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7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技校这都开学十多天了,他还没去看一眼,再怎么说他也是这技校的创始人不是,不去看看这说不过去。
  也不知道周炳德把技校管理的怎么样。
  一个曾经管理过几百人建筑公司的人,管理一个技校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就在万峰浩浩荡荡地走到技校的位置,准备往通向技校的那条路上拐的时候,他意外地看到湾口通往南大湾的岔道口走进来两个人。
  其中一人怎么这么眼熟呀?
  在看到殷振飞的那一瞬间,万峰有一分钟的惊诧,他使劲儿地揉揉眼睛。
  “殷总!您怎么来了?”万峰的语气里充满了惊喜。
  就是没惊喜他也得造出一种惊喜的氛围。
  “你不是邀请我来看看你的工厂吗?我这就来了,这是我们厂的技工草安逸。”殷振飞开门见山然后把和他同来的人介绍给万峰。
  万峰和草安逸握手。
  万峰看看时间,现在离吃饭的时间还很远。
  “小万!你这是准备往外走?”
  万峰抬手对着二十米外的技校一指:“我才办了个技校,开学到今天十多天了,我还没去看看,正准备进去看看就看到你来了,咱们先到我企业里去。”
  “别!就去看看你的技校。”
  殷振飞瞬间就对万峰创办的技校产生了兴趣,个人创办了一个技校,这国家允许吗?
  一边走一边打听。
  等走到技校大门口的时候,殷振飞大概明白了万峰这所技校的性质。
  “就是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学业优异的自己留用,自己不用的放到社会也属于给社会培养人才了,这主意不错!真的不错,将来我若是有条件了也办一所这样的学校。不!你这档次有点低了,要办就办大学。”
  殷振飞这个理想将来可是真的实现了。
  二零零五年,华威大学正式落成,为华威可是培养了不少人才。
  “殷总!其实我也想办大学的,只是现在国家不让,就是让估计也得十年以后了。”
  “国家不让你这学校是怎么办起来的?还有你这技校收多少学费呀?”
  “不收费,只收饭钱,饭钱还是成本价。”
  殷振飞有点迷糊了:“不收费?有些你的企业能用的留用的还说得过去,那些不能留用的放到社会上去了,你这不是白赔钱吗?”
  “呵呵!认真算我确实不合适,但是也没赔多少。这些人学了一技在身到社会上说不定就能凭借这点技术养家糊口,总好过没有职业在社会上胡作非为强,也算是对社会做贡献了,这样一算我不就不赔了吗,最后正因为不收费这个学校才能办起来呀。”
  殷振飞看向万峰的目光充满了赞赏:“你这想法真的不错,非常对我脾气,咱们必须找个机会好好喝两杯。”
  “没问题呀,中午咱们就好好喝喝。”
  说话间,三人走到技校,因为没有院墙也无须走大门了,三人直接就插进了技校的水泥广场上。


第1657章 不值一哂
  学校的副楼建设现在进入尾声,留在这里的谭春建筑队的人一部分开始给副楼收尾,一部分开始垒围墙了。
  技校现在还没有院墙,就在前面中间部位垒了个门垛子,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一点也不好看。
  房子盖完围墙围上,这一栋建筑就算完工了。
  技校原计划是要到四月十五号完全交工,万峰看现在的进度用不了四月十五号,估计到四月十号就差不多交了。
  殷振飞看这万峰这气派的四层教学楼,满眼的羡慕。
  “真好!小万!我如果不是自己有企业有些饥荒没还上,我都想到你这里来打工了。”
  “殷总!您说笑了,您这样的人我可用不起。”
  “真的!我感觉到你们这里一种勃勃向上的生机,主席说过,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你们这里就是这个时间段的太阳。”
  这话万峰赞同,将威现在确实正处于到处勃勃生机之中。
  这里不管是种地的还是打工的,你从他们的脸上能看出他们对明天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并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种情绪也确实深深地感染了殷振飞。
  虽然贵为特区的深圳也处在生机勃勃的氛围之中,但不知怎么回事儿,在深圳他总感觉有些不自在,别扭。
  周炳德在一楼的校长办公室里看到万峰陪着两个陌生人进来就迎了出来。
  “这是技校的校长周炳德同志,以前是建筑队的队长,现在退休被我聘请到技校来管理学校。这位是来自深圳的殷振飞经理,和咱们南湾集团有业务往来,这是他的助手草安逸同志。”
  周炳德和殷振飞草安逸握手,然后带着万峰殷振飞和草安逸进了教学大楼。
  “这是服装裁剪班,这个班级有学员五十六名,是技校学生最多的班级,全都是女生,讲师来自峰凤服装厂。”
  “这是车辆维修班,主要是教授汽车拖拉机维修的,从发动机变速箱的整车维修到修轮胎电气焊,这个班级有四十三人学习,和服装裁剪班相反,这里全是男生。”
  “这是家电维修班……”
  “这是……”
  周炳德一边走一边挨个班级介绍。
  万峰是第一次进技校,也很好奇地隔着玻璃看着教室里的学员。
  这些人几乎都是第二次走进课堂,与他们第一次在课堂时的调皮捣蛋、精神溜号相比,第二次进课堂则全部聚精会神地听讲师讲课。
  唉!如果第一次进课堂的时候拿出这种精神头,不早就进入大学课堂了吗!
  别说别人,自己不也这味儿吗。
  想到这里万峰自嘲地一笑。
  殷振飞对其它课程没有什么表示,只是礼貌地点头表示赞赏,但是当周炳德介绍到半导体和计算机两个科目时他停下了脚步。
  半导体和计算机这两个教室里的人不多,大概各有三十个左右。
  讲师是来自南湾厂半导体部门的两个讲师,他们现在讲得都是入门级课程。
  殷振飞对这两门课程的兴趣远远超出其他科目。
  “你们技校竟然还开这个了?”
  “这么说吧,除了没开厨师课,其余的我们都开了。明年我们万总说还要开挖掘机装载机课程。”
  “了不起!了不起呀!我真的没有想到小骗子你的企业竟然做都到这种程度了。”
  万峰这个无语,你都到我家了,就别一口一个小骗子好不好?
  “殷经理,你还没看到我的企业什么样呢?”
  “哈哈!就从你这个技校的规模,里面讲师的认真程度以及学员的认真劲儿,你的企业我不用看都知道,一定非常的优秀。现在,就让我去看看你企业优秀在哪里?”
  殷振飞决定不看技校了,他要去看万峰的企业。
  三天前,万峰带着林来嵘参观了他的企业,今天他又带着殷振飞走进了南湾厂的大门。
  这些年他也记不清带着多少人参观自己的企业了,怕是有十几次了吧。
  将来若是没饭吃去当导游估计也饿不死。
  林来嵘对万峰老厂里的产品没有表示出多大的兴趣,但是殷振飞不同,他对万峰的每一个项目都充满了兴趣。
  “这摩托我在深圳看过,每天晚上我们厂东边那条公路上就有人飙车,好像骑得就是这个摩托,竟然是你的企业生产的。”
  用南湾AX100飙车?还有这事儿?
  谁飙车不弄个大赛,用这摩托飙车这不扯吗。
  万峰记得再过十多年,中山市就有一个非常大的摩托车市场,在那市场里你要组装什么摩托都能给你鼓捣出来。
  华国一些大城市的地下飙车族的赛车很多都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东莞哪儿好像也成立了一个摩托车厂,好像叫什么豪爵AX100,对!最近就是这两种摩托在比赛,有说南湾好的有说豪爵好的。”草安逸终于开口补充了一条信息。
  这回万峰可哭笑不得了,这有什么可比的?
  豪爵100和南湾100比赛?这不扯起来了吗!
  这两辆车除了生产地方不一样,名字不一样,车身的颜色搭配不一样外,余下的哪儿都一样。
  这赛个什么意思?这能分出胜负吗?
  这些赛车的这不是闲的蛋疼吗。
  从发动机车间倒组装总成车间到包装车间,殷振飞很仔细地看了一遍。
  “怪不得交换机那么赚钱的生意你都不愿意干,这个多来钱呀!”
  “呵呵!殷叔!你还真说错了,若论利润造摩托还真没有交换机赚钱。你还别不信!我一辆摩托出厂价六千多,我就赚一千多块钱。你那交换机现在也开卖了吧,你说说交换机赚多少钱。”
  万峰给殷振飞那交换机的纯粹成本两千来块钱,再加上制造人工电费利税,一台交换机的成本也不过三千五。
  但是市场上卖多少钱?
  殷振飞为了打开市场卖了一个低价还九千五呢,这是什么利润?
  万峰一台六千的摩托赚钱在一千到两千块钱之间,而一台九千五的交换机赚六千块钱。
  与交换机相比,摩托车这点利润简直不值一哂。


第1658章 老外不也是人吗
  和林来嵘一样,殷振飞对机床这一行业表现出的兴趣也不是很大,也是在机床车间来了一回走马观花。
  从老厂出来的时候,这天基本也就晌午了,万峰要带殷振飞到湾口去吃饭。
  “不!就在你厂子里的食堂吃,看看你这小子是不是表面光鲜,背后对员工抠抠搜搜的。”
  万峰郁闷:我至于吗!
  南湾集团的食堂老厂新厂都有,各有一座单独的二层楼,规模也是相当惊人的。
  中午时候,家在附近里南大湾不超过五里地的人基本上都回家吃饭去了。
  在食堂里吃饭的都是住宿人员和家在距离南大湾五里地以外的员工。
  这大约有一千五六百人左右。
  一千五百人分散在两个食堂里,也是非常热闹的。
  食堂每天中午都是两个菜,今天中午的菜肴是炒大头菜和白菜炖豆腐。
  主食是米饭。
  万峰和殷振飞草安逸进的是新厂的食堂,万峰亲自到卖饭口买了菜和米饭,叫两个工人帮着端到他们的桌子上。
  三碗米饭,一人两盘子菜。
  “殷总!你这大老远来了中午就吃这个,我觉得不怎么好意思。”
  “有啥不好意思的,吃饭就是一个形式能填饱肚子就是好东西。”
  他倒是好伺候。
  “也好!等晚上咱们再好好聚聚。”
  菜里虽然没有肉,但是油水很足,味道也相当不错。
  “不错不错,油水很好,看来你还不是一个黑心的老板。”
  “殷总!这和我黑不黑心没联系吧?饭菜又不是白送的,也是要花钱买的。”
  “那你这食堂吃饭怎么收费呀?”
  “就是成本价,你若是能记起五年前饭店里菜的价格,基本和那差不多,稍微贵一点点。米饭七分钱一碗,这豆腐一毛二,大头菜一毛一。”
  殷振飞惊讶了。
  这个价钱倒是勾起了他的一些回忆。
  “在深圳现在别说一毛,就是一块钱的菜都没有,买一袋方便面还一块五呢。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么低的价钱的?”
  啊?在全国各地方便面卖七毛一袋的时候,深圳一家卖一块五了?
  万峰虽然经常去深圳,还真没注意方便面的价钱。
  “大部分都是自己种的,因为附近乡村很无数人都在将威各个企业务工,因此附近乡村闲置了很多的土地。我把这些土地承包下来,雇佣一些年纪较大的农民种植,我给他们开工资,他们给我种菜,就这么简单。”
  在大堡子、黄辉乃至南大山南边的乌炉乡上桥村,万峰承包了几千亩的蔬菜基地。
  种地的农民享受集团员工的待遇,只要能保证一定的产量就行。
  这样他就能以最低的价钱弄到各种各样的蔬菜,供应集团应用。
  海产品也同样如此,他在黑礁养了两条近海船,打上来的鱼全部进了食堂的菜谱。
  于庆涛在万峰的支持下在黑礁建了个冷库,几年下来在黑礁也是企业家了。
  万峰养得两条四十四马力的船打上来的海产品吃不了的就全在于庆涛的冷库里冷冻,什么时候需要派车去拉回来既可。
  至于猪肉,这不柳久开始养猪了吗,万峰干脆就把他养的猪全部订了下来。
  不就一百头猪吗,一千五百人分一百头猪也不觉得多。
  “你这是把和你集团有关的东西都进行集团化了?”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呀,干企业和居家过日子不都一样吗,该精打细算的时候必须精打细算。”
  “你这小子,年纪不大,做事儿倒是挺有计划的。”
  这时,机床车间里的几个苏联技术人员也走进了食堂。
  “你这里还有老外?”
  “哈哈!好几十呢,都是技术人员。”
  “都是哪国的?”
  白人在华国人眼里模样几乎都一样,他们自己不说国籍根本分不清哪国人。
  “你看到的是苏联人,他们在这里已经好几年了,主要是从事机床的研究。还有一些才来的,人员构成就复杂了点,荷兰人比利时人都有。”
  “在华国人对洋人还持神秘观望甚至崇拜状态的时候,你已经洋为华用了。”
  “老外怎么了,他们不也是人吗,凭啥我就不能用?我也一样当他们的老板。”
  殷振飞越发觉得这小子有意思了。
  “他们的待遇和国内员工一样吗?”
  万峰摇头:“其它的待遇都一样,工资有不同,毕竟人家是真的掌握一些核心技术的,给人家高薪酬也是理所当然。”
  对这一点殷振飞表示赞同。
  接下来殷振飞一边吃饭一边问了一些问题,当得知万峰的企业产品是整合式经营的时候露出了一丝疑惑。
  “部件不都是自己制造的成本最低吗?你用别人的产品这成本不会太高。”
  “那得看是什么部件,核心部件当然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些通用部件我觉得自己生产和别人生产差别不大。毕竟术业有专攻,你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是专业的,在不专业的领域你知道出的部件保证比人家专业领域企业造出的部件成本高,而且质量还不如人家。”
  殷振飞想了半天还是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