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7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像不对呀!他生女儿这不还是她生女儿吗?
  万峰哈哈大笑,栾凤扑上去就张开血盆大口,咔嚓……
  幸亏十月底天气凉森穿的衣服后,这要是搁两个月前,胳膊上非出月牙不可。
  转眼就是十一月份了。
  这离年底也就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各个企业都开始特别忙碌起来,总结企业一年的得失,规划来年的计划。
  企业里的事情有大舅诸勇在,万峰通常很少参与,他主要负责外面的事情。
  十一月的辽南虽然没有龙江那里的冰封千里,但白天的气温也就在零上四五度左右。
  这个一个让人比较难受的温度层。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层是在零上十七度到二十九度之间,低于十七度人会感觉冷,高于零上二十九度会感觉热。
  四五度这个气温身上就应该穿比较后的衣服脚上穿二棉鞋了。
  这个月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主要都是房地产方面的消息。
  首先是东山小区二期的竣工仪式。
  十二栋八层的楼全部竣工。
  万峰带着一些狐假虎威的人在谭春的陪同下从这栋楼走到那栋楼。
  当然这些狐假虎威的人是万峰专门找来挑毛病的。
  万峰说的非常明白,挑出了毛病他就有借口扣谭春的钱了,扣下的钱下饭店。
  谭春这个郁闷,既然是这目的那干脆他请这些人下饭店得了。
  你看,中午的饭店这不就有着落了。
  楼房完全按照设计要求建造,没有一点偷工减料,电和水暖设备一应俱全,各个方面都非常的标准,就差拎包入住了。
  这是谭春的话,万峰通常是不信的。
  十二栋楼万峰带人走了三四栋就不走了。
  这十二栋楼其中有六栋被设计为单身宿舍楼,给那些单身的住宿员工居住。
  另外六栋就是为有家庭的员工准备的了,依然是成本价发售。
  要让员工为企业死心塌地的效力,就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普通人的生活无非就是衣食住行外加孩子。
  衣食这个不归万峰管,人家是爱穿大衣还是爱光屁股他没有发言权。同理人家爱吃大米还是爱吃臭豆腐他同样没有什么建议。
  但是住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帮着解决。
  当然他不能帮着这些员工去盖房子,因为盖不起,太多了。
  南湾集团现在的员工数直奔着五千去了,其中一半都是未婚男女。
  这要是一人发一套房子,他还真发不起。
  但是他把房子盖起来,不赚一分钱用成本价出售给他们,他觉的还是可行的。
  经过一年半左右的适应,人们对住楼房已经不那么抵触了。
  这从东山一期小区的楼房全部售出可以得到证明。
  现在二期的六栋楼房五百多个单元一经推出几乎被销售一空。
  几乎大多数都是要结婚的小青年买的。
  六十三元一平,买一栋房子连带上税还不到六千元钱,这对南湾集团的职工来说并不困难。


第1754章 学校交付
  南湾集团的职工平均工资是二百元左右,再加上每年一千元的奖金。
  一个人一年的收入在三千四百元左右,会过日子的人一年攒下两千元问题不大,有三年时间就能买下一套八十平左右的楼房。
  当然漏勺和月光族不在此列。
  东山小区的竣工,一下子解决了员工住宿的问题,原先借宿在安保公司的那些大学生将成为第一批搬进这里的住户。
  东山小区的竣工让王河的装修队也一下子忙活起来,第一批他就接下了五十套房子的装修任务。
  他觉得他今年过年估计都的在东山这些楼里住了。
  这还是他没敢接,因为太多了,他怕接下来头年干不完耽误人家明年搬迁。
  五百多户,就是明年一年他也干不完。
  他手下的人现在最大限度可以同时装修十栋房子,一栋房子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现在离过年满打满算还有三个月,五十栋的装修任务以及是极限了。
  王河的装修队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公司,公司的地址就坐落在湾口的大街上。
  他也在湾口盖了一座小楼,除了承接各种装修方面的业务外还出售装修方面的材料。
  这让他一年的收入保守估计也在十万左右,当然前提是得有活儿干。
  这无须担心,房屋装修现在在将威似乎成了一个潮流,就是没有楼房也还有普通房子,王河无须担心货源。
  东山小区的二期工程结束了,万峰觉得三角地的房屋开发也该提上日程了。
  三角地他是准备作为一个重点住宅区来进行开发的,除了学校和幼儿园以及以前批得那三家工厂外,三角地将被他打造成一个花园般的住宅区。
  三角地若是全部开发成住宅楼,最少也能开发出几十栋楼,能解决几千个家庭的住房需求。
  当然这就不是南湾集团自己能消化得了的了,这个销售群体就要面向南大湾和东山工业区所有的企业了。
  将威其它企业里也是有众多外地员工的,很多员工也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
  现在将威不论出租还是出售的房子比红崖县城里的价格都高。
  五十元租一间十几平的房子太普通了。
  不说将威村就是周边的刘屯崔屯的房价都跟着水涨船高了。
  这样就给在将威落户的个企业员工造成了住房方面的负担。
  南湾集团是车头,那些配套厂就是车厢,如果光车头跑后面没有车厢挂载那跑个什么意思。
  所以,万峰不但要为自己企业的员工操心,还的替这些企业操心。
  你看他这心操的。
  说到了三角地就不能不说坐落在三角地的学校和幼儿园。
  在东山小区二期工程竣工后一个星期左右,学校和幼儿园在谭春建筑公司的加班加点之下也终于竣工了。
  这比预期提前了一个月左右。
  万峰原以为学校明年四月份能启用就行,但现在来看明年三月份学校正式开学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了。
  学校的验收就不是万峰自己了,而是包括有县教育局官员和乌炉乡宣传部门官员以及将威村的干部参加。
  五层的教学楼气派非凡,用教育部门官员的话说,别说红崖县,将威新学校的规模就是放到市里乃至省里都是一流水准。
  虽然教室里现在空荡荡的,但是年前,桌椅黑板和一切教学用具都会进驻学校。
  而且将威学校将是红崖唯一一座学杂费全免的学校。
  教育局长承诺将会给将威学校派最好的老师来。
  验收队伍在验收完教学楼之后在学校东面那块功德碑下合影。
  功德碑长二十米高两米,由从石庙采集来的整块大石板建成,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这所学校捐款人的名字。
  这些人的名字将会伴随着这所学校到遥远的岁月。
  县电视台记者为这面功德墙专门拍了一个纪录片,后来这部纪录片还在北辽省的新闻单位主办的评选中获了一等奖。
  五层楼的校舍基本解决了将威村几千学子的学习状况,与学习相邻的幼儿园也解决了将威各企业员工小孩入托的问题。
  明年三月,新校舍将启用,将威村三千学子和近千名学龄前儿童在最好的环境里学习读书,茁壮成长。
  将威所有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万峰算是帮助他们解决了两个。
  衣食住行老婆孩子这六个生活要素其中重要的住和孩子的教育问题他给解决了。
  其余的衣食行加找老婆找老公就需要他们自己解决了,他就爱莫能助了。
  学校当初收到的募捐款项超过二百万,建学校和幼儿园用了大约九十万,余下置办家底大概还需要十万,还有百万的盈余。
  剩下的钱在学校验收后万峰一并转交给了村里。
  这些剩余的款项将作为基金,为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好学生奖励做出贡献。
  谭春在收到了学校的工程尾款后终于送了一口气,东山二期和学校这两个活交完,他手里现在还剩下的工程就剩一个建到一半的鞋厂。再有就是明年五月才能开工的吴圈开发区的建设。
  今年终于能轻轻松松地过个轻松年了。
  短短两年的时间,他从一个十余个人小瓦工班班头急速成为一个有三四百人队伍和几十套工程工具的建筑队长,回头一看宛如做梦。
  记得几年前他刚结婚的时候,他媳妇像拖死狗一样拖着他去算了个命,算命的告诉他这辈子有贵人帮,一辈子吃穿不愁。
  当时他认为算命的胡说八道,根本没当回事儿。
  现在他觉得还应该再去找那个算命的算一回,准备多给些钱。
  可是看着手里的钱却硬气不起来,这些钱付了员工的工资和工程材料款后,自己估计就能剩下几千块钱了。
  估计过年都不够,今年过年又得借钱过年了。
  这两年他干工程不能不说没赚到钱,多了没有,四五十万是赚下了,但是却没有攒下一分,全部都购买了工程设备攒家底了。
  一个基建公司工程工具是很大一笔支出,他这两年赚得钱全部搭在这上面了。
  现在家底也攒的差不多了,再干活他就能看到钱了。
  单吴圈开发区一个工程,他估计就能给他带来超过百万的利润。


第1755章 北上试车
  但吴圈的工程量太大了,近三十万平的面积,各种厂房面积近十三万平,办公室和住宅区面积十二万平。
  其余的五万平是绿化面积。
  他觉得就是把自己的所有力量都集中到吴圈两年时间也拿不下来,别说将威这边还有鞋厂和三角地的开发。
  一些工程必须要转包出去了。
  鞋厂他已经干了一半了,当然是不能转包了,那么要转包的不是三角地的住宅楼就是吴圈开发区的一些建筑了。
  三角地的设计图他还没勘探设计,吴圈的设计图倒是出来了。
  看来开发区的一些建筑是要转包出去了。
  不转包出去他的工程队根本就干不过来。
  眼睁睁地看着大把的钱自己赚不到谭春也是相当的烦恼,虽然转包出去他也能赚到钱,但大头毕竟给了别人不是。
  谭春面临着幸福的烦恼。
  与谭春既幸福又烦恼不同,万峰此时却只有幸福没有烦恼。
  无他!在外面进行极限试炼的车队回来了。
  车队是八月十五号离开将威,十一月十五好回归,整整历时三个月。
  本次车队试炼既承受了热带雨林气候的洗礼,也闯过了沙漠戈壁的磨炼,各个项目的考核全部合格。
  某人龙颜大悦,承诺今年会给车队大大的奖励。
  现在,南湾集团的三款车就剩下冰天雪地的试验了。
  经过协商,这三款车包括90CC摩托的冬季试验初步定于十二月一号出发,到二月一号回归,历时两个月的试验。
  二月十五号就过年了,他们将在腊月十五赶回来过年。
  这次因为出去的车不论是样数还是数量都非常的多,万峰因此要亲自跟着出去。
  龙江的冬天最低气温零下三十多度,很多问题弄不好需要他亲自出面解决。
  不说别的,就说在严寒气候条件下车队需要的三十五号柴油这就是个困难问题。
  少来少去在当地的石油公司有可能买到,但是数量大了就有买不到的可能。
  他这一个车队出去连试验车辆带保障车辆,一天怕是就要消耗一吨多柴油。
  就算出发的时候一辆车可以带两吨油出去,半个多月这些油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后续也需要买很多油。
  这次试车的基地就选在黑禾,起码他在黑禾还是有一些人脉的。
  在冰天雪地里试验车,后勤是必须要做好保障的。
  这些后勤保障包括取暖设备、应急食品和医药,以及故障维修和零配件储备。
  此时离十二月一号的出发日子已经不远,南湾集团正在准备出发的车队做紧张的准备。
  万峰也参与其中,把自己脑袋里的一些点子运用到实际中去。
  本次出发的车队有用作冰雪气候试验的翻斗、卡车和皮卡各三辆,还有五辆摩托以及保障车队的十三辆车。
  这些车一旦在冰雪中有良好的表现,就说明合格了,然后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后就可以投入批量生产。
  万峰不怎么担心车,他担心的人,冰天雪地的万一把人冻坏了这可是一辈子的事情。
  因此取暖成为了重中之重。
  在万峰紧张地准备车队出行的时候,张璇也在做回家的准备。
  她准备在万峰的车队出发前回家,预计在家待半个月后于元旦前赶回来。
  万峰给她派了两个保镖,杨建国和赵刚。
  他们两个送提前送张璇回家后就赶到黑禾去给车队打前站,租下车队停留的地方,完善后勤服务。
  家里的年会他是不能主持了,经过后勤部门和公关部门的讨论,万峰在拟好的奖励名单上签字。
  年会就的让诸勇好周黎明主持了。
  十一月二十七号,张璇安排好了传呼台的事情后和杨建国赵刚启程回龙江。
  十二月一号,到黑禾去进行冰雪气候试验的车队也从将威出发。
  车队出发打头的是三辆皮卡,每台皮卡的车斗里还装着一辆摩托。随后是翻斗,接着是做实验的卡车,殿后的是保障车辆。
  换班的司机和保障人员都在由客车改装的保障车辆里休息。
  翻斗车和卡车以及两辆保障车每辆车都拉了两吨多的高号柴油。
  其中专门供人员休息的保障车辆是由四辆黄海大客车改装的,拆除了里面三分之二的座椅,换上了上下铺的床铺。
  为了防止漏风,一些窗口也被铁皮焊死,仅仅左右留下为数不多的用来进阳光的窗户。
  当时的车用空凋就别指望了,还是用排气管的取暖设备,实在冷了,车里还有烧炭的炉子。
  反正晚上也不在车里睡,白天车里的温度已经足够用了。
  万峰坐在第一辆皮卡车的副驾座位上,开车的是韩广家,原车司机则一个人仰歪歪地躺在后座上听万峰和韩广家扯闲蛋。
  车队进行的速度不算太快,充其量也就是五十公里的速度。
  车队出红崖奔垓县在垓县上今年才开通的申阳到渤海的高速公路。
  当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