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夹克和摩托车很显眼,摊主立刻走上前去,向李卫东推销。
“同志,来看看牛仔裤么,都是新款,港岛明星穿的都是这个。”
这个摊主操着一口南方口音,李卫东马上停了下来,开口问道:“温州来的?”
“是啊,瑞安的。”摊主开口答道。
“终于找到一个。”李卫东马上从摩托车上走下了,来到摊主身旁,开口问道:“老板这么称呼?”
老板这个词,在八六年可不常用,南方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还好一些,在北方那些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城市里,称呼别人“老板”总觉得有些别扭。
青河是个不算发达的北方城市,对于“老板”这个称呼更是陌生,至少这个温州摊主来到青河以后,没有听青河人说起过“老板”这个词。
温州摊主走南闯北,到底还是见多识广,他迅速的从“老板”称呼中脱出身来,开口说道:“我姓张。”
“原来是张老板啊!来青河做生意多久了?”李卫东说着,随手拿起一个牛仔裤,看了看做工,然后又在身上丈量了一下。
摊主只当是遇到了见谈的顾客,便开始与李卫东攀谈起来。
聊着聊着,李卫东便秀起了身上这件皮夹克。
“张老板,你觉得我这件皮夹克怎么样?”李卫东笑着问道。
“你这应该是从港岛那边买来的吧?我看海报上的港岛歌星,穿的就是这种款式。”摊主开口说道。
“那你觉得,我这件皮夹克得多少钱?”李卫东又问道。
“至少得六百块钱吧,可能还不止,毕竟港岛的东西可贵了。”摊主回答道。
李卫东也知道,摊主的话中有奉承的成分,他不以为意的抖了抖身上皮夹克,接着说道:“这件衣服只要七十块钱!”
“七十块钱?这么便宜?”摊主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随后轻声问道:“这不是皮的?”
“不是真皮的,是人造革的。”李卫东也没有隐瞒。
“人造革的?看起来跟真皮的一个样啊!”摊主轻叹一声,这一次他倒不是在奉承,而是在说实话。
“不光是看着跟真皮一个样,摸着也跟真皮一个样!”
李卫东说着,从摩托车后座的蛇皮口袋里掏出了一件皮夹克,递到了摊主手里。
摊主摸了摸皮夹克,双手揉了揉,又放在鼻子旁闻了闻,开口说道:“跟真皮一个手感啊,这不是咱们做皮货的,还真不一定能分得出来,这衣服卖七十块钱,值,真值!”
“那可是,这种人造革啊,光泽柔和自然,手感柔软,摸起来跟真皮一个样,而且抗磨碎、抗老化,耐寒透气,关键是脏了可以洗涤。你再看看这做工,这线条,笔直笔直的,是正规国营厂里生产出来的……”
一瞬间,李卫东化身为推销员,开始介绍起皮夹克。
“我怎么觉得他更像是卖衣服的!”摊主被李卫东忽悠的一愣愣的,最后还忍不住开口问道:“这皮夹克是在哪里买的?”
李卫东早就等摊主这句话,他变戏法一般的掏出了一张卡片,递给了摊主,接着说道:“你想买这种皮夹克,就去这个地方,出厂价七十块钱,童叟无欺!”
“运输公司服装厂,地址,解放路东段……”摊主读者上面的地址,下一秒,他猛然意识到,眼前的李卫东是来推销皮夹克的。
一股挫败感从摊主心中升起。作为一个卖衣服的温州商贩,反而被别人上门推销衣服,真是太不合格了!我给温州商人丢脸了!
“同志,你跟这运输公司服装厂是什么关系?”摊主不由自主的问道。
“我就是这服装厂的厂长,这件皮夹克,就是我们的产品。”李卫东说着,跨上了摩托,便要去找下一个温州商贩。
“哎,同志,别忘了你的夹克!”摊主立刻叫住李卫东,李卫东刚才递过去的夹克还在他手上呢!
“张老板,这件算是样品,你就留着吧。你要是觉得我们厂的夹克还可以的话,就去我们厂进货!要是觉得不可使,这夹克也送你穿了!”李卫东笑着说道。
望着李卫东离去的背影,摊主深深吸了一口气,一股难闻的臭味,全都是幸福二五零排出来的尾气。
看了看手中的皮夹克,摊主稍微一犹豫,还真穿在了身上,然后拿着镜子,臭美的招了招。
“这小伙子,会做生意啊!”
……
李卫东在市场上逛了一圈,专挑温州商贩的摊位推销,很快的便送出去几十件皮夹克,按照四十块的成本计算,也值上千块了。
在李卫东看来,这上千块花的值,可别小看这些温州商贩,他们能给服装厂带来的,可是几十万的生意。
这些市场上卖衣服的温州商贩,就是李卫东的销售渠道。
要说会做生意,温州人、莆田人和潮汕人,真是难分胜负。不过李卫东一时之间也找不到莆田人和潮汕人,所以只能找温州人帮忙卖皮夹克。
在改革开放前,温州商人便开始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做着最原始的生意。而改革开放以后,温州商人更是迅速的遍布大江南北。
青河地区最初的一批“个体户”,便是从温州来的商贩。
温州商贩从江浙带着各种小商品,还有衣服鞋子之类的地方,来到青河,刚下汽车,人生地不熟的,便直接在汽车站附近摆摊卖货。
久而久之,青河汽车站附近就形成了一个小市场。
那些温州来的商贩,下汽车后便就近来到小市场,撑起摊位。随后很多青河本地的待业人员,也似模似样的学着温州人,摆摊做生意。汽车站附近的小市场也慢慢的发展壮大,逐渐变成了大市场。
虽然都在一个市场里做生意,本地商贩跟温州商贩还是不同的,青河本地的商贩往往只局限于青河这一个地方,而温州的商贩,眼光却放在了全国。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卫东专挑温州商贩推销,因为李卫东知道,温州商贩有能力将皮夹克卖到全国各地,而本地的商贩,大概只懂得在青河本土市场上发展。
李卫东今天把皮夹克介绍给温州商贩,温州商贩明天进了货,说不定立刻就会背着皮夹克,去京城或者沪城去售卖,给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估计都有人把皮夹克到西疆去。
而青河本地的商贩可没有这种魄力,把皮夹克介绍给他们,那么第二天青河本地的市场上就全都是卖皮夹克的,然后便是一场凶残的价格战。
……
姓张的摊主提着一个空的蛇皮袋子,来到了服装厂门前,他看了看手中的小卡片,又看了看服装厂的大门,自言自语的说道:“应该是这里。”
就在此时,服装厂看门的大爷探出头来,看了看张摊主,再看看提着的蛇皮袋子,开口问道:“是来买皮夹克的?”
张摊主点了点头,然后晃了晃手中的卡片,开口说道:“你们厂长叫我来的。”
“哦,你说的是李厂长吧!”看门大爷向着一个方向指了指,开口说道:“朝那边走,仓库在那里,直接过去就行了。”
“谢谢啊!”张摊主点了点头,心说这国营企业的大门,好像也不那么难进。
张摊主平时提货,全都是去一些小的制衣作坊,毕竟在他的家乡苏南地区,遍地都是制衣小作坊,甚至有台缝纫机就敢做衣服往外卖。这些小的制衣作坊也不讲什么品牌,大概就是什么样的衣服好卖,就做什么样子的。
张摊主顺着看门大爷的指点,向着仓库走去,远远的就看着一个熟悉的人影,扛着一个蛇皮袋子走了过来。
这人是张摊主的温州同乡,也在车站西边的市场摆摊。
同乡见同乡,两个人脚下的步伐都不由自主的变快了许多。
张摊主意识到,已经有同乡拿到货了,所以他得快一点,免得钱都被同乡挣走了。而同乡也意识到,又有一个同乡来拿货,多了一个竞争者,皮夹克得快点卖才行!
第八十七章 我们不接低端订单
以温州商贩的眼光,当然能看出皮夹克的价值。
皮夹克虽然人造革的,但无论是色泽还是触感,都跟真皮的差不多。而且皮夹克的款式非常新颖,完全就是港岛正在流行的样式。
最关键的是,皮夹克价格便宜,出厂价只有七十块钱。
就一件衣服而言,七十块钱的出厂价是挺贵的,相当于普通国企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然而看看市面上同类型的真皮夹克,最便宜的也要三百起,小羊皮的要四百多,款式还落后。这样比较一下的话,七十块钱买一件款式更新颖的皮夹克,就不算贵了。
就凭这新颖的款式,七十块钱的出厂价,零售一百块钱肯定能卖出去的,随随便便卖三件皮夹克,就是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要是黑心一点的商贩,拿着当真皮的卖,一件卖三四百块钱,便是五六倍的暴利!
青河这小破地方,肯定是没有这么高消费能力的,但大城市里却并不缺少追求时髦的人,特别是在粤广地区,这种港岛流行的服装,最容易出售。
背上几十件这样的皮夹克,坐上几十个小时的火车来到粤广的确,再想办法偷偷混进特区,把皮夹克一卖,一趟少说能赚一千块钱。
温州商人最不怕苦,他们很擅长提着大包小包,穿梭于一个个大城市,对于他们而言,只要能赚到钱,天涯海角都敢闯。
……
一天的功夫,服装厂便销售了近两千件的皮夹克,直接回笼了十几万资金。
服装厂配不起保险柜,所以李卫东亲自出马,骑着摩托车,带着会计王凯平,把钱存进银行。
一件皮夹克的成本是四十块,而李卫东却敢卖七十块钱,主要也是仗着聚氨酯合成革是一种比较新的材料。
八六年的时候,聚氨酯合成革在国内的产量并不大,很多皮革加工行业的人甚至不知道这种东西,当然也就没有聚氨酯合成革的工业制成品。
李卫东就是利用这一点,打一个信息的时间差,趁着别人不知道有这种东西,先赚上一笔。等过段时间,国内生产聚氨酯合成革的厂家多了起来,也就不可能卖这么贵了。
而且李卫东生产的是机车夹克,是年轻人才会买的时髦产品,年轻人的消费,总是不会那么理性的,特别是平日爱打扮的年轻人,更容易冲动消费,一个不小心,下个月的伙食费就变成一件机车夹克了。
……
客车站西面的市场上,张摊主已经将皮夹克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每个路过的客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打量一下皮夹克,但却没有人敢问价。
在客人们看来,这件皮夹克最少也得四百块钱,肯定超出了自己的消费能力,干脆也就不问价了。
张摊主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他马上找了一个纸板,在上面写下了“皮夹克100元”的字样,然后放在了皮夹克旁边。
不一会,一个留着长分头、穿着喇叭裤的年轻人便下了脚步,开口问道:“这皮夹克,真的只卖100块?”
“对,100块,你要不要试试?”张摊主看着这年轻小伙的打扮,便知道是一个追求时尚的人,这样的人绝对是皮夹克的潜在买家。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觉得试试又不要钱,便点了点头。
张摊主一边让年轻人试夹克,一边开口介绍道:“这种皮夹克,是现在港岛最流行的,很多港岛明星都穿这个。哎吆,这位同志,你穿上这件皮夹克,真的跟港岛明星一个样啊,不知道还真以为是哪个港岛明星来了呢!”
卖衣服的嘴,骗人的鬼,哪怕你只穿一条内裤,都敢说你这身打扮像吴彦祖。
年轻人船上皮夹克,照了照镜子,觉得很满意,随后他开口问道:“你这皮夹克,怎么这么便宜啊?”
摊主压低了声音,开口说道:“同志,小声点,这个是私货!”
“原来是走私来的,怪不得这么便宜!”年轻人点了点头。
张摊主则继续忽悠道:“就是因为是私货,所以我进的量并不多,主要是拿不着货啊,你要是想要的话,就赶紧买,要不然就买不到了!”
年轻人终究是经不住忽悠,一听这话,赶紧掏钱。
……
第二天除了温州商人以外,还有一些本地商贩也得到了消息,跑来进货。
只不过商贩进货的数量却并不多,这毕竟是成本价七十块钱的皮夹克,商贩拿了货,总得花些时间才能卖完。
然而服装厂的生产却没有停止,回笼的十几万资金还没捂热和,便被李卫东拿去了人造皮革从,又购进了一批聚氨酯合成革,继续生产皮夹克。
李卫东知道,皮夹克的真正市场,并不是在青河这种小城市,而是京城、沪城、花城这种大城市。
大城市里的人收入高,大城市里也有更多的人,舍得拿出一百块钱,买一件机车夹克。
大城市的人衣着打扮也比较时尚,特别是在京城和羊城这两个地方,前者正在吹起一阵摇滚风,皮夹克自然是广受欢迎;而后者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也更流行机车夹克这种西式的产物。
以温州商人的聪明,他们很快就能发现,在青河卖皮夹克是没有前途的,真正的市场是那些大城市。
……
采购处,王海滨洋洋自得的走进了大办公室,他冲着一个手下,开口问道:“小王,让你准备的服装订单,都准备好了么?”
小王立刻站起身来,拿起一份表格,递到王海滨手上,低声说道:“处长,都已经准备好了,客运站300套工装制服、医院500套白大褂,全都按照您的吩咐,报价压低了三分之一。您再过过目。”
王海滨接过表格,看了看上面的数字,满意的点了点头。
“处长,要是可以的话,您签个字,我一会把订单送去服装厂。”小王开口说道。
“不,不用你去,这次我亲自去送!”王海滨拿起笔,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拿起订货单,用手指轻轻一弹,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用低于成本价下订单,这是一个恶心李卫东的好机会,王海滨当然要亲自出马。
王海滨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服装厂,刚到门口,看门大爷就探出头来。
“朝那边走,仓库在那里,直接过去就行了。”大