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拿着电烙铁干嘛?”
郭永坤瞥了眼她手上的东西,随口问道。
“我爸的收音机坏了,我帮他修修。”
“你还有这本事?”郭永坤诧异。
“多稀罕。”这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她家的电器坏了都是她修的,上次电视机坏了也是她掰开弄好的。”
郭永坤扭头瞟向郭小妹,这事他还真不知道。
“对呀小坤哥,我可是理科生哦!”郝桐桐嘻嘻笑道。
理科你也只是个高中生呀,郭永坤看了看这丫头,若有所思。
桐桐过两天一样要参加高考,平时的成绩……也不咋的,只能说比郭小妹好一丢丢。
“对了,小坤哥,你喊我干嘛?”
“哦,我让你带这个好哭鬼出去玩会儿,学校不是让你们放松放松嘛。”
“你才好哭鬼!”身后某人不乐意。
楼上郝桐桐笑道:“好的好的,我把最后一个锡点焊了,很快的。”
第161章 欧阳、老李
当了两天保姆,蹬着二八大杠全程接送,郭永坤也算长出口气,郭小妹的高考总算结束了。
这丫头一考完就哭得稀里哗啦,有种如释重负之感,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没考好。
“题目太难了!”
这是她的原话。
所以结果如何,郭永坤心里基本有数了,除了苦笑长叹外,也是毫无办法。
如果1983年的高考都叫难,那1984年,只能用惨绝人寰来形容。
反观与她一同参考的郝桐桐,心态明显好得多,她爸问考得怎么样,就来了一句“估计是没戏”。
郝进步约莫也清楚她几斤几两,虽然考试成绩还未公布,但已经忙着四处走关系,想替女儿觅份好工作。
这年头堂堂高中生,找份工作并不难。
但郭永坤对此,倒有些想法。
黄昏时分,他刚下班回来,看见郝叔和桐桐正坐在二楼廊道中谈论什么,没有回家,直接走了上去。
“百货大楼的工作多好,又不要你卖东西,坐办公室,处理文件,既轻松又体面。”
郝进步还有一句话没说——以后处对象也方便。
“可我不喜欢那种工作,天天坐在那里,跟读书有什么区别?”
“那做售货员怎么样?为什么偏偏要进工厂,还要干技术工种,那种事情根本不适合姑娘家干!”
只要一想想,女儿将来穿一身满是油污的厂服,左手一把螺丝刀,右手一把扳手的画面,郝进步就一个脑袋两个大。
“爸,这么说可不合适了,现在都提倡男女平等。”
郝进步本想教训她一番,听到脚步声抬头望去,笑道:“诶~小坤来了。”
“小坤哥!”
“桐桐就开始找工作了?”郭永坤明知故问。
“没办法,大学肯定考不上。”郝进步叹气说,“所以趁成绩还没公布出来,打算先把工作问题初步落实一下,不然到时候这么多人被刷下来,竞争也大。”
倒懂得未雨绸缪。郭永坤笑着点头,表示理解,望向郝桐桐问,“没打算再复读一年?”
“没。小坤哥你不知道高三有多苦,能鼓起勇气再经历一遍的人,一百个里面都找不出一个。”
郝桐桐摇头说,“况且……我和小娟都不是读书的料,复读一年,也不见得能考上。”
倒挺有自知之明。
“那你想上大学吗?”
“什……么意思?”
别说郝桐桐,就连郝进步也是一脸不解。
“没什么意思,你就直接告诉我好了。”郭永坤笑呵呵道。
“想肯定是想,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我就想去看看大学是什么样的,读书的话,说实话,我读得好累。”郝桐桐说着,还下意识瞄向父亲。
“诶~你个臭丫头!”
郝进步一脸郁闷,有种很铁不成刚的感觉!
郭永坤心想,难怪你跟郭小妹能好到穿一条裙子,还真是臭味相投。
“既然这样,我给你找个工作吧。”
“啊?”
郝桐桐微微一怔,郝进步同样如此。忙问,“小坤,啥工作?”
“饮料厂的技术工人,负责全世界最先进的灌装线的保养和维护。当然,得一点点学起。”
“全世界最先进的灌装线……”
郝进步还在琢磨这是个什么东西时,旁边的郝桐桐已经像上课举手发言样,白净的小手举得老高,“小坤哥,我去!”
“你给我闭嘴。”郝进步没好气刮了她一眼后,扭头道:“小坤,哪家工厂啊,配这种设备的应该是国营大厂吧?”
他想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不是不能考虑。
主要女儿还就喜欢这种工作,完全听不进劝,也不知道随谁。
“健力宝汽水厂。”
郝家父女同时一愣,没听说过啊。郝进步蹙眉问,“外地的?”
“没有,就在咱们河东,新建的工厂。”
“哦哦。”郝进步了然,又问,“是政府直营,还是哪个单位外办的?”
“我办的。”
“……”
郝家父女面面相觑,还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
“郝叔,这事你暂时得替我保密。”郭永坤稍稍凑近后,小声说道:“你也知道我妈的脾气,大哥已经没了厂里的工作,我还是再三心二意……她肯定不高兴。所以我寻思干出点成绩来,再跟她说。”
“你……办了一家工厂?”
郝进步瞪眼问,依旧没回过神。
郝桐桐也是满脸问号,甚至搞不懂这种行为是否合法。
“对呀,集体挂靠,手续齐全,国家允许的。”郭永坤点头。
“你这……”郝进步惊讶,一时都不知该说什么好,咋就怎么能折腾呢?
不过,倏然想起对方的来路,也就释然了。
“你想桐桐过去帮你?”
“没错。而且这对她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她不是喜欢这方面的事情么,老实讲,我那条纯进口的生产线,眼下全国都没有几条。桐桐但凡能把它吃透,那就真是高技术人才了!”
“爸,我要去!”郝桐桐美眸明亮,再次强调,彻底动了心。
郝进步没有理她,一阵踌躇道:“小坤,你会照顾她的吧?”
“郝叔,你这叫什么话,桐桐和小娟一样,我拿她当妹妹看,当然会照顾。放心吧,不会让她受半点委屈的。”
“那……好吧。就先让她去试试,也不见得能行,别把你的机器搞坏了。”
“爸,说啥呢?”郝桐桐挺挺胸脯,一百个不乐意。
……
几天后。
李有光找上郭永坤,打算罢工。
“什么个意思?”
临河口,郭永坤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半天没搞懂什么状况。
“我的意思是,我就不去讨人厌了,那几个日苯佬看见我就烦,我看见他们也烦。你知道我的脾气,不像老王,还能给他们陪笑脸。”
这是没处好关系啊。郭永坤总算弄明白了。
“别这么愤青嘛。”
“不是愤青,是那玩意儿太难了,有些搞不懂的地方,多问几句,他们还一脸不耐烦。”
“那学到点东西没有?”
李有光撇撇嘴道:“我算是看出来了,我根本不适合搞什么技术,都比不上老王,更别提你找来的那个小妹妹,郝桐桐。”
“哦?她怎么样?”
郝桐桐前几天已经被郭永坤送到厂里,跟着大家一起学习,因为才几天时间,具体怎么样,他倒也没打听。
“厉害呀!文化水平本来就比咱们高,很多电器元件和机械设备,她都知道一些,一点就通,才学几天下来,就反超我们了,那几个日本佬高兴得很,再加上小姑娘长得也漂亮,讨人喜欢,都乐意给她开小灶。”
郭永坤笑了。
他原本看桐桐似乎有些这方面的天赋,姑且一试,居然还真试对了。
“你自己想好就行,我随你。”
“行。那我继续搞我的废品收购站。”李有光点头道:“其实也没什么必要。你到时候看嘛,老王和王子强他们都只能学个半吊子,关键还得看郝桐桐。”
看来桐桐妹妹在工厂那边确实游刃有余啊,郭永坤心有期待。
隔日,李有光的废品收购站再次开门营业,没想到关门了一阵,生意不减反增。
过去总喜欢斤斤计较的一些客户,现在居然变得都挺好说话。
想来应该是去那些国营收购站吃了瘪,对比之后,发现还是这边比较好。
世事总是如此,没有了才知道珍惜。其实这也是饥饿营销的原始道理。
七月二十号。
郭永坤又找鬼哥借了一辆车,独自驾驶,来到机场。
驾照确实还没买,但这年头几乎也没人查。
大概是天气好吧,这次倒是没晚点。从出站口走出一行三人,为首的正是欧阳啸,旁边还有一人郭永坤也见过,就是跟他一个办公室的孙主任,至于另一人,郭永坤没见过活的——金伟兄。
他果然还是来了。
“你看起来很轻松。”简单客套两句后,欧阳啸不咸不淡地说。
“这话说的……我为什么要紧张?”郭永坤回答。
“你就这么自信你的挂靠工厂能达到我的标准?”
“我记得协议上写的是,中等规模,设备齐全,对吧?”
“没错。”
“那我就没什么好紧张的。”
欧阳啸深深看了他一眼,不再多言。
旁边的孙主任倒始终保持笑脸。
而老李同志听完二人的对话后,脸上明显有些紧张。
他不停打量郭永坤,眸子里总有种不敢置信,他宁愿相信对方在说大话。否则……难以解释。
挂靠工厂是什么性质,他一清二楚。简单来说,名头是集体的,其他的所有东西,都由私人承担。
也就是说,你要自己掏钱投资。
他是做酒厂的,很了解此类工厂的投入,抛开厂房先不谈,单是一条生产线,哪怕是二手的,就动辄几万、乃至十几万。
靠个人,正常情况下如何负担?
而且对方实在太年轻,也不像那种靠非正常手段完成原始积累的人。
老李同志在打量郭永坤时,郭永坤同样审视着他,“欢迎李厂长。”
“其实我一直很好奇,你为什么对我这么了解,我逢人就打听过,熟悉的人里,没人知道有你这号人。”
“事实上,我不只是对你这么了解,我对你们羊城整个饮料圈子都很了解。”郭永坤笑道:“关于这个问题,欧阳主任曾经也问过我,但很抱歉,有些私人关系,我不想透露出来。”
老李同志撇撇嘴,这个回答显然无法令人满意。
那他倒想看看,这个神秘的年轻人,到底有几斤几两。
一家挂靠工厂……想满足欧阳兄的标准,并不容易。特别是他手上的这款饮料如今人人称道的情况下。
第162章 绝对的实力
德一村。
蓝色小轿车缓缓行驶在水泥路面上,刚刚经过村牌。
“你的厂挂靠在村集体?”
欧阳啸眉头蹙得老高,这比他想象的还要低级。
“有什么不妥吗?”郭永坤把着方向盘,稍稍侧头,“这个村是一个工业村,临近市中心圈,里面国营单位都有好几家。”
“可它还是一个村。”
老李同志这时就笑了,欧阳兄越不满意,那么对他就越有利。
那款饮料成型后的完美程度,着实震撼到他了,他已经完全豁出去,借再多贷款都在所不惜。
否则这次也不会跟着来。
“我认为这不是重点,大邱庄不是村吗?”
“你……怎敢跟他们比?”
“有何不敢?”
欧阳啸气得胸口剧烈起伏,心里已经打定主意,等下看完工厂后,但凡有一点不符合“中等规模、设备齐全”的标准,扭头就走。
而且他钱都带来了,就在老李的公文包中。
村西头,一个建设中的工地出现在眼前,远远望去,里面有几幢楼房正在建设,外墙上搭满脚手架,系有绳索的水泥吊篮七上八下,不少工人都在忙碌着。
围墙已经初步建设完成,入口处的白色墙面上刷有红色油漆——河东市第二建设局建设工程。
当看到郭永坤驱车向没有大门的门口驶去时,欧阳啸三人终于动容了。
“这是你们工厂?”
“对。”
“嘶——”欧阳啸与老李相视一望,倒吸一口凉气。
居然这么大规模?
真是打死二人都没想到!
“厂区面积多少?”
“20亩地。”
俩人面面相觑,一时都说不出话。
二十亩地,一亩地约等于六百六十六平方,那就是一万三千多平方。
如此规模,作为饮料厂而言,绰绰有余。
老李同志一时感觉口干舌燥,要知道他的酒厂,厂区面积不过也才五千平方左右。
对方的规模比他两个还大!
“你怎么可能有这么多……”
“你是想问我哪来的这么多钱吧?”郭永坤用余光瞥了老李一眼,笑道:“这个问题就比较私密了,恕我无可奉告。”
此时汽车已经驶入建设中的厂区,望着四周同时在建的七八处建筑,以及铺设完成的水泥主干路,外加似乎竣工的两座大厂房,老李同志惊讶得说不出话。
这样的工程,得需要多少钱啊?
几十万妥妥的!
如果是政府的项目也就算了,可它……完全是由私人掏的腰包。
眼前这个年轻人到底干了什么?
或是说什么来头,怎么可能拿出这么多钱?
想必附近村民根本不知道这回事,倘若清楚这么大的工程项目,全由私人投资,只会比他脸上的表情更加震惊。
说好的计划经济,说好的人人平等,说好的打倒资本主义呢?
为什么有人跑到如此前面,在这个人均收入不破千的年代,财富累积到这般骇人听闻的地步?
几十个万元户,说砸就砸出来?
不仅老李同志,欧阳啸此刻同样张大嘴巴合不拢,包括坐在他左侧的孙主任也是一样。
“我们那边的港商,这种项目也不是说建就能建的吧?”孙主任咂舌道。
欧阳啸下意识点头。
这年头内地人人都知道港商富有,乃是各地政府大力招引的对象,但其实1983年,港商的力量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