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突然,一个沉闷的噪音,在黑夜中炸响。
“靠,二皮,你看点路啊,又不是没灯。”
一行五人沿着人行道鬼鬼祟祟地前行时,其中一人不小心撞到了垃圾桶,引来领头人的不满。
“知道了大毛哥。”
一个小插曲后,几人继续往前摸索,很快,便抵达一堵院墙旁边。
“就这儿了。”领头人挥手示意。
“这个郭永坤还蛮低调的嘛,我以为像他这么有钱的人,得造一座大厦住呢。”旁边的人打趣道。
“重点是他连条狗都不养,嘿嘿……”
“行啦,这里不是聊天的地方,办完事情赶紧走。”领头人发话道。
另外四人纷纷点头,在墙根处蹲下来,围聚在一起,开始捣鼓他们的作案工具。
黑色布袋子被扯开,里面有五瓶未拆封的酒精,还有一些破棉布,以及火柴。
五人一人拿起一瓶酒精,扯下橡皮塞,将棉布塞进瓶口。
“大毛哥,点火?”有人询问,语气既紧张又兴奋。
倒也没想过谋财害命,这不是有院子嘛,酒精瓶扔进院子里,造场大火,吓不死那个姓郭的,也得吓尿。
“点!”领头人沉声说。
他要让郭永坤明白,敢给他找不自在,没有好果子吃。
有钱了不起吗?
他可听说了,越有钱的人越惜命,姓郭的敢不求他回去,他就要让他们全家不得安宁!
“嗤!”一根火柴被点燃,眼看就要接触到一块棉布,就在这时——
“你们在干嘛?”
五人猛地一回头,才发现身后不知何时多了四个人。对方人数虽然没他们多,但看架势,并不好招惹。
“没、没干嘛。”其中一人回话道,声音都有些结巴。
人生头一回做点“大事情”,想不到还没开干,就被人逮了个正着。
“没干嘛是干嘛?”
“朋友。”这时,王大毛从地上站起,目视着对方几人道:“我们在这里点根烟,不管你们的事吧?”
他知道今天的计划已经泡汤,既然被人看到,肯定不好再行动。心里也有些不舒坦。
几个王八蛋大晚上不睡觉,在街上晃荡个啥?
“那如果我硬要管呢?”
王大毛眉头一挑,给脸不要脸,五对四,谁怕谁?
“你试试。”
“好啊。”一抹笑容落入王大毛眼帘,还不待对方这个领头人吩咐,后面三人就已经冲了上来。
“靠!”王大毛也是袖子一撸,来了火气。正好最近憋了一肚子火。
双方很快扭打在一起,拳拳到肉。
王子强这些人是干嘛的?
从小在街头打架打到大,若非郭永坤的出现,他们现在如果没死的话,估计都整出了不小的势力。
双方打斗经验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哪怕是四对五,没过多大会儿,王大毛那边的五人就被打得嗷嗷叫。
老郭家的房子里有灯亮了,打斗就在门外,这么大动静,想不听到都难。
王子强瞬间注意到,不禁往地上啐了口唾沫,“赶紧地,打瘫拖走!”
千万不好打搅到阿姨,坤哥特地交代过的。
李秀梅的确是被吵醒的,人年纪大了,睡眠比较浅,她分明听到外面有声音,好像谁在打架一样,可裹着衣服来到院里后,又发现半点动静没有,表情显得有些疑惑。
足足在院子里站了好几分钟,确定再没有异样后,才转身返回屋内。
楼上,郭永坤站在玻璃窗后面,静静眺望着街道对面,隐约看到几只身影渐渐消失在黑暗的小巷中。
看来他多留个心眼,还是起到了作用。
得多亏王大毛的提醒,那天在牛奶厂里时,他就表露出想要报复自己的想法。
所以当天回来后,郭永坤就给王子强打了个电话,让他安排人晚上在自家周边值守,为此,白天可以休息。
不过,郭永坤的心情算不上好,如此看来,这个王大毛还真是颗定时炸弹。
他既然敢今天来家里使坏,保不齐什么时候又来一手。
或许,真要收拾一下。
第311章 丰收罐头厂
王大毛在郭永坤看来就是一个浑人,十八岁接他母亲的班进了高山牛奶厂,正好待了十年,起先犯些小错误,领导们权当没看见,渐渐造成他内心膨胀。
后面发现整个厂几乎没人敢招惹他,愈发嚣张跋扈,以至于现在谁都不放在眼里。不仅限于在工厂。
他母亲留下的荣耀,非但没给他带来半点好处,反而将他引入了歧途。
可悲,可叹。
而想要让一个浑人服软,并不是件简单事情。
郭永坤有想过给他扔进派出所,纵火未遂,大抵也能判个两年,但他无法保证王大毛出来后会不会又整幺蛾子,到时自己肯定已经淡忘这件事,指不定要吃大亏。
所以他打算剑走偏锋。
对付浑人,就找一个比他更浑的人。
这件事他交给了鬼哥,过程他不在乎,只要一个结果:保证王大毛“重见天日”后,对社会充满敬意。
他相信王大毛父母的在天之灵,应该会感激他。
……
市西南的一个老旧工业区,丰收罐头厂。
年前郭永坤来过一次,显得轻车熟路,因为提前联系过,小奥拓刚驶进厂门,厂长林荷花便带着几名管理层成员,火急火燎赶过来迎接。
他们盼望已经有一阵。
高山牛奶厂那边的事情,他们刻意打听过,各种改革举措,各种项目投资,正是他们所迫切需要的。
“郭总。”
“花姐。”
厂长林荷花四十多岁,留着齐肩短发,清瘦干练,郭永坤如果硬要叫“姨”也是可以的,不过肯定不怎么招人疼。
几人寒暄少许后,郭永坤提出四处转转。上次过来主要是为了送新年福利,所以很多东西没有怎么细瞧。
而这次来则是准备全盘接手工厂,解决它的经营问题。
“郭总,这边请。”
林荷花亲自带路,领着郭永坤逐一视察工厂的各处场所和设施,并详解讲解。
丰收罐头厂的规模比高山牛奶厂还要大,职工数量超过三千人,厂区也不小,光是生产车间就有四个,还有两个备料车间,和一个打包车间。
而这样一家大型工厂,它的产品却只有一种——桔子罐头。
生产了近二十年,不倒闭才怪。
不是说专精于一种产品不行,健力宝目前也只有一种产品,主要问题在于四个字——技术含量。
健力宝是一款专利产品,哪怕别人知道了配方,也不能照葫芦画瓢地进行仿造。
比如徐海平的冠力汽水,同样由粤省体育研究院研发,跟健力宝非常相似,但成分上依然有区别,以至于口感细比起来,还是有所不同。
一言以蔽之,健力宝拥有无可替代性。
而丰收罐头厂生产的这种桔子罐头,不能说一点技术含量没有吧,只能说少的可怜。生产门槛非常低。
事实上,就现在来说,水果罐头依然是许多老百姓走街串门的热门礼品,市场需求量并不小。可架不住的是,正因为水果罐头生产门槛很低,似乎卖得又挺好,不少单位都相中这块蛋糕。
要知道,这年头机关单位外办工厂,是被国家允许和鼓励的。
不仅限于供销社和工商局那种单位,就是比较偏行政的单位,也可以。
娃哈哈,目前就是一家校办工厂。学校给办的。
市里当下有多少家罐头厂,郭永坤数都数不过来,而全国到底有多少家罐头厂,他很怀疑连国家都无法具体统计。
客观讲,这门生意已经不适合再做,从短期和长远来看,都一样。
短期的话,竞争惨烈,市场趋于饱和;长期的话,未来随着农业和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市面上新鲜水果将越来越多……没事吃什么罐头对吧,谁都知道那里面必然有添加剂,不管是自己吃,还是送人,拎个果篮难道不更场面、不更香?
所以关于这家罐头厂,将来郭永坤肯定要对它进行整体转型,以顺应市场趋势。
不过现在嘛,也不好操之过急。
在一家工厂濒临破产的时候对它进行整体转型,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负负相加,得不了正,只会进一步扩大债务危机。
除非……它有一个像自己这么有钱的老板。郭永坤心想。
但他暂时,还不想对丰收罐头厂进行大规模投资,主要他现在只是承包啊,工厂所有权并不属于他。你会给租来的房子进行豪华装修吗?
一样的道理。
“郭总,你看我们厂,还……还有得救吗?”
这位花姐也是个秒人,许多情绪并不藏在心里,视察完工厂的主要设施后,表情凝重地问。
郭永坤有意试探一下她的斤两,没有回话,而是反问道:“你觉得工厂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的话……有两点。”林荷花掰着手指说,“第一,市场饱和,商品滞销。第二,厂里职工太多,开销太大。”
水平嘛,只能说一般般,不过好歹表面上的问题能够意识到。郭永坤就怕她连自己怎么亏的都不清楚,那这样的厂长,他可真不敢用。
“走吧,去办公室谈。”
林荷花点点头,又领着他往行政楼走去。
一栋三层红砖头,门外有一个升旗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主要郭永坤有点口渴。
来到厂长办公室后,林荷花的秘书小马,殷勤地给大家沏了茶。
“姑娘,等等。”
小马正准备告辞离开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瞬间显得有些局促,她没想到会被人突然喊住。
赶紧立正站好,挤出一丝笑容道:“郭总,还有什么吩咐吗?”
“叫小马对吧。”郭永坤上下审视着她,这姑娘穿高跟鞋、指甲抹了油彩,脸上化着精致妆容,打扮很时髦,模样也不错,只是……看着不像来工厂上班的,更像……来走台的。
“你平时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就……替林厂长接接电话,准备一些会议资料,再有客人过来的时候,负责招待一下。”譬如现在。小马弱弱道。
“你一个月工资多少?”
小马想哭,心说你问这个干吗,求助般地望向林姐。可林荷花却撇过头,佯装没有看见。
“两百三。”
“哟,不错嘛,高薪待遇。”郭永坤笑了笑,示意她可以离开。
小马逃也似地带上房门。
“什么来路?”郭永坤收敛笑容,扭头望向林荷花问。
她说出一个名字,郭永坤也就清楚了,省里的背景。
这样一个才二十出头、一看就不是干正事的姑娘,月工资却比八级工还高。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不堪重负的原因,类似的裙带关系太多了。
郭永坤在梳理高山牛奶厂的职工资料时,就有所察觉,他甚至发现了几个不在职,却每个月还在领工资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吃空饷。
“明天给她办离职手续。”
“啊?”林荷花一下愣住,不敢置信地望向郭永坤。
这么强势的吗?
“我把她调到健力宝。”这帮关系户郭永坤已经想好了,给他们专门成立一个部门,什么事都不用干,就养着,他要让上面那些人不好意思,或是说心虚。
高薪厚禄,还啥事儿没有,这样再干不下去,总不能赖他吧?他可完全是一片好心哪。
林荷花长出口气,笑着点头。
“工厂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扭亏为盈,关于这一点,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郭永坤眼神扫视过旁边几人,毕竟还算不上熟悉,有意通过话题的沟通,对他们的性格和能力做番了解。“我可以提供一定程度上的资金支持。”
几人相视一望,最终还是林荷花先开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扩大业务范畴,开拓外地市场。”
郭永坤轻轻颔首,“就算这是一个办法,还有吗?”
就算……林荷花不由一阵无语,什么叫就算?作为厂长,这事她不是没考虑过,思来想去,省内市场再无拓展的空间,往外走,似乎是可能走出困境的唯一办法。
其他几人本还想在新领导面前表现一下,但听他这样的口气,又全都闭起嘴巴。
因为在他们看来,林厂长的这个想法,很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如果这样只能得到一个“就算”的评价,那他们的那些点子,不提也罢。
“都没想法?”郭永坤环视众人,不免有些失望。
是他的脑子太活泛、外挂开得太大,还是这些人太废柴?
暗叹口气后,他望向林荷花说,“花姐,你刚才说的办法,从正常的商业角度讲,确实具备一定操作性,但你考虑过一个问题吗,既然我们省的罐头厂多不胜数,那外面又好到哪里去?”
“这……”林荷花一时无言以对。她仅从自身考虑,认为更大的市场也就意味着更多客源,却忽略了行业的整体情况。
正如郭总所言,罐头厂门槛低,前几年又非常好赚,导致本省罐头厂一家一家拔地而起。那如果外面也是这种状况呢?
他们同样商品滞销的话,自家工厂即便冲过去,又有什么用?
白忙活一场而已。
第312章 点子大师
“郭总,照你这么说,这不是一个死局吗?”
林荷花眉头紧锁道:“大家一窝蜂地开罐头厂,现在供大于求,像我们这种大型企业,不是必死无疑?”
郭永坤漠无表情地摇头道:“就传统行业而言,没有必死的结局,工厂的存在在于社会的需求。反之,如果社会不再需求,那倒闭的将不是某一家工厂,而是整个行业的崩溃。但这种大件事,在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且即便发生,也可以寻求转型和迎合,觅得一线生机。
“在我看来,眼下既然没有出现罐头厂批量倒闭的现象,那就说明生存空间仍有富余,只是竞争过于激烈,需要突破自身。”
林荷花垂眉沉思,努力琢磨着这番话的含义,只觉得信息量很大,十分深奥。
旁边的其他人,行为举止也差不多,老实讲,有些没听懂。
郭永坤将他们的表情尽收眼底后,瞥向林荷花,继续说,“花姐,你既然能想到走出去,怎么就没想过引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