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万峰抬手打掉她自己面前瞎比划的爪子:“你什么毛病呀?”
  栾凤拉着万峰就进了缝纫间,也就看到了张广垌。
  万峰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师叔!这是真的回来了还是本来就没走呀?”
  “走了,又回来了。”张广垌这句话像一些诗歌一样没头没尾。
  张广垌走的时候也没想到他会第二天就回来,昨天他是上午八点上车下午一点到渤海,一点半到家。
  在他到家后吃饭的时候,妻子徐芸就背着衣服包出去了。
  张广垌在家喝点小酒后感到疲惫就睡着了,这一觉睡到下午五点多,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妻子正在做晚饭,那个装着滑雪衫的包就扔在他身边。
  “这包怎么空了?里面的滑雪衫呢?”
  “卖了。”徐芸就说了两个字。
  这两个字让张广垌愣神了半天:“你是说都卖了?”
  “是呀,四点多钟就卖完了。”
  张广垌傻眼了:“你确定是都卖了而不是被偷了?”
  徐芸回头白了张广垌一眼:“你觉得在寺沟这里有人敢偷咱家的东西?”
  这话不假,张家在寺沟属于老户,这些年闯下的名声除非不长眼的飞贼,否则还真没人敢打他们家的主意。
  徐芸从身上掏出一大把钱扔到炕上:“数数,这都是今天下午卖的?”
  张广垌就数钱,一数数出了六百三十块钱。
  “这不对呀,我就带回来二十五件衣服,怎么可能卖出六百三十块钱?你又贵卖了?”
  二十五件滑雪衫按照每件十八元的售价应该是四百五十元才对,那多出来的一百八十元是怎么回事儿?
  “那是人家预定的,提前给的钱。”
  还有这种事情?
  “你认识她们?”
  徐芸摇头:“我不认识她们,但是她们认识我。”
  “到时候你能记住都谁和谁吗?”
  徐芸生气了,把饭往桌子一放:“你老婆是白痴呀,连谁都记不住?吃饭,明天给我再去红崖一趟!”
  张广垌又傻眼了一回:“啊!一天没隔我就还得去一趟呀?那这腊月我就不用干别的了。”
  “这一天赚一百好几十块你不把眼睛瞪起来还等什么时候?你还想干什么?教摔跤?那玩意没看你弄一分钱回来,今年冬天你就给我来回进货别的什么也不用你干。”
  于是,张广垌就现在就站在万峰的面前。
  万峰呵呵笑,这大冬天来回坐客车可不是一件什么享受的事情。
  那些老式客车就算里面接上暖气也不比车外面暖和多少,有罪受了。
  “这是那二十五件滑雪衫的钱。”张广垌拿出三百元钱给万峰,他的货暂时也是先卖后付款。
  万峰接过来转手就给了栾凤,栾凤喜滋滋地揣进怀里。
  昨天一天加今天到目前为止,车间里有九个人在生产滑雪衫,到现在为止生产了五十多件滑雪衫,不过有十多件还在最后收尾。
  “五十件还不够,还能不能再生产出一些?”张广垌提出自己的条件,他可不想天天来回跑,一趟能多带就多带点。
  栾凤算计了一下:“从现在到晚上十点有六个小时,除了吃饭还有五个小时,每个人还能做出两件。”
  九个人就是十八件,再加上一件做出来的差不多七十件,这个数量张广垌觉得还凑合。
  “那我九点和我哥过来拿。”
  七十多件滑雪衫就不是一个包能装下的了,就是两个布口袋也得使劲塞才能装下,这些东西够张广垌往渤海倒腾的了。
  张广普哥俩晚上九点来的时候是推着小推车来的,整整七十件滑雪衫装了两个鼓鼓的布口袋推了回去。
  从刘屯到勇士公社车站有大约七里地的距离,这段路张广垌怎么把这两个包弄到车站万峰没时间去考虑,因为今天他要带着他的那些虾兵蟹将到黑礁去赶集。
  他手里还有一堆货需要出手呢。
  早晨六点半他就到了砖瓦厂,烤车加水把拖拉机发动着了。
  山后和洼后一共有六个人参加了这次过年赚钱活动,他们早早就到了栾凤家集合,当万峰把拖拉机开过来后,把万峰昨天预备的苫布绑到拖车的前护栏上用来挡风,然后把那些稻草铺在车底。
  这些跟着赶集的同学只能坐到拖斗里了。
  面对二十八个人22的拖斗就显得小了一点。
  驾驶室两个驱动轮的翅膀上可以挤下四个人,剩下的二十四个人就只能挤着坐在拖斗里了,挤得满满当当的。
  一路上万峰开的非常慢,车上拉了这么多人开快了不是扯吗。


第0420章 开市大吉
  从将威大队到黑礁公社政府所在地沙那头,走南路二十五六里地,走北路三十多里。
  万峰开着拖拉机行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了沙那头。
  黑礁公社新集市开在那条横穿沙那头大道的道东,紧挨着黑礁公社政府大院子,原先这里是一个荒芜的广场,集市就设在这个广场上。
  集市上已经有了很多人,不过都是卖货的,依然是以鱼鳖虾蟹和鸡鸭鹅狗为主,加上少部分农具。
  万峰把拖拉机开到一片空地上停下。
  拖斗上的人纷纷跳下来跺脚,一个个小脸冻的紫了毫青的。
  冬天的集市上人通常较晚,一般都得八点半左右,因此万峰也没着急摆摊,告诉同学们别离开拖拉机后就一个人在集市上溜溜达达的转了一圈。
  除了看看集市上有什么新鲜东西外,他主要是找沈红军两口子,他们为这个集市做了二十多天的准备岂有不来的道理。
  在集市的另一头,万峰终于看到了沈红军和栾英两口子。
  这两口子用自行车驮着两个包袱正在手足无措的四处观望,似乎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当看到万峰后喜出望外。
  “哎呀,妹夫,可看到你了,我和你姐夫谁都没赶过集卖过东西,到这里就懵圈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在那边占了个地方,到我那儿咱们摆一起就行了。”
  当沈红军和栾英跟着万峰到了万峰占的那块地方,意外地发现这里竟然有二三十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这些人是?”
  “这都是我同学,都是跟着我来卖东西的。”
  栾英两口子如坠雾中,这是带了多少东西需要这么多人来卖呀。
  “姐夫,你们就带了这两个包包?近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你们不会就做出这么几件衣服吧?”
  “我们一共三个人两台机器能做出多少,在家还卖了一些,现在还有五六十件吧。”
  近一个月的准备就这么点存货?这明显少了些。
  “万峰,咱们什么时候摆摊呀?”谭春明显着急了,因为集市已经开始上人了。
  “现在就摆。”
  二十八个人每人一米宽的地方,差不多足够摆一套对联了,万峰每人发了一块次品布铺在地面上,然后每人拿出一套对联福字整整齐齐地摆在布上。
  当这二十八个人面前都摆出一套红彤彤的对联,竟然形成了一小片红色的海洋。
  一眼看去竟然产生了眼花缭乱的情景。
  对联的下面就是万峰和沈红军摆开的服装摊位。
  两人的摊位相对而设中间留出一个三米宽的通道。
  万峰昨晚临时地做了几个架子,前后支起来中间拉上绳子,衣服裤子就挂在这些绳子上。
  他知道沈红军两口子肯定想不起这样的点子也给他们做了一个,这样这里又挂起了一片衣服场面非常壮观。
  万峰直接在服装上挂出了价码,裤子两块五一条,衣服三块五到四块五五块不等。
  现在不是要谎的时候,你要是要贵了直接就要跑了,干脆就这价钱爱买不买。
  万峰还带来了一兜子五分银币,每个同学发了十个五分钱的银币好用来找零。
  万事俱备,就等来人了。
  当对联摊子摆好就有人围上来看热闹。
  “卧槽,对联都有在集市上卖的了?”
  “这对联还真好看,你看这又是大鱼又是金元宝又是聚宝盆又是摇钱树的,可比咱们自己买纸找人写的好看多了。”
  “不知道这对联卖多少钱呀,问问,小孩,这对联多少钱?”
  于是,那些同学就按照万峰教的话开始介绍。
  万峰挂好了自己的衣服就过去帮着栾英挂衣服,刚把衣服挂好就看见于庆涛晃晃荡荡地进了这边。
  这货带着他手下十多人咋咋呼呼地过来了,在对那些对联一番指手画脚后就看到万峰的大白眼。
  于庆涛一看赶紧面带笑容地凑到万峰面前:“兄弟,你来了?咋不告诉哥一声呢?”
  “我告诉你干什么?这集市不去集市口卖东西跑里面瞎转悠啥?”
  “这不才开始上人吗,我寻思进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的。”
  “我同学卖春联,一毛五一套,不买两套回去过年贴?”
  “卧槽,这些都是你同学?”
  万峰洋洋得意:“别人敢弄这么大阵仗吗?”
  于庆涛回头就对着他手下那些狗腿子吆喝了一声:“看到那些对联没有,每人去挑两套留着过年回家贴,哥付钱。”
  说完从兜里摸出一张五元的票子。
  他手下那些家伙一哄而散去挑对联去了。
  不想于庆涛这一无心之举竟然引发了一场抢购狂潮。
  这时已经有一些人看着这些对联稀奇就在驻足观看,江军谭春许斌这些卖过东西的人就把万峰教的那番话拿出来算账给别人听。
  已经忽悠出了一些效果,很多人已经认为买现成的对联合算了,只是还在犹豫现在买对联是不是早了,这离过年还有二十五六天呢。
  但是于庆涛这群人呼啦一下子蹲下就开始挑选,仿佛不要钱的架势竟然一下子打消了这些人的犹豫心里,也跟着蹲下挑选适合自己口味的词语。
  这些对联的字面意思当然不都是一样的,一共有六七样字体二十几样版本的吉利词语。
  人买东西的时候本身就有一个盲从的心里,很多时候都随大流跟着凑热闹,看到别人抢购明明不准备买也会跟着稀里糊涂地掏钱。
  这里一下子出现了抢购的场景,那些闲溜达逛集的人就跑过来凑热闹,然后也就稀里糊涂地蹲下挑选,一时间卖对联这地方竟然人潮汹涌了。
  万峰也没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景,只好把自己的衣服摊子扔给沈红军跑过来帮忙,他担心自己这些没卖过东西的同学接受不了这种场面精神崩溃。
  一时间竟然忙的鸡飞狗跳的。
  好在万峰这面人多,算上他三十多人怎么也没引起混乱,半个小时以后这里的人流总算疏散开了。
  这边忙活完了,那边人又聚堆了,一群大姑娘小媳妇聚集在万峰和栾英衣服中间的通道上对这些衣服比比划划的。
  万峰就回到衣服摊前去卖衣服。


第0421章 峰凤商标
  卖衣服在集市上还属于新生实物,它得到大量女人的青睐,万峰和栾英摊子中间的通道上集中的几乎全是女性。
  这些女人看着这些她们不曾看到过的衣服样式,目眩神迷,脸上有兴奋也有害羞。
  但是看到价钱的姑娘有的怅然若失地离去,但大多数则没有离去,那怕自己买不起但看着别人买也会眼冒金光。
  海边的女人到底是比其它地区的女人富余,前后几分钟万峰就开张了,卖掉了一条裤子和一件衣服。
  唯一遗憾的都是女式的。
  “卖货的,你这裤子是女裤吗?”一个姑娘拿着一条裤子犹豫不定地问。
  “当然是女裤了,姐姐要买你可趁早,今天我就带了十条裤子来,女六男四,说不定一眨眼就没有了。”
  “可是这女裤为什么是前开门呀?”
  原来让这女人产生疑问的是这个问题。
  “谁规定女式裤子不可以前开门的?女人也可以穿前开门呀,这是社会的发展趋势,慢慢的那种旁开门的裤子会被淘汰的,这是大势所趋。”
  栾凤和江敏早就穿前开门的裤子了,一致反映比侧开门的裤子方便多了也好看多了。
  这就是心理作用了,它方不方便万峰说不准,但是发展趋势却是没错,毕竟从十几年后开始女性的裤子就几乎没有旁开门的了。
  “不信你买一条回去穿穿就知道了,比旁开门的裤子方便多了,你到里面试试。”
  那姑娘犹豫再三还是进了衣服后面,在拖拉机后面脱下自己身上穿的老式蓝裤子换上了新裤子。
  姑娘里面可能穿着棉秋裤,但依然感觉身材苗条了不少。
  “桂兰,好看好看,真的好看!”她的同伴大呼小叫。
  现在的裤子前开门都换成了拉链,刷的一拉既方便又拉风。
  当然,这种拉风只能自己感觉了,不能在大街上随便拉给人看的。
  尽管没有镜子照,但叫桂兰的女孩依然发现了自己的变化,能感觉出自己好像高了不少也秀气了不少。
  这很正常,毕竟她原先身上穿的蓝裤子像麻袋似得,哪里能显出女性的身材美。
  万峰一直弄不懂的是,为什么那个年代布料那么紧张,人们做衣服和裤子却做的很肥大,这得浪费多少布料呀!
  桂兰前后比量了一番后,终于下定决心买了。
  万峰免费赠送了一个小布袋用于装衣服,这更让她们心花怒放。
  “买裤子还赠送了小袋子呀!”
  这些小布袋都是布匹的边角料兑接而成的,兑接这么一个布袋三分钱的手工,栾凤家里有的是,根本不值钱。
  人吃五谷杂粮就会生出百态,这边万峰刚做成两笔生意就听到又一群涌过来的姑娘的对话。
  只是这些对话就有点怪异了。
  “咦?英华,这件夹克和你对象身上穿的夹克一样呀。”几个姑娘围着万峰的摊子叽叽喳喳。
  “我对象那个是在街里买的,和这个肯定不一样!”一个姑娘牛逼哄哄地道。
  “我怎么感觉都一样,我也想给我对象买一件。”
  “红鸽,你要买就到街里去买,街里的肯定比集市上的强,我觉得集市的质量肯定不如街里卖的。”叫英华的女人坚持自己的观点振振有词。
  这怎么还出来鄙视链了?街里买的听这口气就比集市上的高级了?
  这种女人就是特么的死脑袋,你当着人家摊主的面儿说人家的东西不如街里,这不二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