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9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楼房在三角地住宅区,和于正东的房子在一个楼层,装修的时候是和于正东的新房一起装修的,王河亲自设计万峰点头的方案。
  于正东也是选择在这个冬天结婚,他比周黎明要晚二十多天,是在明年的一月份。
  对于万峰给他装修的新房,他和贺波都非常的满意。
  万峰赶回来的时候才十点,去黑礁开发区接新娘的车还没回来。
  但是新房楼前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帮忙头是李泉,好像他儿子娶媳妇一样一脸的喜气洋洋。
  三角地里也是有南湾集团的征地的,当初是准备开工厂后来一看这里还是建住宅区比较好,就全部留下来建住宅区。
  到去年,东山那片已经建起了八个小区,那块地已经建的差不多了,三角地这块地也就开始使用了。
  这还是南湾集团在三角地建设的第一个小区。
  南湾集团在三角地的土地可以建三个小区,每个小区十栋住宅楼,计划解决一千五到一千八百户住户需求。
  九八年的时候,将威这里的房地产已经达到了五六百元一平的水准,这个水平与大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但是对于农村来说,这已经算是天价了。
  而且定价非常的有意思,一栋楼定出了好几个价,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
  这里通常的定价是这样的:二三四楼最贵是六百一平,其次是一楼五楼六楼这三个楼层是五百三一平。再接下来五楼到八楼是四百八十一平,八楼以上四百元一平。
  一栋楼定出了四个价钱。
  南湾集团给员工盖的住宅楼也跟着入乡随俗,不过没分出那么多档,就两档。
  一到五楼三百三一平,五楼以上二百八一平。
  这些年南湾集团的员工成家立业的几乎都是买的集团盖的平价楼。
  一栋楼房从一万六七千元到两万五六千元,对于南湾的员工,哪怕只是普通的员工来说都消费的起。
  一个普通的员工现在一年的工资加奖金也都达到一万三千元左右,就是单身一个人勒紧裤腰带买一栋楼层不好的房子也不过三四年。
  若是两口子都攒,两年就差不多了。
  毕竟最便宜的六十平的房子才一万六七千元。
  所以在南湾集团工作的员工几乎不存在为住房发愁的问题。
  周黎明和于正东的楼就是南湾集团三角地第一个小区的楼,都是三楼,据说这是最好的楼层。
  在有电梯的情况下,万峰觉得那层楼都一个味儿。
  一直快到十点多了,接新娘的车才来,到新房这里匆匆地点个卯就到酒店里去举行婚礼。
  万峰心累,直接去酒店不就完了,飞跑家这里拱一头,这不闲的吗。
  酒席安排在梁红樱的新酒楼。
  梁红樱的新酒楼不但有一层和二层可用,后面还建起了一个可以放百八十桌的宴席厅。
  这么说放三百桌酒席那是胡扯,放二百桌酒席完全无压力。
  婚礼是在后面的宴席厅里举行了,这里有专门的做婚庆的地方。
  新人去参加婚礼,参加婚礼的人就开始随份子。
  “我说她姐夫,你准备上多少份子钱呀?”熟悉的人问万峰。
  万峰现在才发现自己已经是她姐夫了。
  “你们随多少呀?”
  “现在村子里都是二十,亲向点的是五十,亲戚都是一百。”
  万峰还真不清楚村子里随礼是多少钱。
  通常赶人情家里都是母亲和父亲去,万峰和栾凤张璇一般不去。
  “我上多少?这个我媳妇说的算,我不管。”
  他都已经给了拎包入住的一栋楼和一辆车,还上款?
  净成了上款了。
  那一栋楼带装修他可是花了十多万的,九八年的十多万,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再加车小二十万呢!不少了,我的钱也不是海水潮上来的更不是白捡来的不是。
  周黎明在南湾的关系特殊,认识的都是将威这一代的上层人物,来赶人情的除了周黎明家的亲戚,其余大多都是南湾集团的头头脑脑和将威工业区的头头脑脑。


第2227章 谁都有理
  亲妹子结婚张璇当然要盛装出席了,孩子交给婆婆诸敏哄着,如果饿了就暂时先喂奶粉。
  小万雨现在也是六个月大了,喝奶粉完全不是问题。
  张璇是全程观看了妹子的婚礼,不但高兴的热泪盈眶还为自己老子的讲话热烈鼓掌。
  看到万峰没鼓掌还一脸的不满意:“爸讲话你咋不鼓掌呢?”
  “鼓啥掌?没听爸都说的啥呀,吃好喝好喝好吃好,这整个一牛大叔提干。”
  老赵的小品《牛大叔提干》里就有这么一个喝好吃好吃好喝好的场景,张志远给用到这上面了。
  张志远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不该紧张呀!
  张璇笑了:“你看事情的角度怎么就老和别人不一样呢?”
  “切!和别人一样,你能死乞白赖地赖着我?”
  “哎呀!你个混球,你占了便宜还卖乖,等回家让凤姐收拾你,包你饺子。”
  打从生了孩子,张璇和栾凤已经很久没有包饺子了。
  某人在暗自庆幸她们忘记了,可……这咋又想起来了?
  婚礼结束,就开始吃饭了。
  万峰肚子早就饿了,随便找一个桌子就坐了下去。
  巧和的是他无意中竟然坐到了大哥万千祥、老叔万水明以及王淳江这一桌上。
  他们三个人的企业现在连在一起,在黄辉和东山小工业区的接壤处。
  从他们都搬到那里,万峰还是第一次见老叔和王淳江。
  万千祥的企业现在就是全力的生产各种尺寸的手机锂电池和老式的铅酸蓄电池。
  这些电池几乎都用在了南湾集团的产品上。
  千祥电池有限公司在将威也是大企业了,现在也走一些研发的路子,当然主要是对铅酸蓄电池进行改良。
  万水明还是生产老本行,只不过是从生产摩托车反射镜和转向灯转到了汽车轿车的反射镜和转向灯上来了。
  企业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工人也补充了一些有文化的工人,当然也招聘了一些大学生,开始自主研发卤素和氙气灯,准备进军汽车大灯领域。
  老叔总算是有点野心了。
  大概是被万千祥给刺激了,他可是比侄子早来南湾很多年了,但是资产现在却没有万千祥多。
  这里时间最短实力最弱的大概是王淳江了。
  王淳江到现在来将威也不过三年。
  但是他的汽车部件公司发展的速度还是不慢的,毕竟南湾汽车一年有二十万辆各种卡车做他的后盾。
  二十万台气泵已经保证他的企业有千万的利润了。
  在万峰的建议下,他的企业已经研发出了断气刹,并已经开始在南湾的卡车上装配。
  将威的所有企业在南湾的带动下,几乎很少有原地踏步的,不管大小,每个企业里都有专门的研究人员进行产品的进化改良。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南湾都做到龙头了还在拼命的研发新产品,他们又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酒桌上的都是熟人也不用拿什么架子摆什么谱,噼里啪啦地就吃完了饭。
  万峰吃完饭就回到了公司。
  离九九年这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又是到了总结一年收成的时候了。
  万峰是非常不爱看那些枯燥的报表的,一看就头疼。
  他都告诉大舅多少次了,最后报给他的分类的盈亏数据就行,但是诸勇就是不听。
  唉!自己舅舅还没招。
  看了两眼把报表往抽屉里一锁就跑科研楼去了。
  坐落在新厂里的科研楼因为华国科技搬到山上去后,电子半导体和化学部也跟着过去了,这栋科研楼就成了机械部门的天下。
  楼上楼下都是搞机械的,什么机床、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外壳模具研究什么的都有。
  万峰跑到这里纯属在办公室待得难受跑来瞎指挥来了。
  当初那两个因为发动机吵吵的脸红脖子粗的发动机小组又凑合到一起了,由藏军官带队开始了82缸径发动机的论证。
  这款发动机是准备做2。4L到3。0L的大马力发动机,以六缸为主。
  但是在采用什么型上出现了分歧。
  现在主要在讨论是直列还是V型,这个说L型好不拉不拉不拉地说了一通直列的好处。
  那个说V型的好,也不拉不拉不拉说了一通V型的优点。
  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吵的这个热闹,万峰一进来就仿佛听到一万只苍蝇在嗡嗡嗡。
  “万总来了,让万总来一锤定音,到底是研究L型还是V型?”
  万峰弄明白后这个心累,他是来凑热闹的不是来当背锅侠的。
  “还像上次做478发动机那样,一样做一款出来不就完了吗?吵吵啥!”万峰一锤定音了,怎么看都像是推脱责任。
  “万总!要是同时研发两款,这得钱了,怕是要上亿的经费。”藏军官说道。
  “怕公司没钱呀?你给分分组,一个组先发五千万研究着,不够再说。”万峰大手一挥一副挥斥方遒的架势。
  有钱就是任性。
  藏军官对着另一个叫关小华的发动机领导得意的一笑,伸手做了个捻钱的动作。
  万峰不知道的是藏军官和关小华在打赌,藏军官说万总能两款发动机一起支持,关小华说不可能。
  两人就打了一顿饭,关小华很不幸地输了。
  等万峰弄明白了,笑着摇头:“你们这帮家伙竟然敢算计我?就不怕我扣你们奖金?”
  有了老大的批示,发动机部门的这些家伙立刻就开始设计规划做模型。
  一派干劲冲天的架势。
  别看他们舞舞扎扎的,万峰其实心里有数,这款发动机两年时间他们能拿出样机就不错了。
  发动机部门从上到下现在汇集了上千名研究人员,分工负责发动机上的各个部件的研究。
  即便这样这款发动机两年时间他们能拿出样机就不错了,要成功装车怕是得四年的时间。
  这可不是在原来的68和78两个成熟类型的发动机上鼓捣,这是个全新的类型。
  其实他们研发82缸径的发动机都不如去研究六缸的78、79发动机来了利索。
  不过这些家伙制定了这么个标准自然有他们的理由。
  而且一个亿根本就不够,弄不好得三个亿以上的研究经费。
  不过钱不是问题,集团赚那么多钱回来不就再投入再研发的吗,要不留着还的担心贬值什么的。


第2228章 家庭矛盾
  万峰在发动机车间里和这些家伙们说说笑笑,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在这些人里竟然成了老人了。
  这些人员大多都是这几年从各个院校理工系来的,几乎岁数都比万峰小,比他岁数大的人根本就没几个。
  深受打击的某人垂头丧气地从发动机部门出来,打算去变速箱部门去找找平衡。
  谁知变速箱部门的人更不靠谱,比他更年轻。
  管天空是变速箱部门的主管,他也就和万峰岁数相仿,弄不好还比万峰年轻几个月呢,就这已经在变速箱部门属于前辈级别了。
  管天空手下的人也不少,现在在这栋大楼的二楼占山为王。
  他们研究的项目一点也不比发动机部门的项目少。
  “现在4AT的变速箱基本已经成熟了,我们接下来要研发的是6AT和8AT的变速箱。”
  AT就是液力机械变速箱的英语称呼,好像宝马三系就是用的这种变速箱。
  “另一个分部门在研究你说的DCT变速箱,已经研究很长时间了,不过现在好像遇到了点麻烦。”
  管天空把变速箱部门的事情如实向万峰做了汇报。
  “遇到问题这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吗,要勇于面对就完了,我相信你们能完美解决的。”
  DCT自动变速箱是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箱,后世有众多的车型都是采用这种变速器。长城研发的DCT变速箱还成了著名的品牌。
  南湾微车从现在就开始研发的话,就算遇到天大的麻烦,有三年五年也研发出来了。
  但不管那个形式的变速器,只要做好了都有市场,哪怕是4AT的变速箱在二十年后一样有车企在用,成熟便宜。
  “虽然研发新型号变速器的脚步不能停,但是老变速器也不能扔下,不管是手动还是自动的能改良优化的就继续改良优化,就算性能到顶了还可以在体积上做文章,小一点算一点。”
  手动变速器虽然不是发展趋势,但是它便宜的特点是不可抹杀的,做普通版的车还是需要它。
  当然这世界上也有专门喜欢手动挡的,手动挡的车到哪一天都不会消失。
  管天空点头:“手动的变速器我们做了一款六档变速器,档位分配的更合理,各档位之间的速度衔接更柔和。在不影响马力的情况下速度提升了百分之六,而且体积和五档变速器一般大小,可以上车了。”
  “如果检测合格可以上车试试,不听市场反馈怎么知道好坏。”
  “明年先在飓风普通版上试验试验,然后……”
  “哥!”一声清脆的声音传来,管草原不知从什么地方跑来了。
  管草原一来,变速箱研究部门就有点乱套,就像一只狐狸跑进鸡群一样引起了骚乱。
  这个部门本身女性就少,和尚居多,偏偏管草原长得还可以,她一来无数的和尚们的眼光就变得炽烈了。
  “万总!你也在呀!”管草原看到万峰和万峰打招呼。
  管草原经过韩国之行的洗礼后,现在已经是南湾金融部门的一员干将了。
  “万总!你在这里正好,有个问题向你请示一下,明年的贷款我们要怎么处理?”
  “乌炉农行和信用社能拨出多少份额给咱们?”
  “我联系过了,农行能拨出一点五亿,信用社有八千多万吧。”
  “都贷下来吧。”
  贷款这个事儿这完全就是照顾银行了。
  万峰根本就不需要贷款,他的钱在银行里都快长毛了,之所以年年都做短期贷款的事情就算是帮助银行进行业绩增长了。
  “好我明天就落实。”
  人家兄妹可能要说什么私事儿,万峰就不好在这里听了,他站起身就走出了变速箱研究所。
  就这么一转转天就黑了。
  公关部的竟然要拉他去闹洞房,并捧臭脚地大拍他的马屁,都说万总当年是闹洞房的好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