其中创业板上市的28支股票,涨幅飙升,全部达到100%以上的竞价涨幅,红火之势,让人振奋。
  “比想象中火热。”
  苏越盯着盘面上的28支创业板成分股,微笑地道。
  “看情形,今天大盘应该要高开了。”陈雨荷接话,“从两市热门股票的竞价来看,情绪比之前几天火热许多,担心创业板上市会对市场形成严重抽血效应的利空,此刻也算是落地了,利空落地,就成了利好,市场往往如此。”
  苏越点了点头,说道:“多空之间的转换,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按照这个竞价情况,市场的情绪比我想象中要好,今天创业板上市,国家队也有维护的心里,而且前面大盘从震荡区间顶部连续下跌,正好挖了一个诱空的坑,使许多获利盘和压力盘回吐了,减轻了上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