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谈不上,我是来找你买电池的。”李卫东说着,从包里拿出了小狗剃须刀的样品,递给了船夫哥。
“王总,这是我们小狗电器的生产的剃须刀。目前这款剃须刀,使用的还是两节五号干电池,我想将干电池改为充电电池。”李卫东开口说道。
“是五号充电电池么?”船夫哥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那东西的性能,还不如普通干电池。”
当时的五号充电电池,价格大概是五号干电池的十几倍,但容量比干电池要小,而且还不耐用,充电次数越多,电容量就越少,充不了几次就报废了,实用性并不高。
所以一般人还是会选择普通的干电池,只有整日听收音机的老人,或者玩四驱车的孩子,平日里电池消耗比较大,才会用五号充电电池。
李卫东则开口解释道:“我要的不是那种五号充电电池,而是直接固定在剃须刀里面的充电电池。就像是大哥大里用的那种,应该叫镍镉电池吧?”
船夫哥恍然般的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不过大哥大跟剃须刀,毕竟是两种产品,里面耗电的零部件也不一样,我不知道镍镉电池用在剃须刀上,能不能行。”
“当然能行,飞利浦、松下,还有博朗的剃须刀,不都有充电款的么?这足以证明,镍镉电池是可以用在剃须刀上的。”李卫东开口说道。
“有道理!”船夫哥接着说道:“那我只需要买一台飞利浦的充电剃须刀,拆开看一看,就知道他们的电池系统用的是什么结构了。”
“王总,不用你费事了,我已经拿来了一台飞利浦的充电剃须刀。”李卫东说着,从包里拿出了一台飞利浦HQ40剃须刀。
船夫哥接过剃须刀,开口说道;“李董事长,稍等片刻,我拆开看一看。”
船夫哥说完,便从抽屉里逃出了螺丝刀等工具,三下五除二的将剃须刀给拆开。
作为研究有色金属的工程师,船夫哥的动手能力里还是很强的,很快他就从剃须刀里取出了电池。
“是三洋的镍镉电池。”船夫哥接着解释道:“三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镍镉电池这方面,即便是欧洲的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爱立信,用的也都是三洋电池。看来飞利浦也在用三洋电池。”
“这种电池,你们能做么?”李卫东马上问道。
船夫哥想了想,开口说道:“充电电池的结构并不复杂,关键是材料。如果用进口材料的话,应该能做出来,不过那样的话,价格会比较贵。”
“国产材料不行么?”李卫东又问道。
船夫哥摇了摇头:“国产材料性能不如进口材料,用国产材料造出来的电池,性能也不达标,我认为无法用于剃须刀这种产品的。
就比如镍镉电池需要用到镀镍片,国产的镀镍片很容易被腐蚀,从而使电池很快就坏掉。而进口的镀镍片抗腐蚀,使用寿命要长的多。
但是进口镀镍片的价格太高了,价格跟国产的相差十五倍,也就是说如果使用进口镀镍片的话,光生产的原料成本就要提高十五倍!
其他材料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比如负极使用的镉和钴,国产材料的性能,根本达不到国际品质的要求,我们想要做出三洋这种镍镉电池,就必须使用进口材料。”
李卫东心中暗道,要是都用进口材料的话,还用得着千里迢迢的跑来找你船夫哥!
于是李卫东笑了笑,开口说道:“王总,你是电池方面的专家,镍镉电池材料国产化方面,你们应该有在研究吧?”
船夫哥犹豫了几秒,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的确,我们正在研究。”
“研究进度如何?”李卫东马上问道。
“还可以吧!”船夫哥给了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李卫东知道,研究进度这种事情,属于商业机密,船夫哥是不想透底。
于是李卫东开口说道:“王总,如果你们今年内能够取得比较大进展的话,我可以给你们五十万个剃须刀电池的订单。”
“五十万个?”船夫哥心中一惊。
充电电池的利润还是很大的,就比如大哥大的充电电池,一个就能赚好几十块钱。
剃须刀的充电电池赚的会少一些,可就算一个赚三块钱,五十万个也能赚到一百五十万。对于比迪这种二十多人的小企业而言,已经算是巨额收入了。
于是船夫哥点了点头:“好,我会尽量努力,争取在年底前取得大的进展。”
“争取?”李卫东笑着摇了摇头:“王总,这可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船夫哥明白李卫东的意思,他开口说道:“李董事长,科研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会的。特别是材料方面的研究,对实验的要求比较高,很可能几百次的实验,都得不到半点进展。
而且有些实验,需要消耗一些进口的原材料,实验成本会比较高,我们在做实验之前,也需要尽可能的进行周密的计算,避免材料的浪费,这样也可以节约实验经费。”
“王总,你们现在很缺钱么?”李卫东马上问道。
对于这个话题,李卫东显然是更感兴趣。
船夫哥则笑着说道;“哪有人不缺钱的?特别是我们这种搞研发的企业,花钱如流水不说,还没有多少进项,当然会缺钱了!”
李卫东马上说道:“王总,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给你们投资。”
船夫哥猛的一愣,这潜在客户摇身一变,突然成了投资人,他一时之间还真没反映过来。
好几秒钟后,船夫哥才回过神来,他开口确认道:“李董事长,你愿意投资我的公司?”
李卫东点了点头,一本正经的说道:“我的小狗电器是做小家电的,小家电使用充电电池,也是未来的趋势,所以我需要一个稳定的、便宜的充电电池供应商。”
李卫东的这个理由很合理,船夫哥并没有怀疑。
有人来投资,船夫哥当然不会拒绝,他马上回答道:“如果李董事长肯给我们投资,我肯定是求之不得!”
现在的比迪公司,仍然处于产品研发的阶段,每天都在烧钱,这时候有资金注入的话,还真是雪中送炭。
船夫哥接着问道:“李董事长,不知道你打算怎么投资?”
“还能怎么投资,电池技术方面,我又不懂,只能给你们钱呗!”李卫东笑了笑,伸出五根手指,接着道:“我打算先投这些钱,王总,你可别嫌少啊!”
“五十万?不少,不少了!”船夫哥连忙点头。
李卫东却摇了摇头:“不是五十万,而是五百万!”
“五百万!”船夫哥又是一惊。
整个比迪科技公司的资产,加起来还不到五百万呢!
李卫东则接着说道;“王总,我话还没说完,我给你投五百万,除了要股份之外,也是有附加条件的。”
“果然还有其他条件!”船夫哥心中暗道,他觉得李卫东的附加条件,肯定不会低,甚至有可能吞了他的比迪公司!
不过为了这五百万的投资,船夫哥还是开口问道:“李董事长,有什么条件,你尽管讲!”
“以后你们比迪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要给我优先供应权!”李卫东开口说道。
“没有问题!”船夫哥毫不犹豫的答道。
对于现在的船夫哥而言,能把产品卖出去就很开心了,哪还会考虑先卖给谁后卖给谁!
李卫东则接着说道;“我说的优先供应权,针对的是所有企业,也包括你们比迪公司自己。”
“什么意思?”船夫哥下意识的问道。
“举个例子,比如我需要一批剃须刀电池,你们生产出来以后,必须优先卖给我,在满足我的需求之前,不能卖给别人。哪怕你们比迪公司自己也要用这一批电池,也得先供应给我,剩下的才轮到你们自己用!”李卫东开口解释道。
“没有问题啊,反正我们比迪又不生产剃须刀!”船夫哥笑着答道。
李卫东同样笑了笑,心中暗道,你们可是全中国最不务正业的企业!别说是剃须刀,你们连格洛克手枪都敢碰,这世界上就没有你们不能代工的东西!
第四百五十九章 魔改电池
未来的比迪公司,市值已经向着万亿大关迈进了,而船夫哥的身家,也突破了千亿。
投资刚刚建立的比迪公司,可以给李卫东带来上千亿的利润。
事实上以李卫东知晓未来的能力,随随便便投资几家公司,弄个世界首富当当根本不是问题。
但李卫东却更喜欢踏踏实实的搞实业,做一个真正的实业大亨,而不是金融或者投资领域的投机者。
玩金融或者搞投资,的确可以迅速的赚大钱,但李卫东觉得,实业才是根本。没有实体支撑的话,金融也好,投资也罢,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把戏而已。
而李卫东之所以投资比迪公司,也并不是为了获利,他是真的看中了比迪公司的电池业务。
充电电池是小家电未来发展的趋势,李卫东需要一个稳定的充电电池供应商。
除此之外,富康工程正在研发的仓储叉车,以及富康农机以后仭龅奈⑿团┗彩切枰玫降绯氐摹U庑┍妊堑隙寄芴峁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充电电池这个行业基本上是被日本企业所垄断的。
三洋是充电电池行业的老大,松下、三菱等紧随其后,即便是欧美国家,也要从日本购买充电电池。
在当时,充电电池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镍镉电池。
然而镍镉电池里面含有镉元素是有剧毒的,镍镉电池的回收和处理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回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污染。
因此日本决定在本土停止生产镍镉电池,将镍镉电池的产业链外移到其他国家,日本本土则转而研发和生产其他类型的电池。
就比如丰田一直在研发的氢燃料电池,便是镍镉电池停止生产后的产物。
丰田汽车始终认为,氢燃料电池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在氢燃料电池上压了重注。
由于丰田在氢燃料电池方面的领先,导致丰田垄断了氢燃料电池领域大部分的专利,这也形成了一个技术壁垒,使得其他企业无法进入到氢燃料电池领域。
丰田打的好算盘,是想通过垄断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来占据新能源汽车的主导权,甚至垄断整个新能源汽车的领域。
然而丰田建起来了的氢燃料电池的技术壁垒,却使得其他电池企业转而去研发其他种类的电池,比如各种类型的锂电池。
结果就是特斯拉横空出世,改变了汽车产业的格局,然后做新能源车的企业开始模仿特斯拉,一个又一个的冒出来。
欧美老牌车企同样不甘示弱,利用自身积累的技术,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
丰田一直握在手里的氢燃料电池,反而成为了无人问津的东西,氢燃料电池的各种专利也就成了摆设。
所以技术垄断未必是一件好事情,特别是当技术壁垒形成时,必然会引导新入局的人寻找其他的捷径,而一旦新的捷径被找到,往往会颠覆整个行业。
言归正传,日本决定在本土停止生产镍镉电池,有环保的考虑,也有产业升级的考虑。而这也给了其他国家机会。
东南亚的亚洲四小虎国家,就从日本接收到了很多镍镉电池的产能。
而在中国,诸如比迪这样的企业,也将目标锁定在镍镉电池上,希望可以填补日本企业留下的空白。
不过在竞争层面上,当时中国企业是处于劣势的,毕竟技术要落后于人,而亚洲四小虎吸引了日本的投资和技术,大部分都是日本企业直接去设的厂,因此在技术上是领先的。
可偏偏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整个而东南亚的经济彻底崩盘,日本在东南亚国家投资的镍镉电池项目,也都凉凉了。
而中国企业则趁势崛起,迅速的弥补了市场的空缺。
所以对于比迪公司而言,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一个分水岭。
1997年以前,比迪靠着给一些亚洲二线手机品牌做贴牌代工生存。
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摩托罗拉、京瓷、创科,甚至自己就能做电池的松下,都成了比迪的客户。
比迪仅用了五年的瞬间,就做到了三洋电池八成的产能,成为世界第二大充电电池供应商。
算起来比迪的崛起,与日本自废武功也是有关系的。
如果日本继续在本土生产镍镉电池,或者是亚洲金融危机没有爆发,镍镉电池的市场就不会产生空缺,比迪也就不可能快速的崛起。
……
面对投资人,总是要介绍一下自己企业的优点,顺便再画一张大饼,吹一吹自己的企业多么有潜力,这样金主爸爸才会心甘情愿的投钱。
船夫哥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带着李卫东,来到了比迪公司的实验室,这里也算是比迪公司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地方了。
实验室里,船夫哥向李卫东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大哥大的充电电池。
早期的手机,是没有单独的充电口的,想要充电的话,需要将电池拆下来,放到专用的充电器上进行充电。
“李董事长,这既是我们生产的电池,性能绝对不比原厂电池差。”船夫哥一脸骄傲的说道。
“这个电池用的是进口材料,还是国产材料?”李卫东开口问道。
“电解质溶液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正负极的镍和镉,还是得依靠进口。不过现在有您的资金注入,我相信今年之类,已经会取得技术上的突破。”船夫哥开口说道。
李卫东想了想,开口问道;“你做的这个电池,容量怎么样?”
“这是700毫安的,跟原厂电池标准是一样的。”船夫哥回答道。
李卫东却摇了摇头:“700毫安可不够,我觉得最起码得增加一倍,做到1400毫安的。”
“1400毫安?那电池也太大了吧?”船夫哥下意识的说道。
李卫东则开口提醒道:“你可以把电池做厚一点啊!”
“那样的话,电池得比大哥大还厚了吧?”船夫哥开口说道。
“厚一点有什么关系,扛用就行。”李卫东接着说道;“你又没有自己的品牌,你用的也是进口的原材料,成本优势并不大。如果你的电池跟原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