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发这一句话,直接将锅甩给了富康农机。
不得不说,黄百发的确有些手段,遭遇到挫折,找一个外敌背锅,不仅让手下松了一口气,更能够促进内部团结。
黄百发接着说道;“这一次竞争对手对我们的打压,对于我们而言,来的很突然,但是我猜对方肯定是做了充足的准备,所以才出招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我们不了对手的情况,可对手却是有备而来,如果继续下去的话,我们所面临的局面一定会非常的被动。
我们集团也正在建设轮胎生产线,接下来集团的重心,也会放在轮胎业务上。所以为了避免分散精力,我觉得可以先暂停后桥总成的开发!”
黄百发的这几句话,等于是拍板定案,确定谷丰集团会暂停后桥总成的研发。
……
李卫东所使用的完全是阳谋,即便黄百发已经识破了李卫东的意图,但是却毫无应对之法。
表面看起来,李卫东这是在打价格战,将后桥总成降到成本价,大家都别赚钱,相当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但实际上,富康农机使用这种手段,将未来的竞争对手扼杀在摇篮里。
竞争敌手一旦倒下,富康农机就可以继续垄断后桥总成的市场。
这一招也的确很奏效,黄百发见无利可图,便终止了后桥总成的研发。
只要你造不出来,我就高价出售,赚个盆满钵满;而一旦你造出来了,我马上降低售价挤兑你,让你的研发白费。这是发达国家企业惯用的套路。
某种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当被发达国家企业所垄断时候,肯定会卖出高价。
高价格意味着高利润,而这种高利润,也会吸引其他企业进入到这个领域。
正是因为利润足够高,所以想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才会舍得花大价钱去搞研发。
原本的垄断企业当然不会坐视竞争对手的出现,所以当竞争对手研发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垄断企业会果断的降价。
这样一来的话,产品利润也会大幅度的减少,那些花钱搞研发的企业发现已经没有原来那么高利润了,自己搞研发还不如直接买划算,便会放弃研发,转而进行购买。
而一旦放弃研发,便断绝了走向更高端的道路,以后就只能继续花钱去买。
发达国家用这一招,将很多研发型企业扼杀在襁褓之中。
像是一些南美洲国家,以及部分中欧东欧国家,本来就不算穷国,而且义务教育的程度也比较高,原本都是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的。
但最终这些国家的科研型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全都败在了这一招之下。
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智利,欧洲的塞尔维亚、波兰、白俄罗斯等国,全都有不错的工业体系,仔细一看他们的工业门类还挺全,该有的工业基本都有。
这些国家的教育体系也很完整,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一点都不缺,有能力为国家提供相应的人才。
然而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始终是在世界二流徘徊,而且很难在这些国家当中,找到了一个世界五百强的制造企业。
南美第一大国巴西,无论是土地、人才、资源、工业门类,都符合制造大国的条件。然而人们提到巴西,首先想到的却是铁矿和农产品。
巴西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三家银行,一家卖石油的,一家卖矿的,只有一家卖牛肉的,会生产一些罐头香肠火腿,勉强能与制造业挂钩。
事实上在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等领域,巴西一度是很强的,1995年的时候,中高科技制造业占据巴西制造业五成以上的份额。
然而过了二十多年,巴西却沦落到烧亚马逊雨林来种大豆。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并不希望看到竞争对手的出现。像是巴西这样的国家,最好一直停留在挖矿种大豆的阶段,不要染指高科技产业。
而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够从低端制造业走上高端制造业,与国家支持是密切相关的。
每一个五年计划,国家都会公布一大批的科技攻关项目,从863计划,到中国制造2025,很多的科研攻关,看似是由企业去完成,但全都是由国家所主导的。
就比如提起国产光刻机,人们普遍会想起上微电子,但大多数人不知道,上微电子的背后还有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产业基地和国家863信息成果产业基地。
国家主导的科研,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求,因此也不会因为外在因素的干扰,而半途而废。
在国家主导科技攻关的情况下,企业能够得到的大量的资源和政策扶持,更容易实现技术上的弯道超车。
与之相比国外的科研,主要是由经济利益所驱动。
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科研,不会考虑战略发展,而只在意能不能赚到钱。如果赚不到钱的话,肯定不会进行投入。
很多制造业底子还不错的国家,却始终被卡在中段制造业的阶段,无法再进行产业升级,就是因为他们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也没有资源和政策上的扶持,全靠企业自己去做,甚至朝令夕改,也就走不向高端。
国家主导的科研在体制上有着先天性的优势,这种模式未必是最有效率的,但一定是最有效的!
……
杜家海笑容满面的走了进来,开口说道;“董事长,谷丰集团的订单来了!他们这次采购的是第二代的后桥总成。”
“看来谷丰集团是认输了。”李卫东微微松了一口气。
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李卫东心情舒畅起来。
其实李卫东也很担心,万一遇到个头铁的对手,就是要硬刚到底,还是挺麻烦的。
不过这件事情也让李卫东产生了一种危机感,随着市场越来越自由和开放,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富康农机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就不能故步自封,必须要开拓进取才行。
然而富康农机底蕴毕竟是太薄了,在传统农机领域,完全没有优势,只能靠着农用车这种新兴的产品,在市场上分一杯羹。
“现如今,整个富康农机的业务都是围绕着农用车来的,产品是单一的,面对的市场也是单一的,这不适合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必须要提上日程了!”
想到这里,李卫东露出了坚定的表情。
李卫东一直想做一种产品,但处于多方面的考虑,始终未决定要不要做。
现在出了谷丰集团这件事,影响到了富康农机的生存,反而让李卫东下定了决心。
只见李卫东拿出钥匙,打开一个锁着的文件柜,从里面拿出了一个文件夹,递给了杜家海。
“老杜,给你个任务,把我们的农用三轮车,按照这上面的设计改造一下,做一台成品出来!”李卫东开口说道。
杜家海拿过文件夹,看到里面的图纸,微微一愣。
李卫东给的图纸有好几张,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将农用三轮车的货斗进行改装,由原来的货箱,变成了铁皮棚子,里面还加装了成排的座位。
于是杜家海好奇的问道:“董事长,这东西是要拉人的?”
“没错,是专门用来拉人的。”李卫东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是时候开启三蹦子的时代了!”
第四百六十三章 这叫老年代步车
富康农机的院子里,摆着几台刚刚改装好的“三蹦子”。
三蹦子是老北京的方言,指的是汽油动力的带棚三轮车,因为发动机工作的时候,会发出“蹦蹦蹦”的声音,因此被称之为三蹦子。
三蹦子也是李卫东为富康农机准备的新产品。
1995年的时候,地级城市和部分发达的县级城市,都已经有了出租车,而大城市里更是出租车遍地跑。
当时最常见的出租车,就是那种黄色的大发面包车,俗称“面的”。
就比如京城,便有超过三万辆的面的,那时候京城的街道上随处可见黄色的面包车走来走去,可谓是满城尽是黄面的。
九十年代的黄色面的,每公里的价格大概是八毛钱到一块钱,大城市贵一些,小城市则要便宜一些。
在现在看来,一块钱一公里的出租车并不算贵,然而以九十年代的收入水平,这绝对是很高昂的价格。
所以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达成黄色面的,都是好几人同时出行,一辆小面包车里能挤好几个小伙子。平摊下来的话一公里一块钱,就划算多了。
与黄面的相比,夏利出租车的价格就要贵一些,便宜的每公里都要一块钱,贵的每公里是一块二,后来的富康和捷达,每公里的价格能达到一块五六。
无论是一块钱,还是一块二,都不是一个很亲民的价格,但是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又摆在那里,于是就出现了摩的。
摩的价格要便宜的多,在中小型城市里,基本上是一块钱走遍全程,近一些的给五毛钱也能够。
但是两轮摩托车,终究只能拉一个人,运输能力不足。于是三轮摩托车,也就是三蹦子便诞生了。
三蹦子价格便宜,拉人又多,而且还机动灵活,就是一些小巷子也能钻进去,成为了城市居民最为方便的出行工具。
特别是在一些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城市,出租车又坐不起,就只能指望三蹦子。
早期三蹦子,都是车主自己改装的,给后面的车厢安装一个座椅,再焊上铁皮或者防雨棚,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后来有的企业看中了这门生意,便将三轮车改装成可以载人的三蹦子,统一进行出售。
三蹦子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庞大的,相信大部分人都经历过马路上三蹦子到处乱窜的时代,很多三四线城市,至今仍然处于三蹦子到处乱窜的时代。
特别是在九十年代后期,当时有很多的下岗工人、残疾人,以及进城务工的老年人,他们找不到工作,开三蹦子就成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富康农机是靠农用三轮车起家的,做三蹦子绝对是得心应手,有先天的优势。
而且在1995年的时候,国内的城市还没有进入三蹦子乱窜的时代,反倒人力三轮车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
那时候中国摩托车行业正处于一片乱战的时代,企业都专注于两轮摩托车,轻型踏板是那时候的主流,所以没有摩托车企业去专门生产三蹦子。
李卫东在这个时候进入到三蹦子的领域,正好打了一个需求上的时间差,可以快速的抢占市场。
其实早在几年前,李卫东就开始考虑三蹦子这个市场,毕竟国内的城市对于三轮摩托车的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一年随随便便就能卖掉一百多万辆。
如果能够在这个行业占有一席之地,未来二十年,富康农机是不用担心营收的。
然而三蹦子给城市带来的不良影响,让李卫东始终很犹豫,要不要生产三蹦子。
三蹦子一直都是城市里最重要的顽疾之一,而且由于市场需求的存在,一直都很难根除掉。
大部分的三蹦子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的在马路上穿行,不按照信号灯行驶,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而且城市里的三蹦子都是非法营运的,完全不受交通部门管理。撞到人或者损害了其他车辆,撒丫子就跑,再城市监控不健全年代年代,受害者只能自认倒霉。
若是被撞的话,三蹦子还没有保险,也无法给乘客带来赔付或其他保障。
除此之外,三蹦子还会造成噪音污染、影响市容市貌、扰乱正常秩序等问题。
可以说三蹦子在满足老百姓交通出行需求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其极为负面的一面。
如果富康农机开始生产三蹦子的话,等于是又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以后满大街都是三蹦子乱窜,所造成的各种问题,肯定会给民众带来困扰,也会让城市管理者十分头痛。
每次想到这里,李卫东便有一种过意不去的感觉。
但李卫东转念又一想,三蹦子又不是中国所独有,比如很多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满大街上跑的也都是三蹦子。
之所以如此,无非就是两点原因,一是国家不富裕,没有足够多的公共交通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二就是老百姓不够富裕,买不起汽车,所以只能用三蹦子。
三蹦子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其实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没钱,可不就得靠三蹦子么!
当经济发达了,城市里公共交通覆盖面越来越广,老百姓手里有钱买汽车,三蹦子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
李卫东的三蹦子图纸上,画了好几款样式的三蹦子。
后面的客舱为例,有用铁皮包裹的,有用防雨棚包裹的,也有用金属架加玻璃进行包裹的。
客舱的座椅,也弄出了好几种的布局,有一排的,有两排的,还有可挪动式的,另外座椅也分弹簧和不带弹簧两种,颇有一种MPV后排的感觉。
驾驶室方面,同样也有好几种款式,有的只有一个顶棚挡雨,有的安装了前挡风玻璃可以遮风,有的则是带两边的门,算是将驾驶室全完包裹起来。
富康的农用车,拉两三吨货都没有问题,改装一下的话,后面带四个人绰绰有余,动力和刹车都有保障。
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发动机的噪音有些大。
“正常拉四个人,也就是五百斤的重量,我们可以选择小排量的发动机,噪音小,省油,动力也够。”李卫东开口吩咐道。
“好,我们马上让人去更换调试。”杜家海点了点头,然后便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老杜,有什么好直接说,难不成还拿我当外人啊!”李卫东开口说道。
杜家海马上说道:“董事长,新研发出来的这种三轮车,后面有座位,是用来拉人的,应该算是客运营运车辆了吧?
咱们富康农机之前做的都是农用车,用的是农机的手续,如今做营运车辆的话,农机的生产手续可就不通用了。
据我了解,生产营运车辆,必须要有专门的手续。咱们现在还没有手续呢,如果直接生产的话,属于无证生产,就算是生产出来也不能卖,否则是要惹麻烦的。
至于营运车辆生产的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