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实业大亨- 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这套负荷液压传感系统技术,早就被日本的工程机械企业用在了产品上,比如大名鼎鼎的小松制作,就是比较广泛应用负荷液压传感系统的企业。
  一种技术,外国企业都已经卖出几万十几万台的产品了,中国的大学却还在讨论这种技术的原理是什么,该如何应用,这也凸显了在工程机械的领域,中国真的要比世界落后太多。
  李卫东知道,陈永华的建议是正确的,如果想要踏踏实实的做产品,是应该去研发负荷液压传感系统这种技术。
  一旦研发成功的话,不光是可以用在叉车的液压系统上,像是挖掘机、装载机的液压,也可以使用这套系统。
  研发新技术这种事情,历来都是个吞金兽,以当时国内的技术条件,像是负荷液压传感系统这种技术,上亿的研发费都不一定能做的出来。
  若是别人提出要研发负荷液压传感系统的话,李卫东还真舍不得掏钱,但是陈永华提出要研发负荷液压传感系统,李卫东就得认真考虑一下了。
  沉吟片刻后,李卫东开口问道:“陈老师,以我们现在的条件,研发负荷液压传感系统的话,你估计需要多少资金?”
  “这个还真不好说,研发这种事情,资金自然是多多益善。”陈永华想了想,接着说道;“不过要取得初步成果的话,五百万人民币的科研经费也就够了。”
  “你值得初步成果,大致是什么程度?”李卫东又问道。
  “你不是要做仓储叉车么,五百万人民币的科研经费,应该能让1。5吨的叉车,用上负荷液压传感系统。如果再想提高荷载的话,就需要加大研发力度了。”陈永华开口答道。
  “看来想要完全掌握负荷液压传感系统,研发投入还真不少!”李卫东开口说道。
  “还好吧!负荷液压传感系统毕竟是现有的技术,我们做研发的话,有很多资料可以做参考。如果是一种新技术的话,那研发投入就真的非常高了。”
  陈永华接着说道;“不过在工程机械领域当中,像是这种核心技术,研发的回报率还是很高的,只要把技术做出来,用个二三十年都不会被淘汰。”
  “有道理!这钱还真不能省!”李卫东点了点头。
  工程机械的技术,使用寿命都是比较强的。就比如这个负荷液压传感系统,至少在李卫东重生之前那个年代,还有很多企业将其当做是产品卖点。
  一项技术能用三十多年,那么花点钱研发也是值得的,更何况又不是让李卫东一次性掏出大几千万。
  有句话叫零割肉头不疼,为了这个负荷液压传感系统技术,一年花个几百万,李卫东觉得还是很划算的。
  ……
  又到了发工资的时候,丁友亮望着财务递上来的工资单,只觉得头皮发麻。
  拖拉机厂的那一批职工实在是太费钱了!
  拖拉机厂一千五百名职工,一个月就是近百万的工资消耗,对于重型机械厂而言,这也是一笔非常沉重的负担。
  关键是这一千五百人,一大半都创造不了多少产值,基本上就是混日子领工资。
  总不能指望一群打篮球的、唱美声的和放电影的去给企业带来利润吧!
  更让丁友亮郁闷的是,这些打篮球的、唱美声的、放电影的,动辄还都挂着个“主任”的头衔,他们的工资也比普通工人高,这也增加了工资上的开支。
  丁友亮有心要做改革,将拖拉机厂的业务并入到重型机械厂,人员也要拆分精简,把所有人员打乱重新调整岗位,希望通过人事优化,来慢慢的消化掉拖拉机厂的那一千五百名职工。
  但之前那个“原岗原职”的承诺,却让他的改革计划难以推进。
  比如那些打篮球的、唱美声的,很多都是中下层干部,按照原岗原职的话,也得给他们中下层干部的位置。可哪个车间也不缺打篮球、唱美声的干部啊!
  行政后勤部门,诸如财务、人事、技术等等,需要的也都是专业人士,让一个打篮球的看账本,唱美声的画图纸,那也是牛头不对马嘴。
  到时候账目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图纸画错了,后果会更加严重。
  仔细考虑了一番,丁友亮发现,如果按照“原岗原职”的话,这些闲杂人等根本就没有地方安排,只能让他们做原来的工作,所谓的“调整岗位”和“人事优化”,也就完全不存在了。
  于是乎,重型机械厂只能带着这一千五百人的大包袱,勉强的前行。
  得益于国内的基建蓬勃发展,重型机械厂还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但是在技术升级,以及业务扩张方面,重型机械厂就力不从心了。
  毕竟拖拉机厂那边,一个月要消耗一百万的工资开支,哪还有钱去进行技术升级和业务扩张。
  在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丁友亮心中开始心疼那一百万,同时忍不住在心中问候了李卫东。
  丁友亮觉得,如果当初不是李卫东设套的话,自己也不会接下拖拉机厂这个烂摊子。
  就在此时,丁友亮桌子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喂,我是丁友亮,是李主任啊!你说什么?建筑公司改制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总经理的人选也定下来?是王贵么?还真的是他!李主任,太谢谢你了,这个消息对我们厂,可真是太重要了!改天我一定请你吃饭,好好谢谢你!”
  放下电话以后,丁友亮长出了一口气。
  “一个青河市的市场,可撑不起两家工程机械企业!李卫东,是时候跟你一决胜负了!”
  ……
  富康工程,张涛匆匆的来到了李卫东的办公室。
  “董事长,刚刚收到消息,市建筑公司改制的方案已经得到了省里的批准,以后市建筑公司改成股份制了。名称也变了,叫青河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张涛开口说道。
  “总经理是王贵吧?”李卫东开口问。
  “对,就是他。”张涛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这个王贵也是挺了不得的,几年前市建筑公司搞承包制,就被他搞成了。
  现在搞股份制改革,又被他运作成功了!听说这也是咱们省内首家规范化认证的股份制建筑企业,看来是打算将他们当做改革的试点单位。”
  李卫东默默的点了点头,随后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小小的青河市撑不起两家工程机械企业,咱们和重型机械厂之间,又要打一场大仗了!而且还是一场决战!
  这一次谁赢了,以后青河市的工程机械市场就是谁的!若是输掉的话,呵!连本地市场都保不住的企业,还有什么资格继续生存下去!”


第四百九十章 真正的企业家,得加钱!
  王贵看了看办公室门前那个“总经理室”的标牌,脸上露出了浓浓的笑意。
  建筑公司终于改制成功了,他这些年来的努力也没有白费。
  王贵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读是省内的一所普通大学,所以并没有去大城市的机会,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青河市建筑公司。
  当时是八十年代初,在青河这种小地方,大学生的含金量是相当之高的,王贵刚参加工作,起步就是中层领导。几年后,刚刚满三十岁的王贵,便进入到了建筑公司的领导班子,前途可谓是无可限量。
  到了八十年代末,国内的建筑企业也开始出现了经理责任制,王贵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做成了好几个大项目,很快就爬到了建筑公司二把手的位置。
  接下来的国企改革浪潮当中,建筑公司也开始进行企业改制。
  建筑公司原本是建设局下属企业,建筑公司的一把手本身也是建设局的一位副职。
  而在建筑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那位一把手显然不愿意放弃建设局副职的身份,所以便辞去了建筑公司一把手的职位,安心回去当领导了。
  所以改制后的青河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位,就落在王贵的头上。
  王贵虽然如愿以偿的成为了青河建设公司的总经理,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可沉重的很,青河建设公司未来的道路,也充满了荆棘。
  进入到九十年代以后,国内虽然大搞基建,但是真正蓬勃发展的,都是央企或者高官的建筑公司,一般地市级和县区级的建筑公司,日子却并不好过。
  也有很多地方的国营建筑公司,倒闭或者被兼并。
  看看未来国内建筑企业的五百强排行榜,中建、中铁建和中交建这三大“中字头”麾下的公司,就占据了一大半,余下的大部分是高官的工程企业,民营建筑企业则是屈指可数。
  地级和县级的国营建筑公司,在规模、设计、施工规划、施工能力上,都远不如三大“中字头”央企,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至于民营建筑公司,在九十年代基本是以施工队的形式存在,只能接一些简单的外包工程,像样一点的大工程,都落不到民营建筑公司的头上。
  根本原因是,建筑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从事建筑行业的企业需要有一大堆的资质。
  修路要有修路的资质,造桥要有造桥的资质,盖楼要求盖楼的资质,公路、铁路、港口、矿山、水电工程、通信工程等等,全都要有相应的资质。
  可以说小到挖地基,大到造核电站,没有相关资质,企业就揽不到工程。
  所以最终成为建筑企业五百强的,都是三大“中字头”央企的下属企业,正是因为三大“中字头”央企拥有建筑行业里的所有资质,在那个大力发展基建的年代,他们可以垄断大部分的工程,自然能够顺利的发展壮大。
  而在当时,民营企业才刚刚开始发展,民营的建筑公司的技术和规模,根本就不可能弄到复杂建筑资质,也就没有办法去做大工程,企业就得不到发展。
  原来的青河市建筑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是有一些建筑资质的,虽然建不了核电站,但像是一般的高楼、普通的道路、市政工程、普通港口这样基本的基础建设工程,还是可以承接的。
  改制成为青河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后,这些建筑资质依旧存在,这也是青河建设公司最大的一笔财富。
  有了这些建筑资质,青河建设公司就可以去几个接大工程。至少在青河市,没有建筑企业能与之竞争,建设公司完全处于垄断地位。
  在1996年,来自于三大“中字头”央企竞争压力还不是很大。
  这时候中央企业管理委员会还没有成立,中建和中交建还带有部分行政属性,而中铁建也依旧属于铁道部管理。
  所以在经营灵活性方面,地方上的建筑公司还是更胜一筹的,或者说这时候的地方建筑公司,还能有口饭吃。
  等几年后,三大“中字头”央企进行了改革,地方建筑公司的苦日子就到来了。
  比如中铁建,脱离了铁道部之后,一下子就分出了十几个工程局,各自成立公司。
  后来工程局单独变成一个集团,工程局下属的施工单位又再次拆分出来,单独成立公司,于是便出现了中铁XX局集团第XX工程有限公司这样的单位。
  一个中铁建,轻轻松松的搞出了二三百家下属企业,然后拉出去打群架,地方上那些没有规模的建筑公司哪里能吃得消,只能缴枪投降。
  这些参与打群架的企业,打着打着就打成了建筑企业五百强,变成了一个个庞然大物,其他企业就更没法与之竞争。
  所以王贵需要在群狼到来之前,利用自己在青河市的垄断地位,快速的将企业发展壮大。
  “市人民医院要盖一栋新的大楼,会成为全市新的地标建筑;市气象局也要搬迁到山上,到时候也会重新建设新的气象大厦;另外市电视台也要建一栋高楼,还要搞什么卫星接收器;建国路的拓宽工程,也是明年全市的重点市政工程……”
  王贵摆着手指头算了算,发觉接下来能接到的工程还真不少。如果能把这些工程都吃下来的话,那么青河建设公司至少能成长为地方上的土霸王。
  正当王贵在思考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他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王贵拿起手机,听筒里响起了丁友亮的声音:“王总,恭喜啊!建筑公司改制成功,今后你们青河建设,可要大展宏图了!”
  “同喜同喜。”王贵随口应付了一句,今天他接到了太多类似恭喜的电话。
  丁友亮则接着说道:“王总,今天晚上有时间么?一起吃个饭?我给你好好庆祝一下!”
  “哎呀,最近两天实在是有些忙啊,公司改制刚刚成功,我这里是千头万绪的,很多事情都要我处理,要不咱们改天吧!”王贵开口拒绝道。
  “那明天晚上怎么样?”丁友亮开口问。
  “这个还真不好说!”王贵故意轻叹一句,再次推辞道:“万事开头难啊!现在公司还没有进入正轨,我这个当总经理的,也只能天天加班加点啊,毕竟全公司上上下下都指着我吃饭呢!”
  “能理解。”丁友亮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王总,我这次除了给你道喜之外,还打算跟你聊聊工程机械的事情。
  据我了解,咱们青河市接下来的几个大的建设工程,肯定都是你们来承建的,到时候总是少不了要购买一些工程机械,希望王总可以多多照顾我们生意啊!”
  王贵心中一琢磨,公司改制完成,这工程机械肯定是要买的,没有工程机械,还怎么开建筑公司,怎么去接工程!
  而且未来建设公司要扩大经营,要承接更多的业务,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工程机械。
  这么算起来的话,丁友亮的这个饭局,还真的参加!
  想到这里,王贵开口说道;“丁总,我周末晚上有时间,要不然咱们就安排在那一天?”
  “没问题啊!周末好啊,吃完饭顺便再找个地方,放松一下!”丁友亮长出一口气,他觉得这笔生意,已经谈成一半了!
  ……
  下午两点多,李卫东的大奔才缓缓的驶入富康工程的院内。
  李卫东前脚刚刚走进了办公室,张涛后脚就跟了过来。
  “你怎么才来啊!我都等你一上午了!”张涛有些埋怨的说道。
  “上午的时候,去了一趟技术学院,看了看那边的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