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7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玉山村之所以叫玉山是因为这里有一座方圆三四里地的海拔不超过一百米的小山包。
  这么小的一个小山包叫玉山这让万峰十分的费解。
  难道这座山里石头是白色的就可以叫玉山?
  可见当年人们给土地起名字的时候都是闭着眼睛瞎起的。
  不过这座山叫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港口一修建这座玉山就会被整体挖到海边去填海。
  上一世这里修电厂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
  玉山有一部分就出现在万峰所要的地域里,海拔也降到了三四十米的高度。
  这个位置万峰是准备建住宅区的,依山建一片住宅区,小山可以打造成一个小山公园。
  前提是玉山的主山被填到海里,这个小山包得给他留下。
  万峰认为这不是什么难事儿。
  一个汽车制造厂将来入住的人口估计会有几千人,没有住的地方怎么可以。
  谭春把他建筑公司超过三分之二的人都集中在这里,人数大概有二百六七十人左右。
  他公司剩余的人都在将威突击鞋厂。
  将威留下的人就是把鞋厂建完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三角地还有房地产项目的开发。
  近三百人扔到五百亩面积的土地上也是稀稀拉拉的,这根本不好干什么。
  谭春就进行了部分项目的外包,比如玉山脚下的住宅区他就外包给了红崖一建。
  在谭春没有自己的设计核算团队的时候,他和一建就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现在有什么活儿自然首先找的也是一建。
  对于红崖一建万峰也是再熟悉不过了,现在已经退休在将威技校当校长的周炳德就是原来一建的一把手。
  现在尚海给万峰盖科技大楼和厂房的于家栋是原来一建三队的队长。
  所以谭春把工程外包给一建,万峰没有一点意见。
  前两年一建在红崖县城里有不少项目,在于家栋的三队去南方后也就放弃了将威这块阵地。
  但是从去年开始,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的影响,建筑行业再一次陷入寒冬之中,红崖县一些项目纷纷下马。
  这就造成了建筑业闲置的状况。
  一建不想等米下锅准备主动到外面揽点活儿干,偏巧瞌睡的时候谭春就把枕头递过来了。
  周炳德退休后,接任一建队长……现在脚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的是原来周炳德的手下,一个叫战宏树的人。
  战宏树和万峰有过几面之交,但仅仅处于见面给三十秒钟能想起对方是谁的那种程度。
  战宏树对这些工程还是非常重视的,一下子把二队三队都派来了。
  一建要干的就是玉山脚下的住宅区。
  这将是一片占地百亩左右的住宅区。
  按照万峰的设计这片住宅区最少也要盖四十栋八层的楼房,将来才能容下几千名员工的入住。
  与住宅区配套的当然的有市场商店什么的。
  设计图纸也是按照这个要求设计的。
  谭春把住宅区一多半的面积外包给了一建,剩下的当然要留给自己,一旦自己建设完厂房没有工程干怎么办?
  若不是工程的时间紧,他才不会把工程外包出去呢。
  今年春脖子短,因此一过完年谭春的队伍就进了工地,到现在地基的工程已经进行到一半儿了。
  谭春陪着万峰在整个工地里转了一圈,介绍了工程的施工情况。
  “厂房预计到九月份可以竣工,住宅楼区到年底会有二十栋楼房竣工,可以接受一千个家庭或者四千人进驻,余下的明年竣工。”
  万峰无意干扰谭春的施工计划,怎么施工是你的事情,到时候只要把工程保质保量地交到他手里就行。
  张文才骑着个自行车不知道从哪个地方转悠到这里来了,看到万峰就和万峰热烈握手。
  “万老板!还是你们南湾集团办事利索,在这里落户的企业只有你们一家开工了,其余的企业连个人都没来。”
  “张区长,有多少企业进入开发区呀?”
  “本县有十五家企业,外地有六家。”
  “都是咱们北辽的?”
  张文才摇头:“有一家林吉的一家西江的。”
  西江的企业跑到北辽来了投资了?
  “那这港口什么时候建呀?”万峰真正关心的是这个港口,这个港口如果不建设起来,这个开发区的利用价值还真不大。
  不过既然上面有计划它是一定会起来的,只是不知道的哪年哪月。
  “港口其实好几年以前就勘探了,也批了,只不过资金还没到位,要不你觉得这里建开发区会那么容易就批准了?现在有确切消息称港口开工可能在六月,先是垫方,待需要的港口面积垫出来后港口的建设就会展开。”
  六月份开工,他的小翻斗车还能赶上。
  四五平方公里的垫方量也是个不小的工程,会需要大量的车。
  万峰觉得应该弄一些土石方工程在手,回家组织个车队。
  当然他是不会看上这点钱的,就算给肖军揽一些工程了。
  回去的时候万峰让杨建国把车开到了位于黑礁鱼屯的庆涛冷冻加工厂。
  告诉门口打更的找谁以后就和杨建国坐在车里安心等待,几分钟后于庆涛一边系扣子一边跑了出来。
  “看你这慌慌张张的不会是在办公室里耍流氓吧?”
  “净扯!”
  “呵呵!冷库里可都是大姑娘小媳妇,你眼睛会不花?猫面前摆着鱼会不动心?”
  于庆涛看着万峰坐的皮卡:“这车多少钱?”
  “现在还没造出来,四月份才能出厂,大概四万左右吧。”
  “到时候给我留一台,我正好缺台车,弄不到轿车弄这么个玩意开着也不错。”
  于庆涛陪着万峰走进了车间。
  现在不是收虾的季节,车间里干活的人倒是不多,稀稀拉拉二三十个的样子。


第1775章 买车拉土方
  万峰和于庆涛在一个车间里转了一圈走了出来。
  “给你透露个消息,港口要在六月份左右开始建设了,初期就是土石垫方,你不考虑干点什么?”
  于庆涛眼睛卡巴卡巴:“干什么呀?”
  “如果谁不知道死人两个字怎么写,让他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大概就知道了,你说干什么?赚钱呀!”
  于庆涛依然一脸茫然:“怎么赚?”
  万峰扣扣耳朵,那夏虫和冰怎么回事儿来着?
  “你找张文才想法把垫方工程包下来,不能全包包一半儿也行,然后弄车把土方拉到海边倒到海里这钱就赚了。”
  “听这好像挺简单的,可是到哪里去弄车?”
  “雇车或者买车,明白了?”
  这个于庆涛倒是明白:“那能赚多少钱呀?”
  “这些土方量你要是都包到手,垫完乱七八糟付清三百五百万能赚。”
  于庆涛的眼睛亮了,好像比他的冷库赚钱多,几个月就能赚几百万。
  “你再说说具体怎么个赚钱法。”
  万峰这个心累。
  “海边要建港口,借着这个滩涂大概要垫两平方公里这么大小个地盘,假设国家给出的土石方是十二块钱方,那边从山上取土估计得给人家两块左右一方,这样你手里还有十块钱一方,如果你自己有车,你一车土石方拉一方就赚十块钱,懂了?”
  于庆涛点头。
  “当然你自己就是有十辆车你也干不过来,你可以九块钱雇别人的车拉……”
  “我就白捡了一块钱?”
  榆木脑袋总算开窍了。
  万峰打了个响指:“OK!”
  “可是到哪里去找那么多车,那得需要老了车了,就是把咱们红崖所有的车都集中到这里也不赶趟呀!”
  “你忘了几年前建虾圈了?只要有利益,买车养车的人就会多起来。”
  前几年养虾圈的时候,很多人家都养拖拉机,什么东方红28,518…60,尚海50,常春40,甚至还有捷克来的拖拉机。
  当然虾圈建完了这些拖拉机也就失去了作用,除了少数留作农田作业外,大部分或是闲置或是卖到外地或者是卖了废铁。
  九一年开始钢铁再次涨价,一台大型拖拉机就是卖废铁也能卖三四千元。
  “可是到哪里去买车呢?”
  万峰用看白痴的眼光看着于庆涛:“我有呀!核定载重五吨的翻斗车,一车拉五方土没有任何问题。”
  “一方土三千三四百斤,五方土就是八吨多,你核定五吨的车能拉五方土?”
  万峰叫一个无语:“谁说核定五吨就不能拉八吨了?你要是能装上十五吨也能给你拖走,干这活儿的车不就指着超载赚钱吗?不超载你有老婆都的搭上孩子。”
  “我又没养过车,哪知道这个,那你这车多少钱呀?”
  万峰想了想:“大概得六万多吧。”
  “这么贵得多少天能赚回来?”
  “这么说吧,你把这活儿干完了,赚一辆车锅里锅外的。”
  于庆涛又想了有一分钟:“好像挺有搞头的样子,翻斗可是省老事儿了,可是从玉山到海边也就四五里地远,卸不用费事了,但这装也是个事儿呀?”
  “呵呵!我们什么都有,洼后还有装载机,就是铲车,十多万一辆一辆铲车装十几辆车没问题,你自己琢磨吧,你要是不干,回头我就把土石方包下来。”
  于庆涛有点发呆,什么都有?
  怎么有一种被骗的感觉?
  “这个我要好好想想。”
  于庆涛慢慢去想吧。
  万峰上车和杨建国回将威,在经过黄辉村的时候照例又去刘胜光的油坊看了一眼。
  年前油坊院子里堆得豆子都消失无踪了,估计都进了榨机变成豆油和豆饼了。
  就是他那些仓库里的豆子也清空了好几个。
  其中清楚的两个仓库,刘胜光买了一台颗粒制造机和装袋机安装在里面,雇佣了几个黄辉村的人开始生产饲料。
  他生产的饲料主要配方是豆饼麦麸鱼粉食盐和三种化学品。
  化学品在县城专门经营这类商品的商店可以买到,豆饼他自己有,再买一定比例的麦麸和鱼粉就可以生产不十分复杂的饲料了。
  这些东西以一定的比例进入搅拌机进行搅拌,然后通过颗粒机积压成一个个一两厘米长,筷子粗细的长条形颗粒再经过装袋机装订。
  一袋饲料也就出来了。
  “有市场吗?”
  “现在都是附近个人家买回去做实验的,他们不相信我的饲料五个多月猪就能长到二百四五十斤,我现在也是小批量生产,一天就生产一吨左右。”
  “你这地方选的不好呀,饲料和油坊放一起这有点扯了。”
  “今年我就试验着干干,看看怎么样,如果行明年我就找个地方盖个专门生产饲料的厂房。”
  这个想法中规中矩,刘胜光干买卖还是相当谨慎的,不冒险,行了我盖新厂房专门生产,不行就关门专心做油坊。
  这有点不像他,他这种人按理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这怎么束手束脚的?
  “今年养了多少猪?”
  “我不养了,养猪那玩意儿太闹腾来,我还是专心的经营油坊,外带加工点饲料。”
  “那你猪场兑给柳久了?”
  刘胜光点头,他那一半猪场半卖半送处理给柳久了。
  万峰来到柳久的猪场。
  柳久今年养了三百头猪,看着好像抓的时间都不太长的样子,都是四五十斤大小,在圈里上蹿下跳。
  真看着天晌午了,这些家伙叫的非常欢实。
  柳久和他雇佣的员工正在给猪槽子里倒食。
  “养猪这东西最怕的就是得病,消毒预防一定要做好,只要不掉头就行。”
  如果来一场瘟猪,那就血本无归了。
  “我每隔几天就打一遍消毒液消毒水什么的,尽量保持猪舍干净,我喂刘胜光的饲料四五个月就能出一栏,一年可以出两拦猪,有一栏赚就不怕了。”
  这帐算的,这一栏赚了下一栏若是赔了不特么白忙活了吗!
  柳久这个猪场最大的优点就是远离村子并且建在山坡上,就是村子里猪有了什么病也不会传染到这里。
  自己在勤着预防,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第1776章 希望二号的失败
  柳久的猪圈打扫的非常干净,猛一看的人都不会认为这圈里是养猪的。
  “今年猪崽子多少钱一个?”
  “十五!”
  “十五!握草这么贵呀?”
  “谁说不是呢!今年养猪的家庭特别多,猪崽子行就起来了。”
  “我觉得你自己挑好苗子自己得留老母猪和跑栏子了,要不这抓猪崽子也抓不起呀。”
  这么大的养猪场没有自己的种猪确实不行。
  “可不是吗,我已经挑了十个母猪和十个公猪留种用。”
  柳久这货行呀,有算计呀!
  “养猪的多了,今年的猪行就不会太高了,你心里有点数,到出栏的时候差不多就往外走,越压到最后说不定越不值钱。”
  这是常识,当农民一窝蜂地攻到一个领域,这个领域里的东西基本就白菜价了。
  农民一看今年白菜了,明年一窝蜂又扔了,第二年该物种的价格轰一声又起来了。
  这种情景万峰上一世可是看过很多次了。
  都不用问今年的猪行肯定不会高了,而且越往后越贱。
  当然,这种情况还要几个月才能显现出来。
  三月八号妇女节这天,万峰接到了程功的电话。
  这一天南湾集团的女性员工会有一天的假期,集团还给所有的女性员工每人发一样纪念品。
  万峰媳妇是干服装厂的,当然要发衣服了。
  于是每人一件长袖的线衣,后背还印着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字样。
  等发衣服的时候万峰吓了一跳,集团里竟然有九百多名女性员工,主要都集中在华光科技和实验室里。
  服装厂才一千三四百女性员工,那是公认的女儿国,南湾集团竟然只比服装厂少四百多人,这好像有点不科学。
  要是这九百女人同时生孩子,他这工厂是不是的停摆呀?
  虽然没有这么巧,但是女人多了出现的概率自然就大了,同时有个十个二十个女人坐月子的事情早晚是会发生的。
  就在万峰操心这些女人会什么时候生孩子的时候,程功来电话了。
  程功是上个月的二十八号带着两种芯片到元件五厂去流片的。
  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