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197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流1977-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诶~妈,我欠的200可还了。”
  郭永坤佯装一副小家子气的模样,赶紧把钱捂在胸口。
  “还是还了,但没还完,你上次自己说的,要给我2000,这还不够呢。喏,你大哥和小娟都能作证。”
  这明显开始扯皮了。
  “有这事?”
  郭永坤心里其实乐开了花,但脸上不动声色,有意逗逗老母亲。
  “小娟你说是不?”
  郭小妹求助似的目光探来,心说我该说是啊,还是不是啊?
  “小年你说是不?”
  “这个……”
  郭永年挠了挠脑壳,尬笑道:“好……好像有这么回事。”
  “听到没?”李秀梅哼哼道。
  郭永坤也不去跟她较真,看起来颇为郁闷地问,“意思就是说,我还欠你1800?”
  “对!”
  “行行行,给你给你,再不准扯皮了哈。”
  说着,直接把黑布袋一倒,从里面又滚出四摞大团结。
  与此同时,三声惊呼瞬间响起,六只眼珠子差点没蹦出框。
  “干嘛?我销售的货多呀,近百万,人家给个五千回扣,不算过分吧?”
  嗯,是的,五千。
  这就是郭永坤决定用来改善家庭状况的额度,至于剩下的钱,他暂时可不敢拿出来,以老母亲的性格,敢见天儿,就敢没有。
  再说,五千块足够了。
  “来,妈,再给你1800。”
  “你你你……”
  老母亲现在哪想要这1800啊,她想全部没收了!
  因为放这败家子身上明显不安全。
  “不行不行,你拿这么多钱干嘛?”
  自觉道理上扯不过,便直接上前开抢。
  “诶~妈,你不能这样啊!”
  郭永坤装的也确实挺像,扯着她的胳膊撒泼放赖道:“你好歹给我留点呀!”
  旋即,老母亲就塞给他二十。
  “……”
  “妈,你要真想拿走,也可以!”
  郭天王又开始飙演技了,“但我有三个条件!”
  老母亲寻思钱虽然到手,但人走不动,也不是个辙,想了想后,道:“你先说来听听。”
  “第一,给我哥500。”
  郭永年一听这话,差点没发癫儿,心想我坤就是我坤,知道为兄艰苦,果然没白疼。
  而老母亲却不情愿,“500?不行!太多了,他这个败家货,没一阵儿就能跟铁头他们败光。”
  郭永坤心说,我就是让他败的呀。
  他这屁颠屁颠赚钱,不给家人用,给谁用?
  “那……你今天就别想走!”
  继续抱紧胳膊,耍无赖的意思。
  “100!”
  “不行,500!”
  “200!”
  “500!”
  “300,不然……”
  靠!眼看老母亲开始抄家伙了,郭永坤立马服软,“好好,300就300。”
  就这样,郭永年喜获三百巨款,美滋滋揣进口袋里,感觉今晚不能睡了。
  “那我呢,那我呢?”
  郭小妹一双大眼睛此刻亮得吓人,心想长这么大,总算能正经做回人了。
  市里的零食铺子,等着我!
  “妈,你给她10块。”
  李秀梅楞了一下,心说这个条件还算靠谱嘛,很大方就递过去十块钱。
  而郭小妹就郁闷了,差点没撒猫尿,“三哥,你偏心!给大哥300,就给我10块!”
  “那能一样么,大哥是成年人,你还在上学呢,10块够了。”
  “不够!”
  “我的意思是,让妈以后每个月给你10块,这还不够?”
  “每个月……”郭小妹眼前一亮,那还可以考虑考虑。
  但老母亲又不高兴了,蹙眉道:“小坤,你可别把她惯坏了!”
  郭永坤心想妹妹不就是拿来惯的、拿来宠的么,摆手道:“没事没事,桐桐每个月也有七八块零花,咱家现在又不缺钱,不能委屈了小妹,毕竟她这么多年,也挺不容易。”
  这话说的,郭小妹当场就哭了鼻子,还嚷嚷道:“三哥,你真好!”
  “还有个啥条件?”
  李秀梅一脸谨慎,同时手中钱袋也紧了紧。
  “以后每顿饭得有个荤菜。”
  老母亲听罢算是长出口气,家里如果不缺钱,她难道不想让孩子们吃好点?
  “成!”
  郭永坤会心一笑,感觉又一个小阶段目标,圆满实现。
  成功在80年代初期,就让家庭步入小康水平。
  望着老妈、大哥、小妹,三人乐呵呵的模样,他心里更是无限喜悦。
  看,其实幸福就这么简单。


第73章 古玩大家
  好容易熬到礼拜天,还特地等到太阳下山,郭永坤推着他哥的那辆已经差不多要散架的二八大杠,一路摸索,来到云琅小街。
  这条街现在虽然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但古时候可有过一阵儿辉煌。
  是哪个朝代郭永坤已经不记得,故事是他妈讲的,说这条街上出过一位状元,后来好像还当了驸马。
  那人姓姬,字云琅。
  所以这条街以前肯定不叫这名,正是因为纪念这位驸马爷才改的。
  可惜啊,驸马爷要知道他的老家现在这副模样,厕所更是建在路边上,不知会作何感想。
  这也是旧时代的印记了,后世的年轻人不会知道,这年头像这样的老巷子老街里,路旁总会修一些不带顶棚和墙壁的厕所,就几个坑,然后用米来高的砖石间隔一下。
  上个厕所全民都可以观摩,老少爷儿们也都习惯了,根本不带害臊的。
  有些小年轻见到有姑娘路过,还会吹两声口哨,不过这种人,指不定再过两年就得吃花生米。
  “481号……”
  沿着门牌摸过来,老半天才找到地方,是一个带小院的破瓦房。
  “卖猫的大爷在不在?”
  院门关了,一切全靠吼。
  “哪个?”
  所幸郭永坤是踩着点来的,天都快黑了,有什么忙活也该回了,里面很快传来声音。
  吱呀一声,院门开了。
  “诶~你是那个……”大爷说到这里下意识压低声音,“要买碗的?”
  “对,是我。”
  “进来进来。”
  他赶紧把郭永坤放进去,还左右瞥了两眼,才闩死大门。
  显然,这一带不怎么太平。
  而俩人今天要交易的可是八百块巨款,稍微谨慎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瓦屋虽破,但郭永坤踱步走进后,却是眼前一亮,只见里面随处可见铁笔银钩的书法作品,墙壁上都快挂满了。
  家具很少,里厢不清楚,堂屋中就一张吃饭的四方桌,外加四条长凳,还有一张条台,上面摆放了一些杂物,但郭永坤注意力却被一个灵位所吸引。
  上书一行大字:先考罗公讳万山府君生西莲位。
  罗万山?
  这个名字郭永坤总感觉在哪里听过,但一时又实在想不起来。
  “钱带来了?”大爷问。
  “必须的。”郭永坤说着,将早就准备的八百块取出,他也懒得讨价还价了,即便可能磨下一些。
  因为打心眼感觉人家报的价格不贵,甚至……太便宜了!
  大爷眼前一亮,连道:“行,你先坐会儿,我去拿东西。”
  他去的快,回的也快,手中多出一个东西,正是那只乌釉红斑的窑变碗。
  郭永坤自然要检查一下,端在手里左看右瞧……其实看不出个所以然,底部连个落款都没有,只有几个不明所以的小字。
  “大爷,你上次说这碗是宋代钧窑的,可有什么考证?”
  大爷楞了一下,诧异问,“我还以为你小子识货呢,你看不出?”
  郭永坤心说,就我这点水平,能看出个毛线,只是推测它是古董,仅此而已。
  当然,这话他肯定不能讲出来,作为有意成为收藏家的人,那也太丢脸了。
  于是说,“看是能看懂一些,但不太确定,大爷你如果能指教一二,自然最好。”
  “看来你小子对瓷器根本一窍不通啊!”大爷却半点面子没给。
  郭永坤尬笑一声,得,你牛逼,你来讲。
  “宋代钧窑瓷器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淡雅,二是款识……”
  “诶,我打断一下,这碗好像没款啊?”郭永坤问。
  “你眼瞎啊!”
  “……”
  这老头脾气倒是古怪,一言不合就骂人,而且骂的还是主顾,这要换平时买东西,郭永坤可抬脚就走了。
  这会儿也是确实相中了,只能挠着脑壳问,“那大爷你给道道,我是真没看见款儿啊。”
  大爷没好气将碗倒置在桌面上,露出碗底,指着其上那些蝇头小字,说,“这不就是款儿?”
  这特么是款儿,款不应该是那种方格中带字、类似印章的东东么?
  郭永坤低头仔细瞅了瞅……实在是几个字太小,而且极细,还歪歪扭扭的,乍一看,就好像哪个小毛头刻上去的一样。
  分为两个部分,上面是两个横字——瀛台。
  下面是四个竖字——静憩轩用。
  简单明了,用的还是简笔……
  咦?
  郭永坤陡然一惊,感觉这货是假的!
  想想就知道,宋代能用简笔字?
  他于是就说出了自己的疑惑,却不想大爷张口就是一顿大骂,“哎呀你小子,真是狗屁不通啊!”
  你再骂,再骂我可走了!
  当然,这话也就在心里想想。不得不说,人都挺贱的,大爷越是这样骂,郭永坤反而越生敬意,感觉这厮绝对有几把刷子,不然那能这么嚣张?
  同时也泛起了求知欲。
  嬉皮笑脸道:“所以才让你给道道嘛。”
  大爷没好气道:“静憩轩就不说了,你连瀛台都不晓得?”
  “是个地方?”郭永坤猜测。
  大爷白眼一翻,长叹口气,“唉,你们这代年轻人啊,老祖宗留下的一点东西,算是忘个干净。瀛台你就算没去,听也应该听过啊!中南海晓得不?”
  郭永坤点头,补充道:“但没进去过呀。”
  “瀛台就是里面的一座岛,始建于明朝,清代曾翻修过两次,是帝王和后妃们听政、避暑的地方。因四面环水,衬以亭台楼阁,像座海中仙岛,故名瀛台。”
  “咦~不对呀!”郭永坤蹙眉问,“大爷,按你这意思,这碗大概是出自哪个瀛台的,可瀛台是明朝建的,你又说这碗是宋代钧窑的,这……时间上不合呀!”
  “你脑子是木鱼做的吧?”
  “……”
  尼玛,有点绷不住了。
  “这几个字歪歪扭扭明显是后刻的嘛,宋代钧窑的瓷器鲜有字款,多用一到十这几个数字来区分器型和批次,也有很多没有。而清代旧藏瓷器却有一个独特现象,那就是会注明使用的地方。
  “由造办处的玉器作匠师统一刻制,所以这些字不仅使用简体,而且下笔十分轻柔,以至于都没个正型。这个瀛台就是刚才说的那地方,而静憩轩则是上面的一栋建筑。懂了吗?”
  “哦……懂懂。”郭永坤点头,确实懂了。
  突然有些惊喜,忙问,“大爷,那这么说,这玩意儿还是宫里头的?”
  “这不是废话吗?”
  靠!爽!
  “诶~大爷,那这只是一个特点,你刚才说还有一个叫啥来着?”郭永坤又问。
  “淡雅。”
  大爷如数家珍地说,“宋代钧瓷无论是造型,还是釉色;无论是美感,还是韵味,都蕴含一种浑然天成的道家风范,在看似平凡和平谈之中,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沉。
  “不矫饰、不哗宠,釉色神奇绝美,在色浅时有韵质的变化,在色浓时有山水风光、四时日月的幻化,淡而不俗,淡而不寡;透射着冷峻和尊严、素穆和伟毅,极具典雅之魅力,我将其称为淡雅,是一种境界,也是当时文化氛围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
  郭永坤懵了。
  望着眼前这个蓬头垢面、堪称龌龊的糟老头,半晌说不出话。
  大家!
  这绝壁是只古玩界的超级大佬啊!
  听他这么一说后,再瞅瞅眼前这只碗,可不就是流光溢彩、韵质变化万千么,借助光线呈现的阴影,从每个角度去欣赏,都会有一番别样感受。
  活了两辈子,见过无数珍玩,教了数百万学费,此时此刻,郭永坤才有种初窥瓷器门槛的感觉。
  仅仅因为……对方的一席话。
  这尼玛,要让他跑了,老子就不姓郭!
  “大爷姓罗?”
  “嗯。”
  郭永坤嘿嘿笑道:“罗大爷,你应该是行当里的人吧?”
  “哦?何以见得?”
  “不然能这么懂?”
  罗大爷哑然,“你小子一窍不懂,当然觉得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过,你说的不错,我曾经确实是行当里的人。”
  看,就说吧。
  哥们儿菜归菜,但学费也不是白教的,真正的业内大佬,跟滥竽充数的那些家伙,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郭永坤此刻却有点好奇,因为往前倒回几十年,我国都是一副兵荒马乱的景象,那时还兴古董这行当?
  “罗大爷,能不能唠唠行当里的事,就譬如你们以前收货的门道?”
  “诶~我就奇怪了,眼下这行当可不吃香啊,你小子这么关心这个干嘛?”罗大爷反倒对他有些好奇。
  “现在是不吃香,但老话讲,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现在日子已经太平了,再过几年,不就吃香了?”
  罗大爷深深看了他两眼,略感惊讶,似乎没想到以他的年纪还有这番见地。
  “你想听?”
  郭永坤用力点头,人嘛,总归得有一两个爱好,他的好爱其实挺广泛,譬如美食、喝酒、赌博、嫖……但都不正派,所以这辈子想改变改变,搞收藏就相当正派了,感觉人格都能得升华。
  罗大爷瞅了瞅外面的天色,摸着肚皮说,“可我这还没吃饭呢。”
  “等着,马上给您老安排上!”
  撂下一句话后,郭永坤就哧溜消失,蹬着那辆跑起来都不用铃铛的二八大杠,找食品铺子去了。


第74章 四爷
  夜色朦胧。
  小院里,一老一少相对而坐,面前用木板和砖头临时搭起的台面上,摆着一份辣椒花生米,一袋兰花豆,两筒椒盐酥饼。
  菜虽没什么菜,但酒不孬,三块八一瓶的精品白云边。
  主要这一片郭永坤不算熟门熟路,没找到那种傍晚营业的熟食铺。
  “那时社会动荡啊,皇帝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